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肆虐全球,另一場自然災害也正在醞釀,糧食危機或難避免

2020-12-15 科普大世界

對全人類來說,2020年堪稱是多災多難的一年了,澳洲大火、新冠疫情、南美登革熱、東非、西亞和南亞的蝗災相繼登場,不過如今除了新冠疫情之外,其他三場災難都仿佛都結束了,實際上真正結束的恐怕只有澳洲大火,南美登革熱還沒有完全消失,而蝗災只是暫時性的低谷罷了。

這場產生今年1月份的蝗災實為去年秋季那場蝗災的延續,其範圍就是東非、西亞和南亞等地區,蝗災中大量蝗蟲產下了無數的卵,今年1月份時首先在東非爆發,接著西亞和南亞也開始爆發,這些蝗蟲像沙塵暴一樣瀰漫在這些地區,橫掃地面上的一切植被,給這些地區的農業生產和生態環境都造成了很大破壞,不過各國農業和環境部門也在消滅蝗蟲上下了很大力氣,印度用一周的時間不斷地噴灑農藥消滅了危害農業的蝗蟲,其他地區的蝗蟲災害程度也有所減弱。

但是如今並非北半球的夏季,東非、西亞和南亞地區的植被並不多,所以目前並非是蝗蟲可以大肆擴張的時期,然而先前的蝗蟲已經在土壤中產下了數量足夠多的卵,媒體報導我國赴巴基斯坦幫助滅蝗的專家們也表示扒開土壤就能發現很多的蝗蟲卵,所以蝗災在南亞、東非和西亞等很多地區的再一次爆發幾乎是不可避免的,而由於蝗蟲主要破壞農作物,所以由其造成的糧食危機或是不可避免的。

不但是南亞,有人還在西亞的沙烏地阿拉伯的沙漠中發現了成堆的蝗蟲,並拍成抖音發到了網上,視頻中的蝗蟲正在躲避沙漠中的大風,它們成堆成片地趴在沙漠中,緊緊地靠在一起,相互抓攏著避免被風吹跑,看上去就像地面上生長的一簇簇的草叢,看上去十分恐怖,但通過蝗蟲的這種適應措施也可見這種昆蟲是相當聰明的,它們適應環境和戰勝困難的能力極強。

這些沙漠蝗蟲實際上來自於東非地區,它們從索馬利亞,衣索比亞,埃及,蘇丹等國向東遷徙,越過紅海,進入沙烏地阿拉伯、葉門和阿聯,在這些地方的沙漠中遇到大風,呈現出了上述和畫面中的景象,等待風力稍停,它們又會繼續東移,越過波斯灣,向著植被更多的南亞地區的印度和巴基斯坦前進,一路上它們將橫掃地面上的家作物等植被。

或許是由於新冠疫情全球持續爆發的原因,人們對蝗災的關注變少了,實際上蝗災對東非、西亞和南亞地區對當地人造成的影響不下於這些地方的新冠疫情,而且這場蝗災一直在持續,目前只是進入暫時的低谷罷了,可以說在新冠疫情全球肆虐的同時,一場由蝗蟲造成的自然災害也正在醞釀。

有專家表示:不但是東非、西亞和南亞地區的一些國家需要多加關注和做好準備,就連我國也要未雨綢繆,因為有專家表示,蝗蟲並非不可以通過喜馬拉雅山的某些山口進入西藏,或者進入雲南某些地區,而且也有可能通過中亞地區進入新疆,更何況新疆一些地方本身就有沙漠蝗,我國某些地方也有爆發本地蝗災的可能,所以做好針對性的未雨綢繆也是很有必要的。

參考消息:

1,《央視網》2月27日文章《聯合國發蝗災警告東非蝗災極其令人擔憂》

2,《經濟日報》3月19日文章《周邊國家蝗災情況如何?沙漠蝗侵入我國機會多大?你關心的都在這裡》

3,《光明網》3月17日文章《農業農村部:巴基斯坦5月份或形成新一輪蝗災》

相關焦點

  • 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警告:比新冠病毒更可怕的糧食危機即將來臨
    根據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在稍早些時候發布的報告顯示,由於新冠疫情肆虐全球,現在全世界正處於「饑荒大流行」的邊緣。報告指出,當前,全球出現糧食饑荒的國家已經高達30多個,在這樣的背景下,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國家約2.65億人將面臨嚴重的糧食危機,且比去年翻了一倍。
  • 新冠疫情席捲全球,恐造成糧食危機,可能面臨的最大問題是什麼?
    據新華網報導,新冠疫情的進一步擴大可能會引起糧食危機。有關專家表示,這次的糧食安全性問題,和十幾年前的那場糧食短缺有著本質上的不同。隨著新冠疫情在各個方面都有所影響,糧食價格的不斷下滑是當今糧食安全所面臨的的首要問題。
  • 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稱:比新冠病毒更可怕的糧食危機即將來臨
    【南方+11月16日訊】據媒體報導,11月14日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WFP)秘書長大衛·比斯利(David Beasley)在接受採訪時稱,比今年新冠病毒更嚴重的糧食危機2021年即將到來。據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和糧農組織(FAO)預測,新冠疫情會引致大規模的糧食危機,如果疫情得不到有效控制,遭受嚴重飢餓的人數將增至2.65億。由於新冠病毒肆虐全球,多國農業生產活動受阻,交通運輸不便,歐洲出現農業勞工荒。同時多國對農產品實施出口限制,糧食價格被推高。
  • 唐麗霞:此次國際糧食危機有一些特殊之處
    隨著全球新冠病毒感染者突破1000萬,一場世界性的糧食危機已經迫在眉睫。不久前,聯合國再次就貧困群體糧食危機發出預警。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表示,這將是50年來最嚴重的一次,眼下已有超過8.2億人正在挨餓,今年受疫情影響陷入極端貧困的人數可能還會新增4900萬人。目前這場糧食危機有什麼特點,國際社會又該如何應對?
  • 國際述評:民以「食」為天 全球糧食安全臨疫情大考
    (抗擊新冠肺炎)國際述評:民以「食」為天 全球糧食安全臨疫情大考中新社北京3月29日電 題:民以「食」為天 全球糧食安全臨疫情大考中新社記者 吳旭全球新冠肺炎確診人數突破66萬,疫情不僅影響到了全球工業原材料和醫療用品的生產、交易,食品供應也受到了極大威脅。
  • 時事地理 | 糧食危機,到底有多可怕?(一)
    據不完全統計,全球疫情之下,全世界將有近6.9億人口處於飢餓狀態,而我國每年僅在糧食儲運、運輸和加工環節造成的損失就高達700億斤(350億千克)。據估算,在消費環節,全國每年浪費食物總量折合糧食約1000億斤(500億千克),可供養約3.5億人一年的需要。糧食危機當前,作為地理人,我們除了落實節約糧食之外,還要知道為什麼會有糧食危機?
  • 全球瀕臨50年來最嚴重糧食危機 供應鏈不穩挑戰世界糧食安全
    新冠肺炎疫情在糧食安全方面產生的連鎖反應正在顯現。非洲疾病預防控制中心9月5日的數據顯示,截至當日,非洲累計新冠確診病例超過128萬例。非洲聯盟委員會發出警告,新冠肺炎疫情對非洲的影響將是長期的,特別將嚴重衝擊非洲的糧食安全。在肯亞,受疫情導致的食品價格上漲、收入減少和失業造成的影響,預計有350萬人面臨糧食短缺。
  • 疫情之下糧食安全重要性進一步凸顯
    今年新冠疫情全球肆虐,對全球的糧食安全構成了很大威脅。我國在2020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六保」,糧食安全也為其中一項重要內容。當前,受全球疫情衝擊,全球糧食市場供求充滿不確定性,必須採取有效措施,確保重要農產品特別是糧食供給,保障我國糧食安全。
  • 「雁行戰略」應對全球糧食危機
    過去幾個月,全球糧食價格大幅飆升,致使數十億人受到衝擊,而一些「糧荒」嚴重的國家甚至出現騷亂。面對這場由糧價上漲引發的「無聲海嘯」,各國政府、民間機構和新聞媒體等正在提出一個兼顧短期和中期的「雁行戰略」,以應對當前的全球糧食危機。
  • 聯合國發出糧食預警,全球性糧食危機將爆發,中國的口糧夠吃嗎?
    今年對於全球各國而言,註定是多災多難的一年。肆虐全球的疫情、死灰復燃的蝗災、突如其來的洪災,除了帶來經濟損失外,更令全球糧食減產大約20%。幾個主要糧食出口國要麼限制糧食出口,要麼直接抬高糧價。同一時間,聯合國也對外發布糧食預警,表示全球正在迎來近50年來最大的糧食危機。而作為全球第一人口大國的中國,糧食夠吃嗎?
  • 全球糧食危機:越南等13個產糧國叫停出口!中國3大「糧策」應對
    然而,在魔幻的2020年裡,疫情暴發、蝗災肆虐、冰川融化、野火不絕、洪水泛濫,受突發事件和極端天氣的影響,糧食短缺問題愈發嚴峻,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多次拉響警報,一場事關人類糧食安全的危機正在逼近。在大災大疫面前,生存利益大於天。那麼在這不尋常的年份裡各國採取了何種應對措施以降低糧食短缺風險?中國的「米袋子」會受到影響嗎?未來全球糧食供應前景樂觀嗎?
  • 新冠病毒改變美國政治的五種可能性,疫情危機如何影響美國未來?
    前的焦點自然是新冠肺炎疫情危機本身。據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發稿,美國新冠肺炎累計確診病例達到110.3萬例,死亡的累計病例達到64943例。但從長遠來看,新冠病毒可能在以下五個領域產生政治影響。也就是說,新冠病毒改變美國政治的五種可能性,疫情危機如何影響美國未來?
  • 2020年,揭開他國的糧食危機,響應號召,厲行節約
    ,揭開糧食危機的面紗,讓我們更懂得珍惜糧食的重要性。以上的數據說明了我國的糧食浪費情況,下來再讓我們走出中國,看看全世界的糧食情況,也是一組數據:聯合國發布了一條駭人聽聞的報告,報告中顯示全球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可能會導致20年全球飢餓人數大幅提升。由於受到新冠疫情的持續影響,預計在2020年,會有27個國家將面臨糧食安全的危機。
  • 新興市場教父莫比爾斯:另一場金融危機無法避免
    鄧普頓資產管理公司(Templeton Asset Management)執行長、被譽為"新興市場教父"的莫比爾斯(Mark Mobius)日前表示,另一場金融危機無法避免,因上一場危機的成因尚未得到解決。
  • 全球記疫|疫情肆虐的那個秋天,我在伊朗生孩子
    【編者按】2020年,全球遭遇了一場前所未有的浩劫——新冠肺炎。7000萬人確診,160萬人病亡,人員往來停滯,全球經濟陷入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最嚴重的衰退……生活正緩慢恢復,但新冠無疑已深刻烙印在了所有人的記憶裡。這份記憶終將給人類留下什麼?封鎖?社交距離?
  • 島內政治瘟疫尤甚於新冠疫情
    其推薦理由為:這一年全球籠罩在新冠肺炎的陰影下,死亡超過百萬,經濟嚴重衰退。「疫」是2020年的生活,也是2020年的挑戰。「疫」字也是得到最多臺灣社會人士推薦的候選漢字。臺北榮總心臟內科顧問醫師陳雲亮表示,「疫」在字義上是廣泛的傳染病。今年全球不論是政治、經濟、社會等各方面都受到疫情影響,造成前所未有的危機。
  • 「糧食危機」正在加速蔓延,中國如何才能高枕無憂
    這位女副校長在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教育孩子們不要浪費糧食。2020年,疫情可能導致全球飢餓人數急劇增加,使世界處於至少50年來最嚴重的糧食危機的邊緣。2050年,全球人口預計將增長到近100億,這將給世界自然資源帶來更大的壓力。但與此同時,糧農組織的首席經濟學家估計,全球糧食損失和浪費率可能超過20%。迫切需要系統性地減少糧食損失和浪費。
  • 關注糧食安全①|疫情衝擊的糧食安全憂思與應對
    首先,疫情衝擊導致部分國家對糧食供應預期趨緊。據了解,3 月中旬以來,隨著疫情逐步在全球蔓延,許多國家對糧食供應的預期趨緊。這不僅是他們對糧食安全強烈的憂患意識和危機思維,更是他們對2008年全球糧食危機的恐懼記憶。
  • 金融危機、新冠疫情與氣候暖化
    新冠疫情肆虐的2020年,無數生命懸於一線,全球經濟受到重創、氣候暖化迫在眉睫。人類社會、自然環境面臨巨大挑戰之際,熟悉資本運作的銀行家有沒有好辦法?英格蘭央行行長近8年之久的馬克卡尼博士(Mark Carney)就世界面臨的這些重大問題從人性的角度、通過經濟學理論設想金融解決之道。
  • 洪水乾旱蝗災加疫情 非洲面臨糧食和經濟雙重考驗
    如今,新冠疫情的蔓延加重了非洲的糧食危機,並可能對非洲的經濟發展造成不小的影響。據美聯社15日報導,受疫情影響,非洲多國採取了封鎖措施以遏制病毒的傳播。在非洲54個國家中,至少有33個國家的封鎖行動使農民無法將糧食推向市場,並威脅著對農村人口提供的糧食援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