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97年聯考以來,英譯漢一直是必考的題型。2013nian 全國碩士研究生入學統一考試英語(二)大綱對考試內容第三部分的英譯漢表述是「考查考生理解所給英語語言材料並將其譯成漢語的能力。要求譯文準確、完整、通順。」考試的形式為:長度為150詞左右的一個或幾個英語段落,將其全部譯成漢語。共15分。
一、命題基本指導思想和評分標準
(一) 命題指導思想
英譯漢試題命題的基本原則是避免內容不健康、帶有各種偏見的語言材料;試題無科學性錯誤;側重運用能力的考查。英譯漢部分的命題指導思想是適當降低英譯漢文章的難度,以便要求考生在對文章深層次理解的同時,掌握並運用最基本的英譯漢技巧。
(二) 評分標準
考研英語(二)英譯漢的標準,一是「忠於原文」,二是「通順」。所謂「忠於原文」,就是說譯文要準確地表達原文的內容和觀點,不得隨意增補,不能遺漏,不能加入自己的立場觀點。當然,「忠於原文」並不是要逐字逐句機械地翻譯。過分拘泥於原文反而經常造成譯文的生澀難懂。「通順」,則是指譯文語言合乎漢語的規範和語言習慣,不要有語病、錯別字,力求做到明白通暢。
二、英譯漢部分試題命題的特點
(一)、英譯漢短文的語體特徵
英譯漢部分所選的短文多為正式的說明文和議論文,在用詞方面較正規、正式,鮮見口語中的詞彙或俚語等非正式用詞,所以譯文也要注意用詞正式、規範、嚴謹。
(二) 英譯漢短文的題型特徵
英譯漢部分所選的短文主要包括社會文化、經濟管理、科普知識等內容,比較集中在經濟、金融、企業管理方面的一般綜合性題材,專業性並不強。
(三) 英譯漢短文的句子特徵
英譯漢部分考查的句子結構複雜程度並非維持在一個穩定的範圍內,往年的考試中也常出現包含複雜的定語從句、名詞性從句、狀語從句及被動句等的難句。不過,考查的重點是在上下文中準確把握詞義的能力、分析語言結構的能力、分析語言結構的能力和使用漢語的習慣與規範正確表達的能力。
三、英漢兩種語言的差異對比
在考試中,許多考生將句子的邏輯關係分析清楚了,詞彙及短語搭配的含義選擇似乎也與短文的語境相符,但動筆翻譯起來卻發現,很難用通順流暢的漢語表達出來。為什麼會有這樣一種感覺呢?這是由於英漢語言文化背景各異,行文結構與遣詞造句的習慣也相去甚遠,若不顧雙語的差異,將翻譯僅僅看做是語言表層的機械對應式轉換,那麼,在實際翻譯過程中,受到源語(即英語)先入為主的影響,亦步亦趨,就會使譯文不和目的語(漢語)的習慣,行程所謂的「翻譯腔」。因此,在英漢翻譯中,在充分理解原文深層含義的基礎上,熟悉和掌握英漢語言的主要差異,表達符合漢語語言習慣,才能使譯文流暢,提高判卷人對試卷英譯漢部分的接受程度。
(一) 英語多靜態,漢語多動態
英語中名詞、介詞、形容詞、副詞表達能力很強,是英語句子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而漢語中多由動詞或詞組構成漢語的動態語勢。
(二) 英語重結構,漢語重語義
英語可以用詞形變換、從句、獨立主格等來表示邏輯關係,而漢語沒有詞形變化,沒有非謂語動詞、從句等,多數情況下省略虛詞(尤其是連詞)
(三) 英語多變化,漢語多重複
英語忌重複,在同一個句子中習慣儘量用不同的單詞或詞組來表達同一個意思,還常用代詞或省略和變化的方式來表達;而漢語就不同,不怕重複,就稀罕用同一個詞彙來增強說話的語氣或是強調,甚至可以出現三個以上的排比句。
(四) 英語多抽象,漢語多具體
與漢語相比,英語表示狀體或抽象概念的抽象名詞較多。在英譯漢時,如果直譯後不能表面漢語所要表達的具體意思,常常需要通過增詞翻譯或改換說法的方法,把這些抽象名詞具體化。尤其對於通過加後綴形式構成的名詞,更應該根據具體語境予以補充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