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團隊1年推3套自動駕駛方案,不僅有無人房車還要做無人消防車

2021-01-07 鈦媒體APP

自動駕駛的熱度已經持續了兩三年,尋找商業落地自然成為當前自動駕駛團隊的主要任務之一,自動駕駛貨運車、物流車、園區擺渡車、分時租賃車輛等都成為熱門方向。

但是現在,成立不到1年時間,位於北京通州區的智尊保團隊則正在展開自動駕駛房車的項目探索,甚至在他們看來,自動駕駛消防車也有很好的應用場景。

奔馳斯賓特324

鈦媒體記者體驗了智尊保的自動駕駛房車,這臺測試車是售價80萬起的奔馳斯賓特324後向改裝而來。在感知方面,智尊保為其配備了3個雷射雷達,1個毫米波,前後各1個攝像頭,以及超聲波雷達、GPS和IMU組合定位系統等。

車身側面的雷射雷達

不過在駕駛位的車門處,兩側各有一個空的支座,現場工程人員表示,這也是兩個雷射雷達位,目前由供應商將產品帶回去進行算法升級。所以,對於一款長度5.9米,高2.5米的房車來說在,傳感器配置方面比較富裕了。

車輛前保險槓處的雷射雷達和毫米波雷達

而且,藉助房車本身的空間優勢,計算和處理部分被也得以放在了駕駛位的座椅下方。

處理器放在座椅下方

行駛路線是智尊保公司附近的一條約5公裡的環形路線,也是一條平均3分鐘有一次會車的無中心線雙車道路況。

車輛全程循跡行駛,時速控制在40公裡,有對向車輛來時,車速會適當降低車速,等會車完畢,車輛會逐漸提速,整個過程比較自然。由於車速較低,有一次後車超車的經歷,房車也捕捉到了這一信息,給予了適當減速避讓。

大轉彎比較精準流暢,說明智尊保的自動駕駛控制方面做得還是比較紮實。

自動駕駛房車給人最大的體驗是需要克服心理障礙,一般的自動駕駛車輛,人至少能夠看到方向盤的轉動以及車輛行駛路線。而房車的座艙和駕駛艙是被一面LED電視隔離開來的,設想你坐百萬級別的豪華房車當中,身體被真皮座椅包裹,看著電視娛樂,然後突然想到駕駛艙中空無一人,會不會有點心驚肉跳?

房車內飾

不過就體驗來看,房車和自動駕駛技術的結合還是比較符合主機廠商們對於自動駕駛願景的設定,寶馬在亞洲CES展出了自動駕駛之後的座艙設計,可以看書閱報,而房車在自動駕駛之後,由於它天然是圍繞家庭使用進行設計,所以也讓解放駕駛員顯得更為必要。

當然,在產品策略上,房車屬於量產車範疇,自動駕駛技術想要在房車上應用同樣面臨著方案成本高企,晶片和雷射雷達傳感器達不到車規級要求的通病,所以智尊保也開闢了園區無人擺渡車這條產品線。

據鈦媒體了解,目前智尊保的無人駕駛園區擺渡車已經走向商業應用,15臺已經準備交付。智尊保無人駕駛擺渡車的時速控制在最高10公裡每小時,由於路線和環境相對穩定,在傳感器方案上的配置會少一些,目前配備有一個16線雷射雷達,一套差分GPS,一個前置攝像頭,8個超聲波雷達,一個RFID(無線射頻識別系統)。

工作人員表示,這套成本大概在5萬元,還可以根據技術升級和不同場景的需求,繼續縮減成本。

智尊保團隊成立於2016年10月份,創建時間不算長,公司創始人楊華軍此前從事汽車改裝行業多年。這家公司之所以能在不到1年時間,推出多種自動駕駛技術方案,得益於其投資方保千裡提供的技術支持。

保千裡是一家視覺技術領域的上市公司,2016年投資智尊保團隊,佔股20%。保千裡與學界技術專家和大量研究機構都有接觸和合作,其中包括中國工程院院士、指揮自動化和人工智慧專家李德毅。

目前,智尊保的自動駕駛技術方案,也是在李德毅院士駕駛腦的整體概念框架下開發而來。據智尊保市場部負責人彭萬春介紹,智尊保藉助李德毅院士的駕駛腦,結合早期的技術積累自主研發出了一系列基於深度學習的智能控制系統,包括整車無人駕駛系統設計、車輛底層線控改造、無人駕駛關鍵零部件輸出及駕駛小腦應用等技術。

目前的解決方案有:無人駕駛房車、無人觀光車、無人駕駛安防巡邏車等。這些車輛已經在街區道路上進行了總裡程3000公裡的測試。

無人駕駛消防車的設計理念來自李德毅教授。他認為,如果消防車能夠配上無人機,無人機配上化學滅火器,在火災的早期從窗口進去把火源滅掉,是一件可以解除很多消防人員人身安全的事情。

李德毅院士

「消防是24小時待命的,消防又是一個特殊行業,惡劣環境下的駕駛員會受到傷害的,我們希望消防把滅火的水龍頭叫做有效載荷,到了一個火情現場,可以自動駕駛過去也可以自動噴水。」李德毅說。

在市場方面,智尊保的院士專家團隊正在和宇通進行合作,而與北汽的合作也在推進當中。針對國內企業在加州申請牌照做路測的情況,李德毅告訴鈦媒體,國外的測試車輛上路的保險動輒上百萬,因此前期會採取科研合作的方式在加拿大等地進行測試。

談到自動駕駛技術真正上路使用,李德毅告訴鈦媒體,沒有外界想像得涉及倫理、法規等問題那麼複雜。

「無人駕駛對當前的法規和交通管理,沒有本質的改變,開車上路這件事情本身由兩個部門負責,一是車的質量,由製造部門負責(工信部),車子不符合質量你就召回;一個是符不符合駕駛技巧的積累,是交管局部門負責。」李德毅說,「將來車上路還得是這兩家,一個是研發生產許可證,一個是發駕照的。」

關鍵問題可能在於交管部門的駕照應該發給誰。李德毅認為,當汽車配備了L3及以上的自動駕駛技術時,這套自動駕駛應該成為一個人類駕駛員的技術代理,而交管部門應該評估的是這個代理的駕駛技術有沒有達到相應標準。(本文首發鈦媒體)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鈦媒體微信號(ID:taimeiti),或者下載鈦媒體App

相關焦點

  • 無人駕駛自動汽車時代來臨
    換而言之,在過去5年裡,曾經保持了近一個世紀的汽車駕駛方式被徹底改變。  Google並非唯一研究無人駕駛汽車的公司。事實上,幾乎所有傳統大汽車公司都在研製各自的無人駕駛自動汽車。還有一些矽谷的研發實驗室也加入了這個行列。去年,一輛寶馬無人駕駛汽車沿著高速公路從慕尼黑開到因戈爾施塔特。奧迪將一輛無人駕駛汽車送到了落基山的派克峰進行測試。
  • Momenta無人駕駛發布,兩條腿戰略是實現完全無人駕駛的關鍵路徑
    在統一量產傳感器方案基礎上,通過數據、數據驅動的算法和兩者之間的迭代閉環,推動自動駕駛技術落地量產,並最終實現無人駕駛。其依託了公司創立初期,對實現無人駕駛關鍵路徑的深刻洞察:數據、數據驅動的算法,以及兩者之間的高效閉環自動化。【千億公裡數據】完全無人駕駛的最終實現,需要千億公裡的數據來發現長尾問題。千億公裡,意味著需要100萬輛車,每天10個小時不間斷運行,連續跑1年。
  • 無人駕駛:7萬億市場格局
    發布時間:2019年6月12日摘要如果汽車工業是製造業的皇冠,那麼無人駕駛技術就是皇冠上的明珠,因為它不僅涉及到複雜的機械工藝和電子技術,還要有先進的通訊技術和軟體支持,可謂集現代前沿技術於一身。這份國內首個自動駕駛法規對自動駕駛的測試做了詳細要求。2018年北、上、廣、渝爭相發布自動駕駛汽車管理辦法。1.2目前全球自動駕駛技術主要處於L2和L3階段,谷歌Waymo、通用Cruise、福特排第一梯隊,蘋果、特斯拉倒數實現無人駕駛需要兩方面要求,一是汽車內部要求,高級駕駛輔助系統(ADAS);二是汽車外部要求,車聯網(V2X)。
  • 讀懂ADAS,無人駕駛的過渡,卻是實現自動駕駛的第一步
    美國汽車工程師學會SAE(Society of Automotive Engineers),在2014年制定了自動駕駛的分級標準,按照汽車是否能控制關鍵駕駛功能的原則,將自動駕駛分為了L0至L5六個等級。
  • 2020,是無人駕駛的元年,還是「完」年?
    因為,按照計劃,特斯拉已經在2019年完成自動駕駛的技術研發,並在今年投放100萬輛自動駕駛計程車;因為,按照計劃,Uber已經在2019年生產了1.3萬輛自動駕駛汽車,其無須人類安全駕駛員的車輛也會在年內推出;因為,按照計劃,日產會在今年正式推出具備商業化能力的無人駕駛技術;
  • 除了谷歌們 全球還有哪些頂尖無人駕駛汽車團隊(1)
    已經被谷歌,Uber 和蘋果的無人駕駛車新聞刷屏了?其實除了這些網際網路大佬之外,國外還有很多團隊在研究無人駕駛技術。下面,我們來看看國外幾個比較牛逼的造車團隊。
  • 無人駕駛汽車對UX設計的挑戰
    無人駕駛車輛面臨的UX和UI問題 信任問題是自動駕駛汽車今天面臨的主要用戶體驗問題之一。駕駛已然成為了一項很危險的事,每年就有十幾萬人死於車禍。 一些用戶體驗問題可能成為自動駕駛汽車的障礙。儘管該技術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發展,但仍然存在很多問題。
  • 無人駕駛汽車有哪些好處與壞處
    無人駕駛汽車的優點   無人駕駛汽車的安全性大大提高   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全球每年有124萬人死於交通事故,這一數字在2030年可能達到220萬人。僅在美國,每年大約有3.3萬人死於交通意外。無人駕駛汽車可能大幅降低交通事故數量,為此可能挽救數百萬人的生命。
  • 深度學習在無人駕駛汽車領域應用的研究進展
    1995 年,美國卡納基梅隆大學研製的無人駕駛汽車 Navllab-V,完成了橫穿美國東西部的無人駕駛實驗[3]。 2005 年, 由美國國防部組織的 Grand Challenge 比賽中, 由美國史丹福大學改造的無人汽車,經過沙漠、隧道、泥濘的河床以及崎嶇陡峭的山道最終獲得成功 [4]。近年來隨著谷歌、特斯拉、奔馳、寶馬等紛紛加入無人駕駛汽車的研究,使無人駕駛技術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
  • AutoX推出全無人車隊 探索無安全員自動駕駛
    AutoX成立於2016年,瞄準著L4級別及以上自動駕駛,提供軟硬體一體化的解決方案。在去年加州政府DMV的MPI排名中,AutoX位列全球第四。 儘管各家的RoboTaxi持續落地,但是大多數情況下,行駛中均配備有安全員,而最終去掉安全員是大家共同的目標,才是真正的「無人駕駛」,今年Waymo在美國鳳凰城推出了一些沒有安全員的自動駕駛車輛,國內出於政策和技術等因素,完全無人駕駛的車輛不能在普通道路上行駛。但是,現在越來越多的自動駕駛企業也進行無安全員的駕駛測試。
  • 無人小巴開在上海交通大學校園內 自動駕駛主動避人
    2018年5月,上海交通大學校園內出現了一輛外形小巧的「雙頭」白色小巴,與傳統小巴不同的是,這輛小巴便是由上海交通大學電子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院楊明教授團隊與青飛智能聯合研製的無人駕駛小巴。在當天體驗中,記者發現,無人小巴的車內沒有方向盤、油門剎車踏板,無人小巴會自動觀測環境,進行轉向和加減速控制。
  • 北京發布自動駕駛路測報告,上汽通用五菱率先建成無人駕駛物流線路
    本周熱點AUTO--REVIEW 3月2日,《北京市自動駕駛車輛道路測試報告(2019年)》發布。報告公布了2019年13家企業在京開展自動駕駛路測的情況。
  • 盤點| 從加州路測資質看無人駕駛產業格局
    奔馳於2013年9月開始無人駕駛的公開試驗,2014年7月首次在德國高速公路上展示了自己的新型梅賽德斯-奔馳無人駕駛卡車——Future Truck 2025;2015年1月,在美國拉斯維加斯舉行的國際消費電子展(CES)上推出無人駕駛概念車F015 Luxury in Motion。測試車型採用多傳感器融合方案,搭載多個相機和毫米波雷達。
  • 四年融資燒盡,一家「遠程」無人駕駛創業公司的末路
    拍攝於 2019 年 2 月。特立獨行的自動駕駛解決方案與我們所熟知的其他自動駕駛汽車創業公司相比,Starsky CEO 提到的「正確解決方案」可以稱得上是特立獨行。實際上,監督機器學習的曲線似乎更接近 S 形(下圖中的藍色曲線):這個曲線也解釋了為什麼 Comma.ai(一家自動駕駛汽車公司,只有 5-15 名工程師)與特斯拉自動駕駛團隊(有 100 多名工程師)打造的系統並無太大差距,也解釋了為什麼 Starsky 會成為進行公路無人駕駛測試的三家公司之一。
  • 諾基亞與奔馳合作推無人駕駛車
    【搜狐IT消息】9月11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諾基亞Here地圖部門宣布,諾基亞將與奔馳共同開發無人駕駛汽車。  目前,諾基亞和Google都積極面向汽車市場推廣地圖導航技術。智能地圖技術最初僅用於聯網汽車,但最終將用於自動駕駛車輛。  儘管諾基亞認為新技術應用範圍有限,但諾基亞涉足的領域幾乎與Google無人駕駛車項目完全重疊。Google正在美國加州測試無人駕駛汽車,Here團隊與奔馳已經開始繪製一條3D地圖線路,該線路位於德國南部城市曼海姆和普福爾茨海姆之間。奔馳首輛專利汽車Benz Patent-Motorwagen便走過這條線路。
  • 2020無人駕駛十大創新案例
    3、文遠知行:自動駕駛車頂一體化集成套件                            2019年12月18日,在英偉達NVIDIA主辦的年度科技盛事GTC China 2019上,文遠知行推出首個自動駕駛車頂一體化集成套件——WeRide Smart Suite 3.0。
  • 做無人駕駛+低速新能源整車,「新悅智行」希望打通整車供應鏈做無...
    雙模多頻GNSS RTK則使用的是合伙人創悅致新團隊的產品,該項技術已經在某商用車主機廠和吉林大學校園規模化應用,年內將融合低成本釐米級精度、低失鎖率的定位和車身姿態感知產品新悅智行WiseRTK。 後向24GHz BSD雙毫米波雷達使用的是承泰科技的產品,年內將以新悅智行WiseBSD面向後市場提供量產低成本解決方案。
  • 無人駕駛攻堅戰究竟什麼才是真正的競爭壁壘?
    技術無法達到一定的標準,政策也不會發布,因此我們現在將這三件事推到一起。」鐵三角模型,由文淵智行創建的自動駕駛生態系統的障礙作為與AI技術,汽車製造和旅行不可分割的特殊行業,無人駕駛也具有很高的行業壁壘。
  • 無人駕駛距離我們多遠 從 Apollo Go 窺見自動駕駛的未來
    12月15日,百度舉辦鯤鵬內容行業交流會,邀請多家媒體參觀百度 Apollo Park 測試基地,並試乘百度無人駕駛計程車。此外,Apollo GO 還在不斷針對各類場景的不同款式自動駕駛車輛,從乘用車、大型巴士、迷你巴士,到道路巡檢車、特種作業車輛應有盡有。對於很多人來說,自動駕駛還是一個不太容易接受的新技術。但是在實際試乘之後,會讓人不由得覺得,自動駕駛距離我們,或許已經不遠了。
  • Momenta完全無人駕駛:城區混行無接管,逆行也不怕
    萬萬沒想到,自動駕駛業內一度紛爭的兩種路線,如今讓Momenta實現二合一。但MSD究竟是一套怎樣的方案?區別於量產前裝方案,Momenta完全無人駕駛方案中最明顯不同在於多了雷射雷達。在其測試車中,共搭載12個攝像頭,5個毫米波雷達和1個雷射雷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