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經濟的發展,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父母開始重視孩子的教育,但是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就走偏了,只關注孩子的學習,與孩子聊天內容離不開:考了多少分?班級、年級排名?進步、退步了多少?
其實,這也怪不得父母,他們打心裡希望孩子好,老話說:「讀書改變命運。」古時「螢囊映雪」、「鑿壁偷光」就是實在的例子。學習固然很重要,身為父母也應該與孩子談談學習之外的事情。
1.關於自我保護
我們常常教孩子要懂得善良,謙讓等道德品質,但是我們卻忽略了為人處世的前提是先懂得自我保護。
前些日子,鮑毓明侵犯養女的事情鬧得滿城風雨,養女李星星14歲生日那天就被這個所謂的養父給玷汙了,之後長達3年的身體和精神控制,在李星星找人求助下,這件事情才被人們所知。
我們對李星星的遭遇感到難受,在受到長時間的傷害以後才能找到機會求救。生活中也有很多像李星星一樣的孩子,在他們受到別人的傷害時不敢求助,不敢反抗,怕被家長、老師教訓。
日常中,很常見的就是孩子在學校被同學欺負,因為受到要挾不敢跟老師打報告,然後回到家跟父母說,很多時候父母知道後只教訓孩子不好好學習,只會惹事生非。
可想而知,孩子在經過父母這樣的教育後,在將來受到欺負會懂得進行自我保護嗎?
所以,除了關心孩子的學習,也應該關心學習之外的事情,教會孩子學會自我保護,必要的時候要進行反抗,傷害別人的事情我們不做,但是不管身在何處,要懂得自我保護。
2.關於價值觀
讀書學習是多數人的出路,但不是唯一,知識固然重要,但是人的價值觀更重要。
16歲讀博士的「神童」張炘煬,成為了「別人家的孩子」,3歲前就認識1000多個字,上學後接連跳級,4年級就參加高考,考出了505的好成績,13歲就考上了博士研究生。
在張炘煬16歲碩士畢業前,他開始要求父母在北京買房,不買就不答辯,也不考博士,很多年過去了,他現在過得並不是很好。
揠苗助長式的學習成了現代版的傷仲永,小時候的「神童」長大後未必是「神童」。
我們在培養孩子好好學習的同時,也要教會孩子樂觀開朗、積極向上、不愛慕虛榮、迎難而上等優良的道德品質。
3.關於生命
古人云:「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意思是我們身體和生命是父母給的,不能有絲毫的損傷,指愛護身體如同愛護我們的父母。
從古至今,生命是一個沉重的話題,在電影《少年的你》中,深受校園暴力困擾的女孩胡小蝶從教學樓一躍而下,親手結束了自己年輕的生命。
雖是影片效果,但是令熒幕前的我們感到惋惜,明明未來可期,做什麼不好?為什麼要選擇這種殘酷的方式?
也許,今天我們與孩子談生命,他或許懵懂,或許不知道生命的意義,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在慢慢的成長中,他就會意識到生命的價值。
生命只有一次,沒有人可以重來。
父母要教會孩子堅強地面對困難,珍惜生命,勇敢的活著比什麼都重要,因為活著,才有希望,才有機會去看看外面精彩的世界。
現代社會,人們輕視生命或許是因為壓力過大,不僅父母有壓力,孩子也有他的壓力,所以父母不要以打罵孩子的方式去給自己解壓。
父母要學會給自己解壓,然後帶著孩子解壓,比如通過運動、娛樂、唱歌等方式,壓力就像是一堵牆,疏通了就能大步往前走。
父母在關注孩子的學習,不要忘記教會孩子學會自我保護,明白價值觀,珍愛生命。父母既是孩子的人生導師,也是孩子的朋友。
今日話題:父母對孩子價值觀的培養重要嗎?
我是小芭比,每天會跟大家分享一些育兒知識,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歡迎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哦!(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