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席捲全球,恐造成糧食危機,可能面臨的最大問題是什麼?

2020-12-13 精英出鞘

據新華網報導,新冠疫情的進一步擴大可能會引起糧食危機。有關專家表示,這次的糧食安全性問題,和十幾年前的那場糧食短缺有著本質上的不同。隨著新冠疫情在各個方面都有所影響,糧食價格的不斷下滑是當今糧食安全所面臨的的首要問題。由於各國都在實行類似於「居家令」的防疫措施,導致了工廠的停工和眾多項目的運行。許多人可能會擔心,今年的糧食存儲狀況很嚴峻,紛紛的開始囤積糧食。

其實恰恰相反,今年世界的糧食儲備糧依然十分充足。糧食交易面臨困境,而最大的問題就是糧食貿易往來之間的物流問題。因為新冠疫情的影響,有非常多的國家都發布了一些貿易以及旅遊方面的限制措施,這給糧食的運輸以及購買帶來了很多的不確定性,難賣難買成了最大的問題。因此,這次的糧食危機絕對不是糧食匱乏,而是因為糧食在現如今的緊急情況之下,難以進行交易,從而導致了糧食產品價格的迅速下跌。

說起來可能有些許嘲諷意味,我們的世界糧食產量一年年不斷地增加,而飢餓人口一年年也在增加。目前,世界糧食的儲備情況十分穩定。而未知數在於,世界經濟情況不斷受到衝擊,有些國家已經開始面對嚴峻的形式。如果疫情不斷地擴大,那麼將會有許多人陷入貧困的境地,這樣的話,糧食安全問題將會十分嚴重。也就是說,新冠疫情直接影響到了民眾對於糧食支出的承受能力。

就現在世界糧食問題來看,雖然全球糧食總體來說供應並不困難。很多農產品的儲備糧都很充分,但是還面臨著分配不均等問題。最為困難的地方當屬於非洲地區,他們的糧食安全受到嚴重的威脅。雪上加霜的是,非洲這次還經歷了蝗災。接近一千六百多平方公裡的受災面積,這將造成近兩千萬人面臨饑荒。

由於糧食安全問題受到疫情的影響,各個國家都開始關注自身的糧食儲備糧,有些國家還開始對糧食出口問題出臺了一系列舉措。作為大米的出口大國,越南,由於疫情的影響開始暫停了大米的出口。這可能造成世界大米價格的迅速波動,因為越南方面每年大米的出口量達到了七百萬噸,佔到了世界大米貿易量的百分之十五。雖然對我國糧食市場產生不了多少影響,但是對其他一些極度依賴糧食進口的國家造成了很大影響。對於這些國家限制糧食出口的問題,多國政府都迅速表示要防範一些不合理的出口限制。有關專家表示各個國家要相互進行協作,因為這樣一系列限制出口的措施,會影響到一大部分國家的糧食安全問題。尤其是非洲那些農作物種植極為困難的國家,糧食價格波動會讓他們國家的糧食支出問題面臨極大的負擔。

除去一些傳統農作物種植業不發達的國家,各國的糧食儲備都很充足。在遇到物流困難或者是被各國貿易限制的情況,不會過於的緊張。因此,糧食的需求量較之往年急劇的降低而儲備糧的不斷增加,從而導致糧食價格的不斷下降。對此,做好疫情防範以及糧食貿易工作極為重要。各國要充分協調,確保糧食市場交易問題,儘量避免糧食產品價格出現波動。其次,應當有責任意識。為糧食問題較為脆弱的國家進行援助。雖然疫情給全世界帶來了嚴峻的考驗,尤其是糧食安全問題。但是,只要各國積極合作,有著得當的措施,也可以很好地避免這次全球性糧食危機。

相關焦點

  • 全球瀕臨50年來最嚴重糧食危機 供應鏈不穩挑戰世界糧食安全
    2019年,全球近6.9億人處於飢餓狀態。2020年,全球預計將至少新增約8300萬飢餓人口,甚至可能新增超過1.3億。至少25個國家今年將面臨嚴重饑荒風險,全球瀕臨50年來最嚴重的糧食危機。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柴雅欣報導糧食問題向來不容忽視。今年以來,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國際糧食市場出現較大波動,加之蝗蟲災害、極端天氣等因素影響,全球糧食安全形勢愈發嚴峻。
  • 唐麗霞:此次國際糧食危機有一些特殊之處
    隨著全球新冠病毒感染者突破1000萬,一場世界性的糧食危機已經迫在眉睫。不久前,聯合國再次就貧困群體糧食危機發出預警。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表示,這將是50年來最嚴重的一次,眼下已有超過8.2億人正在挨餓,今年受疫情影響陷入極端貧困的人數可能還會新增4900萬人。目前這場糧食危機有什麼特點,國際社會又該如何應對?
  • 新冠疫情或處於席捲全球的邊緣……
    參考消息網2月24日報導 美國《華盛頓郵報》網站2月22日發表題為《新冠病毒疫情進一步接近流行病》的報導稱,新冠疫情或處於席捲全球的邊緣,專家警告各國需嚴防疫情跨越「紅線」(多個國家和各大洲都存在自我維持的感染線)。
  • 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警告:比新冠病毒更可怕的糧食危機即將來臨
    根據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在稍早些時候發布的報告顯示,由於新冠疫情肆虐全球,現在全世界正處於「饑荒大流行」的邊緣。報告指出,當前,全球出現糧食饑荒的國家已經高達30多個,在這樣的背景下,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國家約2.65億人將面臨嚴重的糧食危機,且比去年翻了一倍。
  • 專家:2020年全球面臨嚴重糧食危機人口或增至2.65億
    會上,中國社科院社會發展戰略研究院「光碟行動」課題組負責人潘傑公布了一組數據:食物浪費給全球糧食安全帶來嚴重威脅,據聯合國糧農組織報告統計,全球供人類消費的糧食中每年約有三分之一(約13億噸)被損耗或浪費,2020年受疫情影響全球面臨嚴重糧食危機的人口可能增至2.65億。  推進形成「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社會風尚,光碟行動發起人徐志軍先生認為,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
  • 新冠疫情肆虐全球,另一場自然災害也正在醞釀,糧食危機或難避免
    對全人類來說,2020年堪稱是多災多難的一年了,澳洲大火、新冠疫情、南美登革熱、東非、西亞和南亞的蝗災相繼登場,不過如今除了新冠疫情之外,其他三場災難都仿佛都結束了,實際上真正結束的恐怕只有澳洲大火,南美登革熱還沒有完全消失,而蝗災只是暫時性的低谷罷了。
  • 國際述評:民以「食」為天 全球糧食安全臨疫情大考
    (抗擊新冠肺炎)國際述評:民以「食」為天 全球糧食安全臨疫情大考中新社北京3月29日電 題:民以「食」為天 全球糧食安全臨疫情大考中新社記者 吳旭全球新冠肺炎確診人數突破66萬,疫情不僅影響到了全球工業原材料和醫療用品的生產、交易,食品供應也受到了極大威脅。
  • 新冠疫情席捲全球 將為世界帶來怎樣的改變?
    中新網7月27日電 據美國僑報網報導,新冠疫情席捲全球,目前已有超1600萬人確診,64.8萬人因此喪生。新冠疫情將給世界經濟留下持久的印記,帶來永久性的變化,給人們重要的教訓。對於經濟而言,在疫情期間,許多經濟體採用了德國的「短工」補貼政策。這項政策減少了工人們的工作時間和工資,政府會補償工資的不足。同時,通過保持企業和工人之間的聯繫,為經濟快速復甦做了更好的準備。而加強這些政策的執行,使其成為經濟復甦方法中永久的一部分,是非常重要的。此外,遠程辦公可能會變得更加普遍。
  • 覆巢之下無完卵 GAP因新冠疫情面臨倒閉 優衣庫遇二戰以來最大危機
    面對愈發嚴峻的疫情形勢,各國卻紛紛開始放寬限制措施,義大利宣布逐步復工、西班牙計劃解除封鎖、法國公布解封方案……就連此前確診感染新冠病毒的英國首相詹森也在恢復全職工作後表態,希望儘快重啟經濟。歐美各國為何甘願冒著疫情反覆增加,企業與民眾遭受二次打擊的風險,提前放寬社會隔離,重新開放經濟?
  • 疫情、蝗災、么蛾子一併襲來!糧食危機一觸即發?中國庫存如何?
    為了防止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全球越來越多的國家宣布「封城」、關閉邊境等措施,全球貿易往來的活躍度也大幅下降。在出現疫情的國家中,囤積糧食和生活用品成為常態。報導顯示,全球第3大稻米出口國越南和第9大小麥出口國哈薩克斯坦已經開始限制這些主要糧食的出口了,俄羅斯植物油聯盟已經要求限制葵花籽出口,而全球第二大棕櫚油生產國馬來西亞的出口也已經放緩。另外,作為全球最大的稻米出口國,印度的出口也因為「封國」而陷入停滯。
  • 到今年年底,全球30多個國家或將面臨饑荒!
    據《華爾街日報》5月13日報導,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WFP)警告稱,到今年年底,全球30多個國家或將面臨饑荒,可能還會將另外1.3億人推向飢餓的邊緣。但這一次是兩面夾擊——同時出現了供給和需求危機,而且還是全球範圍內的危機。」WFP首席經濟學家阿里夫·海珊(Arif Husain)稱,這成了一場「史無前例的」危機。如美國等農業上自給自足的國家,這場全球糧食危機的影響會非常有限。超市貨架上的品類可能會減少,但並不會出現大的食品短缺。
  • 「新冠疫情與國際關係」系列學術研討會之「新冠疫情與全球治理」惠園論壇舉辦
    在全人類生活在同一地球村的當下,全球治理問題既重要又複雜,新冠疫情又給全球治理帶來了新的挑戰。本次論壇緊密圍繞「新冠疫情與全球治理」主題,並設置四個分議題單元展開深入研討。會議現場戴長徵指出,這場百年未遇的新冠肺炎災難席捲全球,在深度和廣度上給人類生活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影響,正是在這一背景下,同濟大學、華中師範大學、暨南大學、蘭州大學及我校五家國際關係學院共同發起新冠疫情與國際關係論壇,緊密圍繞「新冠疫情與全球治理」開展深入探討,無疑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 洪水乾旱蝗災加疫情 非洲面臨糧食和經濟雙重考驗
    如今,新冠疫情的蔓延加重了非洲的糧食危機,並可能對非洲的經濟發展造成不小的影響。據美聯社15日報導,受疫情影響,非洲多國採取了封鎖措施以遏制病毒的傳播。在非洲54個國家中,至少有33個國家的封鎖行動使農民無法將糧食推向市場,並威脅著對農村人口提供的糧食援助。
  • 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稱:比新冠病毒更可怕的糧食危機即將來臨
    【南方+11月16日訊】據媒體報導,11月14日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WFP)秘書長大衛·比斯利(David Beasley)在接受採訪時稱,比今年新冠病毒更嚴重的糧食危機2021年即將到來。據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和糧農組織(FAO)預測,新冠疫情會引致大規模的糧食危機,如果疫情得不到有效控制,遭受嚴重飢餓的人數將增至2.65億。由於新冠病毒肆虐全球,多國農業生產活動受阻,交通運輸不便,歐洲出現農業勞工荒。同時多國對農產品實施出口限制,糧食價格被推高。
  • 全球2.65億人或面臨糧食危機;鍾南山等多位專家贊成開學複課丨抗疫...
    世糧署:全球2.65億人或面臨嚴重糧食危機鈦媒體4月22日消息,據新華社,世界糧食計劃署21日稱,由於新冠病毒疫情擴散衝擊全球經濟,2020年全球面臨嚴重糧食危機的人口可能增至2.65億。世界糧食計劃署首席經濟學家阿里夫·海珊說:「對數以百萬計(因糧食危機而)命懸一線的人來說,新冠病毒可能意味著災難。」
  • 被誤讀的「糧食危機」:我們更該關心的是...
    「糧食危機」的烏龍翻譯  「聯合國稱新冠疫情或引發糧食危機!」  3月31日,這則令人恐慌的新聞迅速見諸國內各大媒體報端,並登上「微博」熱搜。  當天,聯合國糧農組織、世衛組織、世貿組織總幹事發表了聯合聲明,呼籲各國減輕新冠病毒對「糧食」貿易和市場影響,直言「糧食供應的不確定性可能會引發一連串的出口限制舉動,導致全球糧食市場出現供應短缺」。而在此之前,越南、哈薩克斯坦、俄羅斯等多國已相繼對包括大米、小麥在內的等多種農產品實施暫停或限制出口,並同樣受到國內媒體廣泛報導。
  • 「新冠疫情與全球治理」惠園論壇成功舉辦
    戴院長指出,這場百年未遇的新冠肺炎災難席捲全球,在深度和廣度上給人類生活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影響,正是在這一背景下,同濟大學、華中師範大學、暨南大學、蘭州大學及我校五家國際關係學院共同發起新冠疫情與國際關係論壇,緊密圍繞「新冠疫情與全球治理」開展深入探討,無疑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 2020年,揭開他國的糧食危機,響應號召,厲行節約
    ,揭開糧食危機的面紗,讓我們更懂得珍惜糧食的重要性。以上的數據說明了我國的糧食浪費情況,下來再讓我們走出中國,看看全世界的糧食情況,也是一組數據:聯合國發布了一條駭人聽聞的報告,報告中顯示全球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可能會導致20年全球飢餓人數大幅提升。由於受到新冠疫情的持續影響,預計在2020年,會有27個國家將面臨糧食安全的危機。
  • 疫情席捲的2020年:全球抗疫催生新業態
    疫情席捲的2020年:全球抗疫催生新業態 被新冠疫情席捲的2020年,世界經濟陷入衰退,社會民生遭遇重創,各行各業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
  • 新冠疫情暴露世界領導力危機:當心跌入金德爾伯格陷阱
    不僅如此,整體來看,新冠疫情對國家治理能力、經濟發展韌勁、全球公共衛生安全以及全球產業鏈等均產生了重大影響。 疫情暴露出全球治理機制的失能 隨著全球疫情防控措施的展開,衛生安全領域的問題直接與全球產業鏈、價值鏈結合在一起,從而令疫情產生了第一輪連鎖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