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無小事,別讓「形式主義」毀了你的孩子

2020-12-15 騰訊網

所謂形式主義就是忽略本質,只盯著浮於表層的東西,在細枝末節上用力過度,伴生著僵化與教條,家庭教育無小事,不要捨本逐末。

捨本逐末

你是不是也這樣教育孩子?

在綜藝《拜託了媽媽》中,幾位小朋友大呼:「媽媽,你別老逼著我打招呼。」

現實中常有這種情況:父母逼著孩子叫人、問好,孩子卻不堪其擾,覺得「我又不認識他們,為什麼要打招呼?」

身為父母,我們應該知道「打招呼」這個形式本質是講禮貌、尊重他人。如果只盯著「打招呼」這個行為,逼著孩子做不想做的事,不僅沒有教會孩子講禮貌,還容易引起孩子的反感,如果因為孩子不打招呼斥責孩子,將會打擊孩子自尊心和自信心。

兒童心理學家詹姆斯·杜布森說:「有千百種方法可以讓孩子失去自尊心,但重建自尊卻是一個緩慢而困難的過程。」

自尊心和自信心受損的孩子又怎能在今後更自然的進行社交?又怎會懂得尊重他人、願意與他人建立友好關係呢?

在這件事上,讓孩子學會「真誠地尊重他人」是本,「打招呼」是末。

下面場景大家應該也是很熟悉,一位媽媽因為女兒在超市撞了人讓她道歉卻不道歉,就罰她獨自一人站在原地,惶恐不安的女兒承受到了往來人群的異樣目光大哭不止,這位媽媽仍然堅持讓她罰站。

這位媽媽盯著「道歉」這一行為不放,本想讓孩子懂得關心他人感受,給他人造成麻煩時要懂得獲取他人的諒解。

然而,她忽略了做到這些的本質,是要有同理心。

在孩子犯錯後,絲毫不同理孩子的惶恐、無措、內疚,把孩子一個人扔在商場,孩子怎麼能在這種鐵腕手段下學會關心他人的感受呢?

在這件事上,「培養孩子的同理心」是本,「道歉」是末。

「打招呼」「道歉」都是一種外在的行為展示,但是如果沒有教會孩子這些行為的本質是什麼,失了真誠的「打招呼」與「道歉」又有何意義呢?

抓住本質,教育才更從容

每一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成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比比皆是,這本無錯,但是在關心孩子學習這件事上,有多少家長犯了「捨本逐末」的錯誤,只關注孩子體現在卷面上的「分數」。以往出現多少「高分低能」的事例還不足以讓你警醒嗎?

冷靜地分析、思考「分數」這件事,剝開層層外殼後其本質是:

對於相當一部分孩子來說,上了大學,分數不再重要。因為踏入社會,一切知識全部要另外學;

相比分數,一個人的素質更重要;

名聲、地位、權力、金錢,這些並不一定能讓孩子幸福地度過一生;

社會上有很多機會,孩子可以去學習,做喜歡的事,過他想要的人生。如果他不喜歡這份工作,不喜歡這個生活狀態,他可以努力改變。孩子的人生,由孩子自己負責。

每個父母期待孩子能夠成才,其本質是希望孩子未來可以獨立幸福的生活,不是嗎?

司蒂姆兒童手創俱樂部培養孩子能夠獨立幸福生活的能力,引進先進的STEAM教育理念與體驗式動手實踐教學方法完美融合形成「跨學科綜合實踐教育」,課程涵蓋木藝、電子、科技、3D列印、航模、編程、皮藝、美術繪畫、民間藝術等多種主題。強大的師資團隊貼身輔導,數百種實操工具為孩子提供了一個可以自由創想的「造夢工場」。讓孩子從小學會獨立思考,培養「自己動手創造未來」的自信和能力;讓孩子從小掌握認識世界的方法,形成獨立、勇敢、自信、有擔當的健全人格;讓孩子在「玩中學,學中思,思中創」,從而養成對學習的興趣,學會面對挫折、面對困難時「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擁有這些能力的孩子未來怎會不獨立幸福呢?

教育的本質應當是讓孩子具有適應未來社會的能力,別讓急功近利的「分數主義」蒙蔽了雙眼,別讓「販賣焦慮」擾亂了心神,抹殺了孩子的成長的快樂。

了解教育本質,教育本可以更從容。如果你不明白如何培養孩子適應未來社會的能力,司蒂姆兒童手創俱樂部值得你信賴。司蒂姆會還你一個茁壯自信的孩子。有學員家長切身了解司蒂姆教育模式給孩子帶來了變化,一位新加入的7歲寶媽,因為偶然之機讓孩子來到司蒂姆教育這個大家庭。在這半年時光裡,孩子從內向,不愛說話逐漸變得開朗,並且表達能力也大有提升。這位寶媽在與其他家長交流中驚訝的發現這樣的轉變並非個例,有一位男孩家長表示:翻看一本旅行雜誌,孩子竟然給我科普起極光的生成,飛行員不能打噴嚏等等問題,這樣的知識涉獵面是平時課堂上所難以觸及的,也是一般專項素質教育機構所難能賦予的。

優秀的課程帶領司蒂姆逐步發揚光大,短短時間便全國範圍內開設有67家加盟店,成功吸引粘性會員2000+,超過50000+學生參與主題活動,還成為東北師大附中、東北師大附小、吉大附中、吉大附小、省市實驗學校等15所長春市優質中小學的教學實踐基地,被列為新華小記者、新文化報小記者等社會成長機構的實踐基地或合作單位,這就是司蒂姆的力量。

相關焦點

  • 博家師優:家庭教育別讓情緒毀了你對孩子的愛
    人這一生當中要接受三種教育,即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一個孩子最重要的便是人生開始階段的家庭教育。2020年受疫情影響網上課程學習興起,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進一步突顯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2、父母情緒轉嫁,會使孩子養成看家長臉色行事的壞毛病,既不利於錯誤的糾正,也不利於孩子好習慣的養成。
  • 別讓「贏在起跑線上」毀了孩子的一生!
    家庭教育的概念對於大多數的孩子來說更是渺茫,農村的孩子的父母大多數都是農民,父母忙於在田地幹活,很少過問孩子的學習,對孩子的教育也不是很重視。我還算是一個比較幸運的孩子,父親是一名教師,對我學習中遇到的不會解決的問題能夠加以指導。母親雖然是個農民,但對家中孩子的教育卻是少有的重視,她總是說以後你們姊妹幾個都要好好學習,不要像她一樣幹一輩子苦力活。
  • 爸媽沒事別這樣叫自己家孩子,時間久了,孩子性格都給你「毀了」
    導讀:爸媽沒事別這樣叫自己家孩子,時間久了,孩子性格都給你「毀了」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爸媽沒事別這樣叫自己家孩子,時間久了,孩子性格都給你「毀了」!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國際家庭日 | 錯誤的家庭教育,正在毀了孩子
    從呱呱墜地開始,孩子最早接受的是家庭教育,影響最大的也是家庭教育,良好的家庭教育能讓孩子變得更加優秀。錯誤的家庭教育正在毀了孩子網上看到個帖子:不給孩子空間,24小時都必須在你的監控之下;只關心孩子的學習成績;當孩子犯錯,經常說:「笨蛋,傻子,連這個都不會」;總是拿別人家的孩子和自己孩子作比較;不允許孩子犯錯,犯錯就要受罰;……很多家長會這樣想,孩子吃我的,穿我的,憑什麼不聽我的?
  • 家庭教育:想毀一個孩子,除了給智慧型手機,還可以讓孩子過早成名
    「家長想要毀掉一個孩子,只要給孩子一部智慧型手機就夠了!」和其他老師交流的時候,經常聽過這一句意味深長的話。但是從這兩天網上看到的一些內容,我們不難可以看出家庭教育方面另一個應該值得家長注意的地方:想要毀掉一個孩子,除了給孩子一部智慧型手機之外,還可以讓孩子過早成名!
  • 別讓這些「小事」,毀了你的婚姻!
    夫妻之間的相處之道,其實也是可以借鑑這句話的,不要以為有些事情是小事,就可以等一等或者根本就不在乎從而不去做,這樣也會傷了人的心,動搖婚姻的根基。可能也是要求多了,需求漲了,但婚姻,就是互相包容,相互扶持,如果不能理解,婚姻註定是失敗的,你理解我帶孩子的不容易,我理解你工作的辛苦,凡事多站在對方的角度考慮問題,相信我,你的婚姻會甜出一個新高度。
  • 家有孩子的進來看,批評孩子別選這四個時間,別親手「毀」了孩子
    記得郭德綱談起教育郭麒麟的時候有這樣一句話,我的孩子我來教育,我在家讓他受罰受夠了,將來到外面就不會被別人教育了。家長都是這樣的,有的時候對孩子嚴厲,是希望他們長大成人後能夠照顧好自己,別因為不懂規矩被別人踩在腳下。但是教育孩子也要選對時間,不能完全憑藉自己的心情,有四個時間要學會避開,否則孩子會越來越糟糕,別親手毀了自己的孩子。
  • 家庭教育既可能造就一個人才,也可能毀了孩子
    其實歸根究底就是家庭教育的影響:1.爺爺奶奶性格不同,學習能力差異大孩子之所以差距大,與帶孩子的人的性格、學習能力有很大關係。她最小的侄女的爺爺奶奶性格隨和,比較健談,就給孩子創設了良好的語言環境,另外他們家購買了高途課堂,裡面不僅有文化課的學習,也有啟蒙教育。年輕人跟著學習,再把教育方法告訴老人們,家裡老人掌握了教育方法之後再去教育孩子,就容易多了。
  • 別讓拖延,毀了你一生的運勢
    別讓拖延,毀了你一生的運勢。01網友曾在網上分享自己的經歷,他的親戚就是這樣的人。他有嚴重的拖延症,遇到什麼事,第一反應不是去做,而是拖著。拖延看起來是小事,但他會浪費掉你的時間,日復一日。剛開始你可能不會發現,可時間久了,你才發現時間竟然過去得那麼快。因此,很多中年人,等到要退休時,才發現自己要做的事太多。老早之前就想做,一直拖著,拖到快退休。現在想做,可早就晚了,只能後悔。
  • 「蝴蝶效應」告訴我們,教育孩子無小事,錯誤和武斷貽誤孩子一生
    孩子成長中的良好習慣和優秀品格,往往正是由無數個微小細節組成的。家長在教育中不能忽視任何小事,從細節上關注孩子的成長,避免給孩子帶來「龍捲風」一般的危害。二、蝴蝶效應告訴我們什麼?有些家長在面對孩子的微小錯誤的時候,無須擔憂、小事而已,因此錯過了糾正孩子的最佳時期。放縱孩子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日積月累之下,形成了更大的錯誤,極有可能貽誤孩子的一生。三、面對孩子的教育,我們應該怎麼做?
  • 傳統家庭教育三大騙局,都無形毀了孩子的未來,很多父母還不自知
    ,但令人擔憂的是,傳統家庭教育中存在不少騙局,有不少家長都無知覺的踩雷,走上坑娃之路。斯賓塞認為,孩子在快樂的狀態下學習效果最好。給予其快樂教育,能讓孩子在更輕鬆的狀態下,更愉悅地接受知識。但家庭教育裡的騙局首當其衝的就是快樂教育,奉行快樂教育的家長在孩子三觀和性格養成的初始期童年時期,以及最關鍵的青少年時期,不會給他們施加任何壓力,孩子們要做的事情就是盡情玩耍和享受人生,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
  • 這一碗「毒麵條」,毀了兩代人還不夠?別再讓「毒」孩子了
    這一切服務員看在眼裡,過去勸老爺子別太慣著孩子了,也提醒小男孩在公共場合大吵大鬧是不禮貌的,會影響到店裡其他的小朋友和家人用餐的。老爺子也覺得怪不好意思的,就把小男孩帶回家了。網友們對此是憤憤不平也帶著嘆息聲:一家三代沒有一個講道理明事理的人,誤會了人家店員的好意不說,還助長孩子的惡習。還有一位寶爸說道:一碗「毒麵條」,毀了兩代人,其他家長要是遇到這情況,「倒掉」也不要給孩子!是的,如果長輩太過寵愛孩子,孩子恃寵而驕大鬧餐館的事情再發生,家長們一定要注意了!過分寵溺孩子的後果會毀掉你的孩子。
  • 孩子睡眠無小事,睡前30分鐘,家長千萬別對孩子做這4件事
    導讀:孩子睡眠無小事,睡前30分鐘,家長千萬別對孩子做這4件事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睡眠無小事,睡前30分鐘,家長千萬別對孩子做這4件事!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喪偶式教育是家庭教育的大忌,父親們,你的孩子需要你
    你的孩子更需要的不是你的錢而是你的陪伴你知道嗎?去年我兒子幼兒園搞了一次運動會,我親自帶孩子去的,但是我發現當天到場的家長絕大部分都是媽媽、要不然就是爺爺和奶奶或者姥姥和姥爺。父親帶孩子的寥寥無幾。在跟兒子班裡一位好朋友的母親閒聊時我問:「怎麼孩子的父親不帶孩子來參加呢?」那位母親笑著說:「他工作忙,沒有時間。」我笑著說:「這根本是藉口,我難道工作不忙嗎?但是孩子的教育無小事,我是專門跟公司請假以後來參加的。」關於「忙」或者「沒時間」恐怕是許多男人的通用理由。
  • 你的恨鐵不成鋼,可能會毀了孩子
    可能是這個社會給媽媽們的壓力太大了,導致她們的脾氣無比暴躁,動不動就看自己家娃不順眼,就覺得自己家娃啥都幹不成,這叫一個恨鐵不成鋼啊,就想著法地刺激孩子上進,於是乎就各種冷言冷語或者高聲大罵孩子,說他笨、不努力,還動不動就跟別人家孩子比較。她們覺得是想用這種刺激法、對比法,讓孩子有上進的動力。這種打擊式教育法,不僅不會激勵到孩子,甚至會毀了他。
  • 千萬別讓你的優秀,毀了孩子
    看著朋友上小學的兒子,我不無羨慕地說:「你真幸福,有這麼優秀的爸爸媽媽,你將來也一定會非常優秀。」 沒想到孩子輕輕掃了我一眼淡淡地說:「他們優秀是他們優秀,我可比不上他們。」 聽孩子這麼一說,我心裡一沉。
  • 心理學:毀掉一個人最好的方式,無外乎這四件小事,別不信!
    心理學:毀掉一個人最好的方式,無外乎這四件小事,別不懂!我們可以換一種更加通俗易懂的名詞來解釋這句話,就是溺愛,溺愛並不是一件對孩子有益的事情,溺愛只會一步一步的毀了孩子,孩子長期處於這樣子的環境中,逐漸養成了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習慣,那麼當他自己一個人獨屬於一個環境的時候,他就可能完全無法適應,不能自己一個人生活,不僅如此,被溺愛而長大的小孩,他的性格是自私的,他絕對是以自己為中心,這樣子人在社會上也不受人歡迎,可是這種情況如今卻時常發生,許多家長溺愛小孩而不自知
  • 放過孩子吧,別再拿「形式主義禮貌」束縛孩子,過來人都有同感
    要知道,現在很多父母對孩子要求的禮貌本質上只是「形式主義禮貌」,不僅不能夠起到教育孩子的作用,而且反倒會讓孩子走向另一個極端。「形式主義禮貌在孩子的社交中流行著這樣一句話「那是你的朋友,又不是我的,我為什麼要問好。」
  • 別讓「中國式禮貌」毀了你的孩子
    別讓「中國式禮貌」毀了你的孩子!一、教導孩子過分的謙讓很多家長自己覺得謙讓是一種美德,讓孩子學會謙讓待人,可以讓孩子變得禮貌懂事。因此,有些父母教導自己的孩子無論在何時何地都要學會謙讓。謙讓是美德,但是不能教導孩子過分的謙讓。當家裡有小朋友做客時,會讓自己孩子把他的零食玩具先拿出來讓別的小孩挑選,出門在外也要時刻謙讓他人。
  • 兒童醫院接待這類孩子越來越多,媽媽們,請別親手毀了孩子的脾胃
    導讀:兒童醫院接待這類孩子越來越多,媽媽們,請別親手毀了孩子的脾胃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兒童醫院接待這類孩子越來越多,媽媽們,請別親手毀了孩子的脾胃!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