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財富可以成為一件寶物,因為它意味著權力,意味著安逸,意味著自由。」——詹·拉·洛威爾
縱觀歷史上的名人大家,在稍微富有的家庭當中,父母都不會忌諱和孩子「談錢」,反而讓孩子擁有能夠充分接觸金錢的機會。
相比那些不願意和孩子「談錢」,甚至經常向孩子哭窮的父母來說,這些願意與孩子「談錢」的父母層次不知高了多少。
因為他們深知,只有和孩子「談錢」,才能夠讓孩子掌握金錢,而不是被金錢所掌控。
那些不願與孩子談錢的父母,最終面對的只能是孩子在金錢上栽跟頭的現實。
隨著網際網路的不斷普及,人們消遣的方式越來越多,手機支付的功能也也來越便捷。直播、視頻、手遊等APP不斷推陳出新,吸引著人們的注意力,誘導人們消費。
孩子接觸手機的機會也越來越多,在這些誘惑面前難以把控自己,容易做出衝動消費的行為。
家住南通的朱女士就因為自己的兒子花掉了外婆的救命錢而感到萬分苦惱。
原來,朱女士年僅15歲的兒子,在手機上看主播直播的時候,陸陸續續給主播刷了8萬元的禮物。
起初孩子還是10元一筆地充值,到了後期以後,單筆充值數額就達到了1萬元。
朱女士去銀行查看流水之後,才發現自己的兒子,在不知不覺中把家裡存給姥姥看病的救命錢全都花光了。
面對記者的訪問,朱女士表示自己的兒子會充值,很大一部分是因為主播的誘導,這才讓孩子不停地花錢。
她知道自己的兒子做錯事在先,但是希望平臺能夠體諒一家人的不容易,把錢退回來。
這件事情上傳到網上後,引起了不少網友的吐槽。
有網友表示:「我覺得相對於錢,想辦法教育好兒子更重要。如果真是外婆看病的錢,那人品就很差了。就算不是看病的錢,至少他沒有金錢概念,不懂父母賺錢的困難。15歲其實很成熟了,不是什麼都不懂的小朋友了。」
這名網友的評論可以說十分客觀中肯了。
分析:
的確,15歲的男孩,早已經不是七八歲這些沒有分辨能力的小孩了。他應該有足夠的判斷能力去決定自己的行為是否合理,是否會給家庭帶來麻煩。
但孩子依舊選擇大額充值打賞主播,這只能說明父母沒有給孩子上好「財商教育」這一課。
這就導致了孩子不懂得體諒父母賺錢的辛苦,在花錢的時候不經過思考,最終出現惡劣的結果。
如果家長從小給孩子進行「財商教育」,糾正孩子對待金錢的觀念,這種事情發生的機率能夠降低不少。
①孩子不懂得體諒父母的辛苦
如果父母從小忌諱和和孩子談錢,不讓孩子懂得金錢的來之不易,那麼孩子就無法體諒父母掙錢的辛苦。
孩子對金錢沒有概念,在消費的時候也不會考慮家庭的承受能力,這會給父母增添許多負擔。
②孩子容易陷入「衝動消費」的陷阱
父母忌諱和孩子「談錢」,並從小限制孩子的消費,一味地向孩子哭窮。長期以往,孩子長大後很有可能出現「報復性消費」的行為,容易陷入「衝動消費」的陷阱之中。
這樣的孩子無法合理利用自己的錢,在未來容易陷入到「經濟危機」之中。
③孩子可能會給家庭帶來經濟損失
如果父母從小沒有給孩子上好財商教育這一課,忌諱和孩子談錢,會導致孩子在消費的時候隨心而為。
孩子不會考慮自己是否有能力承擔,亦或是將這種風險轉嫁到家人的身上。
就如同前文中朱女士的兒子一樣,在消費的時候不加考慮,花掉了外婆的救命錢。
④孩子未來賺不了大錢難有出息
美國首富洛克菲勒曾經說過:「世界上有兩種人永遠不會富有。」
一種是「及時行樂」的人,他在花錢的時候沒有考慮過更加長遠的未來,只圖一時的歡樂。
第二種是一毛不拔的「鐵公雞」,只會把錢攥在手裡,不會利用它作為本金錢生錢。在通脹膨貨的今天,無法錢生錢的本金,就是在貶值。
如果父母從小忌諱和孩子「談錢」,很有可能會讓孩子變成這兩種永遠也不會富有的人。孩子未來賺不了錢,難有大出息。
①讓孩子了解金錢的來之不易
父母想要給孩子上好「財商教育」這一課,首先要讓孩子了解到金錢的來之不易。
比如說,在孩子放假的時候,父母可以帶孩子去參加社會實踐,讓孩子通過自己的雙手去掙錢。
只有孩子親身體驗過掙錢的辛苦,他才能夠珍惜金錢,更加努力地讀書學習。
②讓孩子學會合理理財
父母培養孩子的財商,要從小抓起,學會合理地理財這一點對孩子的影響很大。
美國首富洛克菲勒在教育自己的孩子時,每周都會給予孩子零花錢,並讓孩子將這些錢分成四份。
一份用來儲蓄,一份用來日常開支,一份用來做善事,還有一份可以用來投資。在洛克菲的教育下,他的四個孩子對於理財都有自己的想法。
作為孩子父母,我們也可以借鑑這位首富的教育方式,讓孩子學會合理地理財。
③培養孩子勤儉節約、合理消費的觀念
高層次的父母,在給孩子灌輸「財商教育」的時候,會培養孩子勤儉節約、合理消費的觀念。
這樣孩子在消費的時候才不會因為誘惑而一時腦熱,購買一些不必要之物。
「財商教育」是每一位父母都要給孩子進行的課程,只有讓孩子擁有對金錢的正確觀念,他才能夠掌控金錢,利用金錢提升自己。
每日一問:你會忌諱和孩子談錢嗎?
————————————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