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暴露世界領導力危機:當心跌入金德爾伯格陷阱

2020-12-25 騰訊網

▲圖片來源:pexels

文 | 陳積敏

聯合國5月13日發布的《2020年世界經濟形勢與展望年中報告》顯示,受新冠疫情影響,2020年全球經濟預計萎縮3.2%。

不僅如此,整體來看,新冠疫情對國家治理能力、經濟發展韌勁、全球公共衛生安全以及全球產業鏈等均產生了重大影響。

疫情暴露出全球治理機制的失能

隨著全球疫情防控措施的展開,衛生安全領域的問題直接與全球產業鏈、價值鏈結合在一起,從而令疫情產生了第一輪連鎖反應。

這一反應繼續擴散,延伸至更多的民生領域,如就業保障、金融秩序、糧食安全、能源安全等。

如果全球治理機制(如全球衛生公共治理機制)能夠有效發揮作用,那麼這種負面影響或許能夠得到一定程度的緩解,或將其控制在最小限度之內。

令人遺憾的是,疫情的蔓延暴露出一個矛盾,即全球治理需求的緊迫與全球治理機制的失能。

這種失能不是因為相應的國際機制未能建立,而是由於國際合作的缺乏,尤其是大國合作的缺乏導致機制難以發揮作用。

回顧本世紀發生的另外兩個重大事件,即「9·11」事件與2008年的金融危機,當時的國際社會,尤其是大國之間形成了共識,在行動上保持了一致,從而較好地應對了危機。

▲圖片來源:pexels

國際社會在本次疫情的應對上,儘管有一定程度的國際合作(主要體現在地區層面,如中日韓之間的防疫合作),但更多地是國家的主體應對。這突出了主權國家在應對危機時的作用,而弱化了國際合作的功能。

換言之,這次疫情驗證了國際體系的自助性質。然而,面對人類共同挑戰,自助與他助、利己與利他已經成為一個密切相連的結合體。

當前,新冠肺炎疫情已經全球流行,如果缺少了國家政策的協調與國際合作,疫情防控效果將會大打折扣,因疫情而引發的外溢影響也會被放大。這種外溢影響將大大提升後疫情世界的不確定性。

擇其要者而言,這些外溢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一、反思全球化:動力與模式或改變

新冠疫情對經濟全球化的影響是直接且深遠的,甚至一些人藉機謀求更大程度的「脫鉤」。

然而,這只是問題的一個方面,另一方面則是新冠肺炎疫情及其防控再次證明全球化是一個事實,而不是一項選擇。任何否認全球化的言辭與行為都無異於自欺欺人。

疫情之後,全球化將去往何處?是否仍按照原來的模式與動力去演,還是戛然而止,而代之以更深程度的地區一體化?又或者說全球化將會以另一種新的模式、動力、理念、機制去運作?

沒有人能給出肯定答案。

但歷史證明,全球化一旦開啟,便只有一個方向,那就是不斷前進,因為推進全球化發展的力量從根本上來源於國際分工、資本以及人作為經濟人的算計與慾念。

全球化發展的動力與模式則可能會發生改變,原先由少數西方發達國家主導、以新自由主義理念為指導、以「中心-邊緣」結構為特徵的全球化可能無以為繼了。

取而代之的,將可能是更具代表性、更富均衡性、更有持久性的新型全球化。

二、國家主義的興起與強化

早在疫情發生之前,國家主義就已經成振興之勢,川普當政、英國脫歐等便是其突出表現。新冠疫情將會進一步加強全球主義與國家主義並行之勢。

全球主義是伴隨著全球化而興起與發展的。既然全球化的趨勢將繼續下去,全球主義也將有一席之地。

不過,民族國家在整個國際體系中的重要性也將得到進一步凸顯與強化。

實際上,自人類開啟全球化進程以來,全球主義與國家主義這兩種思潮的博弈就一直沒有停歇過,此消彼長乃是正常狀態。

因而,不能將國家主義的興起看作是全球主義的完全退潮,反之亦然。

三、大國關係複雜化有增無減

疫情暴發之前,大國關係,如美俄關係、中美關係、美歐關係等就出現了諸多亂象。亂象的起因多種,但美國因素是主要的。

頗為諷刺的是,這恰好反映出美國的實力與影響力之大。無論喜歡與否,美國因素都是國際政治經濟格局變化的關鍵變量。

客觀而言,新冠肺炎疫情對人類社會帶來了挑戰,但同時也為國際合作創造了條件。國際合作是應對諸如新冠疫情等全球共同挑戰的必要條件。

▲圖片來源:pexels

然而,如果認為國際合作是理所當然,水到渠成,則未免過於樂觀,甚至於幼稚了。事實上,迄今為止,持續、有效應對疫情的國際合作還沒有充分顯現出來。

相反,大國之間的相互指責、拆臺、「甩鍋」等現象屢屢發生,甚至某些國家將疫情政治化,從而令國家間的互信降到了新的低點,政府間的國際抗疫合作更加舉步維艱。

從這個角度來說,新冠疫情凸顯出世界的領導力危機。這種領導力的實現源自於大國的責任擔當與協調一致。

這不禁讓人聯想到20世紀30年代大蕭條時期的場景。值此之時,國際社會有再次跌入「金德爾伯格陷阱」的風險。

四、國際機制進一步被弱化

國際機製作用的發揮,甚至其存續依賴於國家對主權的自我約束(讓渡)以及大國之間的戰略共識與密切合作。

然而,國家主義興起與大國博弈加劇使得國際機制陷入困境。

從理論上看,疫情期間,國際機制的功能應得到強化,而現實卻是被進一步削弱。美國暫停對世界衛生組織提供資金就是一個典型案例。

實際上,國際機制對於協調國際關係,包括大國關係也具有重要作用。

如果國際機制弱化,大國關係混亂,地緣政治較量升級,那麼建基於此的國際秩序是否會陷入紛爭與無序狀態,就成了一個值得引起重視的問題。

新冠肺炎疫情彰顯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客觀現實,其影響將進一步增強。大變局時代是一個充滿不確定性的時代,既存在機遇,也面臨風險,「危」中有「機」。抓住與利用機遇,規避與防控風險既是當務之急,也是長期任務。

「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在這樣一個充滿不確定性的時代,國際社會除了對未來寄予希望之外,還需要警惕與防範人類悲劇的發生與重演,並共同努力建設一個更加安全、包容、均衡的世界。在這一進程中,中國已經並將會繼續發揮其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陳積敏,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國際戰略研究院教授

編輯:李碧瑩 校對:陳荻雁

投稿、合作、聯繫我們:futurecity@xjbsmartcity.com

相關焦點

  • 「專欄」西方超載,跌入「赫爾德陷阱」(中英雙語)
    來源:人大重陽編者按:在《環球時報英文版》1月5日刊發的第66篇「變局」專欄中,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執行院長王文認為歐美各國已跌入了「赫爾德陷阱」。他表示,個人過多的權利主張,組織過散的權限歸屬,社會過雜的權衡考量,政府過弱的權力運行,使得歐美國家抗疫總是在原地打轉,像是一輛負重過多的老爺車。下文為專欄的中英文版。
  • 港媒:第二波新冠疫情到來之際,中美兩國必須擺脫新冠「陷阱」
    【環球網報導 記者 侯佳欣】「在這些至暗時刻中,穩定的美中關係可以緩和世界受到政治和經濟衝擊波的影響。」香港《南華早報》7月4日刊登評論文章稱,第二波新冠疫情即將到來之際,中美兩國必須擺脫新冠「陷阱」,攜手應對疫情災難。
  • 英學者:新冠疫情暴露資本主義三大危機
    英國倫敦大學學院創新和公共價值經濟學教授瑪麗安娜·馬祖卡託3月30日在世界報業辛迪加網站發表文章稱,新冠疫情暴露資本主義面臨三重危機。文章編譯如下:資本主義至少面臨三大危機。一場由大流行病引發的衛生危機迅速觸發經濟危機,對金融穩定的影響還是未知數,而所有這一切都是在氣候危機的背景下發生的,而這場氣候危機無法按部就班地解決。這三重危機暴露了搞資本主義的幾個問題,解決所有這些問題的同時必須處理迫在眉睫的衛生緊急情況。否則,就會解決了一處問題,又在別處新添問題。
  • 新冠疫情與世界格局 | 柏林社會科學研究中心主任麥可·齊恩:新...
    參考消息網6月5日報導(文/任珂)柏林社會科學研究中心主任、柏林自由大學教授麥可·齊恩近日在接受《參考消息》記者專訪時說,不應高估新冠疫情導致的危機對世界的長期影響,全球化進程不會在疫情之後受挫。
  • 新冠疫情對世界一流大學的影響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校監卡羅爾·克裡斯特(Carol Christ)在談及新冠疫情時說:「這是我處理過最複雜的問題。」在危機期間管理大學的挑戰也讓克裡斯特學會了一些有用的領導力知識。她說:「疫情再次強化了溝通的重要性。哪怕你不知道(一個問題的答案),重要的是要讓與你合作的各方都明白你不知道。學校的主要決策者需要經常開會(顯然是在線上開會),以確保我們協調好所作出的一切決策。
  • 世界已滑入「馬爾薩斯陷阱」
    在低增長的全球化時代,這場新冠疫情,刺破資本泡沫,引發全球恐慌,將世界徹底地推入馬爾薩斯陷阱之中,具體表現為:全球化時代的生存危機(傳染病),貨幣超發掠奪財富,人為製造金融危機,還伴隨著貿易戰、科技戰、金融戰以及地緣政治軍事衝突。
  • 黃衛東:西方醫療市場化及其在新冠疫情中暴露的問題
    面對洶洶而來的新冠疫情,歐洲各國反其道而行之。3月12日,法國總統馬克龍發表電視講話,他表示經過這次疫情後,法國將汲取現在的教訓,反省民主國家暴露的缺陷,計劃取回民生醫療行業的控制權,將其置於市場規則外。
  • 中國為世界提供更多國際公共產品
    近年來,隨著中國不斷發展,唱衰中國的「崩潰論」開始消退,揣測中國國際動向的「陷阱論」悄然登場。一種論點認為,中國發展起來以後必然在國際舞臺上示強,將引起美國的恐懼,從而使得中美衝突乃至戰爭不可避免,從而落入「修昔底德陷阱」。
  • 金融危機、新冠疫情與氣候暖化
    新冠疫情肆虐的2020年,無數生命懸於一線,全球經濟受到重創、氣候暖化迫在眉睫。人類社會、自然環境面臨巨大挑戰之際,熟悉資本運作的銀行家有沒有好辦法?英格蘭央行行長近8年之久的馬克卡尼博士(Mark Carney)就世界面臨的這些重大問題從人性的角度、通過經濟學理論設想金融解決之道。
  • 「修昔底德陷阱」提出者:須防新冠危機「點燃」中美衝突
    參考消息網6月1日報導法國《費加羅報》5月28日刊發題為《公共衛生危機有可能讓北京-華盛頓敵對極端化》的專訪報導。該報記者亞歷山大·德韋基奧對《註定一戰?中美能避免修昔底德陷阱嗎?》一書作者、哈佛大學教授格雷厄姆·艾利森進行了專訪。
  • 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警告:比新冠病毒更可怕的糧食危機即將來臨
    根據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在稍早些時候發布的報告顯示,由於新冠疫情肆虐全球,現在全世界正處於「饑荒大流行」的邊緣。報告指出,當前,全球出現糧食饑荒的國家已經高達30多個,在這樣的背景下,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國家約2.65億人將面臨嚴重的糧食危機,且比去年翻了一倍。
  • 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稱:比新冠病毒更可怕的糧食危機即將來臨
    【南方+11月16日訊】據媒體報導,11月14日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WFP)秘書長大衛·比斯利(David Beasley)在接受採訪時稱,比今年新冠病毒更嚴重的糧食危機2021年即將到來。據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和糧農組織(FAO)預測,新冠疫情會引致大規模的糧食危機,如果疫情得不到有效控制,遭受嚴重飢餓的人數將增至2.65億。由於新冠病毒肆虐全球,多國農業生產活動受阻,交通運輸不便,歐洲出現農業勞工荒。同時多國對農產品實施出口限制,糧食價格被推高。
  • 2020年諾貝爾獎頒獎儀式因新冠疫情改為線上舉行;英國首相:新冠...
    全球疫情持續蔓延,包括美國、巴西、印度、俄羅斯等國在內的至少29個國家單日新增確診病例數均超過千例。世衛組織稱正開展「新冠肺炎疫苗實施計劃」,預計將於2021年底前提供20億劑新冠疫苗。醫學專家警告美國可能陷入「世界末日般的秋天」;英國首相詹森表示,新冠疫情是有生以來世界面臨的最大危機;西班牙為如何支配從歐盟爭取到的1400億歐元新冠疫情援助資金髮愁;摩洛哥本土開始量產新冠核酸檢測試劑盒;日本發生多起新冠病毒聚集性感染事件1.2020年諾貝爾獎頒獎儀式因新冠疫情改為線上舉行諾貝爾基金會執行長拉爾斯
  • 翻譯:古特雷斯關於新冠疫情和錯誤信息的視頻講話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Video Message by UN Secretary-General António Guterres on COVID-19 and Misinformation聯合國秘書長安東尼奧·古特雷斯關於新冠疫情和錯誤信息的視頻講話
  • 新冠肺炎疫情凸顯「美式人權」危機
    中國人權研究會11日發表《新冠肺炎疫情凸顯「美式人權」危機》文章。全文如下: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人類經歷的最嚴重的全球公共衛生突發事件,也是世界各國面臨的一次「人權大考」。病毒沒有國界,疫病不分種族。科學採取疫情防控措施、全力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是各國政府共同承擔的人權責任。
  • 有一個詞叫「斯賓格勒陷阱」
    如果說很多人沒有看清西方依靠軍事力量贏得世界這一本來面目,那麼可以說,很多人其實也沒有看清中國依靠經濟力量贏得世界這一本來面目。而隨著西方針對中國的「包圍圈」越來越成型,雙方都在回歸自己的本真,現代世界的本質也越來越清楚地暴露了出來。
  • 新冠病毒改變美國政治的五種可能性,疫情危機如何影響美國未來?
    前的焦點自然是新冠肺炎疫情危機本身。據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發稿,美國新冠肺炎累計確診病例達到110.3萬例,死亡的累計病例達到64943例。但從長遠來看,新冠病毒可能在以下五個領域產生政治影響。也就是說,新冠病毒改變美國政治的五種可能性,疫情危機如何影響美國未來?
  • 世界頂尖科學家共識:聯合科學力量抗擊新冠疫情
    原標題:世界頂尖科學家共識:聯合科學力量抗擊新冠疫情 10月30日,為期3天的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在上海國際會議中心開幕。基礎科學研究和青年科學家培養一直是頂尖科學家論壇聚焦的宗旨。
  • 英學者:新冠疫情暴露資本主義三大危機(5)
    【延伸閱讀】西媒:疫情再度凸顯資本主義弊端參考消息網3月18日報導 西班牙《起義報》網站14日發表文章稱,新冠病毒是早就存在的世界經濟嚴峻形勢的顯像。文章編譯如下:不考慮其起源,新型冠狀病毒大流行讓早就存在的世界資本主義危機暴露無遺,從1999年至2001年網絡泡沫危機到2007年至2009年的次貸危機引發的國際金融危機以及2009年全球經濟衰退,世界資本主義危機曾多次爆發。
  • 新冠疫情暗藏複雜性危機——聖塔菲研究所兩任所長發出警告
    Krakauer等 集智俱樂部導語冠狀病毒一次小小的基因突變,可能在短短幾個月內導致全球金融市場的崩盤、經濟社會陷入危機。但新冠疫情帶來的經濟困局,只是表面。聖塔菲研究所的兩任所長近日在nautilus網站發表文章,從複雜系統的視角分析了新冠疫情背後的深層危機,並提出權衡(tradeoff)手段才是應對危機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