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者,傳道受業解惑者也。古今中外眾多著名的人物,都是在老師的影響下逐步成長,最終成就一番事業,他們對待自己的老師十分恭敬。下面就讓我們一起走進三國與日本戰國歷史,看看劉備、諸葛亮、織田信長等人是受到何人指點?他們和老師之間又有怎樣的故事?
三國演義中,劉備的老師是大名鼎鼎的九江太守盧植,盧植在三國中是比較德高望重的,同時也是劉備和公孫瓚的老師。正因為拜同一人為師,劉備後來起兵討伐黃巾之亂,投靠了公孫瓚,才保存了周全。而且劉備能夠有足夠的號召力,並不是因為他的「皇叔」的身份,而是因為他的老師是盧植,就連曹操也高看他一眼。這說明了拜師學藝的重要性,拜一個傑出人物為老師,不僅提高了自己的身份,還可以擴大人脈,必要時也許還能保全性命。
【劉備】
說到劉備,就不得不提諸葛亮。諸葛亮未出山之前,曾多次到龐德公那裡求教。古代講究尊師重道,所以諸葛亮前去拜訪龐德公都要跪拜行禮。一段時間後,龐德公覺得此少年天資聰慧,志存高遠,便引見諸葛亮拜著名學者司馬徽(水鏡先生)為師。爾後,諸葛亮的才能逐漸顯露,臥龍的名號也開始享譽天下。
【諸葛亮】
日本戰國著名人物織田信長,他的老師名為平手政秀。織田信長天性頑劣,脾氣暴躁,平手政秀苦口婆心多次勸說,可是毫無作用。萬般無奈下,他做出了一個令人震驚的決定:以切腹自殺勸諫織田信長。他給織田信長留下一封信,希望他能在自己死後,能改掉種種缺點。政秀的殉死終於讓信長幡然悔悟,他一改往日浪蕩不羈的作派,很快便以他的能力光大織田家,成為日本戰國史上的風雲人物。對於自己的老師平手政秀,織田信長一直非常尊敬,不僅建立了一座政秀寺,用來寄託自己的對老師的哀思。同時還為平手政秀立了一塊彰德碑,以記錄老師生前的功績。
【織田信長】
老師的言傳身教,能夠影響學生的一輩子;學生謹遵師訓,能成就一番事業亦是對老師的肯定。在老師的教導下,劉備、織田信長最終都打下一片天地,諸葛亮的才華也被世人皆知。在首次亮相ChinaJoy的《九州劫》手遊中,日本戰國群雄穿越至三國時期,他們都將登上同一舞臺進行博弈。此外,三國與日本戰國超過300名武將供自由招募培養。當三國遇上幕府,究竟哪邊的教育更勝一籌?文韜武略誰能更勝一籌?所有答案盡在《九州劫》三國VS幕府的全新世界。
【九州劫】
【來源:九州劫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