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西紅柿媽媽
每個孩子的童年都有各種玩具相伴,孩子們對玩具的喜愛是與生俱來的,他們沒有金錢觀念,不論昂貴的還是便宜的,只要他們喜歡,就會要求父母購買。
「這個玩具太貴,我買不起」,寶媽的話讓孩子很自卑
媽媽帶著5歲的明明逛商場,明明被一家玩具店吸引。他趴在櫥窗上,盯著那個魔幻的機器人眼睛都不眨。媽媽看時間不早了,催明明趕緊回家。沒想到明明說:「媽媽,我想要那個機器人,好想好想!」
媽媽瞅了一眼價格標籤,「1599元」不由得心裡咯噔了一下。她不加思索地對明明說:「寶寶,這個玩具太貴,我買不起,快走吧!」明明當然不願意走,他反覆懇求媽媽給他買玩具。媽媽說:「這個玩具的價格頂得上我們半個月的生活費了,等我們成為有錢人再買吧!」孩子悻悻地低著頭,一步三回頭。
沒想到,明明去鄰居寧寧家玩的時候,發現寧寧有同款機器人,他羨慕不已,明明對寧寧說:「寧寧,我家買不起這個,能不能借我玩一下,讓我幹什麼都可以。」媽媽聽到明明的話很是傷心。
孩子讓買玩具,父母以貴為由來拒絕是很常見的場景。可是孩子的認知還很有限,如果父母們過於直接地表達「買不起」,會對孩子的心靈產生不小的影響。
1. 讓孩子自卑
明明就是典型的例子,媽媽對他說買不起這個玩具,可是孩子仍然心心念念地想著他的機器人,所以當看到小夥伴有機器人時,單純的孩子竟然直接對小夥伴說「我家買不起」,為了讓小夥伴給他玩玩具,他甚至說「做什麼都可以」。父母聽了這些話,很是難過。
這表明寶媽的話已經在孩子心裡埋下了自卑的種子,自卑的孩子,未來人生路上往往不敢於表現自己,唯唯諾諾,容易錯過很多機會。這樣的孩子情商往往很低。
2. 得不到孩子的理解
其實對於年齡尚小的孩子來說,他們並沒有貴和便宜的概念。家長直接告訴孩子玩具太貴了,不能買。對於年齡很小的孩子來說,他們只知道他的目的無法達到,而不能理解家長的困難。甚至孩子們會在地上撒嬌打滾以滿足自己的心願。
這樣的時候,家長們往往更加疲於應對。
當孩子要買昂貴的玩具時,聰明的家長會這樣做,娃長大後財商更高
1. 讓孩子做選擇題。
其實孩子對於玩具的欲望,來得快去得也快。我們經常看到有些孩子千挑萬選買回去的玩具,玩不了多久就不感興趣了,父母將其束之高閣。
所以智慧的家長們會轉移孩子的注意力,讓孩子做選擇題,給孩子推薦一些價格適中的玩具。也許這些玩具的其他特點,能吸引孩子的眼球,緩和孩子的情緒。以後孩子遇到自己不能買的東西,會知道怎麼選擇,比較商品的性價比高不高,這樣他長大後財商更高。
2. 延時滿足。
不管大人還是孩子,都有一種心態,如果得來太容易,往往不珍惜。對於貴重的玩具,即使家長願意給孩子買,也希望家長能夠做到延時滿足。
比如等到了特別的日子,如兒童節或者孩子生日時,再給孩子買,生活本來就需要儀式感。或者給孩子設定目標,待他們達到小小目標時獎勵給孩子,和孩子一起分享勝利的喜悅。
孩子經過這種特殊時候的滿足,會具體知道怎麼控制自己的想法,或者怎麼努力才能得到自己想的,這樣財商會越來越高。
3. 和孩子一起努力完成心願。
其實這也是培養孩子理財能力的很好的機會。對於很貴的玩具,父母抓住機會可以給孩子引入金錢的概念。告訴孩子這個玩具的價格,還要有實物做對比,比如這個玩具相當於多少個書包的價格等。接著告訴孩子,每個月家庭能結餘多少,這樣算下來要攢多久的錢才能夠買這個玩具。
這樣很自然地讓孩子有了理財的意識,財商更高,對孩子的未來也是大有裨益的。
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會遇到許多問題,養育孩子的過程中,家長們要跨過重重障礙,才能修成正果。
寶爸寶媽們,你們做到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