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歲娃還要追著餵飯?家長做好5件事,孩子從小養成自主吃飯的習慣

2020-12-20 若蘭媽咪的育兒日誌

鄰居小梅家的孩子樂樂,今年9月份就該上幼兒園了。但是,小梅最近非常糾結,要不要今年就送樂樂去幼兒園。樂樂今年2月份的時候,就已經滿3周歲了,完全到了該上幼兒園的年齡了。但是,每頓吃飯的時候,還要奶奶追著喂,一追就是一個多小時,還沒吃進去幾口。這要是上了幼兒園,老師肯定不可能這樣給餵飯的,那樂樂豈不是每天都要餓上大半天,回家才能吃上飯了?可是,不讓去吧,樂樂明顯已經「超齡」了,再拖下去,豈不是要比同齡的孩子落後一大截?

說起寶寶吃飯這件事,家家都有部餵飯辛酸史。擔心餓著寶寶,於是就抱著餵、追著餵、哄著餵......只想在寶寶張嘴那一剎那,趕緊把一口飯塞進去。每天都上演「你追我跑」的餵飯大戰,寶寶心煩,媽媽心累。其實,只要家長提前做好這5件事,就能夠讓孩子從小養成「自主吃飯」的好習慣!

提前準備好必要的用具

有句話叫「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想讓孩子從小養成「自主吃飯」的好習慣,家長的準備工作要提前做好。提前準備好必要的用具,就是最重要的準備工作之一。

這裡,若蘭媽咪會分享一些工具,都是若蘭媽咪親身體驗之後的「經驗之談」,用過之後就會發現它們既實用又好用。當然,如果你不需要或者覺得若蘭媽咪只是在做廣告,請自行忽略,接著看下面的內容就好。

1、多功能攪拌機

一般來說,6個月的寶寶,需要開始添加輔食了,這是寶寶開始「吃飯」的標誌。在寶寶需要添加輔食之前,很多家長都在考慮要不要買一臺「輔食機」。作為「過來人」,若蘭媽咪認為:輔食機其實是一個壽命挺短的機器,因為寶寶吃泥狀食物的時間很短,略大一點就可以過渡到用刀剁碎的階段。所以,花好幾百塊錢專門購買一臺輔食機,挺沒必要的。當然,因為我是「窮人」,自然要想著如何「省錢」,土豪請隨意。

但是,寶寶剛開始添加輔食的時候,食物確實需要處理的非常細,怎麼辦?我的解決辦法是用家裡原有的一款多功能手持攪拌器代替,就是下面這款:

它包含一臺主機、一個收納支架,還有攪拌杯、絞肉杯、打蛋器,不同的功能使用不同的刀頭和杯子,有效避免了交叉汙染。超高轉速,攪碎食物更細膩,多檔調速,使用更方便。

所有的杯子都是大容量的,等寶寶不用吃輔食了,還可以用它來打果汁、打發雞蛋(做蛋糕)、絞肉(做餃子餡、肉鬆),足夠一家三口食用(其實就算是一家四口,都夠用了)。

當然,如果家裡有榨汁機和絞肉機,也是可以應付過去的。大家根據自己的情況,有替代品,就用不著買新的,要買的話,也要買一款實用性強的產品。養娃是件很「燒錢」的事,寶媽們一定要學會「精打細算」,堅決不花「冤枉錢」。

2、注水保溫碗

有了輔食製作工具,再說「餐具」的問題。寶寶的餐具包含了飯碗、湯碗、杯子、勺子、筷子等。一般來說,剛開始吃輔食的小寶寶,只要一個飯碗和一個勺子就可以了,其他的可以根據情況添置(可以後面再買其他的,也可以一次性成套備齊)。這裡重點說一下這個飯碗。小寶寶的飯碗,除了材質安全可靠之外,還要符合3個條件:

第一,有防燙保護。剛盛出來的飯菜,還比較燙,所以,碗也會比較燙。孩子還小,安全保護意識不足,很容易被燙到。所以,這個碗必須要做好防燙保護,通常是選擇中空的雙層設置。

第二,能防打翻。年齡比較小的孩子,還不具備「端著碗」的能力,而且手眼協調能力也不是太好,很容易把碗給打翻了。所以,這個碗必須要有把手,孩子可以通過把手,把碗扶住,或者有防滑吸附盤,防止寶寶不小心打翻了。

第三,有保溫功能。年齡比較小的孩子,吃飯一般會比較慢(家長不喂,讓他自己吃就更慢了),時間久了,碗裡的飯菜就涼了,家長還得中途給加熱,這又會打斷孩子的進食過程。所以,準備一款有「保溫」功能的碗,就非常必要了。最常見的是「注水保溫碗」,冬天加入熱水,可以保持碗裡的飯菜不會很快涼掉,夏天也可加入冷水,讓滾燙的飯菜快速降溫到合適的溫度。

上面的這款注水保溫碗,內膽是食品級不鏽鋼材質,外殼採用耐高溫PP材質,不含雙酚A注水控溫,三層設計,持久保溫;分離式結構,可隨意換水,避免食物過冷過熱,損害寶寶嬌嫩腸胃;密封蓋緊緻密封,倒置也不會漏水;強力吸盤,防止寶寶打翻;400ml大容量設計,可以滿足寶寶不同階段的食量需求;造型可愛,寶寶愛不釋手。

3、兒童餐桌椅

要想讓寶寶「自己吃飯」,一張專屬於寶寶的小餐桌不可少。在寶寶能夠坐穩之後(6個月以上),為寶寶準備一張高度適中的餐桌椅(餐桌和椅子一體,餐盤可拆卸,還要有安全保護措施),放在大人的餐桌旁邊,既方便大人隨時提供必要的幫助,還能讓寶寶感覺自己和大人「平起平坐」,清楚觀察並模仿大人進食的姿勢和規矩。

比如上面的這套兒童餐桌椅,冷軋鋼椅腿,結實耐用,三角結構+四角支撐,還有安全帶+防滑樁設計,給寶寶提供穩穩地保護;可拆裝雙層抗菌餐盤,寶寶吃飯和遊戲分桌進行,乾淨又健康;柔軟皮革坐墊,舒適透氣易打理;餐盤三檔調節,空間大小適應寶寶成長,寶寶坐著更舒適;高低可調,適應不同高度,不同場合都能使用;一鍵輕鬆摺疊,容易收納好攜帶,方便寶寶外出就餐時使用。

4、防水罩衣

現在,寶寶可以「開吃」了嗎?別著急!小寶寶剛開始學吃飯的時候,少不了撒的桌子上、地上、身上到處都是。等寶寶吃完飯,媽媽們就得趕緊擦桌子、掃地、給寶寶洗臉、洗手、換衣服,然後洗衣服... ...這些「善後」事宜,可是一項「大工程」。

為了減少媽媽們的善後工作量,就要提前做好準備。擺餐桌之前,先在餐桌底下鋪上舊報紙之類的,吃完直接包起來,避免了收拾地面的麻煩。

在讓寶寶吃飯之前,一定記得給寶寶穿上防水罩衣。這樣既是有些湯湯水水撒到身上,有飯渣子掉到身上,也不會弄髒衣服,吃完飯,脫掉罩衣,簡單擦洗一下即可,大大減輕了寶媽給寶寶換洗衣服的工作量。

若蘭媽咪為大家推薦的這款防水罩衣是短袖的,寶寶的手臂不受拘束,涼爽透氣,很適合夏天穿。獨特的「翻兜」設計,就算有湯湯水水或者飯渣子不小心掉下去了,也能被「兜住」,不會弄在褲子。簡單舒適的領口設計,不勒脖子。背後綁帶,穿脫方便。

把吃飯的「主動權」交給孩子

想要孩子順利自己吃飯,爸爸媽媽要做好功課,抓住寶寶的「自主進食敏感期」,適時開始「BLW進食法」(BLW,意思是Baby-Led Weaning,翻譯成中文就是嬰兒自主進食法),把吃飯的「主動權」交給孩子。

媽媽們都希望孩子能早點學會自主吃飯,不過這是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對於孩子來說,自主吃飯是個新技能,需要逐步練習。有的家長操之過急,或者無法忍受孩子在練習時吃得滿身滿地都是,還有的家長(特別是老人),生怕孩子吃不飽,一定要給孩子餵到她認為足夠的量才停止。其實,這會引發孩子對食物的牴觸心理,導致以後挑食、厭食行為的發生。而且,很容易造成的後果就是寶寶都已經兩三歲了,還得大人追著餵飯。寶寶自己吃飯和媽媽追著餵飯,就在媽媽一念之間。

在美國,寶寶自主進食的概念非常流行,寶寶從開始吃輔食起就自己學著抓著吃,完全跳過大人餵的階段。一開始真正吃到嘴巴裡的食物很少,但通過一天多次的鍛鍊,寶寶就會慢慢自己吃的越來越好了。

那麼,家長該如何入手進行BLW進食法的引導呢?從寶寶開始吃輔食起(一般是6個月的時候開始添加輔食,這時候寶寶也差不多可以坐穩了。如果寶寶還不具備獨立坐穩的能力,這個時間可以稍微推後一點),就給寶寶準備好餐桌椅,穿好罩衣,把食物放在餐盤上,讓他自己去拿,而不是把食物塞給他們。

當然,這時寶寶吃飯主要還是要靠大人喂,只是要允許寶寶參與到這一過程中來,不能一味地包辦代替,打擊寶寶自理的積極性。

有經驗的父母可以發現,寶寶10個月以後(有的寶寶可能還要早),每次餵飯時他都喜歡來搶奪你手中的餐具,這就表示寶寶的「自主進食敏感期」到了,這時候就是訓練寶寶自己吃飯的一個很好的時機。這時候,你可以在每次餵飯時,也給寶寶另外準備一個勺子和一個小碗,當然應該是不易碎裂的不鏽鋼製品,讓寶寶自己拿著,比劃比劃,敲敲打打。雖然這時的寶寶一般不會來挖碗裡的食物,沒關係,先讓寶寶對吃飯產生興趣。慢慢的,孩子就知道用勺子挖碗裡的食物了。

隨著寶寶動手能力的加強,可以試著讓寶寶獨立吃完一部分食物。比如,在碗裡飯菜所剩不多時,讓寶寶自己吃掉剩餘的食物。如果寶寶能夠獨立完成,就予以積極鼓勵,這會讓寶寶產生一種成就感,也有助於自信心的培養。

這個階段,孩子吃飯容易把衣服、餐桌弄髒,但是不要責備、催促他們,允許孩子自由探索食物吧!注意,要有個大人在旁邊看著,以免孩子出現噎著的情況。雖然後面少不了要替寶貝收拾「戰場」,但是寶媽就可以從給孩子餵飯中「解脫」出來了啊(大部分寶媽應該都有過給寶寶餵飯的經歷,等寶寶吃完,媽媽的飯菜早都涼了)!想想也是挺欣慰的。而且,寶寶現在正在學習自己吃飯的階段,等他練順手了,自然就不會弄得到處都是了。

適時引入「手指食物」

當寶寶對餵食的勺子、飯碗很感興趣,經常要搶,這就是很好的培養自主進食時機。但是如果給寶寶提供的食物性狀不對路(比如一直給寶寶吃糊狀食物),寶寶無法自己抓食,就會一直卡在這個環節上,直到錯過了「自主進食敏感期」。所以,及時引入「手指食物」很重要。

手指食物,顧名思義,就是可以用手指捏著吃的食物。任何可以用手拿起來吃的食物都可以叫做「手指食物」,像大家熟悉的一些酒吧食物,比如炸薯條、洋蔥圈、魷魚絲都是可以叫做手指食物的。所以,手指食物不一定是要長條、手指形狀的。

那麼,適合寶寶的手指食物有哪些呢?其實,幾乎所有的食材,從蔬菜,水果,肉類,甜點甚至主食都可以做成手指食物。比如:蒸熟的南瓜塊、土豆塊,切成小塊的牛油果、蘋果條,煮熟的西蘭花小朵、胡蘿蔔條,軟軟的好嚼的自製煎餅,也可以是麵包塊、嬰兒小米餅,還有磨牙棒,都是不錯的手指食物。

若蘭媽咪之前有專門發文,介紹過「手指食物」的選擇,還給大家分享過幾款做法簡單,營養美味,「顏值」也在線的手指食物的做法,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點擊查看:給娃餵飯太累?想讓寶寶自己吃飯?試試這3種營養美味的手指食物

在這裡,強烈推薦雞肉蔬菜腸。雞肉富含蛋白質、脂肪、胺基酸、維生素以及鈣、鎂、磷、鉀等人體必需的營養元素,脂肪含量非常低,既能夠為寶寶補充營養,而且也利於寶寶吸收和消化,是一種非常適合寶寶食用的食物。一般建議寶寶滿7個月後,以肉泥的形式添加,屬於最早可以添加到寶寶輔食中的肉類食材之一。

我家若蘭寶貝很喜歡吃雞肉,剛開始我是把肉絞成泥或者剁成肉末,煮成肉末粥。不過這種做法,肉吃起來都不夠細膩。而像午餐肉、雞肉腸的做法,就完美地解決了肉絲太硬不好嚼的問題。

而且,媽媽們平時沒有時間給寶寶做輔食,這個香腸可以一次性多做點,放在冰箱冷凍起來,每次吃的時候給寶寶蒸一蒸就可以啦,非常方便。

同時,裡面還可以搭配一些蔬菜,比如:土豆、胡蘿蔔、甜玉米等,口感比單純的肉腸要好很多,加點膳食纖維也促進消化吸收,營養也更加豐富、全面。

推薦這款DIY香腸模具,食品級矽膠材質,安全放心。均勻的透氣孔,讓香腸熟的更快更均勻,防塵透氣蓋設計,乾淨衛生,取蓋方便。

那麼,寶寶應該從何時開始引入手指食物呢?理論上來說,一旦寶寶具備了一定的眼口手協調能力,能夠獨自完成「看著食物一抓起食物一放進嘴裡」這一系列動作,就可以添加手指食物了(需要注意的是:引入「手指食物」,也需要由軟至硬、由「可溶在口」到 「需要咬嚼」,以符合寶寶由粗嚼到細嚼的發育需要。)

世界衛生組織認為,8個月左右,大多數嬰兒都能夠掌握「手指食物」。這時,如果順勢提供「手指食物」,那自然會鼓勵寶寶自己吃的積極性。想要寶寶有獨立吃飯的能力,希望你們不要錯過讓寶寶吃「手指食物」的黃金鍛鍊機會。

提升孩子的「食慾」

當你前面該做的這些工作都已經做了,孩子還是不好好吃飯,怎麼辦?這時候,家長們需要考慮,是否自己提供的食物,對孩子缺少吸引力,導致孩子沒食慾?

那麼,我們就需要從提升孩子的「食慾」入手。若蘭媽咪之前發過多篇文章,專門來討論這方面的問題,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點擊下方連結查看,這裡就不再重複了。

寶寶不好好吃飯怎麼辦?家有「挑食寶寶」,媽媽試試這5招

孩子不愛吃飯?不用愁!家長做好這3點,沒有搞不定的娃!

寶寶不愛吃飯?自從學會了這些食物加工小妙招,寶寶再也不挑食!

從小立好餐桌「規矩」

有的父母或老人心疼寶寶,凡事總愛包辦代替,總說寶寶還小,長大自然就會了。殊不知,寶寶的許多壞習慣都是大人「培養」出來的。就從自己吃飯這件事來說,如果大人總是過分主動,寶寶自然就會相應被動,久而久之,不僅在吃飯這件事上總處於被動狀態,甚至連性格和其他行為習慣都會變得被動起來,缺乏自信,自理能力差,依賴性越來越強,責任心淡薄,這對寶寶身心的健康發展都是不利的。因此,家長要給寶寶從小立好餐桌「規矩」。

首先,從小培養寶寶「獨立吃飯」的好習慣。寶寶獨立進食的初級階段,食物會掉在地上,甚至弄得一團糟,家長要有耐心,放鬆心情。讓寶寶試著自己挖起來送進嘴裡,開始不成功沒關係,允許寶寶多次嘗試,即使飯菜灑到了地上,這時也不應該過分批評寶寶,更不能因此而制止他。很快你會驚喜地發現,寶寶能夠比較自如地完成這個動作了,這時要及時鼓勵寶寶,誇獎他說:寶寶真能幹,自己會吃飯了。這樣寶寶也會很開心,自己動手的積極性就更高了。

其次,從小培養寶寶「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習慣。等寶寶會自己吃飯以後,有時也會不肯自己吃,這時不要過分遷就他,告訴他吃飯是他自己的事,讓別人餵飯沒羞,使他樹立自立光榮的意識和觀念。如果孩子不好好吃,家長一定要狠下心來,不要喂,並且告訴他「現在不好好吃飯,在下一頓飯之前,都不會有任何東西吃」,直接收走飯菜,中間也堅決不給零食,餓一頓(一頓不吃,餓不壞的),下一頓自然就會好好吃了。孩子知道了「後果」,自然以後也不會再幹這種「傻事」了。

最後,不良的飲食習慣,絕不遷就。前段時間,看到一個視頻:一位媽媽帶著4、5歲的女兒到餐館裡吃飯。點好的飯菜很快端上來了,媽媽把自己的放在一邊,先給女兒餵飯,而女兒正低頭玩著手機,還時不時的抱怨媽媽影響了她看動畫片。周圍其他吃飯的人見了,無不搖頭嘆息,這麼慣著孩子,那是在害孩子啊!

我家若蘭寶貝一歲多就開始看《我會自己吃飯》的幼兒啟蒙動畫片,對於吃飯該注意的「規矩」,記得是滾瓜爛熟,張口就來。比如:飯前要洗手,吃飯的時候要安靜坐好不亂跑,吃飯的時候不能看電視,吃飯的時候不能玩玩具... ...但是,會說,不代表她任何時候都會照做啊!尤其是寶爸覺得讓她綁著安全帶,坐在她的餐桌椅上,太「拘束」了,要把她「解放」出來。這一下,「自由」了,「壞毛病」也來了。因為沒了「約束」,吃著吃著,就起來跑了。

剛開始,我還哄著讓她乖乖坐好,吃完了再起來玩。可是,有寶爸「撐腰」,寶貝根本就拿我的話當「耳旁風」。後來,寶爸也看到「慣壞了」,不再縱容了,若蘭很快就學會了乖乖坐好,安安靜靜的吃完飯再起來玩了。

所以,當孩子第一次出現不良的行為的時候,家長就要嚴加管束,絕不遷就,以免形成不良習慣,就不好糾正了。

最後,總結一下:

1、提前準備好各種必要的用具,比如:寶寶的餐桌椅、注水保溫碗、防水罩衣等。

2、把吃飯的「主動權」交給孩子。抓住寶寶的「自主進食敏感期」,適時開始「BLW進食法」。

3、適時引入「手指食物」。從寶寶能自己用手抓握食物開始,就順勢提供「手指食物」,提升寶寶自己吃的積極性。

4、提升孩子的「食慾」。找到孩子不好好吃飯的原因,對症解決。同時,家長要努力提升自己的廚藝,儘量把飯菜做的色香味俱全,還要多學習一些提升孩子食慾的技巧。

5、從小立好餐桌「規矩」。好習慣要從小養成,壞習慣絕不遷就。

家長只要做到了以上5點,到3歲時寶寶上幼兒園後,就不用擔心寶寶自己吃飯的問題了。

相關焦點

  • 小兒推拿李波:家長給孩子餵飯有什麼壞處?怎樣讓娃好好吃飯?
    追著孩子餵飯,強迫孩子進食,只會讓孩子對吃飯這件事越來越提不起興致,嚴重的還會引發厭食症,除此之外,長期餵飯還會導致孩子的面部越長越醜、手部功能發育遲緩等等一系列的問題。給寶寶餵飯,對此,很多家長覺得這是件無足掛齒的「小事」。
  • 孩子不好好吃飯?家長只要做好這幾點。就可讓孩子養成飲食好習慣
    在孩子三歲前就應該讓孩子養成自主吃飯的好習慣了。甚至於有的孩子5歲了,還不會自主吃飯,需要媽媽追著喂,邊吃邊玩,一頓飯要吃好長時間,為此家長煩惱,孩子哭鬧,使孩子吃飯成為了家庭生活中,一個嚴重不和諧的問題
  • 3歲寶寶吃飯還要餵?給家長3個建議,讓寶寶輕鬆掌握吃飯的技能
    文/曉梅媽媽聊育兒說到吃飯,許多有寶寶的家長都很頭疼,孩子不喜歡吃飯,每次吃飯都特別費勁,甚至孩子都3歲了,還要家長追著喂,那麼家長們應該怎麼做呢?三個建議,讓寶寶主動掌握吃飯這項技能。3歲寶寶吃飯還要餵怎麼辦?鄰居家孩子今年3歲了,正在考慮要不要送孩子去幼兒園,送去幼兒園鄰居會抽出時間做別的事情,但同時鄰居還很擔心孩子照顧不好自己,因為孩子一直都不好好吃飯,每次都要鄰居抱著哄著餵飯,甚至追在後面喂。
  • 還在追著孩子餵飯?試試「BLW進食法」,把吃飯的「主動權」交給孩子
    上一篇文章,若蘭媽咪和大家分享了想要孩子從小養成「自主吃飯」的習慣,家長需要做的第一件事:提前準備好必要的用具。這篇文章我們接著來講第二件事:把吃飯的「主動權」交給孩子。
  • 孩子3歲了還要追著餵飯?當心「養出」3個傷害,後悔也來不及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孩子不愛吃飯,愁的總是家長,為了孩子的健康,家長們有時候不得不追著孩子餵飯。雖說孩子把飯吃進去了,但這3個隱形的傷害可能會影響孩子的一生,家長可要重視了!孩子歲數小餵飯還算正常,若孩子到了3 歲仍不能自己吃飯,家長們就要注意了。
  • 孩子3歲了還要追著餵飯?當心「養出」3個傷害,後悔也來不及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孩子不愛吃飯,愁的總是家長,為了孩子的健康,家長們有時候不得不追著孩子餵飯。雖說孩子把飯吃進去了,但這3個隱形的傷害可能會影響孩子的一生,家長可要重視了!01孩子不愛自己吃飯,奶奶追著餵飯孩子歲數小餵飯還算正常,若孩子到了3 歲仍不能自己吃飯,家長們就要注意了。
  • 從要人餵到自己吃,娃的自主飲食培養越早越好,最晚別超這個年齡
    說起給娃餵飯,很多家長都不陌生,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給娃餵飯可能是很多父母的選擇。但事實上,給娃餵飯持續的時間不宜過長,從孩子吃輔食開始,2個月左右的時長足夠了。換句話說,最遲8個月左右的時候,父母就該培養娃自主進食的習慣了。
  • 3歲男童被奶奶追著餵飯,睡著睡著就沒了呼吸
    要說「餵寶寶吃飯」,真的是一門技術活。尤其是奶奶帶娃的時候,特別容易發生矛盾。比如奶奶總怕孩子吃不飽,總是追著孩子跑著吃。但是你知道嗎?這種餵飯方式其實是有風險的,腹脹腹痛不說,甚至威脅生命。現在3歲了,還不會自己吃飯,一直都是奶奶餵飯。
  • 從小被餵飯長大的孩子成了啥樣?你還在追著孩子餵飯嗎
    >究其原因,寶媽認為就是孩子奶奶從小就追著孩子餵飯最終還是老師跟樂樂的媽媽進行了溝通,告訴她不要再給孩子餵飯,寶媽也動員了自己的醫生朋友跟婆婆說明餵飯的危害,才引起了婆婆的重視。身邊的家長們,你們還在追著給孩子餵飯嗎?危害多多,畢竟誰也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因為從小被餵飯長大後變成樂樂那樣。
  • 追著餵飯是「坑」娃!培養自主進食,要給孩子主動權
    01追著餵飯不可以大家總擔心孩子不好好吃飯營養跟不上,就想著大人辛苦點兒,追著餵就追著餵吧,能吃進去就是王道。但事情可沒這麼簡單。追著微單可不光累大人那麼簡單,最重要的是可能坑孩子。追著餵飯看似食物都吃進去了,但長遠來說,不利於孩子養成良好的進食習慣。
  • 寶寶3歲了,還要大人餵飯?家長做到這4點,寶寶1歲就能自己吃飯
    好不容易寶寶3歲了,到了可以上幼兒園的年齡了,結果到附近的幾家幼兒園一諮詢,都拒絕接收她家寶寶。因為她家寶寶到現在還不會自己吃飯,每頓飯都需要張娟端著碗,追著餵飯。說起寶寶吃飯這件事,家家都有部餵飯辛酸史。擔心餓著寶寶,於是就抱著餵、追著餵、哄著餵......只想在寶寶張嘴那一剎那,趕緊把一口飯塞進去。每天都上演「你追我跑」的餵飯大戰,寶寶心煩,媽媽心累。
  • 家長追著孩子餵飯太辛苦?遵循這兩招,他們乖乖吃飯
    導讀:做了父母以後,最累的事情就是端著飯碗追在孩子屁股後面給他們餵飯。而老人,一直執著於要讓孩子吃飽,甚至每餐都會定量,一旦他們沒有吃完,老人就會開始各種擔心:沒吃飽怎麼辦?>的第一步就是儘量不要餵飯,也不要追在他們屁股後面餵飯。
  • 寶寶吃飯如「戰場」,從「追餵」到「自主進食」,3招輕鬆搞定
    有人曾將餵寶寶吃飯比喻成上「戰場」,我感覺一點也不誇張。每次孩子吃飯全家都得齊上陣,餵的喂,哄的哄,搞得大人筋疲力盡。最後不僅沒有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吃飯習慣,還影響了孩子的身體健康。今天我們就針對這一現象來聊一聊給寶寶餵飯的弊端以及如何讓寶寶自主進食。
  • 實在看不下去了,寶寶5歲還得大人餵?如何讓寶寶學會自主進食?
    我是小編孕小二才子,我隔壁大伯家的孫女都9歲了還要爺爺餵飯,我實在看不下去了,小編女兒5歲,自己吃飯,個子照樣不輸給別人!每餐一碗飯,小編上班也沒時間喂!隨著寶寶一天天長大,能夠自主吃飯絕對是成長路上很重要的一步,代表著寶寶的自理能力有了重大突破。而事實是,寶寶吃飯這事儼然已成為很多家庭頭疼的問題。 有的孩子吃飯時,總要大人端著碗追著他滿屋子跑啊跑。孩子不能自己好好吃飯,做父母的真是費盡了心血。
  • 全家追著孩子餵飯是害不是愛,鍛鍊自主進食,孩子秒變「小吃貨」
    原本樂樂媽媽不想繼續慣著兒子,畢竟追著樂樂已經不小了,可一旁婆婆卻總擔心樂樂吃不飽,每次樂樂拒絕自己吃的時候,婆婆就會拿著飯碗追著樂樂餵飯吃。雖然樂樂媽媽和婆婆也因為這件事爭執過,可老人家總是覺得不礙事,孩子自己吃不但麻煩,而且弄得到處都是。
  • 安徽3歲男童被奶奶追著餵飯,午睡中沒了呼吸
    餵寶寶吃飯是一門技術活,我們經常能看到媽媽、奶奶追著寶寶餵飯,好不容易才把飯給餵完。但是你知道嗎?這種餵飯方式其實是有風險的,可能對寶寶產生一些不好的影響,甚至威脅生命。這也導致了軒軒到現在3歲了還沒有學會自己吃飯,一直由奶奶餵飯。某天中午,奶奶照常給軒軒餵飯,眼看著還有小半碗就吃完了,軒軒卻說&34;。奶奶以為是孫子不想繼續吃才這樣說,擔心寶寶下午餓著,於是便耐心哄勸,追著寶寶把飯餵完了。
  • 3歲孩子還要追著「餵飯」?如何讓孩子自主吃飯?先明白3個道理
    有的寶媽說,自己家的寶寶從一歲開始就已經獨立吃飯了。這讓其她的媽媽覺得驚訝不已,有的媽媽說,自家的寶寶現在都三歲了,但是還是需要大人喂。按說孩子三歲了,還需要父母餵飯,這是非常不應該的事情。其實孩子並不存在學不會的情況,就看大人舍不捨得讓孩子學。這裡就給家長們一些建議,讓孩子早點掌握自己吃飯的技能。
  • 家長追著餵飯的孩子長不大?養成飲食好習慣非常重要
    可是後來石頭爸爸上班忙,看著他吃飯這麼慢還把飯桌當成「滑沙場」,石頭爸爸就硬是從小石頭的手上搶過勺子自己餵起來。可是自從那以後,小石頭再也不乖乖吃飯了,不僅吃得慢,還滿世界跑,每頓吃了幾口就不吃了,爺爺奶奶每頓追在屁股後面,血壓升得比股票還快。從那以後,小石頭越來越瘦,我們拿他一點兒辦法都沒有。
  • 請停止"中國式餵飯",可能影響孩子大腦,讓孩子學會獨立吃飯
    對於很多爹媽來說,日常非常頭疼的一件事就是讓娃吃飯,有些老人可能為了讓娃儘量多吃一些,經常追在娃身後攆著餵飯殊不知這樣的餵飯方式對其成長並沒有好處,有可能會影響大腦的發育,還可能因為總想讓娃多吃幾口而導致其發胖超重,影響健康,甚至也不利於娃的性格養成,很容易讓其精神無法&34;,過於依賴家長。
  • 孩子挑食滿屋子追著餵飯,沒有養成好習慣,再好的孩子也難帶
    周末去親戚家串門,5歲的小侄子特別可愛,虎頭虎腦的。自己在陽臺上玩玩具,一幅歲月安好的場景。然而到了吃飯的時候,我才見識到有娃的家庭可以可怕到什麼樣子。那些文章中所描述的追著孩子餵飯是真的存在的。看著跟著孩子屁股後面餵飯的姥姥,我有點坐不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