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父母:別在孩子應該懂得「生命原則」的年齡,只跟孩子談學習

2020-09-03 芭比聊育兒

隨著經濟的發展,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父母開始重視孩子的教育,但是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就走偏了,只關注孩子的學習,與孩子聊天內容離不開:考了多少分?班級、年級排名?進步、退步了多少?

其實,這也怪不得父母,他們打心裡希望孩子好,老話說:「讀書改變命運。」古時「螢囊映雪」、「鑿壁偷光」就是實在的例子。學習固然很重要,身為父母也應該與孩子談談學習之外的事情。

致父母:除了與孩子談學習,也該與孩子聊聊「生命的原則」

1.關於自我保護

我們常常教孩子要懂得善良,謙讓等道德品質,但是我們卻忽略了為人處世的前提是先懂得自我保護。

前些日子,鮑毓明侵犯養女的事情鬧得滿城風雨,養女李星星14歲生日那天就被這個所謂的養父給玷汙了,之後長達3年的身體和精神控制,在李星星找人求助下,這件事情才被人們所知。

我們對李星星的遭遇感到難受,在受到長時間的傷害以後才能找到機會求救。生活中也有很多像李星星一樣的孩子,在他們受到別人的傷害時不敢求助,不敢反抗,怕被家長、老師教訓。

日常中,很常見的就是孩子在學校被同學欺負,因為受到要挾不敢跟老師打報告,然後回到家跟父母說,很多時候父母知道後只教訓孩子不好好學習,只會惹事生非。

可想而知,孩子在經過父母這樣的教育後,在將來受到欺負會懂得進行自我保護嗎?

所以,除了關心孩子的學習,也應該關心學習之外的事情,教會孩子學會自我保護,必要的時候要進行反抗,傷害別人的事情我們不做,但是不管身在何處,要懂得自我保護。

2.關於價值觀

讀書學習是多數人的出路,但不是唯一,知識固然重要,但是人的價值觀更重要。

16歲讀博士的「神童」張炘煬,成為了「別人家的孩子」,3歲前就認識1000多個字,上學後接連跳級,4年級就參加高考,考出了505的好成績,13歲就考上了博士研究生。

在張炘煬16歲碩士畢業前,他開始要求父母在北京買房,不買就不答辯,也不考博士,很多年過去了,他現在過得並不是很好。

揠苗助長式的學習成了現代版的傷仲永,小時候的「神童」長大後未必是「神童」。

我們在培養孩子好好學習的同時,也要教會孩子樂觀開朗、積極向上、不愛慕虛榮、迎難而上等優良的道德品質。

​3.關於生命

古人云:「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意思是我們身體和生命是父母給的,不能有絲毫的損傷,指愛護身體如同愛護我們的父母。

從古至今,生命是一個沉重的話題,在電影《少年的你》中,深受校園暴力困擾的女孩胡小蝶從教學樓一躍而下,親手結束了自己年輕的生命。

雖是影片效果,但是令熒幕前的我們感到惋惜,明明未來可期,做什麼不好?為什麼要選擇這種殘酷的方式?

也許,今天我們與孩子談生命,他或許懵懂,或許不知道生命的意義,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在慢慢的成長中,他就會意識到生命的價值。

生命只有一次,沒有人可以重來。

父母要教會孩子堅強地面對困難,珍惜生命,勇敢的活著比什麼都重要,因為活著,才有希望,才有機會去看看外面精彩的世界。

現代社會,人們輕視生命或許是因為壓力過大,不僅父母有壓力,孩子也有他的壓力,所以父母不要以打罵孩子的方式去給自己解壓。

父母要學會給自己解壓,然後帶著孩子解壓,比如通過運動、娛樂、唱歌等方式,壓力就像是一堵牆,疏通了就能大步往前走。

結語

父母在關注孩子的學習,不要忘記教會孩子學會自我保護,明白價值觀,珍愛生命。父母既是孩子的人生導師,也是孩子的朋友。

今日話題:父母對孩子價值觀的培養重要嗎?

我是小芭比,每天會跟大家分享一些育兒知識,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歡迎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哦!(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致父母:千萬別在該立規矩的年齡,跟孩子做「朋友」
    、給孩子空間和權利;父母對孩子最好的教育方式,應該是和孩子做朋友。我要對你們的安全負責,兩天不來學校也不請假,我們跟你們的父母怎麼交代?你是來跟我們學習的,不是交朋友!」• 只需要訂定2-5條規則,要切合孩子的年齡和能力;• 所有照顧寶寶的人都要貫徹一致地執行。
  • 父母該如何與孩子相處:別在該立規矩的年齡,跟孩子做朋友
    我要對你們的安全負責,兩天不來學校也不請假,我們跟你們的父母怎麼交代?你是來跟我們學習的,不是交朋友!」,應該考慮到他的年齡,儘量在他的能力範圍之內。懂得立規矩的重要性,父母才能夠有針對性地引導孩子成長。而在孩子成長中又是非常需要規矩來約束的,這樣成長才會變得更加健康、安全。
  • 致父母:在孩子"立規矩"的年齡,千萬別跟他交"朋友"
    有孩子的家長可能會發現自己家的孩子越長大卻更加不聽話,你告訴他應該這樣做,可他偏跟你唱反調偏不照你的方法來做。孩子的這些做法讓家長頭疼不已,他們自己一點都不知道問題到底是出在哪了?,往往是小時候父母沒有教育好的原因!
  • 致父母:別在該立規矩的年齡,跟孩子做「朋友」
    都說原生家庭對孩子影響大,我們不能喪偶式育兒、不能蘇大強式育兒,還不能太早和孩子「做朋友」?今天我們只揪實際的說,說說如何做好3點,跟孩子立好規矩,別做熊娃。預計閱讀:3分鐘小飛老師說:你有沒有發現。很多時候,孩子都像在挑戰大人的底線。比如,你不讓他幹嘛,他就非得幹嘛,直到你忍無可忍。
  • 父母別只懂得管教,讓孩子參與管教過程,這樣孩子犯錯更有意義
    2孩子容易產生懈怠心理很多孩子是家裡的小皇帝,因此父母對於他們並不存在威懾力量,這就導致孩子的教育問題更加棘手。孩子沒有自律,父母也沒有威嚴,這使得孩子即使犯錯誤很懂得耍滑頭,表面跟你承認錯誤,但是到下次還會再犯同樣的錯誤。
  • 除了學習就沒話和孩子聊?真正尊重孩子的父母,懂得與孩子溝通
    到底是孩子的錯還是家長的錯?其實,每一個有問題的孩子背後,都會有一對有問題的父母。父母應該反思自己與孩子的溝通方式。 一、為什麼溝通困難? 很多父母會發現這樣一種現象,孩子年齡小的時候,一旦遇到什麼事情,都願意和父母說。
  • 真正聰明的父母,懂得教會孩子這3點,難怪孩子越來越優秀!
    真正聰明的父母,懂得教會孩子這3點,難怪孩子越來越優秀!有了孩子之後,想必每一位父母都對孩子寄予厚望,希望孩子能夠成長為一個足夠優秀的人。那麼我們父母應該怎樣做,才能培養出一個優秀的孩子呢?其實關於孩子的培養,還是有很多小技巧的,這些小技巧體現在生活瑣事中,只要父母們能夠有意識地做好這些事,那麼孩子將會越來越優秀!
  • 要養育懂得感恩的孩子,父母要注意三點
    所在社群裡,有家長說,辛辛苦苦為孩子付出,孩子卻不領情,動不動頂嘴,跟父母吵架。生活中這樣的場景其實很普遍,為何你全力付出,不惜節衣縮食,提供孩子最好的物質,卻不能換來孩子的感恩呢?我想你忽略了跟孩子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沒有良好的溝通交流,一切家庭教育都不會發生。
  • 養廢一個孩子,只需要父母的愛毫無原則
    毫無原則的溺愛只會害了孩子,父母應該成為孩子命運的總舵手,而不是讓溺愛毀了孩子。溺愛是對孩子的謀殺我二姑有兩個孩子,女兒大,兒子小。我在二姑家讀小學,表姐外出打工,表哥則跟著我父親去武漢做生意去了。這是我自己家裡的一個悲劇,二姑對孩子毫無原則的溺愛,導致兩個孩子成年後都沒有正確的三觀,從而生活越來越糟糕。捷爾任斯基說過:「父母溺愛和嬌慣孩子,滿足他們的任性要求,他們長成就會墮落,成為意志薄弱、自私自利的人。因此,父母的愛不應該是盲目的。
  • 生命教育如何做?怎麼給不同年齡的孩子講生命的逝去
    所以,通過生命教育,幫孩子們理解死亡,知曉死亡的必然,瞭然生命終結的表現,才能讓他們明白生命的可貴,懂得珍惜當下,尊重生命 。不單單要珍視自己的生命,同時也要珍視他人的生命,這才是和他們談死亡的終極意義。因此,根據孩子不同的年齡情況,適時地給孩子補上死亡教育這一課,就非常必要。
  • 九型人格親子教育法,讓父母懂得孩子,同時也讓孩子懂得父母!
    為什麼不學習一門心理學讓自己和身邊的人過的更舒服一些?讓愛孩子有更好的路徑?對比嚴肅的心理學,九型人格會更適合親子教育。因為目前眾多心理學親子課,只是單方面讓父母改變,經由父母的改變影響孩子。學習九型人格親子教育法,父母立即改變,孩子也當下改變。
  • 家庭理財教育 | 有遠見的父母要如何跟孩子談錢?
    家庭財務教育,是每個父母都應該重視的教育。在家庭財務教育的背後,我們希望孩子收穫的是優秀的品德、健康的心理、管理能力、家庭責任感等優良素質。然而在中國,很多家庭都不注重財務教育。一直把孩子保護在溫室裡,讓他們過著&34;的日子,並且有求必應。導致孩子對家庭的經濟情況一無所知,總是隨意索取,買東西沒有節制,不懂得體諒父母。
  • 在應該給孩子立規矩的年齡,千萬不能跟孩子「交朋友」
    近些年來,家庭教育中有一種很流行的說法:父母要給孩子愛和自由、給孩子空間和權利;父母對孩子最好的教育方式,應該是和孩子做朋友。這種說法聽起來沒有任何的問題,反而傳遞著父母民主、開明的思想。這是一種極大的進步,但是這種教育方式就真的是正確的嗎,父母真的適合和孩子做朋友嗎?
  • 優秀的父母,不會避諱跟孩子談錢!好的教育,一定要和孩子談錢
    優秀的父母,不會避諱跟孩子談錢!好的教育,一定要和孩子談錢,別讓孩子為父母的錯誤買單。關於姐弟兩網貸的熱搜,記者曾問他們為什麼會借那麼多。教育家默克爾說:&34;所以說,父母不要避諱和孩子談錢:①告訴孩子家裡的經濟情況很多父母,尤其是家庭比較窮的父母,都很忌諱和孩子說起家裡的經濟情況。
  • 「別跟我說話」,孩子青春期叛逆,聰明的父母要懂得「躲遠點」
    朋友是一位專職寶媽,他的孩子已經14歲了,最近,他還跟我吐槽他家孩子進入青春期孩子的性格就是不願意交流,進入青春期了更甚,有時候自己多說兩句孩子就會表現得十分厭倦,朋友看到這種情況也不知道該怎麼辦,只能小心翼翼地與孩子進行交流。但是讓他更加擔心的,是孩子已經上了初中階段,他很怕孩子沉迷遊戲不把心思放在學習上,導致學習成績下降。但是他跟孩子這種交流方式也使得他欲言又止。
  • 別把孩子養成「巨嬰」和公主病,也別成為一個沒有原則的父母
    他們沒有責任意識,沒有公平意識,從小的習慣,讓他們認為大家就應該讓著他,照顧他。高中有個舍友,一到就寢時間就跟爸媽打電話。大家都睡下了,她還非常大聲,撒嬌著跟爸媽要求買這個那個,還說自己衣服積累了一個星期的衣服,周末要讓爸爸帶回去洗。
  • 家長需要注意:如何跟孩子談錢
    培養孩子財商的時候,家長一定要把握好度,這樣才是真正對孩子好。財商教育的概念所謂財商教育,歸納起來大概也就這幾點,一是孩子認識錢,知道錢是做什麼用的,類似如如何獲得、如何交易等;二是孩子自己會攢錢,關於消費有自己的規劃,懂得發揮金錢的最大用途;三是讓孩子知道錢很重要,但錢卻不是萬能的,人不應該被金錢支配。
  • 致家長:千萬別在該立規矩的年齡,跟孩子做朋友
    當時我在想:為什麼這位媽媽竟允許孩子用如此不尊重的口氣跟她說話,用如此粗魯的行為對待她。孩子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可以肆無忌憚地打擾父母談話,惡狠狠地拳打腳踢引起注意,這是對父母的不尊重!所以,我們在跟孩子立規矩的時候,就可以多用「你可以做……,只不過得要等到……時候……」這樣的句型。這樣,其實也有助於幫助孩子學會延遲等待。規則的彈性還表現在,和孩子共同討論規則的制定,允許有理由的通融。
  • 聰明的父母,都懂得跟孩子說「廢話」
    只有在愛的氛圍下成長,孩子才能學會如何去愛、如何表達愛。所以,別再把「我愛你」視為親子間互動的廢話,愛孩子請大膽說!父母以身作則,孩子便會有樣學樣地做好,父母言行不一,孩子也將學會耍賴狡辯。如果父母連「對不起」都不肯說,孩子如何懂得擔當?
  • 如何體面的跟孩子談論死亡?
    媽媽抱著她,安撫了很久,然後跟她說:「寶貝呀,你要好好對自己,好好學習,長大以後做一個科學家,到時候科技進步了人也許可以永生不死呢。」然後這娃終於轉憂為喜:「真的嗎!那我的理想就是當科學家!」很多父母認為孩子年齡太小,並不懂得死亡的含義,許多發展心理學家以及經典精神分析的鼻祖弗洛伊德也有類似的觀點:皮亞傑(發展心理學家)證明了低齡兒童缺乏抽象思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