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問題是父母問題折射,想要孩子優秀,聰明父母要學會自我反省

2020-08-27 李玫瑾育兒課


總會聽到一些家長對孩子的抱怨:你怎麼這麼不聽話,這個道理給你講了千百遍,你就是不聽、不改,一天總是好的不學,在外面去學一些壞習慣......


父母們在教育孩子這件事上,可謂是傷透了腦筋。


當孩子呱呱墜地的時候,新晉奶爸奶媽們就暗下誓言,要把寶貝培養成優秀的人才,可是當真正實施起來時,卻是困難多多。


我們總是抱怨孩子調皮不聽話,更有些家長還會直接罵孩子笨,我們把孩子教育的問題全都歸咎在了孩子身上,就沒有想一想,就沒有想想我們自身存在的問題嗎?


每個孩子最開始就是白紙一張,父母則是拿筆的那個人,白紙最終變成什麼樣子,最主要的原因歸咎於拿筆人的「書寫、塗抹」,看的就是父母自己的教育方式。



01

抱怨孩子愛撒謊


有家長就說到自己孩子愛撒謊,有作業卻謊稱沒有作業;為了玩,謊稱自己做完了作業;打碎了家裡的花瓶,卻撒謊不承認......


遇到孩子撒謊,家長就認為孩子不聽話了,在外面學壞了,是一個壞孩子了,卻沒有想過自身的問題。


是不是曾答應孩子,周末帶孩子去遊樂園,卻因為某些原因沒有去成;在孩子不小心打碎了一個碗,你就直接對孩子大吼大叫,批評孩子沒有用,一個碗都拿不穩......



02

抱怨孩子不自信


孩子上課不敢發言,遇到熟人不敢打招呼,家長抱怨孩子遇人怯怯懦懦,遇事沒有擔當,這些都是孩子不自信的表現。


孩子不自信,家長有想法自己的問題嗎?


我們認為孩子小,什麼事都不懂,就為孩子包辦各種事務,小到為孩子準備好當天穿的衣物,買什麼玩具;大到孩子讀哪所學校,學什麼特長,家長都自行做決定,不聽孩子的任何意見;


當親戚聚會的時候,當著眾人的面,貶低孩子成績差;就算孩子成績小有進步,不但不鼓勵表揚,反而覺得孩子是耍了小聰明。


正是家長們這些包辦、打壓式的教育,讓孩子變得沒主見、不自信。



03

抱怨孩子愛發脾氣


有的孩子脾氣暴躁,稍有不如意的地方,就會發脾氣、扔東西,甚至打人發洩,讓父母們頭疼不已。


孩子愛發脾氣,原因可能是父母自己也是暴脾氣的人;


或者是父母平時比較忽視孩子,而孩子想要引起父母的注意,不得不用錯誤的行為,引發父母的關注;


又或者是在孩子還小的時候,父母教育就過於嚴厲,讓孩子不敢違背父母的意願,但當孩子逐漸長大,發現自己有能力去對抗了,就很可能採取偏激的行為和父母對著幹。


孩子身上的大部分習慣,都是我們父母有意無意培養出來的,有些更是在潛移默化中,影響了孩子。


孩子的問題是父母問題的折射,父母才是是孩子問題的最大製造者,同時也是孩子改正錯誤與缺點的最大障礙。


沒有教育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父母。孩子出現教育問題,父母們最應該做的,是要先自我反省,首先優化自己,讓自己做孩子的榜樣,用自己的榜樣作用去教育孩子,你會發現這樣的教育省時又省力。

相關焦點

  • 孩子學習忙,父母壓力大?聰明的父母要學會這樣自我解壓
    然而聰明的父母要學會自我解壓。優秀孩子的父母每每見了鄰居都要誇耀一番自家的孩子,引來周圍許多讚嘆。被比下去的孩子父母只能暗自神傷,化悲憤為揍孩子的力量。 這樣的事情多了,兩個關係密切的家庭漸漸不相往來。 這兩家的父母,都把孩子的成績當做自己的面子。孩子成績好,父母的臉上有光;孩子的成績差,父母覺得「面子都丟光了」。
  • 一組漫畫告訴你,孩子問題的背後都是父母的問題
    父母們才是孩子「壞」習慣的始作俑者孩童就像鏡子,往往映照出:父母本身的問題或親子之間關係的問題或父母之間夫妻關係的問題  那可能是他們從家長或者身邊其他人那裡學來的沒有天生的成功父母,也沒有不需要學習的父母,成功的父母親都是不斷學習提高的結果優秀的孩子多是優質教育的結果,問題孩子多是問題家庭的產物。
  • 3-6歲是孩子情商培養關鍵期,父母做到這3點,孩子更優秀
    很多父母都是以學習成績的高低來評判孩子是否優秀,其實,成績的好壞僅代表著孩子智商的高低,這關乎的是孩子聰不聰明,而非優不優秀。美國哈佛大學教授丹尼爾曾說「一個優秀的人,20%靠智商,剩下的80%靠情商,情商是決定一個人是否優秀的主要標準」。
  • 孩子想要父母陪伴,父母想讓孩子感恩,聰明的父母懂得如何愛孩子
    孩子想要父母陪伴,父母想讓孩子感恩。對於大多數中國父母來說,教育孩子就像是養牛餵羊,只要辛苦賺錢,給孩子吃飽穿暖,孩子就應該好好學習,並且感恩自己的付出。當我們生而為人,總會對於自我存在有追根溯源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對於孩子來說:父母對自己是什麼態度,自己犯了錯父母有什麼反應,想要的玩具零食能不能得到滿足,是孩子思考、分析和確立自身家庭地位、價值的主觀依據。
  • 真正聰明的父母,懂得教會孩子這3點,難怪孩子越來越優秀!
    真正聰明的父母,懂得教會孩子這3點,難怪孩子越來越優秀!有了孩子之後,想必每一位父母都對孩子寄予厚望,希望孩子能夠成長為一個足夠優秀的人。那麼我們父母應該怎樣做,才能培養出一個優秀的孩子呢?其實關於孩子的培養,還是有很多小技巧的,這些小技巧體現在生活瑣事中,只要父母們能夠有意識地做好這些事,那麼孩子將會越來越優秀!
  • 兩道造句作業折射家教困惑 專家:父母要學會低頭
    兩道造句作業折射家教困惑 專家:父母要學會低頭 2008年12月10日 12:46 來源:浙江在線-今日早報 孩子報告說作業寫完了,媽媽就質疑:「你到底做完沒有啊?沒偷懶漏題吧?」  漸漸地孩子面對媽媽,情緒也莫名地煩躁起來,甚至心中泛起了小小的怨恨,嘴裡經常念叨的話就是,「媽媽又該說我了……」「媽媽肯定不相信……」  「急脾氣」媽媽紛紛反省  「我也是個急性子,看來以後要改改了!」  「受教了,我也要改改!」
  • 孩子脾氣倔怎麼辦?聰明的父母,要學會下面這三招
    像溜溜這樣的壞脾氣,其實會讓很多父母感到頭疼,孩子脾氣一上來,他們就不知道該怎麼辦了。那麼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討一下聰明的父母會如何應對孩子的犟脾氣吧!一、孩子為什麼脾氣倔?通過觀察,我們可以發現:一對控制欲比較強的父母,在生活中總是對自己的孩子管這管那,有時候甚至會壓縮孩子的自由。長期下來,孩子就會感到壓迫,從而產生一定的逆反心理。具體表現為:父母指東,自己偏要朝西;父母不讓做的事情,自己偏偏要去搞。
  • 想要孩子變優秀,父母一定要「忍住」的4件事
    在養娃的道路上我們總是想要想盡一切辦法把孩子培養的更優秀。有些媽媽輕輕鬆鬆就養出了出類拔萃的孩子,而又有些媽媽累死累活也養不出好孩子,這是為什麼呢?因為要想孩子更優秀,一定要「忍住」4件事。 第一件事:忍住妥協。 在商場中我們經常能看到,許多孩子哭鬧著想要某一樣玩具,有些家長堅持著不買,把孩子抱走了。
  • 教育不止靠老師,孩子的問題是父母問題的映射
    優秀的孩子多是優質教育的結果,問題孩子多是問題家庭的產物。孩子的問題大多不是孩子自身造成的,而是父母問題的折射,父母常常是孩子問題的最大製造者,同時也是孩子改正錯誤與缺點的最大障礙。一位優秀的母親甚至說,很多人都認為我很輕鬆,說你的孩子那麼優秀,根本不用管,殊不知,我連晚上睡覺其實都有一個眼睛是睜著的!好母親防患於未然,而不合格的母親是,孩子的問題已經很嚴重了,甚至教師都已經找孩子談話了,她還沒有意識到問題的存在。全國首屆傑出母親沈麗萍同志是個畫家。
  • 女孩餐廳玩耍磕傷,家長要求索賠,甩鍋式父母難養出優秀的孩子
    但如果孩子犯了錯,家長卻將所有的責任推卸給彼此或者是第三方,一直替自己和孩子遮掩,想要做到&34;。而這樣的父母實際上是很難養出優秀的孩子,甚至會對孩子的身心健康造成很大的傷害,其中最主要的有兩方面的影響:第一個,孩子缺乏責任感。
  • 怎樣帶孩子最省力,犯了錯誤怎樣才能讓孩子自我反省
    如何帶好孩子,成為當下社會的主流問題。針對這個問題,我們研究許久。在告訴大家研究成果之前,還請看一個小故事:女孩花花7歲了,有一天,媽媽給花花買了兩條金魚,花花非常高興,她每天放學之後,除了寫作業,最愛做的就是趴在那裡看金魚。
  • 想要聰明孩子:家長請先自我反思
    孩子從出生那刻開始,就在不停的輸入……默默輸入著他看到的、聽到的、感知到一切。不停的豐富內外儲備,待到兩歲左右,開始嘗試不斷輸出……輸入再輸出……無限循環。而這輸入百分之八十是來自父母、監護人。想要孩子成長為什麼樣的人,作為父母的你就要努力為他樹立什麼樣的榜樣。
  • 孩子自理能力差?父母是元兇,家長學會「偷懶」孩子就越優秀
    這樣的情況很容易讓孩子感受到父母愛的壓力,因為家長付出,所以他們就會有高期盼,而高期盼就會容易失望,從而衍生出很多的問題。我們總說不能把所有的希望託付在一個人身上,因為這樣就很容易落空,對待孩子也是這樣的。
  • 學會應對孩子叛逆,是父母自我提升的必修課
    在劇中一對父母的教育方式一度成為熱點,而夏東海爸爸是一個優秀的教育者。作為爸爸,他以身作則、包容孩子的缺點、挖掘孩子的優點、尊重孩子的意願與想法。他說:每一個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都有自己的小秘密有時候,他不願被別人知道,往大了說,尊重隱私權,往小了說,一個孩子得不到尊重,她怎麼能學會尊重別人呢?
  • 孩子做事太依賴父母?聰明的家長這樣教孩子學會自立
    並學會自己承擔責任,長大成人後,能自己應對生活中的種種磨難。比如說,孩子學習繫鞋帶,可就是系不到位,穿好一雙鞋可能要十幾二十分鐘,這個過程中,就鍛鍊了孩子的耐性;比如說,孩子和好朋友吵架,但是孩子處理的不當,失去了這個好朋友,孩子就能從中吸取經驗,怎樣站在對方的立場考慮問題,從而得到成長。
  • 學會自我照料,是父母給孩子最好的表率!
    我們努力地去撫養、照料孩子,無時無刻不優先考慮孩子,我們學習了很多的育兒知識,也習得了很多的育兒技巧,知道面對孩子成長中出現的各種挑戰,需要情緒穩定,需要好好溝通,但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容易在孩子出問題的時候情緒失控,可能暴跳如雷,可能驚慌失措,可能焦慮不安,可能自我挫敗,表面上看似是我們的情緒出了問題,實際上作為父母,我們可能沒有覺察到這個時候的自己其實特別需要自我照料。那麼,什麼是自我照料?
  • 孩子取得成績,你還在誇孩子聰明嗎?看看優秀的父母是怎樣做的
    沒有哪個父母會想:「我今天能做點什麼來害我的孩子呢,破壞他的努力,讓他變得不愛學習,阻礙他取得成就?」但是很多父母每天都在不經意間做著阻礙孩子成長的事情,他們不能正確的理解孩子發出的信息,對孩子的智力進行評判等等。《終身成長》這本書中講了優秀的父母如何才能建立成長型思維模式,並把成長型思維模式傳遞給孩子。
  • 孩子學習困難?很大原因出自父母,父母要學會從自己身上找問題
    小文是一名剛上一年級的孩子。父母在偶然看到一個綜藝節目,一名三歲的孩子竟已經識得兩千多個漢字,而且還能一筆一划的寫出來,父母倆人深受刺激,希望自己的孩子也可以成為這樣的&34;。當孩子出現這種情況時,父母認為孩子就是單純的不想學習,自己花了這麼長的時間沒有得到回報,於是每天就強迫孩子學習,每晚自己輔導他學習,每次都得到晚上十一二點,其中當孩子感覺到累了,想休息時,父母還會對其責罵。
  • 做優秀父母,從自我成長開始
    對漫長的人生而言,陪伴孩子成長是一件最有意義的事。而做優秀父母,必須從自我成長開始。我一直堅信:只有良好的家庭教育才是優化孩子靈的催化劑。  做優秀父母,從自我成長開始  文/許小美  我們都知道,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如果自己總是髒話連篇,還要求孩子尊重文明,那也不切實際。
  • 面對孩子的問題,不同的答案不同的格局,聰明的父母都會這麼回答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經常會被孩子問到這樣一些問題:「媽媽,你為什麼要上班?能不能不上班陪我?」「媽媽,為什麼別人都開車接送而我是電動車?」「媽媽,同學XX都穿名牌鞋子,我也想要,可以給我買嗎?」「媽媽,別人家都住大房子,為什麼我們家是小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