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敗退大陸時,曾有三個備選地,蔣介石為什麼最後選擇了臺灣?

2020-12-13 騰訊網

1949年4月,中國人民解放軍展開渡江戰役,突破長江防線,到了當年9月,解放軍已經解放了湖北、湖南等地。當時各界都認為蔣介石將以四川崇山峻岭的天險保留一息「命脈」,即使要退守,頂多也只是退到海南島。

其實,蔣介石的確有三個備選地點,準備孤注一擲,頑強退守。這三個備選地點分別是西康、海南和臺灣。

但蔣介石發現四川一代的軍閥已經潰爛到毫無希望的地步,靠著這些酒囊飯袋替自己嚴防死守,自己早晚被解放軍抓了俘虜。所以很快就將西康從備選名單劃掉了。

西康被劃掉後,蔣介石只能在海南和臺灣兩省做二選一。這兩個省份都有海峽相隔,可以選擇作為死守地,可佔地利的優勢。那為什麼蔣介石最後選擇了臺灣呢?

其中最為明顯的一個原因就是臺灣海峽遠遠寬於瓊州海峽,而且孤懸海外,有天險可守。當時解放軍軍事能力比較單一,陸軍雖然強大,但卻沒有強大的海空軍。這樣,臺灣海峽無疑給解放臺灣增加了難度,而海南離大陸則太近。

同時,臺灣北有日本,東有關島,南有菲律賓,都有美國勢力,利於美、臺協防。而海南周邊的國家多為英法屬地,協防難度很大。

其次,臺灣被日本佔領了五十年,經濟基礎和工業基礎都遠遠好於大陸其他省份,尤其是二戰後,日本在臺灣大力發展重工業,滿足軍事需求。這些都為國民黨退守臺灣提供了經濟基礎和物質保障。而同時期的海南則是一窮二白,屬於尚無建設的蠻荒之地。

更為重要的是,臺灣在日本的長期統治下,沒有共產黨的組織,而海南則一直有瓊崖縱隊的活動;另外,臺灣暫無軍閥勢力,臺灣省長陳誠更是蔣介石的嫡系,而海南的桂系向來與蔣不合。

第三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臺灣的戰略位置相當重要。臺灣北通東海,南接南海,是我國沿海的咽喉要道,是中國與太平洋地區各國海上聯繫的重要交通樞紐,同時也是西太平洋地區的一條重要國際航道,東海和南海之間往返的船隻只從這裡通過。

臺灣島這一位置,形成了我國東南沿海海防的天然屏障,臺灣島與海南島相映,形成雙目,北和舟山群島相呼應,構成犄角,以臺灣島為中心和舟山群島這南北兩要點,構成了一條天然有力的戰略海防線,足以掩護我國東南沿海6省市及該方向的戰略縱深,可以說臺灣對我國東部海防的戰略作用和影響是無法估量的。

憑此重要戰略位置,美國自然會千方百計地阻止大陸解放臺灣,這樣就更利於美國封鎖中國。蔣介石正是打的這個如意算盤,憑藉臺灣的戰略位置來穩住自己與美國人之間搖搖欲墜的關係。

當然還有一個因素不可忽視,那就是臺灣距離南京比較近,可以為國民黨撤退節省時間。

所以,蔣介石和國民黨政權最後選擇了臺灣作為自己最後的「歸宿」。

相關焦點

  • 國民黨敗退大陸時,有三個備選地,蔣介石為什麼選擇了臺灣?
    其實,蔣介石的確有三個備選地點,準備孤注一擲,頑強退守。這三個備選地點分別是西康、海南和臺灣。但蔣介石發現四川一代的軍閥已經潰爛到毫無希望的地步,靠著這些酒囊飯袋替自己嚴防死守,自己早晚被解放軍抓了俘虜。所以很快就將西康從備選名單劃掉了。
  • 國民黨敗退臺灣時,蔣介石帶走了多少黃金?
    1949年,蔣介石帶領國民黨開始退守臺灣,在撤退時帶走了大量的黃金,那麼究竟帶走了多少呢?數量之大,就連臺灣學者李敖都曾放話直言:對不起大陸同胞。蔣介石退守臺灣一事,早就有了謀劃。他知道國民黨敗局已定,提前就給自己找了後路。當時陳誠是蔣介石的心腹,任臺灣省主席,蔣介石屢次聯繫陳誠,讓他在那邊做好準備。有了地方之後,蔣介石開始搶人。
  • 解放戰爭末期,國民黨有三個地方備選,蔣介石為啥偏偏相中了臺灣
    蔣介石這時候真是手忙腳亂,他必須要選擇一個地方出逃,如果選擇不好地方,那麼國民黨可能就被共產黨全殲了,當時各界普遍認為蔣介石會選擇四川的崇山峻岭來保存自己最後的「命脈」,如果蔣介石要退守
  • 「臺灣研究蔣介石第一人」的學者王豐解讀蔣介石敗退臺灣之後的...
    《蔣介石心傳》出版,「臺灣研究蔣介石第一人」的學者王豐解讀蔣介石敗退臺灣之後的艱難自保現代出版社 毛崑崙   關於蔣介石研究極有創新性的系列作品《蔣介石心傳》,從不同時間段、不同側面全面還原了蔣介石的人生際遇與心靈歷程。
  • 1949年蔣介石敗退臺灣,臨走下死命令必須帶走三個人,三人是誰?
    解放戰爭時期,隨著人民解放軍的勢如破竹,國民黨兵敗如山倒,中國的局勢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解放軍必將奪取戰爭的最後勝利,此時的蔣介石深知國民黨的敗局一定,於是決定退守臺灣。不過,蔣介石在1949年敗退臺灣時,不僅把那些收斂來的錢財都帶去了臺灣。
  • 假如當年臺灣失守,蔣介石有沒有為自己安排後路?
    解放戰爭中,隨著遼瀋、平津、淮海三大戰役的勝利結束,國民黨主力軍隊基本被消滅殆盡,眼看大勢已去的蔣介石開始為撤退做準備,1949年12月蔣介石正式敗退臺灣。退居臺灣後,國民黨軍隊加強了臺灣的軍事防禦工事,依靠大陸和臺灣之間的天險臺灣海峽作為抵抗解放軍進攻的屏障。
  • 1949年蔣介石選擇敗退臺灣,是誰出的主意?之前誰在管理臺灣
    1948 年堪稱國民黨軍事上崩潰的一年。11 月2 日,歷時52 天的遼瀋戰役結束,國民黨不僅東北盡失,還付出了47.2 萬軍隊的代價。1949年蔣介石選擇敗退臺灣,是誰出的主意?之前誰在管理臺灣
  • 蔣介石敗退到臺灣後,為什麼要清洗黃埔系將領?
    1949年,國民黨在大陸的節節敗退,一個又一個的省份相繼解放,國民黨終於走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1949年底蔣介石從成都飛往臺灣,在臺灣度過了最後餘生。
  • 蔣介石敗退後,到底有多少真金白銀被帶到了臺灣?
    1949年,隨著解放軍的高歌猛進,國民黨的節節敗退,蔣介石意識到國民黨的敗亡已經成定局,他開始為以後做打算,開始將大陸的人才和金銀珠寶運往臺灣。1942年2月初的一天,在香港的蔣介石親信俞鴻鈞接到了蔣介石的命令,讓他把國庫裡的黃金提前秘密運往臺灣,因為這時的蔣介石已經意識到李宗仁會把這些黃金作為「和談」談判的條件。2月18,這些黃金被一箱一箱運送到了軍艦上,倆天后軍艦到達了臺灣基隆港,然後被當時的臺灣省主席陳誠的安排下,放進了臺灣銀行的保險庫中。
  • 揭秘蔣介石到底從大陸帶了多少黃金白銀到臺灣?
    1948年底至1949年上半年,由於軍事上的失敗,國民黨在大陸失敗已成定局,開始籌劃後路。除了搶專家、搶人才外,有計劃地將黃金白銀運往臺灣。1949年5月17日,上海警備司令湯恩伯遵蔣介石命親自派人又從中央銀行劫走了黃金19.8萬餘兩、銀元120萬元。除了這幾次大規模的搶運外,還有一部分黃金是直接運往臺灣。國民政府前財務署預算科長李光烈說,他印象中至少有三次以軍機押送黃金到臺灣,最多一次曾運13萬兩,分別放在13個木桶裡。
  • 蔣介石敗退臺灣後,命人去大陸接一個漂亮女人,她是誰?
    1946年3月17日下午,國民黨軍統局頭子戴笠乘飛機從北平途經青島飛往上海時,因飛機遭遇雷雨天氣,在距離板橋鎮大約十公裡處的馬鞍山撞山,機毀人亡。戴笠死後,悲痛欲絕的蔣介石下令給戴笠舉行隆重的追悼大會,在蔣介石心中,有兩個人佔據極其重要的地位,第一個是他的夫人宋美齡,第二個則是戴笠。
  • 蔣介石當年敗走臺灣之前、離開大陸之時是一種什麼樣的情況呢?
    我們都知道,蔣介石在1945國民黨節節敗退之際,選擇逃亡臺灣,那麼當時是一種什麼什麼樣的情況呢?其實在蔣介石選擇離開大陸之前,就已經想好了要逃到臺灣的,在走之前將大陸的很多金銀珠寶、古董字畫一批一批往臺灣運,臺北也有一個故宮,裡面陳列的都是蔣介石帶去的古董,有很多珍貴的東西都被運走了。
  • 歷史學家楊天石:國民黨為什麼丟掉了中國大陸?
    在《蔣氏秘檔與蔣介石真相》一書出版時,大陸的網絡上出現了種種針對他的批評,部分網友認為蔣介石本是「千古罪人」,楊天石對他的評價「將造成歷史的根本顛倒,帶來極端嚴重的混亂」。2014年臺灣出現了一本名為《最後的侮辱》的書,全文批評楊天石「利用、閹割、歪曲蔣介石日記,甚至打造符合中共迫切需要的理論」,「對蔣介石進行再侮辱和再否定」。
  • 蔣介石的十三太保,兩人留在大陸,九人逃到臺灣,各自結局如何?
    經過一系列戰爭的洗禮,蔣介石的十三太保結局迥異,尤其是1949年後,十三太保中有兩人留在大陸,九人逃到臺灣,還有兩人早逝。那麼,作為蔣介石的十三太保,他們各自的結局如何呢?第一,劉健群劉健群屬於蔣介石的黃埔嫡系,不過他的這個黃埔嫡系有點與眾不同,他不是黃埔學生,而是黃埔總教官何應欽的機要秘書。
  • 蔣介石當年有三條退路,為何最終選擇了臺灣?退守臺灣優勢在哪
    1949年,隨著渡江戰役的失敗,蔣介石最終痛下決心,帶著他的人馬以及在人民身上搜刮出來的七百七十四箱黃金、二百多萬兩銀元,一溜煙地跑去了臺灣。這一走,便是一輩子,老蔣到今天還有家難回。 可是,有人不解,以當時蔣介石的勢力,他是必然要反攻大陸的,既如此,為何要選擇臺灣而不是就近一些的地方呢?
  • 1949年蔣介石敗退臺灣時,當時60萬國民黨軍隊還剩下多少戰鬥力?
    重慶談判破裂後,國民黨軍隊在蔣介石的授意下,向解放區發動全面進攻。僅僅三年多的時間,數百萬美式裝備武裝下的國民黨軍隊敗往臺灣。 其中新1軍和新6軍隸屬於廖耀湘兵團,在遼瀋戰役時被全殲;第5軍和第18軍在淮海戰役時被全殲;整編74師早在1947年的孟良崮戰役中就被全殲。經過三大戰役之後,蔣介石的嫡系部隊基本損失殆盡。
  • 1949年蔣介石敗退臺灣後,在日記中寫道,三人是他失敗的罪魁禍首
    總之在整個解放戰場上,解放軍是勢如破竹,國民黨軍是兵敗如山倒。1949年12月,蔣介石率領殘部,倉皇逃到了臺灣。蔣介石敗退到臺灣後,開始反省自己失敗的原因。不過,蔣介石不是從自身,以及國民黨統治去找原因,而是將責任推到三人身上,認為是這三人導致了國民黨的失敗。蔣介石曾在日記中寫道:他敗走臺灣,這三個人才是罪魁禍首。那麼,這三人究竟是誰呢?
  • 國民黨敗退臺灣後,靠什麼來維持經濟?這批「撤臺黃金」至今成謎
    國民黨敗退臺灣後,曾將大量黃金秘密運了過去。雖然,這些財富和日本留下的工業基礎、美國給的天量援助比不算多。但是,如果沒有這真金白銀髮下去,國民黨根本熬不到美援重新到來的1952年,日本留下的工業基礎也得被拆了燒火...... 所以,這批「撤臺黃金」就是國民黨和臺灣的「吊命湯」。
  • 1949年蔣介石敗退臺灣後,在日記中寫道,此三人是他失敗的罪魁禍首
    蔣介石敗退到臺灣後,開始反省自己失敗的原因。不過,蔣介石不是從自身,以及國民黨統治去找原因,而是將責任推到三人身上,認為是這三人導致了國民黨的失敗。蔣介石曾在日記中寫道:他敗走臺灣,這三個人才是罪魁禍首。那麼,這三人究竟是誰呢?竟會遭到蔣介石如此痛恨。 蔣介石認為,導致他敗退臺灣的第一人,便是美國五星上將喬治.卡特利特.馬歇爾。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中國實現了和平的願望,也面臨著內戰的陰影。美國總統杜魯門為了維護其在華的利益,隨即就派遣美國的五星上將馬歇爾前往中國,以便調和國共雙方的軍事衝突。
  • 蔣介石敗退臺灣後沒有回臺北而是去了這個地方,原因太荒唐
    大家都知道1949年,蔣介石因無力反抗共產黨軍隊而不得不敗退臺灣。按理來說,蔣介石應該直接去往臺北,但是他的專機先是停在了距離臺灣不遠的澎湖,到臺灣後也是直接去了高雄,這是為什麼呢?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