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一公:中國還缺乏真正的世界頂尖大學,研究生該聽聽這些建議

2020-12-27 騰訊網

「中國的科技發展很快,變得很大,但還不夠強;中國的人才眾多,變得很大,但還不夠強。中國是一個高等教育大國,但從權威的世界大學排名來看,中國缺乏真正的世界頂尖大學。」

近日,西湖大學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施一公在浦江創新論壇主論壇發表了演講。而在這之前,施一公也曾針對在科研中迷茫的人提出過自己的建議。

先來看演講正文:

中國科技創新能力究竟有多強

中國的高等教育如果僅從數字上來看,毫無疑問是世界頭號大國。普通高等學校有將近3000所,在校學生有4000萬人,相當於一個中型國家的人口,碩、博士生在校將近300萬人,也差不多是一個小型國家的人口。

中國的科技發展也取得了歷史性成就,各項主要科技指標均居於世界前列。ESI論文數量及被引用次數躍居世界第二,僅次於美國。

但中國的科技創新能力究竟有多強?從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發布的《全球創新指數報告》來看,中國從34位提高到了今年的14位。施一公認為,這顯然有一個反差,即我國在「數字」上的領先與實際創新能力之間的反差。

我們的人才短板是什麼

「1990年4月,我從上海虹橋機場起飛去美國留學,那一年有2萬中國留學生到美國攻讀博士學位。」施一公回憶。截至2019年底,超過600萬中國人出國留學,400多萬留學生學成後回國。

從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負責人平均年齡來看,1986年的平均年齡是54歲,2017年這一數字降低到了39歲。在施一公看來,中國的改革開放帶來了人才儲備的巨變,人才斷層影響已經消除。「但我們的短板是什麼?頂尖科技人才依然匱乏。」

施一公強調,所有的新興科技產業來自於核心技術突破,而所有的核心技術來自於原始科學發現,核心技術創新和原始科學發現都出自頂尖一流學者,頂尖一流學者往往聚集在一流大學。當今超過千億美元市值的單克隆抗體藥市場,就來自1975年單克隆抗體方法的發現。「從基礎研究到形成強大的產業,這一趨勢在過去兩三百年一直如此。」

「世界一流大學各有特色,但其共同特點是支撐創新的文化。」 施一公介紹,美國洛克菲勒大學規模不大,只有七十多位教師,但建校以來誕生了25位諾貝爾獎得主。史丹福大學大約有1500位教師,建校以來湧現了83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在路透社發布的全球最具創新力大學排行榜中,美國大學長期佔據近半壁江山,其中史丹福大學更是連續多年蟬聯榜首。在施一公看來,世界一流大學是源頭創新的主力軍。

西湖大學的考核標準是什麼

「西湖大學最大的優勢是面向全球招聘人才,70%以上的博士生導師平均年齡在40歲以下。」施一公說。

施一公介紹,作為新中國歷史上第一所社會力量舉辦、國家重點支持的新型研究型大學,西湖大學正在探索立足中國大地的新型大學治理機制,符合中國國情又激勵創新的科技評價標準,以及富有社會責任感的青年科學家培養模式。

「我們不看重發表了多少文章,引用率是多少。我們希望在西湖大學工作的每一位年輕人能做出世界上獨一無二的研究,推動科學前沿探索,這才是我們的標準。」

研讀了施一公院士的演講,相信每一位科研人員都能對於自己未來的道路有所思考。而在這之前,針對研究生們施一公曾經還給出過很多建議,非常發人深省。

做一個優秀的研究生,時間的付出是必須的

所有成功的科學家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他們必須付出大量的時間和心血。實際上,一個人無論從事哪一種職業,要想成為本行業中的佼佼者,都必須付出比常人多的時間和心力。

做一個優秀的研究生,必須具備批判性的思維

研究生與本科生最大的區別是:本科生以學習人類長期以來積累的知識為主、兼顧科學研究和技能訓練;而研究生的本質是通過科學研究來發掘創造新的知識,而探索新知識必須依靠批判性的思維邏輯

1、正確分析負面結果(negative results)是成功的關鍵

絕大多數實驗結果會與預料不符,或者是負面結果。其實,對負面結果的分析是養成批判性思維的最直接途徑之一;只要有合適的對照實驗、判斷無誤的負面實驗結果往往是通往成功的必經之路。

2、耗費大量時間的完美主義阻礙創新進取

在大刀闊斧進行創新實驗的初期階段,對每一步實驗的設計當然要儘量仔細,但一旦按計劃開始後對其中間步驟的實驗結果不必追求完美,而是應該義無反顧地把實驗一步步推到終點,看看可否得到大致與假設相符的總體結果。

只要一個實驗還能往前走,一定要做到終點,儘量看到每一步的結果,之後需要時再回頭看,逐一解決中間遇到的問題。

3、科研文獻(literature)與學術講座(seminar) 的取與舍

一個人必須對他做的事情做些取捨,不可能面面俱到。無論是科研文獻的閱讀還是學術講座的聽取,都是為了借鑑相關經驗、更好地服務於自己的科研課題。

4、挑戰傳統思維

打破迷信、懷疑成規,而關鍵的關鍵是:Follow the logic,跟著邏輯走!

科學家往往需要獨立人格和一點點脾氣

所謂獨立人格,就是對世界上的事物有自己獨立的看法。恰恰是一些有脾氣的人不會輕易隨波逐流,可以保持自己的獨立人格。

不可觸碰的學術道德底線

做學問的誠實反映在兩方面。首先是有一說一,實事求是,尊重原始實驗數據的真實性。在誠實做研究的前提下,對具體實驗結果的分析、理解有偏差甚至錯誤是很常見的,這是科學發展的正常過程。

但誠實的學問還有另外一層重要含義:只有自己對具體實驗課題做出了相應的貢獻(intellectual contribution)後,才應該在相關學術論文中署名。

你不習慣的常識

1、我們有限的認知不足以支撐一成不變的真理。

2、科學和民主是兩個概念。

3、科學是高尚的,但科學家未必高尚

本文源自網絡及公眾號美國研究生留學快訊

美聯留學

想申請美國留學,卻不知道怎麼開始?

我能選擇哪些學校專業,前景如何?

什麼時候該幹什麼事情呢?

……

別急,

這些問題做一個留學評估就能得到解答

相關焦點

  • 施一公:中國缺乏真正的世界頂尖大學 匱乏頂尖科技人才
    ,中國科協副主席,中國科學院院士施一公在2020浦江創新論壇上坦言:中國的教育發展很快,做得很大,但還不夠強;中國的科技發展很快,但還不夠強;中國的人才遍布世界,但還不夠強。教育、科技和人才都依託於大學,但從各類世界大學排名來看,中國缺乏真正的世界頂尖大學,仍然需要走向高等教育強國。
  • 科學網—施一公:中國最好大學不遜色美國頂尖大學
    6月16日,河南商報記者專訪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院長、醫學院常務副院長施一公教授,考生們可以聽聽他的建議。 施一公 鄭州人,中學就讀於河南省實驗中學。他是國際著名結構生物學家,曾是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分子生物學最年輕的終身教授及終身講席教授,現任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院長、醫學院常務副院長。
  • 研究生怎麼做?才能在學校期間有所收穫?看看施一公如何建議
    小編今天要和大家討論一下關於研究生的問題,讀研其實是挺不容易的。研究生到底該怎麼做,才能在讀研期間有所收穫?我們一起來看看施一公給出什麼樣的建議!不止如此,前幾年每年研究生報考的時候,選擇學術型碩士的考生還很多,但是近幾年的研究生報考,選擇專業學位碩士的人數逐漸增加,甚至超過了選擇學術型碩士的人數。如今已經到了12月份,距離2021年的研究生考試只剩不到一個月的時間,不知道備戰2021年研究生考試的考生們準備的如何了?
  • 《環球經濟熱搜》:中國必須要有一些真正意義上的世界頂尖大學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中國必須要有一些真正意義上的世界頂尖大學中國科學院院士施一公:「中國的教育發展很快,做得很大,正在變強,但還不夠強。中國的科技發展很快,變得很大,但還不夠強。中國的人才世界眾多,變得很大,還不夠強。無論從教育還是科技、人才,我們都面臨怎麼樣從大國向強國轉變的挑戰,實際上這種轉變早已開始,甚至正在如火如荼進行之中。研究型大學在這個轉變過程中起到的作用,我想做一個簡單的推理,所有的新興科技產業都來自於核心技術的突破。
  • 創業者施一公
    他常反思:中國的大學,是因為沒有高新技術而沒有轉化成生產力,還是根本不存在這些高新技術?他的答案後者。他認為中國大學的基礎研究能力太差,不是缺乏轉化,是缺乏轉化的東西。施一公推崇基礎研究,他曾說「基礎研究是科學之本,沒有好的基礎研究,一定不會有傑出的技術創新」。科研不應以應用為目的。
  • 【物理教育】施一公:我35歲是普林斯頓大學最年輕終身教授,你們誰可以做到?
    施一公最後毅然決然的放棄了在國外獲得的一切。在一次訪談當中,施一公道出他歸國的真正原因:"愛國是最樸素的感情,有誰不愛自己的母親呢?"正是這一份高尚的愛國情懷驅使著施一公回歸祖國的。2008年,40歲的施一公回到中國。施一公出任清華大學生命科學與醫學研究院副院長,為中國生物科學技術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同時還非常重視對於人才的培養力度。施一公在回歸中國後,還創辦了西湖大學,並且擔任校長。
  • 這些頂尖人才如何進入西湖大學?
    2015年,施一公聯合饒毅以及南方科技大學校長陳十一、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常務副校長潘建偉、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錢穎一、創毅科技集團董事長張輝、阿里巴巴集團首席技術官王堅等人,向國家領導人提交了《關於試點創建新型民辦研究型大學的建議》,獲得支持。
  • 施一公三位「女弟子」:實力頂尖、才貌雙全,可惜一個赴美不回來
    作為世界頂尖水平的結構生物學家,他曾因獲得全國數學奧賽一等獎被保送清華,從清華畢業後赴美深造、拿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博士學位;後成為普林斯頓大學終身教授、當選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中國科學院院士;回國後曾任清華大學副校長、後又創辦西湖大學,投身教育事業……一連串目不暇接的履歷,讓無數人嘆為觀止。
  • 施一公:不做可有可無的課題,要做就做最前沿最頂尖的科研
    為了實現這樣的願景,施一公心甘情願地用人生的下半程擔負起創建一所頂尖大學的重任。兩年多的校長生涯,他說自己主要在做兩件事情:「一是頂尖人才招聘,西湖大學面向國際,現在有125位博士生導師,90%以上是海外引進的人才。二是面向社會進行募捐,因為我們是一所新型大學,最重要的支持力量之一就是社會給大學的捐贈。」
  • 清華施一公院士,給研究生5點忠告,稱最怕被崇拜
    我們先來看一下施一公院士給研究生5點忠告的演講視頻,很精彩,在演講中稱最怕被崇拜,很幽默。1967年,出生於河南鄭州,是真正的書香門第。施一公院士的父親畢業於著名工科院校哈工大,母親畢業於北京礦業學院(現中國礦業大學),父母畢業後響應祖國號召,選擇了去河南焦作煤礦工作。施一公院士的名字是由父親起的,一心為公,名一公,非常富有當時的時代特色。
  • 顏寧的老師,施一公主導下的西湖大學離成功還有多遠?
    因其出色的表現,1997年4月,還未完成博士後研究課題的施一公被普林斯頓大學分子生物學系聘為助理教授,進而成長普林斯頓大學分子生物學系建系以來最年輕的終身教授。 美國國立健康研究院研究室主任、國際知名神經科學家魯白稱,施一公是海外華人歸國的典範和榜樣。 之所以選擇回國,施一公說: 因為中國的科技和教育體制、中國大學的科研和教學,與美國一流大學有相當的差距,中國正在為此而努力。
  • 解讀施一公:研究生最不重要的是智商,選專業究竟該看重什麼?
    解讀施一公「無論什麼學科,研究生最不重要的素質就是智商」,我們選專業到底該以什麼為主?施一公的第一個身份,應當是我國著名的自然科學家,其次才是原清華大學教授,現西湖大學的校長,以及新建的諾成建華公司的聯合創始人。
  • 施一公、王立忠、李小年.....快來聽聽這些專家怎麼看「十四五」科技發展
    8月14日,在省科技廳召開的浙江省科技創新發展「十四五」規劃座談會上,西湖大學校長施一公、浙江大學副校長王立忠、浙江工業大學校長快一起來聽聽與會專家都說了啥?西湖大學校長 施一公:要堅持以人為本,更加突出人才和智力的價值,為科學家提供長期穩定支持。
  • 施一公:曾放狠話,打造西湖大學,5年超過清華,結局怎樣
    它們作為中國的頂尖學府,甚至在世界上排名也很靠前,很多的學生都想考入這兩座學府,把他們作為學習的動力和目標。施一公曾擔任清華的副校長職位,在他辭去副校長職位後,便立下豪言要5年內建起超過清華大學的西湖大學,並且還得到了商業家200億的投資,到現在過了很多年,施一公的豪言是否實現了呢。
  • 施一公北大辭官的背後:七君子的西湖大學夢想漸行漸近?
    「施一公是一個有想法的學者,在世界頂尖大學工作過,了解大學的主要生態,他要組建的大學可以期待。」中國人民大學副教授高永安在接受未來網記者採訪時表示。未來網(www.k618.cn 中央新聞網站)北京1月11日電(記者 廖瑾)近日,一則「施一公請辭清華副校長一職,全職執掌西湖大學(籌)」的消息引起熱議。
  • 放棄美國離開清華,施一公為何兩次跳槽?他的「中國夢」是什麼?
    那麼,西湖大學從何而來?為何它又會具有如此巨大的影響力呢?西湖大學的成立,與施一公、陳十一、潘建偉、饒毅、錢穎一、張輝、王堅七位頂尖教授的建議息息相關。2015年3月11日,這七位教授聯名向國家提交了《關於試點創建新型民辦研究性的大學的建議》,該項建議很快獲得了國家的重視。
  • 高起點、小而精的頂尖西湖大學現在怎麼樣了?學生如何才能考入?
    高起點、小而精的頂尖西湖大學現在怎麼樣了?學生如何才能考入?在很多學生和家長心裡,可能並不是很了解西湖大學。事實上,西湖大學建校也就短短兩年時間。西湖大學前身是浙江西湖高等研究院,由清華大學副校長施一公教授、南方科技大學陳十一教授、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常務副校長潘建偉教授、首都醫科大學校長饒毅教授等科學家籌建。值得一提的是,中國科學院院士、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楊振寧教授為該校的校董會名譽主席,施一公教授為首屆校長。如此看來,高起點、小而精名副其實,那麼成立三年的西湖大學當初不被眾多人看好,現在怎麼樣了呢?
  • 西湖大學舉行2020級博士研究生開學典禮 施一公這樣說
    8月23日,西湖大學舉辦了2020級博士研究生開學典禮。今年有274名博士研究生將在此開啟一段新的旅程,其中還有來自帝國理工、杜克大學、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等27名海外高校考生,佔錄取總人數的10%。
  • 施一公曾放言要當「世界一流大學」的西湖大學,現在怎麼樣了?
    西湖大學2018年成立,由馬化騰等人投資,施一公擔任首任校長。施一公當校長時,放下豪言:5年之內要趕超清華、北大,建成世界一流大學,建成中國的加州理工。今年是西湖大學招生的第四個年頭,沒到5年。沒想到清華提前宣布建成世界一流大學,西湖大學肯定趕不上清華了。
  • 施一公200億打造揚言5年內超過清華北大的西湖大學,如今怎樣了?
    作為中國一流的大學,它甚至在世界上名列前茅。很多考生以清華大學為目標,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考上這兩所頂尖大學。這不僅顯示了他們的能力,也意味著他們的未來基本上是光明的。而我們今天要講的故事是,投資200億元建成的西湖大學,將在5年內超越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現在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