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下午,河北省代表團在人民大會堂河北廳舉行全體會議,繼續討論習近平同志所作的黨的十九大報告,並舉行媒體開放活動。我校孫穎代表在討論會上做發言。
孫穎代表說:「我是河北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的教師, 第一次作為黨代表參加全國代表大會,非常激動,無上光榮。」她說,18號上午親耳聆聽了總書記做的十九大報告,倍感親切,也非常振奮。親切,是因為報告開篇就告之全黨:「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人民謀幸福」,說明黨把人民放在心上。振奮,是因為以這個初心為動力,中國共產黨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攻堅克難,攻城拔寨,創造了一個又一個人間奇蹟,在各個領域都取得了舉世矚目的輝煌成就,讓我們的國家變得前所未有的強大,越來越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越來越接近世界舞臺的中央。
她說:「報告中另一個讓我十分讚賞之處就是除了總結十八大以來5年中我們取得的一系列成就之外,並沒有迴避目前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短板,在報告中一一列舉,非常詳細,這體現出我黨一貫的實事求是的工作作風。」報告將這些不足高度概括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一些突出問題尚未解決」,接著指出「這些問題必須加以解決」,「更好滿足人民的需要」,這體現了我黨對人民的莊嚴承諾和責任擔當。
孫穎代表在發言中強調,報告中多次提到了「發展不平衡不充分」這一突出問題,已經成為「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約因素」,這兩者之間的矛盾已經成為我國社會現階段的主要矛盾。這一論述非常精闢,這些矛盾中就包括我們國家的教育特別是高等教育發展的現狀。一方面老百姓希望自己的子女不僅上大學(這一目標基本都能實現), 而且要上好大學,這是無數家庭的美好夢想和需要;另一方面,與歐美發達國家相比,我們國家的優質高等教育資源太少,這是由我國目前仍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決定的。此外,高等教育發展極其不平衡不充分,好的高等院校都集中在發達省份,比如北京和天津,所以在優質高等教育欠發達的省份如河北省,這一矛盾就更加突出。「河北的孩子能不能和北京天津的孩子有同等的升學機會」,是河北人民的重要關切。
孫穎代表接著說:「為此,我特別關注了總書記在報告中對教育特別是高等教育的論述。」報告指出「優先發展教育事業,建設教育強國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工程,必須把教育事業放在優先的位置,加快教育現代化,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努力讓每個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因此,必須把教育發展放到國家發展的重要位置。
孫穎代表說,對於高等教育,目前正在推進「雙一流」建設,即「建設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實現高等教育的內涵發展」,這些論述都非常貼近實際。她在發言中指出,「十八大以來的5年,我所在的河北師範大學和全國許多高校一樣,得到了長足的發展。首先是整體搬遷到新校區以後,校園環境得到大大的改善,這為學校的發展迎來了新的契機,目前在校生規模已接近3萬人;在硬體設施建設方面取得巨大進步的同時,學校正在加強內涵建設,其核心就是教師隊伍的建設。」總書記的報告中指出「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培養高素質的教師隊伍,倡導全社會尊師重教。」這實際上是對教師隊伍的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的學校是培養教師的學校,對師德師風的要求就應更加嚴格,因為河北省的中學教師大部分都畢業於河北師範大學。
她說,高等學校還承擔著培養高等專業人才的重任。「要培養和造就一大批具有國際水平的戰略科技人才,科技領軍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的創新團隊」,這是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根本保證。為此高校教師不僅要有師德,而且要有高水平的科研能力,作為高水平大學的重要支撐。對於人才培養和聚集的重要性,總書記報告中已將其上升到戰略高度。指出「人才是實現民族振興,贏得國際競爭主動的戰略資源」,重申我黨對人才的重視,提出了黨管人才的良方。「要將人才聚集到黨和人民的偉大奮鬥中」,需要建立一套合理的人才流動機制,引導人才向老少邊窮地方流動。河北比鄰京津,人才儲備差距巨大,希望京津冀協同發展和雄安新區建設為河北的高等教育注入新的活力,爭取在「雙一流」建設中取得突破。
孫穎代表在發言中表示,十九大報告為我們吹響了社會主義新徵程的號角,繪製出了未來的發展藍圖,指明了我們的奮鬥目標。我們要深刻理解十九大報告的精髓,傳達到基層,為實現宏偉目標貢獻自己的力量。
責任編輯:陳笑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