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東篇
4月2日,青海省文化和旅遊廳副廳長才讓太、二級巡視員張佔明帶領第二工作組,到海東市循化縣博藝旅遊文化有限公司、撒拉爾水鎮、撒拉爾故裡民俗文化園,化隆縣阿河灘撒拉民俗村、雄先崗山生態旅遊景區等地開展青海文旅人「遊」青海活動。
工作組一行深入企業景區,通過參觀考察、座談調研、入戶走訪等方式,詳細了解文旅企業疫情防控、復工復產情況及困難問題。在參觀考察了博藝公司、阿河灘旅遊接待點、撒拉爾故裡民俗文化園等地後,才讓太副廳長對企業創新研發文旅產品,提供優質服務等方面給予了讚揚和肯定,對企業發展規劃實施進行了具體指導;他就進一步推進撒拉爾水鎮項目建設提出了相關要求;為雄先崗山生態旅遊景區獲評國家3A級景區授牌,並在生態旅遊景區開放中注意生態保護利用和安全防範等方面提出了指導性意見。
工作組為企業家們宣傳解讀了省政府27條措施和補充規定等抗「疫」惠企政策,要求做好各項政策的落實和開復工工作,助力企業有序恢復生產,穩步加快發展。同時,開展了「送書進景區」活動。
活動中,省文化和旅遊協會、省文化旅遊攝影協會充分發揮協會職能優勢,記錄活動精彩瞬間,青海雲美國際旅行社負責人積極參與調研考察,與各景區負責人深入對接,加強溝通交流,為促進企業合作,助力青海文旅發展搭建平臺。
海南篇
4月2日,青海文旅人「遊」青海第三工作組赴龍羊峽東大山景區、龍羊大峽谷景區、巴卡臺農牧場,貴德縣一方圓生態農莊、黃河奇石苑、國家地質公園月亮灣景區進行調研。
工作組在考察青海巴卡臺農牧場時,強調要發揮巴卡臺農牧場的文化旅遊區位優勢,通過深入開發農牧文旅產品,自駕車營地等文旅項目和配套設施建設,著力打造高原生態牧場文旅產業,帶動場區經濟發展。工作組還與州縣文旅部門負責人、巴卡臺牧場負責人,省景源規劃設計公司的專家等召開座談會,就龍羊峽周邊景區的旅遊線路規劃和文旅產業資源開發進行研討,堅決打破行政區域壁壘,點點銜接、提點擴面,挖掘各類文旅資源,轉優勢為強勢,全面推進融合發展。
疫情終究會散去,梨花依舊會盛開。在貴德黃河奇石苑、一方圓生態農莊、國家地質公園月亮灣景區進行調研時,工作組強調政府部門要強化服務意識和統籌協調能力,文旅企業帶頭人要積極發揮「領頭雁」作用,準確掌握黨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復工復產政策,迎難而上,變壓力為動力,結合自身實際,集思廣益、創新舉措、共渡難關,充分發揮文化和旅遊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作用,深挖黃河——河湟文化底蘊,利用好豐富的旅遊資源,打好文旅牌,助力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取得雙贏。
海西篇
日前,由省文化和旅遊廳黨組成員、副廳長扎西,二級副巡視員、省文化綜合市場執法監督管理局局長邊振剛帶隊的青海文旅人「遊」青海活動第四工作組,赴海西州都蘭縣、芒崖市開展旅遊踩線實地考察活動,省文化和旅遊協會、旅行社負責人參加。
踩線期間,工作組對都蘭博物館、熱水墓群進行了實地考察,了解都蘭縣旅遊業的發展實況,對旅遊市場安全生產和復產復工開展情況進行現場指導。考察結束後進行了座談交流,座談會上,工作組指出,都蘭縣具有非常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是古絲綢南路上的重鎮和驛站,對古羌人、吐谷渾人、吐蕃時期等歷史文化研究發揮了重要作用,希望屬地政府、文旅、文物部門在做好文物保護的同時,進一步挖掘歷史文化內涵,以「宜融則融,能融盡融,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的工作思路,講好青海故事、傳播青海文化。面對疫情影響,要結合屬地實際,針對文旅企業出臺幫扶政策,針對遊客出臺優惠政策,吸引消費群體,帶動都蘭縣經濟發展。
工作組對茫崖市水上雅丹、茫崖翡翠湖、火星基地的項目建設、開發前景、復工復產情況進行了調研。工作組認為,茫崖旅遊資源富集、特色突出,具有很好的發展前景,希望屬地政府、文旅部門加上旅遊基礎設施建設,出臺政策,吸引投資,加大景區景點的開發力度。旅行社將合理規劃線路,推出特色產品,加大營銷力度,吸引更多遊客赴茫崖旅遊。
當地各部門表示,將因地制宜,進一步挖掘各自獨特的歷史文化和旅遊資源,加速文旅融合步伐,以生動的歷史文化故事為內涵,特色旅遊資源為載體,向更多遊客傳播青海歷史和青海精神。
海北篇
4月2日,由省文化和旅遊廳黨組成員、副廳長郭法祥帶隊的青海文旅人「遊」青海第五工作組本著「學習先行、調研先行、督導先行」的原則,先行先試赴海北州祁連縣開展工作。
當天,工作組前往卓爾山景區、阿咪東索景區、祁連水世界等景區(點)實地調研。郭法祥副廳長對祁連縣各景區(點)採取的疫情防控措施給予充分肯定,並鼓勵各景區(點)繼續做好質量提升、管理提升、環境整治、安全風險防控等方面的工作,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千方百計提質增效,提升景區內涵和品質,進一步完善服務水平。
在祁連縣天境藏繡、古浪玉藝展開調研時,工作組詳細詢問產品銷量、人員構成等情況,建議企業加大人員培訓力度、創新產品設計,並承諾會加大對海北州本土企業對外宣傳推廣的扶持力度,幫助企業打造良好的營商環境。
黃南篇
4月2日,省文化和旅遊廳一級巡視員司才仁同志率青海文旅人「遊」青海第八工作組,以旅遊體驗的形式來到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世界文化遺產熱貢藝術發祥地黃南州同仁縣,了解熱貢藝術保護和研究情況,並走進隆務寺、熱貢藝術博物館實地參觀歷史悠久的彩塑、唐卡,通過文旅人遊「青海」系列活動,進一步激發民眾消費潛力,促進文旅行業服務水平提質增效,積極推動文化旅遊行業全面復甦。
工作組結合廳系統「人員大培訓、崗位大練兵、環境大整治」暨愛國衛生運動工作,先後到同仁縣保安古城、保安花兒溝、東幹木等鄉村文化和旅遊點實地走訪,全面了解黃南州文旅企業復工復產情況以及「廁所革命」和星級鄉村文化旅遊接待點「改廚改廁」項目實施情況,為下一步接待遊客肅清環境,樹立「大美青海 旅遊淨地」形象,提升綜合服務水平。同時,督促州、縣文旅局抓好政策落實,實實在在幫助企業用好扶持政策,解決經營困難,確保文旅行業儘快合規有序實現復工復產。
玉樹篇
4月2日,馬金剛二級巡視員帶領第七工作組,從玉樹市赴治多縣,曲麻萊縣考察生態文明保護旅遊線路,在環保衛士傑桑.索南達傑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接受了生動的生態環保教育。按照文旅部通知,青海文旅人「遊」青海活動「四帶四送」要求,對圖書館、文化館、文化執法隊、非遺傳承保護和傳習所疫情期間防控措施、設備維護、人員培訓、優秀文化傳承、數字圖書館體驗等工作進行了檢查。並強調州、縣各級文旅部門要提高政治站位,落實工作責任,加強督導檢查,督促屬地文旅各單位統籌抓好疫情防控和文旅事業發展。
調研組先後與曲麻萊縣委書記董晉林,治多縣文旅局負責人就藏棋民俗、《格薩爾》說唱藝人等民族傳統文化傳承與弘揚進行了座談與交流。交流討論以傳統文化傳承與發展為主題,如何使優秀傳統文化為解決現實中的中國乃至人類世界的問題提供啟示,讓優秀的傳統文化參與到我們當下建設和諧社會、生態文明、鄉村振興和實現脫貧攻堅的目標提供啟發和思路。
西寧篇
4月2日,青海文旅人「遊」青海第一工作組赴湟源縣、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開展文旅企業復工復產工作督導和旅遊景區疫情應對工作調研。
在湟源縣,工作組實地調研了丹噶爾古城、宗家溝景區,與湟源縣政府、縣文體旅遊局有關負責人、景區負責人一道深入景區,實地走訪調研,了解疫情對縣域文化旅遊業的影響和相關部門採取的應對措施。湟源皮繡是湟源縣近年來重點打造的文旅品牌產品。進入皮繡工坊,就看到二三十位繡娘飛針走線,一件件巧奪天工的皮繡作品在她們靈巧的雙手下誕生。工作組向工坊負責人詳細了解了皮繡製作工藝、技術培訓、技藝傳承、產品開發、市場銷售、政策支持、繡娘增收等相關情況,講解了省委省政府和省文化和旅遊廳打造青繡品牌的相關政策和措施,勉勵她們抓住機遇、開拓思路、不斷發展,為我省青繡事業做出努力。
宗家溝景區是新興的周邊遊熱點景區,去年冬季主打冬季冰雪遊,在此次疫情中受到了較大影響。工作組詳細了解了景區開發、投資建設、文化內涵挖掘、省內外客源等方面的情況,就景區進一步應對疫情影響,盤活現有旅遊資源,結合省內遊、周邊遊、鄉村遊積極主動尋求市場等工作給出了意見建議。
在大通縣,工作組實地調研了老爺山景區、可可西裡工業文化旅遊園區。老爺山景區因其保護完好的自然風貌和獨特的人文景觀,成為旅遊避暑佳境,是我省知名的旅遊區之一,每到春暖花開時,各地的遊人接踵而來,絡繹不絕。工作組就老牌景區提升旅遊體驗、提高旅遊服務水平、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等問題與縣文旅部門負責人、景區負責人進行了深入交流。
大通縣是我省較早開展鄉村旅遊、花海經濟的縣區之一,隨著其他縣區紛紛效仿,也帶來了旅遊體驗雷同、景區建設同質化等問題。工作組與縣文旅部門負責人就鄉村旅遊增加內涵,花海旅遊提檔升級、豐富旅遊業態,民宿客棧探索起步,依託地域特色打造品牌產品,突破鄉村旅遊瓶頸等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形成了諸多共識,為今年的鄉村旅遊、花海經濟、農家樂發展思路取得了第一手調研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