【專業醫生天天和您說健康】
「都說糖化血紅蛋白是糖尿病人判斷血糖控制好不好的金標準,我剛測了糖化血紅蛋白是6.5%,達到了控制目標,如果平常測血糖大概在什麼範圍內就合適?」
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問題,從糖尿病控制血糖的要求來說,每2-3個月檢測的糖化血紅蛋白和平時測量的血糖都能達到控制目標,才是真正的控制達標,僅僅依靠其中任何一個做判斷都可能出現誤差,為什麼呢?
糖化血紅蛋白檢測
糖化血紅蛋白是血糖與紅細胞中的血紅蛋白相結合的一種產物,由於這種結合產物非常穩定,只會隨著紅細胞的死亡而消失,而紅細胞的壽命大約是120天,所以檢測糖化血紅蛋白可以反映近3個月來血糖的平均水平。
糖化血紅蛋白不受飲食與運動的影響,短時間內血糖的升高不會使它升高,同樣短時間內血糖的降低也不會使其降低,它只能反映一段時間以來的血糖的平均水平,而不能反映一段時間內血糖的波動。
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紅蛋白控制目標:
4%~6%:血糖控制正常6%~7%:血糖控制比較理想7%~8%:血糖控制一般8%~9%:控制不理想>9%:血糖控制很差
日常血糖檢測
糖尿病人日常血糖檢測主要包括空腹血糖和三餐後的2小時血糖,患者不可能做到天天檢測、頓頓飯後測量,而每次檢測出的血糖只能反映當時血糖的高低。由於這樣的即時血糖會受飲食、運動、作息、情緒等很多因素的影響,所以想反映一段時間以來血糖控制得好不好存在一定的難度。
糖尿病患者日常血糖控制目標:
空腹血糖:小於6.1mmol/L控制理想;小於7.0mmol/L控制一般;小於8.0mmol/L控制不理想餐後2小時血糖:小於7.8mmol/L控制理想;小於10.0mmol/L控制一般;小於11.1mmol/L控制不理想了解這些基本知識,再來看糖化血紅蛋白檢測和日常血糖檢測的關係。
雖然很多研究把糖化血紅蛋白作為了評判糖尿病併發症發生風險的一項重要指標,但其前提是日常血糖基本保持穩定而不能大起大落,否則就會出現糖化血紅蛋白控制達標,但併發症仍然快速發生的後果,這是因為血糖的波動比單純的高血糖有更大的危害性。
為了彌補糖化血紅蛋白的這種不足,就會結合平常的血糖監測情況,綜合在一起進行分析,力爭做到既了解一段時間以來血糖控制的平均水平,也知曉日常血糖是否存在大幅的波動,這就需要患者平時要測量即時血糖。
那麼,測出了糖化血紅蛋白後,平時測量血糖大概在什麼範圍內就比較合適呢?有一個換算方法,可以幫患者做簡單的判斷,即:
將三個月來檢測的所有血糖值(包括空腹血糖、餐後2小時血糖、即時血糖)加起來取平均數,按下面的計算方法與所測量的糖化血紅蛋白做比較:
糖化血紅蛋白=(平時的平均血糖 + 2.59)/1.59如果用日常的平均血糖值經計算與實際測得的糖化血紅蛋白差距過大,則表明日常血糖可能存在較大的波動,應當查找原因,對治療方案進行適當的調整。
【如果此文幫到了您,歡迎點擊關注留言,一起學習交流更多健康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