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孩子培養成了厭樂的自卑者!
作者:超樂 dyq201454 clqyjx
課外音樂教育,像那七色的彩虹,伴隨很多孩子的美好童年生活,但它有時也像一場夢魘,讓一些孩子失去了自信和愛好音樂的心。課外音樂興趣愛好培養是把雙刃劍,如何揮舞,是好是壞,關鍵取決於教師的教學理念和家長的養育孩子的心態。
「老師,好!」
「哦,王璐,長大了,我都快認不出來了!」
「現在你的情況怎麼樣?」
「我前面在單位上班,事情太多了,就把工作辭掉了!現在開了個店,目前還行吧!老師,我現在空閒的時候就彈彈鋼琴……」
這個買早餐邂逅的大姑娘,是當年課餘從六歲開始跟我學琴的孩子,我的頭腦中依稀記得,她坐在我身旁,認真彈琴的模樣,這個天真稚嫩的小女孩,後來在參加高考時想考音樂院校,我建議她去烏市的一個藝術考前輔導機構強化半年,加強藝術專業訓練,她內心是願意的,但不知是家長害怕會耽誤高三文化課複習,還是心疼那兩萬多塊的藝術考前輔導費的原因,她最終沒有去。我覺得有點可惜!時光荏苒,很多年沒見她了,如今聽她說空閒時還彈彈鋼琴,這讓我倍感欣慰!……
在課外音樂興趣愛好培養這條路上,我腦海中也曾留下過一些印象深刻畫面,我聽到過一些家長和同行的抱怨,我也親眼目睹那些困在惡性循環夢魘中的孩子們。某女家長告訴我,他的孩子,學鋼琴很痛苦,每次上課又哭又鬧,蹲在老師家的牆角,怎麼拉也不動;某君同行說他的孩子,逼著、打著考完了鋼琴十級,孩子說只想用榔頭把琴砸爛,以後不會再彈琴了……想想我很理解,學琴是『反人性』的,孩子天性都喜歡玩啊,我知道那個漫長的過程,對於惡性循環的孩子來說是怎樣的一場折磨,湯姆森教程→拜爾教程→哈農練指法→車爾尼599、車爾尼849→鋼琴考級教程……,這漫長的古典鋼琴的海洋,不知溺亡了多少愛好音樂的孩子啊。
想起了我的一個朋友,她傾訴自己女兒上集體聲樂課的場景,一面是座位上同學們打打鬧鬧的嘈雜聲,一面是兩小時的漫長等待,最後輪到她家孩子上課的時候,已經是課時的最後10分鐘了,疲憊的老師面對天賦不好的她家孩子,給她簡單的指導一下,除了埋怨「這麼簡單還不會!」,就是表揚那些天賦好的孩子如何優秀。本來她女兒是個開朗的孩子,學聲樂後反而變得畏畏縮縮了,因為老師已經給她貼標籤了——我一無是處。
有個白領女士請教我說,我老公單位很忙,好好不在家呆,我也要下鄉去駐村工作隊,兩口子都不在,沒人管孩子學琴,本來她家孩子學琴就是連滾帶爬的很吃力,是不是要停一下課,我回復她說:「必須停課!」,因為惡性循環的器樂教學是不利於孩子自信建立的,而是否有利於自信培養,在我看來是學習音樂的根本目的和原則。
建立孩子的自信心的重要性不用多言,如果孩子因為學習器樂中高深的難度,老師、家長的訓斥,遙遙無期的等待,會產生焦慮情緒,降低學生的自信心,豈不適得其反。尋找一條簡化、有趣、實用、快樂的器樂學習方式,給那些天賦一般的孩子帶來快樂的音樂體驗,這是我一直以來的心願。因此,我覺得音樂教師應該因材施教,從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信心的原點出發,創造各種演出的機會,讓學生在演出中鍛鍊成長,在演出中學習進步;增強學生的實戰能力,讓學生在學習死板的五線譜獨奏曲目之餘,教學一些即興的東西,讓孩子去自由自在的玩音樂和表現音樂,豈不樂哉!同時,我建議家長應該擺正心態,要根據孩子的天賦調整預期,不要把你那個未實現的藝術夢想投射到孩子身上!總之,讓我們的寶貝,輕裝上陣,良性循環!
二十多年來我教了一批又一批的學習樂器的孩子,個別學生考上了專業音樂院校走了音樂專業之路,在工作上班之餘也開始了課外音樂教學。我點讚一個小學跟我學過架子鼓的陳同學,在山東上大學之餘還在學校周邊琴行代架子鼓課,畢業後他考入了金融系統參加工作,業餘還在帶學生教學架子鼓,學以致用,挺好!
我希望跟我學過樂器的學生,在多年以後還能喜歡玩樂器,而不是淡忘它;我希望將來組建一支成人的電聲樂隊,在西北偏北的這裡,留下我們原創的心聲;我還希望我教過的學生都來加入我建立的『琴朋鼓友』的微信群,有機會一起來玩樂一把!
是把學生培養成厭樂的自卑者還是自信的玩樂人?是讓孩子喜歡自己當主角,還是
討厭自己仰視他人?你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