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月前,張揚就開始注意今年接種流感疫苗的事兒了。
當時(8月19日),擁有眾多粉絲的陶黎納醫生在自己的「疫苗與科學」公眾號上,發表了一篇題為《院士王辰、網紅張文宏、疫苗陶醫生提醒你:趕緊接種流感疫苗,10月恐無苗》的文章,介紹了今年流感疫苗的情況,並呼籲大家趕快預約。
鑑於往年都是10月份才開始預約,張揚並沒有著急。沒有想到的是,等到國慶假期回京,社區醫院告訴她已經排到了12月份。
張揚後悔沒有早點下手,也納悶兒今年的流感疫苗為什麼這麼早就開始緊缺。
「今年一是新冠肺炎疫情提高了大家的預防意識,二是張文宏醫生、王辰院士這些專家都早早就建議大家去打流感疫苗。在這些因素的推動下,流感疫苗出現供不應求的現象。」陶黎納醫生告訴法治周末記者。
堪比搶春運車票
秋冬來臨,大家最期待的疫苗,除了新冠疫苗,就是流感疫苗。在微博話題上,「搶流感疫苗不亞於搶春運車票」引起眾多關注。
「我們的公眾號會在每天早晨9點放號,你可以在上面搶號預約。如果你能搶到號,就能立刻接種。不過每次放出的號不固定,是根據我們疫苗的儲備情況來的,總體上不超過10個。」北京市朝陽區一家社區醫院工作人員對法治周末記者說。
這種情況不僅在北京存在,在陶黎納醫生的公眾號留言裡,有讀者留言:「每年都去託關係搶流感疫苗,好累!上海的社區醫院根本不給預約流感疫苗,一問三不知!看了科普只能加深焦慮,繼續想辦法搶疫苗!我覺得在上海接種率低根本原因是疫苗供應不足。」
即便是願意花高一點的價格,去私立醫院接種流感疫苗,也不一定成功。愛康國賓的一名工作人員表示:「目前沒有,也沒有通知什麼時候有貨。9月初來了點,當時接種價格是300多元。」
疫苗出現「一苗難求」的情況,導致一些灰色產業鏈也應運而生。
此前有媒體報導,有「黃牛」幫忙排號,一針成人四價流感疫苗價格高達398元。而在支付寶端的「疫苗預約平臺」上,國產疫苗優惠價249元,進口優惠價350元,和「黃牛」價相差無幾。
企業生產動力不足
上述留言網友所說的供不應求,業界認為在於整個市場的需求太少。
科興控股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新聞發言人劉沛誠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在2009年、2010年的時候,流感疫苗的批籤發量達到5800萬劑左右,但是之後一直在下降,到2018年達到一個最低點。
「目前疫苗難求,其實是基於這兩年的這種突增的需求,特別是今年是受疫情刺激引發的這種需求。」劉沛誠說。
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副院長張輝在8月30日開展的全國醫藥工業信息年會上表示,2020年,流感疫苗的批籤發量預計將比2019年翻番,達到5000萬劑。
「今年的產量雖然比去年高,但問題是,需求是不是只高了一倍呢?」陶黎納分析,今年一是新冠疫情提高了大家的預防意識。二是張文宏醫生、王辰院士這些專家都早早就建議大家去打流感疫苗。在這些因素的推動下,流感疫苗出現供不應求。
不過,站在企業的角度,這種需求無法轉化為更多的生產力。
「正常年份這種需求太少會導致各個企業可能不敢去擴充產能,明年這種需求是不是會持續,其實是有待觀察的,因為只有整體的需求量是一個特別明確的、比較大的需求量的時候,企業才會去擴產生產線。」劉沛誠說。
同時,與其他疫苗兩年至3年的有效期不同,流感疫苗的有效期通常只有一年,無法存儲至次年使用。另外,考慮到流感病毒種類繁多,為提升疫苗的針對性,廠家須每年根據世衛組織提供的不同疫苗株開展生產,因此,也無法利用上年的疫苗。
而在流通制度上,無論是作為公家買單的一類疫苗,還是民眾自費的二類疫苗,廠家生產的流感疫苗都需要經過「省級公共資源交易平臺招投標」,以獲得特定省份的準入資格。
實際操作中,部分地區的招投標往往在疫苗生產後舉行,若企業不能中標,則生產的疫苗也無處可賣。
「不是說今年多生產一點,萬一打不掉,明年還能再用。這樣是不行的,所以廠家怕浪費,不敢多生產。」陶黎納說。
不納入醫保支付範圍
除了難約,流感疫苗的價格也受到大家關注。
陶黎納介紹:「三價疫苗最基礎款,也最便宜,大概60元左右;四價疫苗在150元左右,預防的面更廣一點;而鼻噴的疫苗現在在300元左右。」
與此同時,我國的疫苗並不是由醫保買單。
10年前,即2010年10月28日,全國人大常委會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明確列出了4種保險不予支付費用的情形,其中一種便是「應當由公共衛生負擔的」。
社會保險法第三十條明確規定,應當由公共衛生負擔的醫療費用不納入基本醫療保險基金支付範圍。
而今年7月,國家醫療保障局公布的《基本醫療保險用藥管理暫行辦法》中也再次重申了這一點:預防性疫苗不納入醫保支付範圍。
流感疫苗正是隸屬於公共衛生負擔範圍的預防性疫苗。
據了解,公共衛生主要由政府提供,也就是說,疫苗及接種費用等疾病預防控制項目應通過公共衛生服務資金渠道予以解決。
不過,不納入醫保支付範圍,並不意味著疫苗不重要。
我國從1978年開始實施免疫規劃,對於那些被納入免疫規劃的疫苗,有專門的財政資金用於保障疫苗的接種。
疫苗也因此被分為一類疫苗和二類疫苗。
一類疫苗是指被納入免疫規劃的疫苗,由國家財政買單民眾可免費獲得,它們的共同屬性是,價格相對較低,產能充足,在某些疾病群體免疫時可以獲得最大社會效益。
二類疫苗是指民眾自願自費接種的疫苗。相對於一類疫苗來說,二類疫苗的價格相對較高。
北京市從事疫苗研究的科研工作者陳放介紹,價格高往往和疫苗的生產工藝有關。
「以流感疫苗為例,大部分流感疫苗都是滅活疫苗,相對於腺病毒載體疫苗等其他技術路徑的疫苗來說,滅活疫苗對生產的要求很高。」陳放說。
陳放介紹,由於滅活疫苗首先需要製備活病毒,再進行滅活處理,培養活病毒對於病毒操作車間的要求非常高,需要投入較高的廠房和操作車間成本。
除了生產工藝要求高,產能低也是流感疫苗的一個特徵,「就拿培養流感疫苗的雞胚來說,不是我們平時吃的雞蛋就可以,需要SPF(無特定病原體)級別的雞蛋,這就受原料的限制,而相比於其他疫苗,比如,大腸桿菌亞單位疫苗,只需要大腸桿菌就可以。」陳放說。
公共衛生意識提升
兩年前,公眾接種流感疫苗的積極性還不高,為了動員大家接種流感疫苗,當時中國疾控中心主任高福和副主任馮子健還在北京市西城區的金融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自費接種了疫苗。
現在,不需要更多的宣傳,從很難打通的社區醫院預約電話,就能知道現在流感疫苗的火熱程度。
流行病學專家曾預測,已然到來的秋冬季,流感病毒與新冠肺炎病毒如果合併感染,新冠肺炎防控壓力將空前巨大,人們對流感疫苗很渴求。
不過,在流感疫苗緊俏的情況下,國家將優先保證孩子與老人等特定人群的接種。根據中國疾控中心發布的《中國流感疫苗預防接種技術指南(2020-2021)》,推薦按照優先順序對重點和高風險人群進行接種。
針對國內流感疫苗的供應現狀,劉沛誠建議,結合國內流感疫苗批籤發制度,相關部門應向公眾分享批籤發信息與進度,讓公眾了解流感疫苗並非「供應緊張」而是「尚未完成批籤」狀態,避免負面輿論累積。
來源 法治周末 記者 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