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理財教育 | 有遠見的父母要如何跟孩子談錢?

2020-08-13 簡紓小窩

朋友小時候家裡經濟條件有限,她想要的零食和漂亮裙子都沒辦法得到滿足,長大後,在物質方面她儘可能地彌補自己。

同樣的,她對待家裡的小孩也是這樣,小孩想要什麼就給買什麼,她說不希望小朋友長大後覺得自己的童年很悽慘,所以儘量滿足他們物質方面的要求。

適當滿足孩子的願望是可以的,美好的童年也需要一定的金錢來營造。可是,在某種程度上,我認為這種教育也是不太合理的。

具體會有什麼不好我又說不出個所以然來,有一天,我帶著朋友家的小孩去超市買東西,跟她介紹我們買的東西多少錢,小孩表示很新奇,因為她從來都不知道買東西需要多少錢,貴不貴,向來都是要什麼家長就給什麼,家長就是她的哆啦A夢口袋。

我相信生活中這樣的例子不會少。很多家庭教育缺乏理財教育,家長極少跟孩子談及&34;這個話題,因此,很多孩子對於金錢的概念是比較模糊的。

受益終身的理財教育,宜儘早開始

日常生活中的各種開銷,教育支出等等,都離不開金錢,金錢無處不在。&34;這個話題是避免不了的,家長要對孩子進行理財教育,讓他們知道錢從哪裡來,應該到哪裡去。

股神告訴我們,不要覺得孩子還小就對金錢避而不談,越早和孩子談錢,對他們越有好處。很多家長覺得孩子還太小,接觸金錢不太好。

但是事實恰恰相反,早點和孩子談錢的效果非常好,可以幫助孩子早點建立理財的觀念。教育孩子認識金錢,這一行為的價值早已超越金錢本身。

家庭財務教育,表面上看是關於金錢的教育,實則收穫的是人生財富。家庭財務教育,是每個父母都應該重視的教育。

在家庭財務教育的背後,我們希望孩子收穫的是優秀的品德、健康的心理、管理能力、家庭責任感等優良素質。

然而在中國,很多家庭都不注重財務教育。一直把孩子保護在溫室裡,讓他們過著&34;的日子,並且有求必應。導致孩子對家庭的經濟情況一無所知,總是隨意索取,買東西沒有節制,不懂得體諒父母。

家長有義務讓孩子了解錢是什麼,清楚每個年齡的孩子對金錢的看法,然後對症下藥,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金錢觀。

首先,要讓孩子明白錢從哪裡來。家裡的錢不是銀行裡取的,也不是從錢包裡掏的,更不是手機一掃碼就自然而然地出現的,而是父母辛苦工作的薪酬,是父母的血汗錢。

還記得小時候媽媽批評我們浪費東西的時候,總是教育我們說,「錢不是大風颳來的,是你爸辛苦掙來的」。

家庭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要用恰當的方式讓孩子明白大人賺錢的方式,讓孩子知道父母的職業,從而讓孩子了解,所有人都在不同的崗位上辛苦工作,以獲得支撐生活的酬勞。

目的是為了讓孩子明白工作的意義,勞動的價值,讓他們從小就知道財富來之不易,付出勞動才能換取酬勞,天底下沒有免費的午餐。

再者,家長要教會孩子錢該怎麼花。

一、零用錢怎麼花

所謂零用錢,就是父母給孩子的,可由孩子自己自由支配的錢。

零用錢是孩子可以自由支配的財富,給予孩子支配金錢的快樂;零用錢可以讓孩子學好財務管理,也是在培養孩子的財商;零用錢是孩子作為家庭一份子所分配的家庭收入份額,父母對孩子信任的一種表現。

零用錢是孩子客觀合理的需要,也是理財教育的開始。但是,零用錢具體怎麼給,怎麼花就考驗父母教育的智慧了。

1.家長給零用錢要適度

首先,給孩子的零用錢要適度,給孩子零用錢實際上是在金錢的使用方面給予了孩子一定的自由度,可以作為孩子學習理財的開端。

但是孩子年齡小,可支配的金錢一定要適度,太多了容易慣出孩子花錢大手大腳的毛病,太少了會讓孩子沒有支配金錢的快樂。

這個所謂的適度如何把握呢?兩個基本建議:一是合理參照其他家庭的標準;二是跟孩子協商,父母可以預估孩子每個月的大致消費,再和孩子一起討論零用錢的金額,讓孩子覺得自己得到尊重。

2.零用錢應定期發放,保持儀式感

第一次給零花錢要有儀式感,告訴孩子,這是他成長的一個標誌,是父母給予的信任和尊重。

家長一定要利用好這一個高光時刻,激發孩子心底成長的快樂以及家庭責任感。如此一來,孩子在使用零用錢的時候才比較有成就感,也會考慮到父母對自己的期待。

再者,儀式感需要維持,零用錢最好定期給,就跟大人領工資一樣,每個月或者每個星期,選擇一個固定的日子發放。

孩子就會跟大人領工資一樣期盼拿到屬於他的零用錢,也好讓孩子心中有數,有利於便宜孩子計劃用錢的好習慣。

另外,建議家庭在開始給孩子零用錢的時候,附贈一個存錢罐,並且告訴孩子,零用錢不能隨意揮霍,可以固定往存錢罐裡存錢,讓孩子有分配財富的概念。

3.零用錢的使用需要家長監督

零用錢的使用一定要有正常的目的,為了避免零用錢的隨意濫用,家長可以跟孩子強調零用錢的主要用途,並且監督孩子零用錢的使用情況,以便可以根據使用情況酌情增減零用錢金額。金錢事小,養成良好品行至關重要。

記帳是理財的開始,也是監督孩子零用錢的好方式,了解財務狀況以及支出最好的辦法就是記帳。

引導孩子理財,首先從記帳開始。讓孩子在記帳的過程中,清楚自己的零用錢使用情況,逐漸樹立理財觀念。

家長要定期檢查孩子的帳本,督促孩子堅持,記帳是一件繁瑣的小事,需要堅持和耐心,持之以恆方能見效。

理財教育就是要孩子學會珍惜金錢,告訴孩子哪些錢該花,哪些錢不該花,花錢也要有計劃。

在妥善保管與計劃金錢的同時,又培養了孩子做事認真耐心、嚴謹細緻、一絲不苟的品質,可謂一舉多得。這些好的品質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起到關鍵作用,將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4.允許孩子有一個亂花零用錢的階段

零用錢本就是孩子自由支配的金錢,某種程度上說就是給孩子亂花的,孩子一般都有一個亂花錢的階段,不用過分在意,要適當允許孩子犯錯誤。

適當犯錯並不代表縱容,在孩子體驗過亂花錢的後果之後要及時教育,讓孩子慢慢培養合理消費的習慣。

因此,關於孩子亂用零用錢這件事情,家長一定要保持好心態,不能過分責罵,也不能過於輕視,給孩子一種無所謂的感覺。

而是要根據事實來跟孩子講道理,首先分析孩子的亂花錢的危害,讓孩子明白自己的錯誤,再跟孩子商量如何防止亂花錢。

在這方面家長應該起到一個監督的作用,督促孩子改掉壞毛病,早日養成好習慣。

二、壓歲錢如何管理

過年的時候孩子會收到來自各方的壓歲錢,這對孩子來說是一筆巨款,少則幾百,大則幾千,幾萬。

如何處理這筆巨款成了每個家長頭疼的問題,一方面,壓歲錢的歸屬權肯定是孩子,貿然收回怕孩子傷心;但另一方面又不放心孩子自己保管,擔心他們不會合理規劃和使用壓歲錢。

因為在孩子看來,這錢就等於是大風颳來的一樣,當然,他也很有可能像大風颳走一樣花掉。

小時候,我們的壓歲錢還沒在手裡捂熱就被媽媽收走了,媽媽給出的理由是小孩子不適合保管錢。

後來,從朋友那得知,他們的壓歲錢都是爸爸媽媽幫忙存起來的,瞬間讓人超羨慕,因為他們從小就有存款,長大後就有了一筆巨款。

幫孩子儲存壓歲錢,我認為是一個很不錯的方法。家長可以給孩子開一個銀行帳戶,每年把壓歲錢存起來,卡由父母保管。

但是錢的支配權在於孩子,這是孩子的專屬存款,家長不得挪用,孩子如若有重要事情需要動用壓歲錢,可以向父母申請使用。

家長需要讓孩子知道,壓歲錢不僅是長輩愛心和祝福的體現,也是一種責任的傳遞。在激發孩子尊重和感激長輩的同時,也在潛移默化中增強孩子的家庭責任感。

三、讓孩子參與家庭財務管理

衣食住行,居家過日子哪一樣都離不開錢。為了增強孩子的家庭責任感,知道父母持家的辛苦,也為了讓孩子從小學習財務管理能力,可適當讓參與家庭的財務管理。

注意,參與家庭財務管理注意考慮孩子的年齡,安排適當的家庭活動。

1.歡迎孩子加入討論家庭開支預算

可以讓孩子參與到家庭財務會議中,討論下個月的開支預算。讓他了解家庭的財務支出情況,讓孩子切身感受到自己是家庭的一份子。

另外,理財教育要日常化,儘量讓孩子參與到你的家庭日常小決策中。

比如,逛超市的時候帶上孩子,跟他討論商品的價格,進行商品比較等等。

2.讓孩子學當小管家

不妨讓年齡比較大的孩子在假期試當小管家,從早點到晚飯,從氣、水、電的費用開支到大筆開銷,一點一滴都讓孩子參與其中,親身實踐,了解家庭的財務支配,相信孩子和我們都一定會有很大的收穫。

俗話說&34;,從只會伸手拿錢到精打細算的摳門管家,相信經過實踐孩子一定知道當家不易。

在教育的過程中要敢於放手,允許孩子犯錯,或者說給予給孩子犯錯的機會,有了錯誤的體驗,再進行教育,效果會更好。

學當小管家並非易事,孩子在這一過程中需要學習,出現預算超支等情況很正常。家長一定要有耐心,放開手讓孩子接受挑戰,允許孩子犯錯,耐心陪伴,悉心教導。

錯誤本身並不可怕,最重要的是通過錯誤本身來讓孩子意識到亂花錢的本質問題,從而自覺養成合理支配零用錢的習慣,形成合理的消費觀。

家庭理財教育不僅能夠培養學生的理財能力,塑造學生的財經素養,而且對學生良好個人品質的形成、文化素養的積澱以及責任意識的培養也有著重要的價值。

如果不想讓財商拖了孩子的後腿,家長們一定要敢於和孩子們談錢,儘早開始理財教育,從小培養孩子的理財能力,提升孩子的財商素養。

相關焦點

  • 我如何跟孩子談錢?
    本文授權轉載自公眾號:童行學院(ID:tongxingplan) 童行學院是為3-12歲孩子提供系統性通識教育的課外學院,致力於成為兒童通識教育的引領者。中國人很少談「錢」,尤其認為和孩子談錢是件粗俗的事情。坊間流傳的說法是,不希望孩子從小太看重金錢,以免日後變得斤斤計較。
  • 青少年的財商教育——有遠見的父母,敢於和善於開口對孩子談錢,讓他們與金錢成為一輩子的好朋友!
    開口和孩子談錢,讓他們擁有不被金錢束縛的經濟獨立的人生!有遠見的父母,敢於和善於對孩子談錢。
  • 你有沒有跟孩子談過「錢」?家庭裡缺失金錢教育,孩子容易栽跟頭
    想慣壞一個孩子,就別跟他談錢美國著名教育專家羅恩·利伯寫過一本書叫《反溺愛》,聽起來像是給孩子立規矩不嬌慣孩子的羅恩·利伯認為,要慣壞一個孩子,就不要跟他談錢。言下之意就是,一定要跟孩子談錢。為什麼跟孩子談錢這麼重要呢?設想一個場景,孩子賴在玩具店不肯走,他想要最新的變形金剛。雖然他昨天剛剛買了另一款。家長苦口婆心勸說,孩子撒潑打滾威脅。家長的勸說詞大多是,「你已經有一樣的玩具了」,「昨天剛買了新玩具」,「你玩具太多了」等等。
  • 股神巴菲特:在「炫富」和「哭窮」的世界裡,要如何跟孩子談錢
    父母也要清楚的知道,和孩子談錢,並不單單是教他如何用錢,其背後有遠超錢本身的意義。錢的教育藏在細節裡巴菲特是一個成功的商業巨賈,那他作為父親,教育孩子是怎樣的呢?會怎麼跟孩子談錢?比起他的財產,他的生活顯得異常,對待他的 3個孩子也是非常的「摳」。巴菲特的大兒子有一次接受電視採訪,說父親有一句名言:我兒子要從我這弄到一分錢,那是他運氣好。
  • 優秀的父母,不會避諱跟孩子談錢!好的教育,一定要和孩子談錢
    優秀的父母,不會避諱跟孩子談錢!好的教育,一定要和孩子談錢,別讓孩子為父母的錯誤買單。關於姐弟兩網貸的熱搜,記者曾問他們為什麼會借那麼多。而孩子的金錢觀建立,和父母的教育有關。教育家默克爾說:&34;所以說,父母不要避諱和孩子談錢:①告訴孩子家裡的經濟情況很多父母,尤其是家庭比較窮的父母,都很忌諱和孩子說起家裡的經濟情況。
  • 如何跟孩子談錢?
    在這個高度物質化的世界,「錢」成為所有人都繞不過去的話題,但該如何跟孩子談錢,卻讓家長無比頭疼。關於提升孩子財商,我們需要三個「錢罐子」。當孩子有了一筆錢,比如過年時的壓歲錢,父母要給孩子三個存錢罐。它們分別代表消費、捐獻與儲蓄,這會開啟他的預算意識。可是要怎麼分呢?有些錢要給比我們更需要的人,有些錢則要存下來,等以後需要時再用。
  • 巴菲特坦言:孩子上幼兒園後,就要跟他「談錢」,談晚了沒好處
    和孩子談錢一直是家長們比較頭疼的事兒,有的家長認為「理財嘛,孩子長大自然就懂了」;還有的家長認為,孩子太小了,過早談錢不太合適,會讓孩子變得物質。有一次在媒體記者採訪時,有人問巴菲特:「您認為孩子幾歲時,父母可以跟他們將金錢和投資?」巴菲特回答道:「有時父母會等到孩子十幾歲時才開始跟他們談論理財。實際上父母本可以在孩子上幼兒園時就開始教他們理財。」
  • 高層次的父母,從不忌諱和孩子「談錢」,財商教育這一課要早點上
    父母都不會忌諱和孩子「談錢」,反而讓孩子擁有能夠充分接觸金錢的機會。「談錢」,對孩子會有何不良影響呢?③孩子可能會給家庭帶來經濟損失如果父母從小沒有給孩子上好財商教育這一課,忌諱和孩子談錢,會導致孩子在消費的時候隨心而為。
  • 如何讓孩子學會理財?以下五點,父母值得學習
    錢是生存的必須品,樹立孩子正確的金錢觀,讓孩子學會理財,對孩子來說是一項重要技能。如果孩子不知道錢是什麼,不懂得克制欲望,長大後就有可能負債纍纍。那麼父母應該如何指導孩子,才能讓孩子擁有正確的金錢觀,從而學會理財呢?今天從五點出發,做個簡單的分享。
  • 巴菲特:孩子上幼兒園,父母就該跟他「談錢」,晚了或與有錢無緣
    文|秘籍君現在是一個經濟高速發達的時代,我們大人每天為了賺錢忙忙碌碌,小孩子的吃穿和教育也在跟錢打著交道。但是,很多父母說,談錢太俗氣,不想孩子過早沾染一些銅臭味。當然,希望孩子的世界天真爛漫,純淨無邪是對的,可是身處社會,孩子早晚有一天會接觸現實。
  • 理財教育三部曲之一: 談錢:認識錢的價值
    孩子做家事可以拿零用錢嗎?壓歲錢是「孩子的」錢嗎?理財三部曲教你和孩子一起談錢、花錢、賺錢。今天孩子想要買布丁,但他就堅持不拿錢出來,他想讓小孩開始理解,「物品」是要透過「錢」的交換才能獲得。吳昆倫在金融業有十幾年的工作經驗,過去有很多機會服務有錢人。他看到很多讓人感慨的例子:父母很有錢,富二代卻因為無後顧之憂,往往遊手好閒,身邊所有的東西都是不勞而獲。
  • 捨得砸錢,才能教育好孩子如何理財?
    中國有句老話:「富不過三代」。即使再有錢,沒有正確的理財觀念和手段,任意浪費和揮霍金錢,萬貫家財也會有敗光的一天。因此,幫助孩子從小建立正確的金錢觀,養成良好的理財習慣,不僅能讓家庭的財富得到傳承,也能讓孩子受益終身。縱觀國外,有很多國家,也都非常注重從小對孩子進行理財教育。
  • 2歲後就可以跟娃「談錢」,智慧有遠見的父母這樣培養娃的金錢觀
    (在小月齡寶寶的世界裡可能錢就是可以用來買玩具和好吃的)雖然跟2歲多寶寶談錢很多情況娃是不明白的,但家長要明白從小培養娃的金錢觀是很重要的,記得羅伯特•清崎說過:「如果你不教孩子金錢的知識,將來有其他人會取代你,這個人是誰?是債主,奸商,也許是警察,也許是騙子。」那讓娃越早學習和了解金錢,會有什麼好處?
  • 孩子要上學,家庭要幸福,多少錢才夠?
    可是,為什麼我們不在現在,孩子還很小的時候,甚至,還沒有孩子的時候,就開始構建家庭幸福的財富基礎呢?一個幸福的家庭需要什麼?要有好的教育,讓孩子自在地成長;要有物質基礎,讓全家人自在地生活。家庭教育與家庭財富,其內核是一致的——都是從家庭自身出發,用科學、客觀的方法探索適合自己的規劃路線。註:本文內容整理自童書媽媽教育直播:《坦坦蕩蕩談錢!明明白白當家長!》
  • 巴菲特:孩子上幼兒園後,就可以和他談錢了,要從小培養理財觀念
    問各位家長一個問題,你們打算什麼時候和孩子談錢這個問題呢?我相信絕大多數的家長都是不著急,長大再談就可以;只有很少一部分的家長覺得錢這個問題應該從小開始談。對於何時和孩子談錢,「股神」巴菲特有自己的獨到見解。
  • 從小樹立孩子正確價值觀,用經濟學了解如何跟孩子正確的談「錢」
    導語:現在很多家長都很避諱和孩子談「錢」,認為孩子不該過早的染上「金錢的銅臭」,進而忽視了對孩子正確金錢觀、價值觀的培養,反而更加重視孩子的學習、身體、生活方面的提高。但是,很多「學習精英」和「三好學生」在邁入社會以後,由於缺乏正確的金錢觀和價值觀,要麼走上歧路,要麼成為「啃老族」、「月光族」。
  • 家有兒女初長成之如何讓孩子學會理財?入門篇
    錢是生存的必須品,樹立孩子正確的金錢觀,讓孩子學會理財,對孩子來說是一項重要技能。如果孩子不知道錢是什麼,不懂得克制欲望,長大後就有可能負債纍纍。那麼父母應該如何指導孩子,才能讓孩子擁有正確的金錢觀,從而學會理財呢?今天從五點出發,做個簡單的分享。
  • 如何科學地與孩子談錢,培養孩子正確的金錢觀
    錢,家庭中最難討論的話題之一,80%的孩子在上大學前從未與父母討論過「錢」。錢從哪裡來,怎麼賺錢,如何花錢,什麼是債務。同時,要告訴孩子錢也不是萬能的,但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二是讓他們明白,錢要通過辛苦勞動才能獲得。要明白「君子愛財,取之有道」,不貪不義之財。三是告訴孩子錢要怎麼用,要教會孩子合理的分配自己的零花錢,這對孩子形成理財的思想很有幫助。
  • 讓孩子受益一生的財商教育:一定要和孩子談錢
    所以,談錢不是問題,不談錢才是問題。不談錢,就不會用錢。現在的大多數孩子都有獲得大學教育的機會,以中國來說,更多的年輕人傾向於九年義務教育之後,能夠往更好的學校去學習,上大學已經成了一種必然,更不用說在像美國一樣的西方國家,孩子們在十六七歲的年紀就要自己背負助學貸款來上大學了。
  • 與孩子談錢,你會嗎?(下)
    現在幫孩子學會良好的財商技巧會給他們的未來帶來巨大的改變,能決定為他選擇的是經濟穩定的優渥生活,還是充滿財務窟窿的拮据人生。那我們如何更有效地利用生活中的機會對孩子進行金錢教育呢?第10條 積極溝通研究顯示,通常情況下,孩子們會問他們的媽媽關於財務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