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與和平研究所(IEP)製作的第一版《生態威脅登記冊》(ETR)概述了世界上預計最不可能應對極端生態衝擊的地區。
該報告確定了撒哈拉以南非洲,南亞,中東和北非為面臨最大生態威脅的地區。
報告稱,到2050年,將有50億人遭受糧食危機之苦。
報告警告說,許多高風險國家缺乏應變能力,預計將導致「糧食危機和對資源的競爭加劇,內亂和大規模流離失所加劇,使發達國家面臨更多的難民湧入」。
警告說,到2040年,將有54億人(佔世界預計人口的一半以上)居住在水資源壓力高或極端的59個國家中。
預計到2040年,黎巴嫩,新加坡,以色列和伊拉克將成為受影響最嚴重的國家,中國和印度也可能受到影響。
將來,中東許多國家將很容易受到嚴重水資源短缺的影響。伊拉克,敘利亞和葉門等國家對生態壓力的抵禦能力較弱。我們看到戰爭對這些國家的強迫移民人數產生了影響。現在,他們在水和環境方面也將面臨越來越大的壓力。
報告指出,世界上糧食最不安全的五個國家是獅子山,賴比瑞亞,尼日,馬拉威和賴索托,其中一半以上的人口在獲得足夠的健康食品方面面臨不確定性。
該報告指出,Covid-19加劇了糧食不安全狀況,導致價格大幅上漲,這表明未來的生態變化可能導致潛在的動蕩。
《生態威脅登記冊》分析了人口增長,缺水,糧食不安全,乾旱,洪水,颱風,氣溫上升和海平面上升帶來的風險。報告發現,到2050年,將有141個國家面臨至少一種生態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