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駕駛的熱度已經持續了兩三年,尋找商業落地自然成為當前自動駕駛團隊的主要任務之一,自動駕駛貨運車、物流車、園區擺渡車、分時租賃車輛等都成為熱門方向。
但是現在,成立不到1年時間,位於北京通州區的智尊保團隊則正在展開自動駕駛房車的項目探索,甚至在他們看來,自動駕駛消防車也有很好的應用場景。
奔馳斯賓特324
鈦媒體記者體驗了智尊保的自動駕駛房車,這臺測試車是售價80萬起的奔馳斯賓特324後向改裝而來。在感知方面,智尊保為其配備了3個雷射雷達,1個毫米波,前後各1個攝像頭,以及超聲波雷達、GPS和IMU組合定位系統等。
車身側面的雷射雷達
不過在駕駛位的車門處,兩側各有一個空的支座,現場工程人員表示,這也是兩個雷射雷達位,目前由供應商將產品帶回去進行算法升級。所以,對於一款長度5.9米,高2.5米的房車來說在,傳感器配置方面比較富裕了。
車輛前保險槓處的雷射雷達和毫米波雷達
而且,藉助房車本身的空間優勢,計算和處理部分被也得以放在了駕駛位的座椅下方。
處理器放在座椅下方
行駛路線是智尊保公司附近的一條約5公裡的環形路線,也是一條平均3分鐘有一次會車的無中心線雙車道路況。
車輛全程循跡行駛,時速控制在40公裡,有對向車輛來時,車速會適當降低車速,等會車完畢,車輛會逐漸提速,整個過程比較自然。由於車速較低,有一次後車超車的經歷,房車也捕捉到了這一信息,給予了適當減速避讓。
大轉彎比較精準流暢,說明智尊保的自動駕駛控制方面做得還是比較紮實。
自動駕駛房車給人最大的體驗是需要克服心理障礙,一般的自動駕駛車輛,人至少能夠看到方向盤的轉動以及車輛行駛路線。而房車的座艙和駕駛艙是被一面LED電視隔離開來的,設想你坐百萬級別的豪華房車當中,身體被真皮座椅包裹,看著電視娛樂,然後突然想到駕駛艙中空無一人,會不會有點心驚肉跳?
房車內飾
不過就體驗來看,房車和自動駕駛技術的結合還是比較符合主機廠商們對於自動駕駛願景的設定,寶馬在亞洲CES展出了自動駕駛之後的座艙設計,可以看書閱報,而房車在自動駕駛之後,由於它天然是圍繞家庭使用進行設計,所以也讓解放駕駛員顯得更為必要。
當然,在產品策略上,房車屬於量產車範疇,自動駕駛技術想要在房車上應用同樣面臨著方案成本高企,晶片和雷射雷達傳感器達不到車規級要求的通病,所以智尊保也開闢了園區無人擺渡車這條產品線。
據鈦媒體了解,目前智尊保的無人駕駛園區擺渡車已經走向商業應用,15臺已經準備交付。智尊保無人駕駛擺渡車的時速控制在最高10公裡每小時,由於路線和環境相對穩定,在傳感器方案上的配置會少一些,目前配備有一個16線雷射雷達,一套差分GPS,一個前置攝像頭,8個超聲波雷達,一個RFID(無線射頻識別系統)。
工作人員表示,這套成本大概在5萬元,還可以根據技術升級和不同場景的需求,繼續縮減成本。
智尊保團隊成立於2016年10月份,創建時間不算長,公司創始人楊華軍此前從事汽車改裝行業多年。這家公司之所以能在不到1年時間,推出多種自動駕駛技術方案,得益於其投資方保千裡提供的技術支持。
保千裡是一家視覺技術領域的上市公司,2016年投資智尊保團隊,佔股20%。保千裡與學界技術專家和大量研究機構都有接觸和合作,其中包括中國工程院院士、指揮自動化和人工智慧專家李德毅。
目前,智尊保的自動駕駛技術方案,也是在李德毅院士駕駛腦的整體概念框架下開發而來。據智尊保市場部負責人彭萬春介紹,智尊保藉助李德毅院士的駕駛腦,結合早期的技術積累自主研發出了一系列基於深度學習的智能控制系統,包括整車無人駕駛系統設計、車輛底層線控改造、無人駕駛關鍵零部件輸出及駕駛小腦應用等技術。
目前的解決方案有:無人駕駛房車、無人觀光車、無人駕駛安防巡邏車等。這些車輛已經在街區道路上進行了總裡程3000公裡的測試。
無人駕駛消防車的設計理念來自李德毅教授。他認為,如果消防車能夠配上無人機,無人機配上化學滅火器,在火災的早期從窗口進去把火源滅掉,是一件可以解除很多消防人員人身安全的事情。
李德毅院士
「消防是24小時待命的,消防又是一個特殊行業,惡劣環境下的駕駛員會受到傷害的,我們希望消防把滅火的水龍頭叫做有效載荷,到了一個火情現場,可以自動駕駛過去也可以自動噴水。」李德毅說。
在市場方面,智尊保的院士專家團隊正在和宇通進行合作,而與北汽的合作也在推進當中。針對國內企業在加州申請牌照做路測的情況,李德毅告訴鈦媒體,國外的測試車輛上路的保險動輒上百萬,因此前期會採取科研合作的方式在加拿大等地進行測試。
談到自動駕駛技術真正上路使用,李德毅告訴鈦媒體,沒有外界想像得涉及倫理、法規等問題那麼複雜。
「無人駕駛對當前的法規和交通管理,沒有本質的改變,開車上路這件事情本身由兩個部門負責,一是車的質量,由製造部門負責(工信部),車子不符合質量你就召回;一個是符不符合駕駛技巧的積累,是交管局部門負責。」李德毅說,「將來車上路還得是這兩家,一個是研發生產許可證,一個是發駕照的。」
關鍵問題可能在於交管部門的駕照應該發給誰。李德毅認為,當汽車配備了L3及以上的自動駕駛技術時,這套自動駕駛應該成為一個人類駕駛員的技術代理,而交管部門應該評估的是這個代理的駕駛技術有沒有達到相應標準。(本文首發鈦媒體)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鈦媒體微信號(ID:taimeiti),或者下載鈦媒體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