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學習忙,父母壓力大?聰明的父母要學會這樣自我解壓

2020-08-29 羊媽媽看閱讀

演員沙溢曾發了一張陪孩子上興趣課的照片。孩子在老師家上課,沙溢就坐在安全通道的樓梯間裡啃起了乾麵包。照片上的沙溢看起來孤單、落魄,孩子忙著學習,父母也承受著不小的壓力,連明星形象都顧不上了。

誰都知道,為了孩子受到好的教育,家長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和財力。在一二線城市,給孩子的教育投資佔到了家庭年收入的40%~50%。

巨大的經濟壓力之下,還要承受心理壓力,從幼兒園、小學開始,家長就想法設法擠進私立、雙語、示範性學校,孩子的智力開發越來越早,家長們擔負的教育責任也越來越重。

父母承擔的責任越重,對孩子學習投入的關注就越多;投入得越多,父母感受到的壓力就越大,由此導致親子關係的緊張,形成了惡性循環。

然而聰明的父母要學會自我解壓。

一、理念先行:別把孩子的成績當你的面子

在一個單位裡的兩位同事,他們原本住在同一個大院裡,兩家關係一直不錯,但自從孩子們上了同一所小學,孩子的成績、特長不斷被拿來做對比。優秀孩子的父母每每見了鄰居都要誇耀一番自家的孩子,引來周圍許多讚嘆。被比下去的孩子父母只能暗自神傷,化悲憤為揍孩子的力量。

這樣的事情多了,兩個關係密切的家庭漸漸不相往來。

這兩家的父母,都把孩子的成績當做自己的面子。孩子成績好,父母的臉上有光;孩子的成績差,父母覺得「面子都丟光了」。

望子成龍無可厚非,但要是把孩子的考試成績等同於自己的面子,不僅不利於孩子的身心發展,父母自己也會增加巨大的心理壓力。

面子,是人心裡的一個大包袱,你越在意,它越沉重,你越會受制於它。

愛孩子的父母們要從理念開始改變,既能減輕自己的心理壓力,又能給孩子提供良好的成長空間。

1.用長遠眼光看待孩子的成長

孩子年紀小的時候,未必能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對待學習和考試做不到像父母和老師希望的那樣用心。如果成績雖然不理想,但是一次比一次考得好,不正說明孩子在進步當中嗎?

風物長宜放眼量,用終生成長的眼光看待孩子的教育,孩子現在沒考好,不代表下一次就考不好,更不代表將來不能取得成就。父母將眼光放得長遠一些,就不會被眼前分數的波動造成困擾。

2.不要和別人盲目攀比

學習成績不是評價一個人的唯一標準。獨立能力、思考能力、溝通能力、抗挫折能力等,有太多寶貴的品格和優秀的能力需要孩子從小培養。

3.努力發現孩子的「閃光點」

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個體,有的孩子擅長遊泳,有的孩子熱愛閱讀,有的孩子只要看一眼天空就能把美景寫入畫裡。努力發掘孩子身上的 「閃光點」,培養出一個健康、積極、內心充盈的孩子。

二、關注行動:別把孩子的學習扛在自己身上

每年的高考文理狀元,都曾享受眾人豔羨的目光。但是狀元的光環並不能給他們帶來持續的成功,曾經的湖北省理科狀元常書傑就是一個例子。

有教育工作者指出:當一個孩子的生活經歷與生活內容無比豐富,學習只是他生活的一小部分時,這個孩子會學得的很好。

如果沒有體會到這一點,父母就會把腦子裡這根弦繃得很緊,一看到孩子放下書本,去玩了一會兒,馬上聯想到孩子放棄學習了,要落後了。

以行動代替盲目的焦慮,能有效緩解父母的壓力,父母們可以採取以下行動,既幫助自己,也幫助孩子。

1. 學一點兒兒童心理學

孩子的生長發育遵循一定的規律,如果父母懂一點兒兒童心理學,就會知道孩子的抽象思維水平需要時間提升,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還不夠完善;會了解孩子的注意力很難集中超過15分鐘;會懂得男孩在這個年齡特別活潑好動,是因為身體中的男性激素和睪丸素分泌旺盛造成的……

如果父母事先了解,孩子的所謂缺點是他在這個年齡段的正常表現,也就沒那麼多好憂心的了。

2.教會孩子時間管理

2017年發布的《中國中小學寫作業壓力報告》顯示,91.2%的家長有過陪孩子寫作業的經歷,其中每天陪寫的家長高達78%。陪寫作業陪到崩潰,父母們太難了!

客觀地說,很多孩子成績不好,是因為他們不知道怎樣有效管理時間。上課時注意力不集中,一旦走神這節課什麼也沒聽到;回家做作業就磨磨蹭蹭,一個小時作業要五個小時才能完成;放假就只會睡懶覺,匆匆忙忙到收假前補作業。

教會孩子時間管理,讓孩子規劃好自己的學習和生活,既幫助了孩子成長,又給父母減輕了負擔。

3.給孩子獨立的空間

風箏的線抓得越緊,它越是飛不高。越是事事都要插手的父母,他們的孩子越不省心。院士鍾南山上小學的時候也是一個經常逃學的皮孩子,可他的父母不會天天訓斥,處處幹涉,只在適當的時候進行教導。

孩子的生活裡不能只有學習這一件事,給孩子空間長大,他們才會逐漸懂事。父母給予孩子充分的信任,尊重他們的選擇,包容他們一些充滿孩子氣的做法,孩子才能逐漸養成獨立的習慣,父母也可以少操點心。

三、安撫自我:別把孩子當做自己生活的全部

網上流傳過一個全職媽媽的時間安排:

6點起床做飯;

7點半安排妥當送孩子上學;

8點去菜場買菜,回家洗衣服、收拾、做午飯;

中午接孩子回家吃飯,讓孩子睡會兒午覺;

2點半送去學校;

4點15接放學送去興趣班

……

晚上還要輔導孩子寫作業。

一天只有24小時,很多媽媽放棄了在職場打拼的機會,把帶孩子當成自己生活的唯一,孩子的成敗都歸結於媽媽教育的結果,考得好是媽媽教得好,挨批評是媽媽管不了。

這樣的「綁定式」養育禁錮了孩子,也帶給媽媽極大的精神傷害。孩子是個獨立的個體,媽媽也應該尋找自己生活的意義。

1.全家動員,拒絕喪偶式育兒

有的家庭裡,爸爸是爸爸,媽媽不止是媽媽。對爸爸來說,孩子的暑假就是暑假。對媽媽來說,孩子的暑假等於報暑假班、報夏令營、安排旅行、照看孩子、督促作業、搶奪手機、運動打卡、陪聊陪玩各種活動的綜合體。

「喪偶式育兒」常常使媽媽身心俱疲,後悔生了個娃。不可否認媽媽是家庭的核心角色,但爸爸同樣是家庭的脊梁、孩子的榜樣。

臉書CEO扎克伯格給滿月女兒讀量子力學的照片風靡全網,還有誰知道他在妻子臨盆之際休了兩個月陪產假,提前學會了專業的奶娃、換尿布的方法?育兒的責任本就應該夫妻共同承擔。

2.找到自己的興趣愛好

培養一項讓生活變得有滋有味的愛好,特別能減壓。

音樂、冥想能使人放鬆、心情愉悅;製作美食能享受可口的美味和豐富的營養;瑜伽、健身能讓人保持良好的身體狀態;彈琴、畫畫、攝影、養花、種菜……哪怕只是找朋友聊聊天呢。

一個讓人投入的興趣愛好,能讓你在情緒無處安放時找到一方出口。


人性有一個弱點,你越在意什麼,什麼就越折磨你。孩子的學習成績固然重要,但卻不是孩子一生唯一重要的事情,更不是一個家庭唯一重要的事情。聰明的父母要學會自我解壓,用長遠的眼光看待成長,以寬容的心態對待孩子,將更多的心力留出來愛自己、愛孩子。

相關焦點

  • 學會自我照料,是父母給孩子最好的表率!
    這時候,你身後的那個孩子,看到這樣的一個狀態的你,他會好嗎?他能明白髮生了什麼嗎?孩子可能會感覺很茫然,也不理解父母的感受,他可能會既困惑又受傷。那還不如讓他面對真實的父母,起碼他會明白,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情緒和喜好,做自己才是最快樂的,而且,我們的自我照料,讓自己活出生機和色彩也是給孩子最好的表率!
  • 孩子學習壓力大,常常焦慮煩躁,父母該怎麼幫助孩子解壓?
    從此時開始,各位學生和學生家長的學習壓力和精神壓力也開始變得越來越大了,對於正在青春期的孩子來說,這也將是一段充滿激情和意義的旅程。這樣的現象並不是因為父母或者老師不知道孩子的辛苦而導致的,而是因為隨著這個社會發展的越來越快,人與人之間的競爭也變得越來越激烈,如果孩子荒廢了學業那麼很可能就會跟不上同齡人的學習步伐。近年來我們看到很多學生因為學習壓力太大而變得焦慮煩躁,有的甚至因此而輕生。聽到這樣的新聞總是讓人心疼,讓孩子取得一個好成績很重要,讓孩子能夠減輕壓力快樂學習也是一件大事。
  • 孩子做事太依賴父母?聰明的家長這樣教孩子學會自立
    然而,有些家長卻認為,吃飯、穿衣、洗衣等生活技能是不需要訓練的,孩子長大自然就會了。有些家長覺得孩子學業重,怕累著孩子,耽誤學習,不讓孩子做。還有些家長怕孩子做不好,自己重新做太麻煩,費時費力,於是不讓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因此,在父母的過度保護下,孩子的自主性受到限制,慢慢變得什麼都要依賴家長。
  • 致父母:別在孩子應該懂得「生命原則」的年齡,只跟孩子談學習
    >1.關於自我保護我們常常教孩子要懂得善良,謙讓等道德品質,但是我們卻忽略了為人處世的前提是先懂得自我保護。可想而知,孩子在經過父母這樣的教育後,在將來受到欺負會懂得進行自我保護嗎?所以,除了關心孩子的學習,也應該關心學習之外的事情,教會孩子學會自我保護,必要的時候要進行反抗,傷害別人的事情我們不做,但是不管身在何處,要懂得自我保護。
  • 遇事別輕易撒謊,當心「傳染」給孩子,聰明父母要學會這樣做!
    遇事別輕易撒謊,當心「傳染」給孩子,聰明父母要學會這樣做!父母是孩子啟蒙階段的老師,更是他們言行舉止的榜樣。如果父母在孩子面前經常撒謊,很容易導致孩子變成一個「謊話大王」。張爽產後一邊在家帶孩子,一邊在網上從事一些兼職。由於平時都忙於工作,所以陪伴孩子的時間也比較少,有時候特別忙的情況下,只能讓孩子自己玩或者看動畫片。前幾天,張爽的兒子路路一個勁地吵著要去遊樂場,但是她和老公都沒有時間,於是跟兒子說,你聽話點,周末爸爸媽媽帶你去。
  • 孩子想要父母陪伴,父母想讓孩子感恩,聰明的父母懂得如何愛孩子
    孩子想要父母陪伴,父母想讓孩子感恩。對於大多數中國父母來說,教育孩子就像是養牛餵羊,只要辛苦賺錢,給孩子吃飽穿暖,孩子就應該好好學習,並且感恩自己的付出。當我們生而為人,總會對於自我存在有追根溯源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對於孩子來說:父母對自己是什麼態度,自己犯了錯父母有什麼反應,想要的玩具零食能不能得到滿足,是孩子思考、分析和確立自身家庭地位、價值的主觀依據。
  • 聰明的父母,懂得在飯桌上教育孩子
    午餐,多數職場父母在單位就餐。唯獨晚餐,卸下一天的重擔,不慌不忙,吃著精心準備的菜餚,有大把的時間和家人交流一天的所見所聞,了解孩子一天的經歷。因此,再忙,也要和孩子吃晚飯,晚飯時間是最好的親子時光。而聰明的父母,懂得晚飯也是最好的教育時間。
  • 孩子脾氣倔怎麼辦?聰明的父母,要學會下面這三招
    像溜溜這樣的壞脾氣,其實會讓很多父母感到頭疼,孩子脾氣一上來,他們就不知道該怎麼辦了。那麼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討一下聰明的父母會如何應對孩子的犟脾氣吧!一、孩子為什麼脾氣倔?通過觀察,我們可以發現:一對控制欲比較強的父母,在生活中總是對自己的孩子管這管那,有時候甚至會壓縮孩子的自由。長期下來,孩子就會感到壓迫,從而產生一定的逆反心理。具體表現為:父母指東,自己偏要朝西;父母不讓做的事情,自己偏偏要去搞。
  • 聰明的父母,懂得讓孩子學會調皮
    賓夕法尼亞大學有一項長達24年的心理學研究,他們對美國753名學齡前兒童進行跟蹤調查,最後發現,學齡前就獲得良好社交能力的孩子,25歲時擁有大學學士學位的可能性是社交能力較弱的孩子的4倍。可見,「調皮」是孩子的一種天賦。調皮孩子的潛能是非常大的,父母要多關注調皮孩子身上的閃光點,讓孩子把潛能釋放出來。
  • 家庭教育要先從父母的自我教育開始,家長試試這樣做
    也是因為這樣的想法,所以父母會把孩子當成一種工具,他們想替孩子做所有的決定,這些決定並不是孩子的心所想,而是父母希望孩子變成怎樣的在從一開始就是錯誤的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絕對不能夠抱有這樣功利性的目的,覺得自己把孩子生出來了就可以對孩子指手畫腳可以讓他們做任何的事情,可以替他們的人生就決定這樣的想法,這樣的作為我們會讓孩子逃離父母,越走越遠。
  • 父母的「羞辱式教育」,正摧毀孩子自信心,聰明家長要學會這3招
    而自信心是各種成就感,認同感,自我認識準確等等綜合而成建立起來的。然而父母的貶低和責罵就會讓孩子感受到挫敗和沮喪,很難擁有自信的感覺,這樣孩子就會逐漸喪失自信,對自己也不抱有希望,不敢面對他人的信任。中國父母的這些&34;,無疑正在對我們的孩子造成極大的傷害,但要補救也為時未晚,聰明的家長們要學會用這3招來幫助孩子走出
  • 孩子不願意自主學習?這樣做,讓「父母推動」轉變為「自我推動」
    其實既有孩子自己的原因也有現實的原因,父母一定要搞清楚其中的問題,才能真正幫助孩子建立起學習主動性。孩子到底為什麼不願意自主學習?1、孩子的心理壓力大現在孩子的課業壓力的確十分沉重,尤其是很多孩子不只是要完成學校的作業,還要進行課外輔導以及一些興趣練習,比如練琴等等。據統計,我國小學生睡眠少於9小時的比例高達38%,已經是一個不小的群體。
  • 聰明的父母是這樣教育孩子的
    意思是,父母在子女面前既有威嚴而又能關懷愛撫他們,不過溺愛,也多訓斥,子女就會對父母敬畏、謹慎而孝順。生活中,我們常常會遇到這樣的場景:家裡來客人了,孩子害羞不敢打招呼,家長催促道:「快和叔叔阿姨問好,好孩子要有禮貌。」孩子晚上鬧著不肯睡覺,家長半是威脅半是勸誡:「早睡早起身體好,小孩子晚睡要長不高的。」
  • 李玫瑾:這3種孩子小時候很「聰明」,長大卻沒出息,父母要警惕
    李玫瑾教授說了這樣一句話:「教育孩子不能百依百順,很多例子都是父母慣出來的。」就是這樣簡單的一句話,輕鬆地就解決了父母們教育孩子的大難題,足可以見李玫瑾教授在育兒方面的造詣。現在的父母都在乎自己家孩子聰不聰明,而李玫瑾教授這句話正是要點醒一些父母,有三種孩子,小時候看似很聰明,長大後卻沒出現,父母們一定要警惕。
  • 孩子問題是父母問題折射,想要孩子優秀,聰明父母要學會自我反省
    父母們在教育孩子這件事上,可謂是傷透了腦筋。當孩子呱呱墜地的時候,新晉奶爸奶媽們就暗下誓言,要把寶貝培養成優秀的人才,可是當真正實施起來時,卻是困難多多。遇到孩子撒謊,家長就認為孩子不聽話了,在外面學壞了,是一個壞孩子了,卻沒有想過自身的問題。是不是曾答應孩子,周末帶孩子去遊樂園,卻因為某些原因沒有去成;在孩子不小心打碎了一個碗,你就直接對孩子大吼大叫,批評孩子沒有用,一個碗都拿不穩......
  • 孩子學習困難?很大原因出自父母,父母要學會從自己身上找問題
    小文是一名剛上一年級的孩子。父母在偶然看到一個綜藝節目,一名三歲的孩子竟已經識得兩千多個漢字,而且還能一筆一划的寫出來,父母倆人深受刺激,希望自己的孩子也可以成為這樣的&34;。久而久之孩子的精神狀態就出現了問題, 變得非常厭惡學習,同時也對父母產生了大量的負面情緒。每個家長都是抱著這種&34;的心態去教育孩子,可是往往自己過於急迫,讓孩子產生了很大的心理壓力,造成的反面效果。培養出優秀的孩子不是一時半會就可以的,家長一定要有足夠的耐心,採用正確的方式去引導孩子,有的時候,越是心急越容易出錯。
  • 孩子自理能力差?父母是元兇,家長學會「偷懶」孩子就越優秀
    也是因為這樣,為了讓孩子能夠有時間可以學習,幾乎所有事情都是朋友親力親為。早上早起做早餐,叫孩子起床,送孩子去上學,之後趕上班。下了班又要買菜,送小孩子去下一個補習班。回到家還要做飯,飯還要求營養均衡。吃完飯收拾完,陪著孩子做作業,放假期間也不休息,帶著孩子連軸轉,早上上這節課,下午送上那節課,父母不累,孩子都快不行了。
  • 面對壓力,父母要多理解孩子,否則物極必反
    做父母的,都想讓自己的孩子成才,但是遇見一些不求上進的孩子,有的父母就會給孩子一些壓力,讓他們在壓力下更能有動力的去學習,這個做法不是不可,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物極必反,給孩子施壓也不要過大。在學校裡,樂樂感覺競爭力非常的大,因為和他同班的同學學習都非常的優秀,而且學習都比較的努力,他也不得不努力學習,在這樣的壓力下,樂樂的成績雖然不是第一名但是還不錯。
  • 避免逆反,父母要學會這樣跟孩子聊天
    同事家的孩子一直屬於別人家的小孩。學習優秀,又乖巧聽話。每次說起來,同事都是一臉驕傲。可是自從上了初三,孩子突然性情大變。天天守著電腦玩遊戲,作業不做。而且無法交流,脾氣暴躁。學習成績一落千丈。假期剛剛開始,同事想跟孩子好好談談,想讓孩子利用假期,好好補補課。媽媽「假期開始了,你學習上有什麼計劃?」孩子「什麼計劃也 沒有,不想打算。」
  • 父母必修課:如何培養提高孩子的自主學習能力
    特殊時期,每天宅在家裡的線上學習成為孩子們的日常,父母在時還可以進行監督指導,但面臨復工上班,孩子們不得不「孤軍奮戰」了。但話說回來,學習本身就是給自己學的,作為家長只能管得了一時,卻管不了一世。所以,學會如何培養提高孩子的自主學習能力已是每個父母必修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