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歲的王改英在城中區香格裡拉社區的幸福食堂高興地吃著飯的照片頻繁在各大媒體亮相,成了幸福食堂的「網紅」老人。
雖然是「網紅」,但王改英來這裡吃飯的原因和來就餐老人都一樣:年齡在80歲左右,多是獨居或是身體狀況欠佳,做飯有困難的老人。在王改英看來,幸福食堂的飯菜不僅經濟實惠,而且種類豐富、乾淨衛生,比在家裡吃飯還要好。
從今年6月我市首批愛老幸福食堂投入運營以來,這項民生工程可以說是實現了「從無到有」,從最初承接的2家社會組織發展到28家,11.9萬名老年人享受到了愛老幸福食堂助餐服務……時隔半年,我市又致力「從有到好」,徹底破解「一飯難做」「一飯難求」的困境,讓愛老幸福食堂實現配套完善、持續發展、群眾滿意,真正把愛老「這碗飯」做大、做好、做走心。
各級黨委政府聯合發力
老人吃飯由湊合到吃飽吃好
在城西區古城臺街道昆西社區愛老幸福食堂,藏族老阿媽拉毛每天11時都會來這裡打飯。她說:「如果早起去市場買菜,然後洗菜、切菜,炒菜,吃完還要刷鍋,很麻煩。來這裡吃,有人給換著花樣做飯,最貴的兩葷兩素套餐也只花10元錢,方便又實惠。」如今,愛老幸福食堂在我市如雨後春筍般出現,成為許多老人吃午飯的首選,老人上頓煮點粥,下頓熱剩飯的情況已成為過去。
近年來,市委高度重視關心老年人生活問題,積極構建養老、孝老、敬老政策體系和社會環境,全力維護老年人合法權益,重點做好老年人的服務工作,把黨和政府對廣大老年人的關心、關愛和關懷落在了實處。今年年初,針對西寧老年人在吃飯上普遍遇到的難題,在前期充分調研的基礎上,市委主要領導多次點題,親抓進度,《西寧市深化城鄉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推進「愛老幸福食堂」建設實施方案》出臺,西寧市啟動實施「愛老幸福食堂」建設,以進一步提高全市老年人的生活品質。截至目前,我市已建成「中央廚房」24個,「愛老幸福食堂」62個,助餐點53個。
市民政局黨組書記、局長蘇磊紅向記者介紹:「目前,愛老幸福食堂仍處於起步階段,能夠健康有序良性發展,離不開各級黨委政府的重視和支持。愛老幸福食堂能夠取得現在的成效,得益於各級黨委政府將此項工作作為『一把手工程』對待。下一步,愛老幸福食堂將從現在的城市覆蓋到三縣城鎮一級,真正做到全覆蓋。相信,在各級黨委政府的高度重視下,愛老幸福食堂這項民生工程必將會做大、做好。」
加大資金跟進力度
老人餐盒裡的肉只會多不會少
為保障資金高效使用不「穿底」,我市探索通過「購買服務、場地免費、稅費減免、多方監管」的方式解決政府唱「獨角戲」、資金嚴重匱乏等難題。按照「政府補一點、企業讓一點、個人掏一點、社會捐一點」的原則,多方籌措資金。
城西區就引進4家企業負責4個中央廚房,採取無償用房和每年8萬元以上的財政補貼有效減輕了企業成本。
每到午飯飯點,在城西區勝利路街道公園巷社區的愛老幸福食堂內就餐的老年人絡繹不絕……工作人員按照6元、8元、10元三檔為老年人提供午餐,80周歲以上高齡老人和困難老人每天還分別補貼2-3元。
「你看,這就是就餐卡,一頓最多只需要8塊錢,太划算了。」85歲的李奶奶向記者展示著自己的愛老幸福卡。她說,一會兒自己吃完,再給老伴兒帶幾個包子回去讓他嘗嘗。
與餐桌間老人們輕鬆的歡笑聲不同,僅有一牆之隔的「中央廚房」內,大廚們身著圍裙、頭戴高帽,正在對配送來的半成品飯菜進行精加工。「今天我們給老人準備的有菜花炒肉、紅燒豆腐、木耳油菜、雞蛋醪糟湯……葷素搭配,想吃什麼可以自己選擇。」
「豬肉價格雖然在上漲,但是老人餐盒裡的肉只會多不會少。」城中區愛老幸福食堂中央廚房經理劉朝霞堅定地說,從起初的30人就餐,到現在高峰時的1281人,人數雖越來越多,可僅僅只能營收平衡。城中區委、區政府一直緊盯中央廚房運營的每一環節,為保證廚房的持續運轉,不斷加大對資金的投入力度,不僅讓社會企業不為資金犯難,更要讓老人保質保量地吃好這頓飯。
市民政局社會福利處處長高波介紹,我市建立的三項補貼制度,第一項是建設補貼,按照中央廚房最高不超過30萬元,愛老幸福食堂最高不超過10萬元的標準,給予建設性的一次性補貼;第二項是運營補貼,給予中央廚房每年最高不超過10萬元,愛老幸福食堂最高不超過5萬元的標準,為服務得好的愛老幸福食堂給予運營補貼;第三項是專門針對老年人的助餐補貼,60歲以上困難老人每人每天補助3元,80歲以上的所有老人每人每天補助2元,據測算今年我市有5.8萬老人,補助要達到5000萬元。
為確保愛老幸福食堂的順利運營,民政、財政、市場監管等部門聯合下發了《關手加強老年人幸福食堂食品安全監管工作實施意見(試行)》等四個文件,建立了較為完備的政策體系。同時,通過建立覆蓋食品生產、配送等各個環節的安全監管機制,確保老年人吃上了放心飯。
蘇磊紅說,想要繼續做好愛老幸福食堂,就要「軟硬兼施」,結合「十四五」規劃,對相關配套政策進行接續性的出臺,進一步加大資金跟進力度,保證老人吃飽吃好,還能感受到貼心、用心。
從「吃飽吃好」到「個性化定製」
不斷提升老年人的用餐滿意度
貼心的愛老幸福食堂針對老年人身體特點和時令季節變化,充分考慮老年人飲食習慣和特點,為其提供個性化流食、素餐、無糖餐等,做到低油、低鹽、低糖清淡飲食。
今年71歲的董華玲老人一直患有高血壓、高血脂,「我自己一個人做飯特別麻煩,不知道怎麼搭配,『愛老幸福食堂』啟動的第一天我就趕了過去。這半年來,我天天都去吃,一點兒也不膩。」
目前,依託城西區智慧養老服務平臺,形成「區、鎮辦、社區、小區」四級助餐送餐配餐網絡體系。行動不便的老人可以通過手機微信點餐、熱線電話點餐(4912349)、預約工作人員上門服務三種方式實現點餐到家。助餐配餐點根據老人訂餐計劃統籌採購食材,按老人口味加工烹製,並將用餐預約情況錄入信息平臺。
為保證用餐老人飲食品質及選擇性訂餐,城中區愛老幸福食堂中央廚房聘請專業營養師每周為轄區老年人研究制定軟硬合適、葷素搭配、營養豐富的一周食譜,並提前一周進行公示。同時,及時收集老年人用餐反饋的意見建議,通過例會、試菜等方式不斷改進,適應老年人用餐習慣和喜好,贏得了用餐老人的好評。
據了解,我市不僅制定了《西寧市養老服務評估工作實施方案》,還組建了「愛老幸福食堂」微信工作群,群內成員由市區民政、各鎮辦、各社區、運營商等人員組成,通過第一時間發送餐食照片、就餐統計等,實現老人用餐情況第一時間了解,統計數據第一時間掌握,遇到困難第一時間解決。通過信息化手段,對「中央廚房」「幸福食堂」的餐食及助餐點加工製作配餐就餐全過程和老年人預約及刷卡用餐過程,進行實時視頻監控,保障食堂飯菜質量,確保政府補貼資金真正服務於老人,同時不定期對「愛老幸福食堂」運營情況進行實地督查,了解老人的所想所需,及時協調解決問題,不斷提升老年人的用餐滿意度。
高波坦言,目前,老人們都能完全解決吃飽的問題,但從「吃飽到吃好」的初衷來而言,我們還要從共性餐外研究制定真正的個性化配餐,如讓糖尿病老人的餐食中做到低糖、低脂、低碳水,讓高血壓、高血脂老人低油、低鹽、多優質蛋白等,滿足老人的不同需求。
越來越多的企業加入
愛老幸福食堂正在變好變大
由西寧鳳凰投資開發有限公司承接的城中區愛老幸福食堂中央廚房運營以來,得到了轄區用餐老人的廣泛支持及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截至目前,已收到轄區老年人表揚信100餘封……從最初承接的2家社會組織到現在的28家,我市越來越多的企業加入到了西寧愛老幸福食堂中。
為積極鼓勵社會力量參與老年人配餐助餐送餐服務,我市採取「政府補一點、企業讓一點、個人掏一點、社會捐一點」的原則,按照每餐不高於10元的標準只向老人收取必要的成本費,並分別為60周歲以上的困難老人和80周歲以上高齡老人每天進行補助。同時,給予承接企業最高30萬元的建設補貼和每年最高10萬元的運營補貼,從而激發社會企業的熱情。
「若想要愛老幸福食堂變大變好,就要培育更多社會組織茁壯發展,有了市場競爭,才有活力,就能夠優勝劣汰,形成良性發展的局面。」高波說著下一步的打算。
對於西寧鳳凰投資開發有限公司來說,他們準備擴展外部消費人群,並引入外賣平臺,在服務好老人的基礎上達到自己「造血」。「以養老事業推動養老產業的發展,才是愛老幸福食堂可持續發展的基石。」公司經理劉朝霞說。(張弘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