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卑感是個很可怕的東西,它可以一口一口地吃掉生活的信心和力量。
孩子缺乏自信的表現方式。
1 優柔寡斷、拖拖拉拉
缺乏自信的孩子通常都害怕做決定。
他們因為擔心自己沒有能力去做那些自己"應該"或別人期望他做的事,於是乾脆就什麼都不做,或者是能拖就拖。
他不願意做決定,因為他認為自己不能做出"正確"的決定。
如此一來,他連犯錯誤的機會都失去了。
2社交牴觸,交際圈小。
缺乏自信的孩子,在人群中做事處處小心謹慎,自我展現能力欠缺。
在社交的過程中,久而久之與朋友圈產生了「邊界感」,影響日後的交際能力。
孩子自己長期習慣性的獨處,性格也會隨之改變。
3否定自我,長期自卑。
年齡偏小的孩子,自我認知意識模糊,尚未成熟的判斷能力,前期沒有做好引導,他會認知自己在某方面「弱於他人」,在這方面不敢去嘗試突破。
長此以往,「我不行」的想法會伴隨他很久,在這方面會自卑,潛力難以發揮。
缺乏自信的孩子,家長試試這四種處理方式幫孩子塑造自信心。
一 發掘孩子的價值存在感
家長日常生活中,往往對孩子突如其來的問題和要求,體現出無視的狀態。
陳美玲(教育博士)有非常優秀的三個兒子,均考入史丹福大學,在她教育孩子的理論中提到:「尊重孩子的每一個提問。
」她的孩子向其發問時,陳美玲都會暫時放下手頭上事,正面面對孩子的問題,如回答不了,陳美玲會說:「這個問題很好,稍等我們一起找到最終答案。
」當家長尊重孩子的每一個問題,他會感覺是自己價值存在感的體現,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孩子的自信也會慢慢建立。
二 「讚賞他們」。同時也影響到他的行為。
每一個人在心理上都有獲得肯定與讚賞的需要,如果一個孩子感到自己是被別人賞識的,自己對別人來說是重要的、有意義的,那麼他就會自然而然地產生愉悅的、自我肯定的感覺。
孩子心智發育尚不成熟,常常根據別人對自己的評價,尤其是父母和老師的評價來給自己定位。
如果他經常被表揚,他的心裡就充滿了自豪和自信,覺得自己很優秀很特別。
相反,如果孩子平時聽到的都是訓斥、挑剔、責備甚至挖苦,一個小小的過錯就被家長抓住不放沒完沒了地進行批評,他就會覺得自己很失敗,什麼都做不好,他就會否定自己的能力,產生自卑心理,進而失去對學習和生活的熱情。
我們作為家長,培養孩子不是說讓他從小就聽話,而是要培養一個自信、陽光的健全人格的孩子。
一個人真正內在的自信,是從小培養出來的,而培養的最重要的方式就是父母以身作則,自己先對自己的小孩有足夠的信心。
不管孩子是否得過獎,不管孩子的考試成績如何,不管孩子學的是哪個專業、上的是哪個大學,甚至不管他上沒上大學。
只要孩子有良好的品德修養,知道自己現在在做什麼,將來要幹什麼,並且踏踏實實地追尋著自己的理想,那麼,他就會在未來的世界裡開發出屬於自己的一片天空。
三「肯定」大於「否定」
孩子即使很優秀了,爸媽擔心其驕傲,就很少去讚許,嚴要求、高標準的方式去激勵孩子,尤其對男孩子較為普遍。
成龍、吳彥祖主演《新警察故事》劇中,吳彥祖飾演的關祖,出生於警察世家,嚴格管教,自幼受盡父親打罵。
為了證明自己,再加上對警察的仇恨,公然挑戰警方,天資過人的他最終誤入歧途。「否定式」的負面評價,孩子體會不到成功所帶來的快感,建立自信的橋梁,難以竣工。
四 學會放手,培養獨立
美國教育學專家Alicia Bayer說:「父母的愛護需要一個重點,培養孩子獨立自主的能力,自我保護才能長久。
放手讓孩子去體驗和挑戰,自己未知的領域,家長可以適當輔助一下,「溫室的花朵,總是經不起外界的風吹雨打。
藝人黃磊家的孩子,教育的非常好,我也常常看他的節目,有次他在節目中說,對孩子最好的愛就是放手,我深以為然。
多讓孩子去獨自歷練,提升他敢於嘗試新事物的自信感。即使受挫,有家長的引導,孩子的抗壓能力也會逐步增強。
作為家長在欣賞孩子優點的同時,也要接受他的缺點。我認為,日常對孩子的尊重尤為重要。
素材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