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pexels
文 | 陳積敏
聯合國5月13日發布的《2020年世界經濟形勢與展望年中報告》顯示,受新冠疫情影響,2020年全球經濟預計萎縮3.2%。
不僅如此,整體來看,新冠疫情對國家治理能力、經濟發展韌勁、全球公共衛生安全以及全球產業鏈等均產生了重大影響。
疫情暴露出全球治理機制的失能
隨著全球疫情防控措施的展開,衛生安全領域的問題直接與全球產業鏈、價值鏈結合在一起,從而令疫情產生了第一輪連鎖反應。
這一反應繼續擴散,延伸至更多的民生領域,如就業保障、金融秩序、糧食安全、能源安全等。
如果全球治理機制(如全球衛生公共治理機制)能夠有效發揮作用,那麼這種負面影響或許能夠得到一定程度的緩解,或將其控制在最小限度之內。
令人遺憾的是,疫情的蔓延暴露出一個矛盾,即全球治理需求的緊迫與全球治理機制的失能。
這種失能不是因為相應的國際機制未能建立,而是由於國際合作的缺乏,尤其是大國合作的缺乏導致機制難以發揮作用。
回顧本世紀發生的另外兩個重大事件,即「9·11」事件與2008年的金融危機,當時的國際社會,尤其是大國之間形成了共識,在行動上保持了一致,從而較好地應對了危機。
▲圖片來源:pexels
國際社會在本次疫情的應對上,儘管有一定程度的國際合作(主要體現在地區層面,如中日韓之間的防疫合作),但更多地是國家的主體應對。這突出了主權國家在應對危機時的作用,而弱化了國際合作的功能。
換言之,這次疫情驗證了國際體系的自助性質。然而,面對人類共同挑戰,自助與他助、利己與利他已經成為一個密切相連的結合體。
當前,新冠肺炎疫情已經全球流行,如果缺少了國家政策的協調與國際合作,疫情防控效果將會大打折扣,因疫情而引發的外溢影響也會被放大。這種外溢影響將大大提升後疫情世界的不確定性。
擇其要者而言,這些外溢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一、反思全球化:動力與模式或改變
新冠疫情對經濟全球化的影響是直接且深遠的,甚至一些人藉機謀求更大程度的「脫鉤」。
然而,這只是問題的一個方面,另一方面則是新冠肺炎疫情及其防控再次證明全球化是一個事實,而不是一項選擇。任何否認全球化的言辭與行為都無異於自欺欺人。
疫情之後,全球化將去往何處?是否仍按照原來的模式與動力去演,還是戛然而止,而代之以更深程度的地區一體化?又或者說全球化將會以另一種新的模式、動力、理念、機制去運作?
沒有人能給出肯定答案。
但歷史證明,全球化一旦開啟,便只有一個方向,那就是不斷前進,因為推進全球化發展的力量從根本上來源於國際分工、資本以及人作為經濟人的算計與慾念。
全球化發展的動力與模式則可能會發生改變,原先由少數西方發達國家主導、以新自由主義理念為指導、以「中心-邊緣」結構為特徵的全球化可能無以為繼了。
取而代之的,將可能是更具代表性、更富均衡性、更有持久性的新型全球化。
二、國家主義的興起與強化
早在疫情發生之前,國家主義就已經成振興之勢,川普當政、英國脫歐等便是其突出表現。新冠疫情將會進一步加強全球主義與國家主義並行之勢。
全球主義是伴隨著全球化而興起與發展的。既然全球化的趨勢將繼續下去,全球主義也將有一席之地。
不過,民族國家在整個國際體系中的重要性也將得到進一步凸顯與強化。
實際上,自人類開啟全球化進程以來,全球主義與國家主義這兩種思潮的博弈就一直沒有停歇過,此消彼長乃是正常狀態。
因而,不能將國家主義的興起看作是全球主義的完全退潮,反之亦然。
三、大國關係複雜化有增無減
疫情暴發之前,大國關係,如美俄關係、中美關係、美歐關係等就出現了諸多亂象。亂象的起因多種,但美國因素是主要的。
頗為諷刺的是,這恰好反映出美國的實力與影響力之大。無論喜歡與否,美國因素都是國際政治經濟格局變化的關鍵變量。
客觀而言,新冠肺炎疫情對人類社會帶來了挑戰,但同時也為國際合作創造了條件。國際合作是應對諸如新冠疫情等全球共同挑戰的必要條件。
▲圖片來源:pexels
然而,如果認為國際合作是理所當然,水到渠成,則未免過於樂觀,甚至於幼稚了。事實上,迄今為止,持續、有效應對疫情的國際合作還沒有充分顯現出來。
相反,大國之間的相互指責、拆臺、「甩鍋」等現象屢屢發生,甚至某些國家將疫情政治化,從而令國家間的互信降到了新的低點,政府間的國際抗疫合作更加舉步維艱。
從這個角度來說,新冠疫情凸顯出世界的領導力危機。這種領導力的實現源自於大國的責任擔當與協調一致。
這不禁讓人聯想到20世紀30年代大蕭條時期的場景。值此之時,國際社會有再次跌入「金德爾伯格陷阱」的風險。
四、國際機制進一步被弱化
國際機製作用的發揮,甚至其存續依賴於國家對主權的自我約束(讓渡)以及大國之間的戰略共識與密切合作。
然而,國家主義興起與大國博弈加劇使得國際機制陷入困境。
從理論上看,疫情期間,國際機制的功能應得到強化,而現實卻是被進一步削弱。美國暫停對世界衛生組織提供資金就是一個典型案例。
實際上,國際機制對於協調國際關係,包括大國關係也具有重要作用。
如果國際機制弱化,大國關係混亂,地緣政治較量升級,那麼建基於此的國際秩序是否會陷入紛爭與無序狀態,就成了一個值得引起重視的問題。
新冠肺炎疫情彰顯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客觀現實,其影響將進一步增強。大變局時代是一個充滿不確定性的時代,既存在機遇,也面臨風險,「危」中有「機」。抓住與利用機遇,規避與防控風險既是當務之急,也是長期任務。
「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在這樣一個充滿不確定性的時代,國際社會除了對未來寄予希望之外,還需要警惕與防範人類悲劇的發生與重演,並共同努力建設一個更加安全、包容、均衡的世界。在這一進程中,中國已經並將會繼續發揮其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陳積敏,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國際戰略研究院教授
編輯:李碧瑩 校對:陳荻雁
投稿、合作、聯繫我們:futurecity@xjbsmartcit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