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養生,「吃穿動養」四者缺一不可,四方面做好了,更容易長壽。2019年12月22日,是傳統二十四節氣裡的「冬至」。
冬至冬至,也意味著進入了一年中最寒冷的時間段。那麼,冬至養生,和平常時候有何不同呢?
俗話說「冬練三九」,所謂的數九嚴寒,也就是冬至前後開始的。 「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冷在三九」,形象地道出了、一年裡最冷的隆冬嚴寒的味道。
如何度過「生命中非常的寒冷」?在我看來,也就是四個方面要做好,它們就是:吃、穿、動、養。
1、 吃——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
冬季進補是我們的傳統養生方式。古人認為,冬季的氣機以「藏」為貴。也就是要將陽氣好好珍藏,避免不必要的洩露。冬季養藏,也就是好好保養、積蓄能量的代名詞。順應自然,適時進補,不但能增加機體的營養,還能調理陰陽,祛散寒氣、強壯身體。
可以適當多吃牛肉、羊肉、芹菜、白蘿蔔、土豆、大白菜、桂圓等。常見的火鍋滋補肉食,都是這個季節比較合適的進補方式。 「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可見,「三九」養生是非常重要的,大家可以好好溫補一下。但是,溫補也要注意適可而止,大溫大熱、過食辛熱肥甘也是不可取的。
2、穿——保暖防寒,該穿就穿:
寒冬臘月,外界氣溫很低,身體的熱量主要就從裸露的頭、手等處散發。中醫認為,這就是一種傷陽的行為。現在很多人喜歡講究風度,穿得太多,身材顯得臃腫。於是各種「反季節」穿衣法絡繹不絕。
因此,該穿就穿,做好保暖防寒,是冬季應有的穿衣方式。如果溫度低於5度,更要帶好帽子,防止熱量散耗,也就養護好了陽氣,更利於健康長壽。
3、動——合理運動,養護陽氣:
三九隆冬,多數人選擇「貓冬」避寒。實際上,寒冬臘月,正是我們乘機提高抵抗力的時候。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氣溫低時,身體會有一種蜷縮成一團的意願,更不願意活動。門縫裡的一絲寒風,也會讓全身都哆嗦起來。
此時,如果勇敢地起身走出去,反倒無懼寒冷。這樣的「鍛鍊」,其實更有利於機體抵抗寒冷。長此以往,身體的抵抗力也就更好了。當然,外出運動,最好還是做好防風寒的措施,穿比較厚實的運動服。
從中醫的角度來看,冬天是陰氣收藏的時段,三九是氣候變更的轉折點,也是陰盛陽衰的高峰。陽主動,陰主靜。如果缺乏運動,陽氣也會失去活力。堅持合理的運動,適當維護好陽氣的生機,使氣血流暢,經絡暢通,都是非常好的養生方式。
4、養——動靜相宜,陰平陽秘:
《黃帝內經》:冬季養藏。何謂「藏」?其實就是收藏好身體的精氣神,尤其是陽氣的維護,需要更好的養護。內經說「秋冬養陰」。
養陽和養陰,其實並不矛盾。孤陽不長,孤陰不生,我們要做的就在於如何「陰平陽秘」,那樣才是最好的長壽方式。
怎麼「養」?適當進補滋養,結合合理的身體維護,比如冬季泡腳、靜坐吐納,都是調和陰陽的合理方式。使陰津充沛而不膩,陽氣涵養而不燥,這就是冬季養藏的最高境界。
總之,馬上就是冬至了,各地對於冬至的到來,都有不同的迎接方式。但對養生而言,我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目標:吃穿動養。這四者,缺一不可。如果都能做好,定是更健康長壽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