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敢和孩子談錢嗎?兒童財商教育-1

2020-08-30 富足媽媽幫

你平時敢和孩子談錢嗎?

你迴避孩子提出的有關金錢的問題嗎?

你會為了讓孩子勤儉節約而對孩子說:「我們沒錢」 嗎?



《反溺愛》這本書的開篇就有這樣一句話:

「為了養出正直與善良的孩子,我們必須敞開心胸暢談這些話題。」


01 為什麼要和孩子談錢?

(1)不談錢,就不會用錢



我先給大家講兩個故事,一個是我自己的,一個是我同學的

我是一個花錢特別沒有計劃的人,我看到喜歡的東西總想買,不論有用沒用,在我剛大學畢業,我拿著剛剛到手工資,去買了一臺工廠用的縫紉機和碼邊機,這些東西加一起大概花了將近4000塊錢,我特別羨慕那些會自己做衣服的,想做什麼樣的衣服就可以做出什麼樣的衣服,我覺得特別厲害,於是我就想我也要自己做衣服,如果做的好的話,就開個小型加工廠,專門幫別人做衣服,所以我就買了工廠專用的縫紉機和碼邊機,但買回家之後發現根本就不會用,更重要的是做衣服根本就不像我想像的那麼簡單,於是這臺縫紉機和碼邊機沒用多久,就被我賣了,賣了多少錢呢?兩臺加一起一千,就是說我什麼都沒幹,轉手就扔了三千塊錢。而我那時一個月的工資是多少錢呢?1000元

類似這樣的事情還有很多,比如說,我當年還在學習英語上面花過很多錢,我相信人是一定要不斷學習,讓自己的人生更充實,尤其是覺得英語好的人生更加牛逼,我的英語一直都不算好,於是我又決定把英語的短板補上,當年學英語的線上課還不像現在這麼火,所以我就花幾千塊錢我去報班學成人英語,還花了將近1000塊錢買了一個功能、音質都不錯的電子詞典。最後我英語學到了什麼程度呢?

坦誠的告訴大家,的確很牛逼,我報的英語課,交的是一年的學費。上的課肯定是沒有超過10次,買的電子詞典,僅限於打開了包裝。

我相信像我這樣「愛學習、愛花錢」的人不在少數,我那個時候,工資只有1000塊錢,我哪有這麼多的錢去讓我去揮霍呢?我結婚比較早,大學畢業之後就結婚,我老公是我大學同學,他當時掙的工資比較高,我花的都是他的錢,所以我覺得我結婚後,「財務更加自由」了,但我老公結婚第一年就後悔了。

我有個大學的同學,她花錢了就特別有計劃,她每次去逛街的時候,都會提前列好自己要買的東西,寫出預算,每次花錢都不會超過預算。甚至花的比預算少很多。她買東西只買有用的,我基本沒有見過她有買完東西不用的情況。「錢」在她的手裡,絕對是「有價值「的,在她還不到30歲的時候,就依靠自己的能力,給自己買了一套房。並且按月匯給他的父母一些生活費。而我在30歲的時候,別說是買房和給父母生活費,我能不負債就已經不錯了。

那為什麼我們的差距如此巨大呢?為什麼我這個同學能把錢花在刀刃上?而我花錢總是衝動消費呢?

我同學她說她從小父母就跟他談錢,告訴他什麼東西多少錢,什麼東西要買,什麼東西不買,每次帶她去買東西之前都會先列清單和預算,買完後教她記帳。所以她花錢就很有計劃。

而我呢?從小隻要和父母一談錢,比如說我們家到底有多少錢?這個東西是多少錢?那個東西是多少錢?就一定會被我們爸媽訓一頓,我爸媽會說:」你小孩子問這些事幹嘛?跟你有什麼關係?」我相信大部分的父母都會這樣跟孩子說,這樣說的結果就是造成孩子對錢沒有概念,在花錢的時候也不會用錢。

所以,不和孩子談錢,孩子就不會用錢。

(2)和孩子談錢就是在談價值觀



每個有關金錢的問題都與價值觀有關:零用錢與耐心有關;捐獻與慷慨有關;工作與毅力有關;在「想要」和「需要」之間妥協或協調兩者之間的差異,與節儉和精明有關。

——《反溺愛》

我們很多成年人其實都會在「想要」和「需要」之間糾結,總是不清楚到底什麼是對自己有用的?什麼是真正需要的?總是糾結於到底是買還是不買?買完之後到底是有用還是沒有用?其實這些都是關乎於取捨,關乎於我們的價值觀。

02 父母如何與孩子談錢呢?

(1)不要迴避有關金錢的問題


我在剛才我自己花錢的例子上和大家說過,我小時候,一問到父母關於錢的問題,父母要麼會閉口不談,要麼就是告訴我:「這和你沒有關係」,如果我再追問下去,父母一定會生氣,所以我從小對於錢的印象就是:錢是不好的,我不能和父母談錢,談錢就是在惹父母不高興;而我在長大後,我也不願意和別人談錢,以前別人問我:「你一個月掙多少錢?」我立馬就會條件反射問對方:「你問這個幹嘛?和你有什麼關係?」


我對金錢迴避的態度,不僅如此,我還覺得「錢」這東西,離我特別遠,我需要錢,但錢似乎和我沒有任何關係,我這幾年到處講課,拼命想要掙到錢,我每天早上五點起床看書、寫作、備課,我努力的想要讓自己過上豐盛富足的日子,但上天太幽默,總喜歡和我開玩笑,整整三年,我黑髮熬白,書看千本,收入卻少到讓我憤怒,有很多朋友都覺得我做的是無用功,沒掙到錢淨瞎忙活,但只有我心裡清楚:我頭腦中想要錢,心裡卻覺得「錢」和我沒有任何關係,「錢」不屬於我。這其實關乎到一個人內在對金錢的「配得感」,所以我看著「錢」,「錢」也看著我,我揮一揮手和錢打招呼,「錢」也揮一揮手,然後轉身離開,沒有給我留下一毛錢。


父母迴避金錢的問題,孩子長大後也會迴避金錢,甚至會認為錢是不好的,錢是髒的、錢是萬惡之源,而在想要的錢的時候也不知道該怎麼擁有錢。

(2)不要對孩子說謊



有一個電視節目叫《少年說》,有一期節目是一個少年吐槽自己的母親,說他欺騙自己。那欺騙的是什麼呢?

這個少年的母親,從小就告訴兒子,家裡特別窮,沒什麼錢,要讓兒子學會勤儉節約,這個少年曾經一度以為自己家已經窮到揭不開鍋,就算是買支筆也要跟母親申請很久。後來他父親買了一部車,少年非常高興,以為他們家終於擺脫貧困,父親都已經能買的起車,但沒想到父親告訴這個少年:「家裡只是中了彩票而已。」少年空歡喜一場,以為以後還是得繼續過著貧窮的生活,直到少年長大,才意識到自己家根本不像父母說的那麼窮,其實家裡非常富裕。而且這些年家裡只有少年一個人過得很窮。他爸爸每天都大魚大肉,他母親每天都去美容院做保養,全家人都在享福,只有少年一個人過著以為家裡隨時都可能吃不上飯的日子。父母希望通過這樣的方式,讓孩子能夠明白錢要花在刀刃上,希望孩子能夠通過自己的努力學習,靠自己去賺錢。



這期節目是很久以前的,當時挺火的,少年在臺上控訴父母,而臺下笑成一片。場面幽默和諧,但,我想起在《反溺愛》中的一段話:

「對孩子說實話,其實還有更深一層的含義——表示你和孩子可以一起面對難題。孩子也會明白,只要他們想知道真相,就可以信任你。」


父母們是否思考過:我們想要培養什麼樣的孩子?如果有一天孩子也如此對待我們,即便是善意的,但我們還能笑得出嗎?我們希望孩子誠實,但我們對孩子是否也同樣做到坦誠呢?

父母是孩子的榜樣,請不要對孩子說謊,尤其是金錢上,如果父母對孩子撒謊的話,會讓孩子對家裡的財務狀況更加擔心。


父母沒有義務讓孩子必須過上富裕的生活,但父母有義務教會孩子誠實。

(3)鼓勵孩子提問,並了解孩子提問的原因


面對孩子各種稀奇古怪的問題,對父母而言,比答案更重要的是:了解孩子提問背後的原因。

如何了解呢?問問孩子「你為什麼會這麼問呢?」

但需要注意的是,在詢問孩子的時候,要用鼓勵的語氣,而非質疑和否定,如果你不知道什麼是「鼓勵的語氣」,那麼就想想,假如站在你面前的是你的朋友,那麼你會用什麼樣的口氣問他這句話呢?我們大人通常對朋友都很客氣,很尊重,常常用鼓勵的語氣、語言。所以父母用對朋友說話的語氣問孩子時,那麼常常都是鼓勵性的。

對於一些小年齡的孩子,父母問孩子:「你為什麼會這麼問呢?」孩子可能回答不出來,那麼父母要猜測孩子提問的原因,而不是一直追問孩子。


孩子問關於金錢的一些問題,最常見的原因有兩種:

(1)孩子得知自己的朋友或同學家裡很有錢,那麼孩子也想要向父母求證自己家裡是否也有這麼多錢。


父母常常認為孩子的這種想法是因為虛榮心,因為攀比。其實這只是孩子發自內心的真實想法,若是父母能夠坦誠表達,孩子也能坦誠面對,若是父母批評指責.....那麼會造成孩子的匱乏感。

(2)源於恐懼,孩子可能聽到父母因為錢而爭吵,也可能是父母和別人談論錢的時候,被孩子聽到了。大點的孩子會留意到當地的經濟狀況,如果失業率增加,經濟形勢下滑,也會造成孩子的恐慌。

比如,我們在疫情期間,父母如果當孩子面,和孩子談論太多的對經濟、工作、收入......的擔憂,會讓孩子更加恐慌。

其實孩子對貧窮其實沒有太大的感覺,他們只想從父母那裡確認目前的生活不會有問題,比如:他們不必搬家、不必轉學、不必放棄養寵物……

而父母要做的只是發現孩子問題背後的真正原因,並誠實回答孩子的問題。

03 小結

為什麼要和孩子談錢呢?

和孩子談錢,孩子才會用錢;和孩子談錢就是在談價值觀。

如何談?

(1)不要迴避孩子有關金錢的問題

(2)不要對孩子說謊

(3)鼓勵孩子提問,並了解孩子提問的原因

財商教育歸根結底是有關金錢觀和價值觀的教育,它教孩子如何與金錢做朋友,讓孩子以後的生活變得更加自由。

在智商、情商和財商中,最能讓一個人建立成就感的是財商。它讓人用經濟學的思維方式去洞察世界、理解事物。這本《反溺愛》為中國家庭提供了如何幫助孩子理解金錢、培養財商的實用指南,也是引導孩子擁有幸福人生的金科玉律。

下一次我會和大家說說是否給孩子零花錢?以及如何分配零花錢。

相關焦點

  • 巴菲特和芒格的兒童財商教育:學會談錢,是給孩子最大的財富
    想好好和孩子商量吧,根本聽不見去,你說什麼,他就一句「我就要」。無奈之下,也只能再次妥協了。聽完小珍的抱怨,我也深有感觸。每次逛商場的時候,總能看見一些父母,面對拿著玩具的孩子,先是好言解釋、繼而斷然拒絕、最後無奈妥協。出現這樣的情況,多是家長沒能正確的和孩子談錢。
  • 和孩子談錢,俗嗎?你不得不重視的財商教育
    我是西西,陪你一起讀懂教育的二三事。點擊上方關注,來和西西一起聊聊教育那些事。財商教育是我們傳統的教育所欠缺的,一方面,我們低估了孩子對金錢的理解力,而覺得這是不甚緊要的。另一方面,單純認為這是只屬於財務專業人士的話題,與普通大眾無關。這其實都是誤解,我認為它的重要性不亞於我們讓孩子掌握多少學科知識,擁有多高的情商。為什麼這麼說呢?
  • 讓孩子受益一生的財商教育:一定要和孩子談錢
    現在很多家長們很避諱和孩子談錢,一個是害怕孩子之間會對家長的收入進行比較,對一些中低層收入者來說這會很尷尬和羞愧,另一方面,家長們覺得孩子還太小,不需要關心錢,需要的話會幫他買,防止他養成過度物質主義的習慣。
  • 給孩子談錢就很俗?財商教育缺失,才是家長和孩子最大的悲哀
    什麼是財商教育?你家孩子對「財商」的認識有多少?「財商教育」對孩子的成長而言,可以說是很重要的一課,遺憾的是很多家長卻不以為然,他們的觀念裡甚至感覺和孩子談錢很俗。看過這樣一則故事有個小女孩每天問媽媽要零花錢,可從不舍的花掉。而是自己一點點積攢著,然後在媽媽生日當天拿出自己攢下來的錢去商店,和店員經過一番談價還價之後,最終用自己平時積攢下來的零花錢給媽媽買了蛋糕和生日禮物。
  • 高層次的父母,從不忌諱和孩子「談錢」,財商教育這一課要早點上
    相比那些不願意和孩子「談錢」,甚至經常向孩子哭窮的父母來說,這些願意與孩子「談錢」的父母層次不知高了多少。因為他們深知,只有和孩子「談錢」,才能夠讓孩子掌握金錢,而不是被金錢所掌控。「衝動消費」的陷阱父母忌諱和孩子「談錢」,並從小限制孩子的消費,一味地向孩子哭窮。
  • 讓孩子更懂「錢」,長投學堂探索兒童財商教育新領域
    「好鴨學財商」是國內在線理財教育引領者長投學堂推出的面向學齡前兒童及其父母的親子財商品牌,致力於通過寓教於樂的方式,通過教育課程、遊戲教具、繪本書籍等形式,讓孩子在聽、看、學、練的過程中逐步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財商能力
  • 青少年的財商教育——有遠見的父母,敢於和善於開口對孩子談錢,讓他們與金錢成為一輩子的好朋友!
    開口和孩子談錢,讓他們擁有不被金錢束縛的經濟獨立的人生!有遠見的父母,敢於和善於對孩子談錢。
  • 你的孩子有財商嗎?
    財商你了解多少?或者你有財商嗎?什麼是財商呢?「財商」就是正確的認識金錢、駕馭金錢和利用金錢。我們給孩子一樣的培養方式,卻期待他有比別人更好的人生。會看到未來的父母,孩子能知道什麼是見識。是不是感到自己沒有財商,怕教不好孩子;其實大可不必,人生本就是不斷學習的過程。即刻學習就好,年齡不是問題。
  • 孩子財商教育 宜早不宜遲
    時代的發展對個人各方面素質的要求越來越高,當今養育孩子的綜合成本不低。孩父母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一定要認識到財商教育的重要性,要從小培養孩子的財商,千萬不要認為孩子還小,談錢色變,不要認為從小跟孩子談錢就會使孩子沾上銅臭味,等孩子長大了再去灌輸就已經來不及了,孩子可能就浪費了一大筆金錢。
  • 優秀的父母,不會避諱跟孩子談錢!好的教育,一定要和孩子談錢
    優秀的父母,不會避諱跟孩子談錢!好的教育,一定要和孩子談錢,別讓孩子為父母的錯誤買單。關於姐弟兩網貸的熱搜,記者曾問他們為什麼會借那麼多。而孩子的金錢觀建立,和父母的教育有關。教育家默克爾說:&34;所以說,父母不要避諱和孩子談錢:①告訴孩子家裡的經濟情況很多父母,尤其是家庭比較窮的父母,都很忌諱和孩子說起家裡的經濟情況。
  • 先導篇:兒童時期財商的培養,成就孩子一生的格局
    《反溺愛》的作者羅恩·利伯說:「不想寵壞孩子,就要好好談錢」。生活中,很多父母會把養育孩子的主要精力放在學習上。提到「財商」,有的父母會覺得有點遙遠,認為這是大學以後才需要考慮的事情;有的父母會覺得有點陌生,不知道培養財商從何抓起;也有的父母會認為孩子的智商和情商更重要。
  • 孩子的財商啟蒙,要趁早
    為了給孩子一個更美好的未來,作為父母,絞盡腦汁去從培養孩子。但是,大多數父母可能會陷入一個誤區,只重視智商、情商的培養,卻忽視了財商的啟蒙和教育。 著名的投資大師股神巴菲特說:「諾亞並不是在已經下大雨的時候,才製作方舟。」意思是說財富要提早準備和積累。理財專家也說:「幼不學財,財不理你終生」。 對孩子的財商教育要趁早。
  • 「最美地攤」北大女生:買一本書,講一道題,談孩子的財商教育
    可以看出女孩積極樂觀和樂於助人的生活態度,讓眾多網友紛紛點讚。女孩子不僅是名校學霸一枚,還有這樣積極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很多家長不禁有些「酸」,又是一個別人家的孩子。家長們想要給孩子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在教育中「談錢」是一門不可或缺的課程。
  • 財商啟蒙真的只是教孩子認錢嗎?這幾種財商思維讓你終身受益
    文/睿姐隨著中國經濟的飛速發展,越來越多的精英中產家庭認識到財商的重要性。兒童財商啟蒙教育也逐漸被父母們關注和重視。高財商對孩子來說,代表一種非常重要的能力。關於培養財商,我想先問大家幾個問題:會理財就等於有財商嗎?你對財商的理解是否就是賺錢的技能和方法?讓你的資產和財富增值是否就是你認為的財商?很多人認為,高財商就是會賺錢、會理財、會投資。
  • 疫情之下,新財商教育火了
    過去,和不善於表達愛一樣,中國人還羞於談錢——尤其是和孩子談錢。近些年,北京有不少學校專門為小學生開設了特色財商課程,父母也不再狹隘地將財商教育與「教孩子賺錢」劃等號,而是將財商教育定義為一種思維方式,專注培養孩子的理財技能。 今年疫情發生以後,許多行業受到巨大衝擊,這也翻開了財商教育的另一面,讓我們不得不思考:當許多行業受到巨大衝擊,家庭和個人收入急劇減少,甚至陷入「沒錢」的困境,該如何對孩子進行財商教育呢?
  • 和孩子一起上一節「財商課」——《小狗錢錢》
    我心裡笑了,這本書真的跟財商教育和金錢觀沒啥關係啊! 小學生需要進行「財商」教育嗎?當然需要,正確地看待金錢,合理合法地追求自己的物質滿足,是一個人活出幸福美滿人生的重要能力之一;加深對資本的理解,對勞動報酬和資本收益有鮮活生動的體會,也能幫助孩子將來更有可能走上商業成功的道路。
  • 為了避免孩子成為啃老族,財商教育一定不能少了這一環
    財商教育就是教孩子理財嗎?財商教育的核心是什麼?財商為什麼會影響孩子的一生?無論是跟孩子還是跟家長接觸,我都發現很多家長對兒童財商教育普遍都存在著一些誤解。 事實上,我們所談的兒童財商教育更重要的是培養孩子的能力,教育的過程更重要的是讓孩子不斷地去感受,失敗了也沒關係,並不是說家長給孩子發號施令讓孩子去怎麼做。
  • 財商教育:你將怎樣告訴孩子,你與金錢的關係?
    其實,從小到大,作為在校學生,他們並不明白家裡的經濟情況,很多孩子也從來沒有建立任何與金錢清晰的關係。所以孩子的思維就是:我哪兒容易能借到錢,我就去做這件事情。我要比同學更有面子。慢慢的就背上了各種各樣的債務,陷入不可自拔的境地。這些都源於學校財商教育的缺失,以及大多數家庭並不會或者也不了解如何去培養孩子正確的財商。
  • 長投學堂探索兒童財商教育新領域
    為了讓財商教育更加生動有趣,讓孩子們在身臨其境的沉浸式體驗中樹立正確的金錢觀,本次活動以「繪本講述+場景模擬」的模式,為孩子們設計了線下財商實踐遊戲,邀請孩子們自己規劃購物預算和購物清單,通過互動形式了解貨幣的使用方式,制定合理的消費計劃,樹立正確的金錢觀和理財觀。與此同時,遊戲娛樂與知識學習相結合,令孩子們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自覺融入學習,有助提升孩子自主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
  • 你有沒有跟孩子談過「錢」?家庭裡缺失金錢教育,孩子容易栽跟頭
    ,但實際上這是一本關於兒童財商教育的書。羅恩·利伯認為,要慣壞一個孩子,就不要跟他談錢。言下之意就是,一定要跟孩子談錢。為什麼跟孩子談錢這麼重要呢?設想一個場景,孩子賴在玩具店不肯走,他想要最新的變形金剛。雖然他昨天剛剛買了另一款。家長苦口婆心勸說,孩子撒潑打滾威脅。家長的勸說詞大多是,「你已經有一樣的玩具了」,「昨天剛買了新玩具」,「你玩具太多了」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