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財商意識低,家長要做好這3件事,讓娃變成「小財神」

2020-09-04 薇薇育兒記

比爾蓋茨說,能駕馭得住金錢的人,同樣能掌控得了自己的生活。能掙到錢不算真本事,能靈活地運用金錢為自己服務,而不是淪為金錢的奴隸,才是對金錢最高意義的領悟。所以,良好的財商能力,就顯得尤為重要。然而很多父母認為,讓孩子過早的接觸金錢對孩子沒有任何好處,反而會讓孩子學壞,所以,幾乎不讓孩子碰任何錢。殊不知這樣做,不但對孩子的財商培養沒一點幫助,反而會讓孩子對金錢的認識比較表面模糊,不利於孩子金錢觀的形成。

就如我的朋友小敏,每次逢年過節,家裡親人如果給孩子紅包,小敏總是第一時間讓孩子上交「充公」,她覺得如果讓孩子自己支配的話,可能他會用這筆錢做一些「壞事兒「比如上網,買遊戲機等等和學習無關的東西,從而把這筆錢給浪費掉。為了不讓孩子浪費,所以小敏就美其名曰,先暫未保管。

咋一看,我的朋友敏敏是在為自己的孩子樹立一道金錢屏障,沒有任何問題,其實不然,這種做法,實際上也徹底斷絕了培養孩子財商的絕佳機會。現在大多數家長都跟我的朋友敏敏有同樣的心思,千方百計地讓孩子避免接觸金錢,甚至每當談到金錢的話題時,也是刻意避開孩子的,所謂保護孩子的純潔心靈,不受到金錢的侵染,久而久之,孩子對金錢的概念越來越模糊,有的孩子甚至四五歲了,還不知道,錢是用來幹嘛的,還不知道錢能買來什麼。更別提對孩子的財商的培養了。

一、為什麼很多家長並不看重培養孩子的「財商」?

1、家長自身缺乏意識

我曾經和孩子班級裡的家長作了一個簡單的調查,想具體的了解一下,究竟班級裡有多少家長做過理財規劃或者有這個打算,調查結果令人大吃一驚,在20個孩子的班級裡,竟然只有不到四分之一的家長做過理財規劃,其餘的家長大部分的說法就是,生活壓力很大,上有老下有小,根本沒有多餘的錢去理財,甚至有些家長根本都不了解什麼是理財。那麼家長都沒有理財這個意識,更談何培養孩子的財商呢,家長的行為是孩子學習的榜樣,對孩子具有潛移默化的深遠影響,如果想讓孩子有這方面的敏銳度,不妨家長自身先提高理財意識吧,把家裡的財務狀況合理分配,處置

2、不讓孩子接觸金錢

我見過非常多的父母,從來不讓孩子參與任何和金錢相關的決策中來,不管孩子年齡多少歲,他們認為,過早讓孩子接觸金錢,會影響他們的金錢意識,會覺得金錢放在孩子手中,肯定會給孩子帶來負面的影響。這種做法其實是錯誤的,對孩子的財商啟發沒有一點幫助。

3、過於寵溺孩子

在很多西方家庭,特別注重孩子獨立能力的培養,比如,孩子如果想要得到什麼東西的話,父母一般不直接買給他們,而是選擇讓孩子通過做勞動來獲取報酬,比如幫父母洗衣服可以得到2美元,刷碗可以得到3美元這樣良性的發展來促進孩子的能力培養。可是在咱們中國這很難行得通,現在家庭大部分都是一個孩子,最多2個孩子,數量少,自然就非常嬌,爸爸媽媽寵著,爺爺奶奶慣著,一般都是大人們包辦一條龍的高質量的服務。做家務對於現在的孩子來說,那是不可能的,所以這也間接地導致了孩子失去主動去學習的機會。

二、培養孩子的「財商」能給孩子帶來些什麼影響?

1、懂得勞動創造財富的道理

上世紀世界首富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從小就給孩子們灌輸勞動創造財富的道理,並明確地表示,他的財富不會分配給任何一個孩子,想要的,就要靠自己勞動所得,孩子們從小在家,如果想得到零花錢,就要去做勞動獲得。所以,洛克家的孩子長大後都是非常優秀的,完全在自己的圈子活得風生水起。首富尚且如此,根本更何況我們普通家庭呢,更應該從小讓孩子懂得勤勞致富的樸素道理,讓孩子多在實踐中去探索。

2、懂得合理支配金錢

金錢管理是一門生活智慧和生存本能,早期的財商啟發能夠讓孩子懂得合理支配金錢,杜絕他們鋪張浪費的壞習慣,不至於在將來的生活中讓自己陷入經濟窘迫的境地。

3、過上自由且富裕的生活

財商高的孩子,因為對於金錢有較為客觀的認識。他們除了懂得規劃金錢之外,他們也會開動腦筋,通過合理的途徑去賺取更多的金錢,讓自己過上富裕的生活。

平衡消費、珍惜每一分勞動成果,並懂得如何讓資產升值。這些都是青少年時期,我們就要開始給孩子灌輸的財商教育。

三、家長培養孩子的「財商」應該怎麼做?

1、樹立正確的金錢觀

正確的金錢觀,並不是一味給孩子灌輸錢越多越好的道理,而是要教孩子如何正確地看待金錢,金錢是為通往美好生活來服務的,切記過分看重金錢,以免使自己淪為金錢的奴隸,不可盲目跟風消費,正確平衡欲望和金錢的關係。

2、堅持長期記帳

家長可儘早培養孩子的記帳習慣,習慣越早養成,對他們的消費觀的影響也越大。處於青少年時期的孩子,正是對這個世界朦朧好奇之中,對待新鮮的東西,總是按捺不住自己的錢包,想通過買買買,來滿足自己短期的欲望,這時家長也不用太過指責這不該買,那不該買,可以適當引導孩子做一個記帳本,讓孩子通過記帳的形式,自己明白錢的去向。這時可給孩子做一個合理的說明,告訴孩子買的這些東西,它為你提供了哪些幫助和價值,通過這樣循序漸進的引導,讓孩子形成正確的消費觀。

3、懂得儲蓄和理財

我有一個朋友,她和老公加起來每月收入2W左右,但是存款為0,父母生病住院,還是借的親戚的錢,據他們所說,每月的收入大部分花在孩子輔導班和興趣班上,還有雙方的父母需要贍養,有時甚至不夠用,他們最大的問題就是沒有合理規劃他們收入,沒有正確的理財意識。才導致一遇到緊急情況,就讓自身陷入尷尬的窘迫境地。

那麼在孩子財商啟蒙教育中,我們一定要引導孩子進行儲存,規定所有收入的多少用於儲存,通過儲存來應對緊急情況,同時儲蓄的金錢也要保持資產增值,至少能應對通貨膨脹,家長可以有意識讓孩子學習一些簡單的理財知識。

孩子財商的養成也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家長起到引導與監督的作用,並適時傳授給他們一些理財方法。

財商教育看似一個很宏偉的目標,但其實它滲透於生活的方方面面。珍惜每一滴水源、懂得用勞動換取報酬、有自己的小積蓄等,這些看似不經意的生活小事其實都是財商培養的範疇。家長們不要忌諱給孩子談金錢,而是引導他們建立正確的金錢觀和消費觀。

您家的孩子有自己支配零花錢的權利嗎?您是如何培育您家孩子的財商呢?歡迎各位爸媽們分享你們的寶貴經驗哦!

相關焦點

  • 孩子「不勇敢」?家長僅需做到「3件事」,讓娃變成男子漢
    孩子「不勇敢」?家長僅需做到「3件事」,讓娃變成男子漢相信家長都是希望孩子能在自己的教育下,健康,自信,勇敢,聰明等,並且為之付出大量的精力和時間,但是有的家長對於孩子的要求是不一樣的程度的。採用合適的故事書,讓寶寶逐漸有勇敢的意識。勇敢或許並不等同于堅強,但是勇敢的孩子抗挫折能力是很好的,早期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沒有勇敢,堅強的觀念,所以家長要想培養孩子勇敢,就要孩子先有勇敢的意識理念,而採用繪本是最佳的選擇。這樣家長不用生搬硬套的講解,還讓孩子更加容易接受這個理念。
  • 孩子7歲前,爸媽一定要做好這3件事,尤其是最後一件!
    所以,要想孩子未來「牙好胃口好,吃嘛嘛香」,家長們一定要做好以下三件事。1、保護乳牙牙齒的保護要從嬰幼兒時期做起,尤其是作為恆牙先鋒隊的乳牙來說,保護它就是為孩子以後的牙齒健康打下基礎。因而,在關注孩子的牙齒健康上,家長一定要重視乳牙的保護和預防工作。
  • 複課在即,家長要做好3件事,守護孩子的健康安全
    隨著國內疫情的好轉,不少省份都準備給孩子複課了。不少家長也終於長舒了一口氣:神獸要歸山了!但是,比起帶娃壓力減小的愉悅來,孩子的健康安全更應提上日程。複課在即,我們該如何給娃做好安全防護呢?今天小編就和大家聊聊:複課前,家長最應該做好的3件事。
  • 國慶節小長假帶娃出門,家長最好做好這4件事,以防孩子遭遇不測
    國慶節小長假帶娃出門,家長最好做好這4件事,以防孩子遭遇不測今年的國慶節和中秋節是同一天,想必各位都已經開始休假玩耍了吧。在國慶這個普天同慶的節日裡,帶娃出遊自然是必不可少的了。但是,國慶期間帶娃出門,也要做好一些防範工作。特別是這4件事一定要做好,以防孩子遭遇不測。
  • 蜜芽創始人劉楠帶女兒出來擺地攤I說說培養孩子財商這件事
    「10歲男孩玩《我的世界》私服,兩周花了六萬多」「家長的錢包少了兩萬多,孩子否認給主播打賞」「大學生日常消費超出正常水平,選擇校園貸款被坑」這些社會新聞已經屢見不鮮。在美國9歲的孩子開始玩現金流,日本的孩子9歲要開始做財商教育,而猶太人對於孩子理財教育的培養更是從小就開始了,從孩子出生的那一刻,猶太人就用敲擊金幣的聲音迎接孩子的出生。按照猶太家庭的慣例,孩子滿一歲的時候,很多猶太父母會把股票當作禮物送給孩子。
  • 家長要培養孩子的自立意識,做好這3點,孩子以後才有出息
    家長要培養孩子的自立意識,做好這3點,孩子以後才有出息家長總是一邊抱怨孩子亂扔東西,一邊跟在屁股後面收拾,嘴上說的和行動上一點也不一致。有的家長甚至還說,讓孩子做這些幹什麼,我們也就是順手的事,說以後不管了,還不是自己的孩子,哪能真不管呢?
  • 學齡前兒童財商教育:從小做好這7件事,讓娃以後比咱更富有
    前幾天寫過一篇《對孩子進行「財商教育」之前,最好先想清楚這3件事》,從3個方面幫大家整理了在給孩子開展財商教育之前應該做好的準備。當時我說過,那篇文章主要是自己的經驗分享,而更「權威」一點的乾貨,會放在後面的文章裡。
  • 「這是我的東西不想分享」,孩子倔強太霸道,家長要明白這3件事
    文/阿布媽媽聊育兒教育孩子時,我們常常告訴孩子要分享,但有的孩子卻偏偏表現出了相反的行為。比如有的孩子堅決不讓別人碰自己的東西,更別說直接拿走了,而別人的東西自己又一定要搶。這樣倔強又霸道的孩子不免讓人有些擔心。面對這樣的孩子,家長需要明白3件事。
  • 讓孩子愛上閱讀,家長要做好這四件事
    兒童文學作家閔小玲老師的一句話回答了我的疑問,她說:讓兒童閱讀推廣變成「愛的教育」,原來,孩子不閱讀和愛閱讀之間差的是這四個字「愛的教育」——即家長引導的用心與愛。那麼家長到底該怎麼做呢?在閔小玲老師的《讓孩子愛上閱讀》一書中,她提出:讓孩子愛上閱讀,家長應該去用心做好這四件事:讓孩子養成閱讀習慣
  • 家長注意!中小學開學,這3件事娃都準備好了嗎?
    各位家長,趕緊看看下面這 3 件事,娃都做到位沒有?01.開學前返校前做好健康監測,並按要求做好健康申報和健康管理工作,家長應該及時為孩子持續填報近14天的身體健康狀況以及中高風險地區的旅居史。家長也要與學校加強溝通,及時了解孩子的健康情況。如果孩子出現發熱、乾咳等可以症狀,應暫緩返校、及時就醫,不要讓孩子帶病上課。
  • 寶寶還小,不用懂錢的事?非也,教你4招,從娘胎起提升孩子財商
    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可以慢慢拉長給錢的間隔。從一周給一次,變成半個月給一次再到一個月、一個季度給一次。還有一點,家長們一定要注意,那就是給的零花錢數目一旦確定了,就不要來回變,按時給,定量給,反而能間接培養孩子的契約精神。
  • 節後返工,幼兒園提醒家長做好這5件事
    幼兒園提醒家長們做好下面這5件事,讓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寒假後輕鬆入園,不慌亂哦~家長返工後,最好幫助孩子製作一份計劃表或每日作息表。從每天起床開始,列上孩子這一天在家需要完成的事情,細緻到時間點,然後請在家的爺爺奶奶督促孩子完成。
  • 想孩子上好小學,家長要做好這1件事
    開學前,很多家長總問我許多有關孩子入學的問題。現在,我把這些交流內容整理成《想孩子上好小學,幼兒園的家長要做好這些事》文章集,與大家分享。關注幼升小,關鍵不在於孩子已經學了多少知識,重要的是要關注孩子的學習興趣、學習態度和學習習慣,這些無形功課做好,成績肯定會上來。事實證明,如果在入學前,孩子整天只知道瘋玩,沒良好作息規律,沒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沒適當地識字等,要適應較快節奏的小學生活,是很困難的。
  • 孩子從3歲開始,父母把這4件事做好,勝過給娃報10個興趣班
    孩子從3歲開始,父母把這4件事做好,勝過給娃報10個興趣班教育資源必須要前傾,並且要往下沉,優秀資源,我們希望能夠更多放在幼兒園、小學和中學。3歲開始,父母把這4件事做好,勝過給娃報10個興趣班在2019年馬雲在「重回課堂」的現場有一段話,相信對於很多父母來講都受益匪淺。
  • 當孩子要買昂貴的玩具時,聰明的家長會這樣做,娃長大後財商更高
    這表明寶媽的話已經在孩子心裡埋下了自卑的種子,自卑的孩子,未來人生路上往往不敢於表現自己,唯唯諾諾,容易錯過很多機會。這樣的孩子情商往往很低。2. 得不到孩子的理解其實對於年齡尚小的孩子來說,他們並沒有貴和便宜的概念。家長直接告訴孩子玩具太貴了,不能買。
  • 3歲娃還要追著餵飯?家長做好5件事,孩子從小養成自主吃飯的習慣
    其實,只要家長提前做好這5件事,就能夠讓孩子從小養成「自主吃飯」的好習慣!提前準備好必要的用具有句話叫「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想讓孩子從小養成「自主吃飯」的好習慣,家長的準備工作要提前做好。提前準備好必要的用具,就是最重要的準備工作之一。
  • 都說孩子的財商意識需要從小培養,可你知道方法嗎?
    一談到財商培養,最有發言權的當非億萬富翁巴菲特先生莫屬了。當年,年僅六歲的他就開始賺取人生中的第一桶金。但一說到給孩子培養財商,家長們可能都會產生一個疑問,到底在孩子幾歲的時候,可以開始給他們灌輸金錢意識呢?答案當然是從小開始!而且越早越好!
  • 怎麼養好一個孩子?智慧父母要做好3件事,看看你做到了嗎?
    說到用心愛孩子,就要用心培育孩子,把孩子培育成才。對孩子的培養,要講求方式方法,用心用對了地方,才能事半功倍。怎麼養好一個孩子?智慧父母要做好3件事,看看你做到了嗎?這不僅是一種人生態度,也是一種行為準則,是人生的大智慧。從小太過嬌慣,毫無規則意識,滿足其任何不合理的要求,這樣寵溺長大的孩子從不知規則為何物。家長呢?愛孩子變成了害孩子,他們忘了,孩子終歸要獨自走上社會的,你可以縱容他,但社會不會、法律不會,等待他的,終將是最嚴厲的懲罰。父母懂得培養孩子的敬畏心,是孩子一生的福氣。而恭敬、放低自己,這本身就是一種成長。
  • 醫生提醒:孩子積食難消化,家長做好3件事,孩子脾胃慢慢好
    孩子積食難消化,大多數都是因為飲食不當造成,如果平時吃得過於油膩,進食量過多都會造成積食不消化,損傷孩子的脾胃功能,以至於影響孩子的生長發育。下面的這3種食物,是導致孩子脾胃受損的「禍根」,家長少給娃吃。
  • 孩子的財商,到底要怎麼培養?
    最近一篇文章《中國人的財商教育有多落後?》火了,裡面講到了中國的財商教育現狀,無論從近期7月份的基金申購狂熱、還是到孩子對零花錢毫無意識、孩子重金打賞主播、手遊氪金數萬、大學校園貸事件等等的案例中,無一在揭我們現實的瘡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