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太人的財商教育,讓孩子贏在了起跑線上,優秀的父母不可不懂

2020-10-03 囍夫卡


英國前首相邱吉爾曾評價猶太人說,猶太民族毫無疑問是世界上最強大,最卓越的民族。

在世界上廣曾為流傳著這樣一種說法:6位猶太人改變了人類的發展歷程:

第1位是摩西,他說一切都是律法;

第2位是耶穌,他說一切都是苦難;

第3位是馬克思,他說一切都是資本;

第4位是弗洛伊德,他說一切都是性;

第5位是愛因斯坦,他說一切都是相對的;

第6位是羅斯柴爾德,他說一切都是財富。

在人類歷史的各個領域,都湧現出了猶太裔的世界名人,很難想像這個人口僅佔世界1/400左右的小小民族,曾經漂泊流浪,無寸土可居。

為什麼至高無上的榮耀總是降落在猶太人身上?仔細研究一下,就會發現猶太人的成功和他們的教育分不開,他們的教育又與《塔木德》這本書的秘密有著巨大的聯繫。

今天我將為大家分享猶太人財商教育的部分觀念,看看到底猶太人是怎樣教育孩子,並讓他們成才成功的。

01金錢無貴賤之分

猶太人把經商視作畢生的追求,因此在猶太人的家庭教育中,財商教育佔據了很大比例。

《塔木德》說:金錢平等,因此人格平等,於是懷有賺大錢的欲望才好。金錢對任何人來說都是平等的,他沒有高低貴賤的差別。

猶太人經常會講這樣一個故事來告訴孩子們金錢的平等性:

有一位演講者在一個公眾場合演講,他拿起了50美元高舉過頭頂說:「大家快看,這是50美元,嶄新的,有誰想要?」結果所有人都舉起了手。

然後他把嶄新的紙幣揉了揉,紙幣變得皺巴巴的,他又問:「現在有人想要這50美元嗎?」所有的人依然舉起了手。

緊接著他把這張紙幣放在地上,用腳狠狠的踩了幾下,紙幣變得又髒又爛,他拿起錢來又問:「現在還有人想要嗎?結果所有的人還是都舉起了手。」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那張鈔票在揉了又揉,踩了又踩,變得又髒又破之後還是有人想要,是因為鈔票就是鈔票,鈔票是沒有高低貴賤之分的,它不會因為受到什麼待遇就有所差別

在這種觀念的引導下,猶太人從不以自己做的生意小而自卑,在他們看來所有的生意都是由小做到大的,他們喜歡把鈔票不問出處這句話掛在嘴上。

猶太人從小就教育孩子,金錢是沒有性質的,所謂的性質是人自己主觀強加給金錢的,所謂的金錢的性質其實是金錢持有者本身所具有的性質,人有善惡之分,金錢沒有。

很可惜在我們的家庭教育中,很少看到這麼客觀理性的教育,甚至很少進行財商教育,有些人的金錢觀可能從小到大從未改變,一直都是錯誤的,在這種錯誤的金錢觀的指導下去賺錢,結果可想而知。

02賺錢是遊戲

《塔木德》說金錢不神聖,不是高不可攀的聖物。

猶太人對錢保持一種平常心,他們認為金錢同衣服一樣,不過是一件有用的物品而已。

這不是鼓勵別人不賺錢。而是說應該對金錢保持一種從容冷靜的心態,要想賺錢就不能給自己增加心理負擔,把金錢看得太重,也就給自己背負了沉重的包袱。

猶太人只把金錢當作是一種很好的物品,它刺激著每一個人的神經去高度的投入它。人們投入資金的時候,就是投入了一次次危險但又有趣的遊戲中。

著名的金融家摩根,就認為只有以遊戲的心態去賺取金錢,才是最佳的賺錢心態。

摩根一直有一個習慣,每當黃昏的時候他就到報攤上買一份載有股市收盤的晚報回家閱讀,當他的朋友們熱衷於棒球和足球等遊戲的時候,他卻喜歡研究怎麼賺錢,如同朋友把棒球足球當作遊戲一樣,摩根將賺錢當做遊戲,並且痴迷其中。

視錢為平常物事,賺錢為遊戲,這就是猶太人的高明之處,也正是因為這樣才成就了那麼多的猶太大亨。

這種教育放到我們的家庭教育中,恐怕又是一種驚世駭俗,不知會引起多少人的非議。我們可能會接受視金錢為平常物這種教育觀點,但絕不會將賺錢當作一場遊戲。

我們在對待金錢上存在一種極端,要麼視金錢如糞土,要麼淪為拜金主義,和性教育一樣,財商教育也是我們非常缺乏的一種教育。

03我們的財商教育是怎麼樣的呢?

答案其實不言而喻,雖然現在我們身處經濟飛速發展的時代,雖然物質文明高度發達,但在教育這一環上,很多東西是不同步的,就比如我們今天說的財商教育。

在孩子面前,家長們不僅談性色變,談錢依然,也會色變。一方面固然是因為幾千年的傳統文化,儒家的重義輕利等在作怪。

但我認為中國的家長之所以很少對孩子進行財商教育,是因為他們自己本身就沒有從他們的父母那裡接受到財商教育,又談何教育自己的孩子們?

如果你也有這樣的尷尬和困窘,我建議你好好看一看《塔木德》《塔木德》被稱作猶太人的孫子兵法,裡面蘊藏著一整套驚人的處世智慧和賺錢哲學,是無數猶太人獲取財富的秘籍和人生寶典,也是父母給孩子進行財商教育的最好教材。


通過具體事例,加上名言警句,《塔木德》為人們全面揭示了猶太民族的財富密碼,成為猶太人世代相傳的寶典,為他們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

永遠都是思路決定出路,思維上的差異拉開了人與人之間的差距,想提高自己,不想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可以把《塔木德》買來好好學習一下。

現在百度好書節,特價活動只要24元,24元不到一頓飯錢就能換來猶太人的財富密碼,投資自己,改變孩子的人生軌跡,實在很划算。感興趣的點開上方連結下單吧!

相關焦點

  • 想孩子考滿分,可教育只值60分,優秀孩子的父母也得贏在起跑線
    文丨圖圖爸爸我要讓我家孩子贏在起跑線上,所以,從小培育他「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的觀念是非常必要的。你有沒有適合兩三歲孩子讀的書籍,給我推薦一些好嗎?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孩子多看書,必然沒好處。等他習慣了書籍之後,學習的時候也不會顯得極其枯燥,這樣孩子必然而然能夠學習好,想想就覺得開心。
  • 教育最大的謊言之一: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教育界揠苗助長的事——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超前教育的提出知道提出「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口號的是誰嗎?是一家教育培訓機構,他們把教育比喻成賽跑,誰贏在了起跑線就會贏在終點。所以,父母們在孩子還沒出生就開始焦慮,以後學什麼,怎麼學,經濟撐得起來嗎?這一系列的問題就讓他們焦頭爛額。雖然超前教育是培訓機構的噱頭,但不可否認,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父母的焦慮。
  • 讓孩子贏在起跑線,超前教育只是滿足父母,對於孩子有弊端
    文/糯媽育兒經「讓孩子贏在起跑線」這句話被許多家長當做人生的一個目標,於是孩子小小年紀除了校園生活,他的課外生活就是參加各種興趣班,舞蹈唱歌表演,學習電腦編程又或者學一門地道的外語。鋪天蓋地的廣告投放都在說孩子必須要贏在起跑線,才能做人上人。
  • 那些不想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父母,要知道,你才是孩子的起跑線
    不要逼孩子「贏在起跑線上」「不能輸在起跑線上」這句話似乎成了每一個家裡有娃的爸媽最初的教育目的多少孩子,在父母的硬性規劃下活著,他們也許光彩照人,今天這項技能獲得第一,明天那項技能獲得第一,這樣的贏在起跑線上,孩子真的開心麼?在《好孩子是被喚醒了內心的種子》一文中,中國臺灣著名散文作家林清玄寫道:「如果你的孩子是第一名,那就讓他別那麼努力,輕鬆點進七到十七名裡,那才能成功嘛。
  • 論教育——我們要不要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
    如此以往,折騰得家長累,孩子更累,反倒是讓外面的教育機構賺了一波。那麼就引出了今天的話題,我們的幼兒教育到底是要贏在起跑線上還是要做好長跑的準備在當前順其自然的發展。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我覺得是要起跑線上發力還是順其自然做好長跑的準備,各有各的好處,但是我覺得不應該單純的由家長決定。這件事的關鍵,我覺得還是在於我們受教育的主體——孩子。為什麼這麼說呢?
  • 想讓孩子贏在起跑線,培養這些是關鍵
    重點來了,以下四點建議,讓你的孩子贏在起跑線! 一,培養孩子閱讀的能力。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這話你聽到耳朵起繭了吧?所以你得以身作則,營造出一個好的閱讀環境。在客廳裡,放一個書架,擺滿書。據相關研究顯示:5-12歲是財商培養的關鍵期,6歲以前是財商和金錢觀的萌芽期,6-12歲是財商形成期,12-18歲是財商發展期。孩子成年後,財商水平基本定型。 對孩子財商的啟蒙,重點是讓他們掌握駕馭金錢的智慧,培養財商認知、拓展財商思維,以提高孩子在實際生活中的解決問題的能力,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財富觀。
  • 財商教育要從娃娃抓起!
    10.9 早讀感悟: 《八歲女孩兒問倒巴菲特,為啥這麼牛》,文中的小姑娘叫達芙妮,5歲時便開始了財商教育。爸爸在她5歲時便給她讀巴菲特的傳記《滾雪球》,8歲時達芙妮便成了兩家上市公司的股東,身價超過400萬人民幣。我不禁想,8歲時的我,好像每天就是學校,家和農田三點一線。
  • 別讓財商輸在起跑線,這話不是對孩子說,而是對父母說的!
    「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對為人父母者而言,這句話恐怕早已在耳朵裡生老繭。但「膩歸膩」,當爹當媽的還是心甘情願掏銀子,給「神獸」報各種興趣班、輔導班、提高班……目的就一個:事關教育,嚴防孩子輸在起跑線。那麼,孩子的財商呢?想過「起跑線」嗎? 財商需從小培養 先把話題撤開些。知道「股神」巴菲特吧,聽說過他10歲讀完家裡投資類書籍,11歲開始買股票吧。
  • 培養優秀的孩子,從財商教育開始
    說起財商教育,不少父母覺得,這麼小就讓孩子認識金錢,孩子會不會形成拜金的觀念。其實,這種擔心大可不必。金錢是生活中客觀存在的事物,人類的社會生活離不開金錢,正確認識金錢及金錢的規律,從小培養財商,才能讓孩子更好的駕馭金錢、應用金錢,享受踏實、富足的人生。
  • 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不代表孩子能夠「贏在未來」
    隨著越來越多綜合素質高的人成為了父母,大家對孩子的教育問題也比以前更加重視了,不少父母甚至在育兒問題上達到了「焦慮」的地步。培養孩子成才的壓力讓這些父母不斷要求自己也要求孩子要從小「贏在起跑線」,這使得越來越多的孩子年紀不大壓力卻不小。
  • 這樣的父母才能讓孩子贏在起跑線
    不知大家有沒有這樣的感覺,學霸不一定有當老師的父母,但是,老師的孩子一定是學霸!甚至有的學校的高考橫幅都寫著:」拼贏官二代,考贏教二代!「父母對子女的影響到底有多大呢?一個調查給我們揭示了可怕的真相。 在2018年的高考後,某新聞平臺面向全國的高考狀元發去過一份調查問卷,得到了下面這個圖。
  • 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是不是最大的謊言?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一言一行都影響著孩子的一生,你想要他成為什麼樣的人,就必須以身作則,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父母擁有較高財商的孩子,財商也不會低。認真學習,不光是為我們自己,還有要為後代創造環境,父母的人生高度決定了孩子的人生高度乃至超越並達到更高的階梯!父母言傳身教是全方位的——思想,為人處世,性格,情商逆商乃至財商等各個方面!真正要受教育的是父母!父母在教育方面扮演了無可替代的主導者,通過各方面的提升潛移默化影響孩子!試問父母在生活中自己都沒有做好,怎麼苛求孩子能做的更好!
  • 為什麼猶太人特別會賺錢?看他們教育孩子的方式,或許會給你啟發
    ——猶太格言猶太人認為智慧才是一個人最大的財富,而智慧的來源就是書籍。為了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猶太家庭在女人懷孕的時候就經常閱讀,給孩子進行胎教。等到孩子出生以後,父母會在書本上塗抹蜂蜜,讓孩子去舔。閱讀是知識積累的方式,而海沃塔提問是激發孩子思考的教育方式。「海沃塔」的意思是夥伴,而父母的「海沃塔」聊天,也是以夥伴的身份,通過提問、回答、討論的方式讓孩子真正掌握一個知識。美國布蘭迪斯大學的一項研究發現,猶太人之所以聰明,與這種「海沃塔」聊天有關。
  • 你的孩子有財商嗎?
    財商你了解多少?或者你有財商嗎?什麼是財商呢?「財商」就是正確的認識金錢、駕馭金錢和利用金錢。我們給孩子一樣的培養方式,卻期待他有比別人更好的人生。會看到未來的父母,孩子能知道什麼是見識。是不是感到自己沒有財商,怕教不好孩子;其實大可不必,人生本就是不斷學習的過程。即刻學習就好,年齡不是問題。
  • 贏在起跑線?父母的教養,才是孩子人生真正的起跑線
    相信大家都曾在生活中遇到過這樣那樣的父母,他們的素質有高有低,高者令人欽佩,低者令人不齒,而如果注意觀察的話,往往會發現這樣的對應關係:素質高的父母,身邊帶著的孩子往往也很有教養,讓人心生喜歡;而那些沒素質、缺教養的父母,往往帶著的都是熊孩子,令人心生厭惡。
  • 乾貨篇 | 財商教育,助力孩子一生的必修課
    比如債主,警方,甚至是騙子,讓這些人來替你對孩子進行財商教育,恐怕你和你孩子就會付出更大的代價。」每一位家長,都不願意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更不允許孩子的未來充滿雷區。>我們常常把智商教育,情商培養掛在嘴邊,但卻對財商了解甚少。
  • 讓孩子贏在起跑線,可贏了起跑線,孩子就知道怎麼跑了嗎?
    吃完飯後,他有些抱歉地對我說到,快要開學了,所以有很多孩子的家長打電話給我希望我幫他們的孩子分一個好班。我有些好奇地問道,現在小學班級就開始分重點班和普通班了嗎?他笑笑說,那倒沒有,只是有些老師資格比較老,而且往年教出的孩子的成績也還不錯,所以家長們就想讓他們的孩子去這些老師的班上,這些家長的本意就是不想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然後他又笑著補充了一句耐人尋味的一句話,有了起跑線,孩子就知道怎麼跑了嗎?
  • 趣談外國孩子的財商教育,父母早早做功課,就是給孩子未來的財富
    培養財商要從娃娃抓起,國內很少有人重視這一點。那我們一起來看看國外家庭是怎麼做的。一.美國眾所周知美國是非常重視孩子獨立的一個國家。美國父母對兒童的財商教育也有著獨到的見解。以下是他們對不同年齡段孩子的財商要求
  • 家長應該重視的教育問題:孩子應如何贏在起跑線上?
    孩子應如何贏在起跑線上?「不進一個好的小學、中學、大學是起跑線嗎?如果以此為基準,以學習數學、認字等技能培養的早教模式固然是最合適的。但是卻很少有家長反思,這種技能教育雖然或許能夠幫助孩子進入好的小學、中學甚至大學,但放在整個人生階段來說,學校階段的教育只是孩子人生的一小部分,學到知識固然重要,但如何適應社會、如何待人處事的人格養成,卻遠非學校教育能全部包含的。不同年齡段的孩子的訴求是不同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是許多家長奉若神明的信條。然而,很多父母容易忽略的一點是:什麼是「起跑線」?
  • 從猶太人送給孩子的第一份禮物,我看到了差距
    父母們通過花錢去儘量滿足孩子們的要求,卻很少有父母關注孩子的財商教育,比如,如何花錢和賺錢。 猶太人在商業上的精明不都來自天分,其實在骨子裡,他們就認為擁有財商思維、商業頭腦是一種基本的生活技能,所以在對孩子的教育上很有一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