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颯:央行數字貨幣將重構傳統金融業?

2020-12-19 新浪財經

來源:新浪財經

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作家 肖颯

我國金融體系中以銀行為主的間接融資體系,各大銀行在社會生活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央行數字貨幣的出現與普及使用,將深刻改變儲戶與銀行之間的法律關係,從而重構金融實務。

那一天農行內測的消息洩露,其實颯姐幾乎第一時間就知道了情況。這幾日用律師思維去想這件事,數字貨幣都央行化了,還能有啥法律風險,沒有什麼案子可做了;再思考,事情絕非如此狹隘,央行數字貨幣可能會深刻影響「金融行業整體法律結構」。

未來銀行業與儲戶之間的法律關係,民間借貸的證據問題,洗錢罪等罪名甚至會被束之高閣。央行數字貨幣之功豈止僅在當代,利在千秋。囿於颯姐法律背景,只能從法律角度做不完整闡述,拋磚引玉,希望引起學界和實務界對央行數字貨幣的足夠期待和熱情,把好東西真正用好,推動社會經濟進步。

數字貨幣之個人信息安全問題

央行數字貨幣甫出,下載錢包、線上支付、商鋪留痕、回溯來源、追蹤去處、錢包保密等等,這些私人消費的痕跡是否屬於公民個人信息?對於這些信息是否可以商用,歸誰使用?一系列問題值得提前研究。

根據2016年11月《網絡安全法》第六十七條規定,個人信息是指:「以電子或者其他方式記錄的能夠單獨或者與其他信息結合識別自然人個人身份的各種信息,包括但不限於自然人的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證件號碼、個人生物識別信息、住址、電話號碼等」。似乎並未列舉與「錢袋子」相關的詞彙。別急!再來看一看「最終保障法」——刑法之規定。

2017年5月最高法、最高檢《關於辦理侵犯公民個人信息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規定,公民個人信息是指:「以電子或者其他方式記錄的能夠單獨或者與其他信息結合識別特定自然人身份或者反映特定自然人活動情況的各種信息包括姓名、身份證件號碼、通信通訊聯繫方式、住址、帳號密碼、財產狀況、行蹤軌跡等。」

司法實踐中,我們還是以後者定義為準,也就是說個人信息當包括「帳號密碼、財產狀況」等內容。

根據社會生活經驗,我們曾發現:某些機關聘用科技公司為其打造某些技術基礎設施,但苦於無錢支付,便想出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辦法,讓科技公司拿走部分開發完的技術資源和信息資源。

我們敬告這些朋友,玩火很危險。經授權的機關可以合法收集公民個人信息,但權利不可讓渡。正如父親有醫師資格證,兒子雖耳濡目染,也不能上手術臺拿刀,因為兒子沒有資格證。

違反國家有關規定,買賣、收受、交換等方式獲取公民個人信息,或者在履職、提供服務中匯總收集公民個人信息的,屬於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一第三款規定的「以其他方法非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

這裡的「國家規定」可不是一個普通紅頭文件,而是國家級的法律法規。因此,將數字貨幣的流轉和運行信息進行商用,需要複雜的法律處理,不能簡單粗暴地授權或暗示,相關部門務必提前注意風險,決不能在關鍵問題上犯錯誤。

儲戶與銀行的關係

我國金融體系中以銀行為主的間接融資體系,各大銀行在社會生活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央行數字貨幣的出現與普及使用,將深刻改變儲戶與銀行之間的法律關係,從而重構金融實務。

「錢」在法律上被稱之為「種類物」,是相對於「特定物」而言的,混同後就分不出彼此。80後的我們,小時候交書本費,每人10元,為啥班主任要求在錢上寫上名字和班級,就是因為錢一旦混在一起就不分彼此。萬一有個假幣,也找不出誰交了假錢。

想像一下,未來數字貨幣普及,每人交20元書本費,班主任用「碰一碰」或者在線收款的功能即可將費用收到。甚或者連這些流程都不需要,家長手機一點,錢自動轉到學校公帳上,而且誰家交的人民幣的號碼+時間+歷史記錄統統都包含其中,還能順便分析出,此家長這個錢是從彼家長那裡賺來的。

也就是說,央行數字貨幣自帶時間戳等功能,這就將傳統意義上的cash現金,從種類物生生科技成了特定物。錢不再是死物,而是可以查出前世今生,甚至如何流轉到你手上的有故事的特定物。當然,逃稅也就變得更難了。

聰慧的讀者肯定想到了,既然錢不再是種類物,那麼,儲戶與銀行之間的關係也就不再是單純的借貸關係了吧。是的,從學理上分析,數字貨幣普及後,央行數字貨幣的持有者與銀行之間的關係便成為保管合同關係。就像富貴人家的珠寶或金貨租了銀行一個保險柜。央行數字貨幣的持有人,就是租了一個「雲保險柜」(數字錢包),將自己的數字資產放置其中。

如此這般,某些銀行就不會再將儲戶XX萬元挪作他用。以致人家著急用錢的時候,各種託詞。有了數字貨幣,證據鏈一清二楚。挪了客戶資金去賺錢,那就要把事情說清楚,起碼將賺回來的錢給儲戶分一點。

您可能會說,存貸匯的業務還怎麼處理呀?有辦法!

存款恢復到最初的含義:將款存在銀行,銀行要想使用,可以從儲戶手裡借走,雙方洽談一個回報,可以固定,也可以浮動。這也會促使銀行之間的良性競爭,能給儲戶多賺錢的銀行,我們拿錢支持你;躺在牌照上吃香喝辣的時代,趁早讓他過去。

人們可以追溯自己的錢是「怎麼來的」「又是怎麼沒」的,這個知情權很重要。

如各方諱莫如深,最終結局恐怕是普通人很難擁有該項權利。其實,也不要擔心,現在技術已可以做到脫敏。如此,只在遭遇訴訟或稽查時,利用相應技術回溯歷史過程,即可使糾紛和投訴得到更公平的處置。

兼聽兼明。就數字貨幣普及後儲戶與銀行的關係,團隊行政法專長的崔咪律師認為:數字貨幣為法幣的數位化,但法幣數位化後是否足以顛覆傳統金融行業的運行邏輯體系,還需再做考量。一方面,數字貨幣的普及,儲戶不再需要存款保險,存款利息的調整及支付結算會變得非常方便,央行貨幣政策的傳導效果更容易實現。數據貨幣的普及也將對儲戶間貨幣流轉監測及反洗錢工作等有所助益。但普通民眾對現有銀行及第三方支付體系已非常熟悉,央行發行的數字貨幣的吸引力尚未可知。

颯姐的觀點則相對積極,央行數字貨幣擁有強大的信用背書,符合當下對於特定行業等需求,只要有策略地推廣,應該有機會可以迅速普及。

數字貨幣對於反洗錢的意義

反洗錢的問題,要想講透可以講一學期。小文沒有那麼大的容量,我們僅從行為邊界的最外沿來講,本文不扯國際反洗錢那一段,直接從境內反洗錢的要害問題說起。

我國是專門規定了「洗錢罪」的國家,對於7大類犯罪所獲得的錢財及收益,刑法專門打擊幫助其「洗白」的行為。7大類犯罪包括:毒品犯罪、黑社會性質的組織犯罪、恐怖活動犯罪、走私犯罪、貪汙賄賂犯罪、破壞金融管理秩序犯罪、金融詐騙犯罪。請注意,不是7個罪名,而是7個類別的罪名。

現實中,對於破壞金融管理秩序犯罪、金融詐騙犯罪案件的偵查及審判,央行數字貨幣也許會起到重要作用。

邏輯簡單明了:數字貨幣體系下,黑錢根本洗不白了。每一分錢都自帶從出生時起的詳細交易信息,包括交易時間和交易對手方等。無論如何混同,都可以順藤摸瓜、追根溯源。因此,隨著數字貨幣普及率升高,在我國洗錢罪的發案率就會急劇下降。

未來人們均使用數字貨幣支付,P2P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的案子,再也不會因為鑑定結論的數額問題爭論不休。數字貨幣的流轉清清楚楚,甚至每一筆都打上了自出生以來的所有印記,雖然官方未直接承認採取區塊鏈技術進行防偽,明眼人看得出,加密技術必不可少。

從證據法的角度講,央行數字貨幣本身就是證據,可以證明交易的全部鏈條,不僅完整還自帶「時間戳」。以後民間借貸案件,預計網際網路法院一天可處理成千上百宗,大大節約了司法成本,提高了司法效率。

寫在最後

作為認真留心生活的人,颯姐其實喜歡在餐廳等位的地方悄悄觀察那些拿現金買單的顧客。如果其談吐不像非智慧型手機的用戶,就會令我浮想聯翩。

央行數字貨幣也許就是這樣的「倒逼工具」,當公務員的工資都來自於可追溯的數字貨幣,每一分錢花在哪裡,什麼時間花出去的,給什麼人花了就有跡可循。這當然是打擊腐敗的利器。

同時,通過天文級數據的盤點,數字貨幣的落實對我國宏觀調控政策的制定和落實等也提供了第一手資料。這比之前來源於層層「口徑」的數據靠譜得多。

當然,我也知道水至清則無魚的道理。所以,央行數字貨幣發給哪個群體,用在哪個領域就是極富智慧的事了。

如上,感恩讀者!感謝科技與智慧!

相關焦點

  • 央行數字貨幣將取代紙幣?這篇文章說明白了
    來源:中金在線網4月14日晚,一則央行數字貨幣DCEP在農業銀行內測的「錢包」APP圖片在網上廣為流出,並傳出DCEP即將在深圳、蘇州、雄安、成都試點,以及5月份蘇州相城區所屬區級機關、事業單位和直屬企業員工的交通補貼將部分以數字貨幣形式發放到其數字錢包的信息,隨後,央行數字貨幣研究所發表聲明予以證實。
  • 星球日報 | 四城將用央行數字貨幣發放工資;FCoin或於6月重啟,考慮...
    頭條 四城將用央行數字貨幣發放工資 4月14日,一張央行數字貨幣DC/EP的內測截圖開始在朋友圈刷屏。(吳說區塊鏈) 數字貨幣 攻擊者目前共向Lendf.Me歸還38萬HUSD、320 HBTC和12.6萬PAX 鏈上信息顯示,借貸平臺Lendf.Me的攻擊者在昨日凌晨3點左右,向借貸平臺Lendf.Me的admin帳戶轉回了38萬枚HUSD和320枚HBTC。
  • 巴林央行將試用世界經濟論壇開發的央行數字貨幣工具包
    本屆年會上,區塊鏈技術、數字貨幣得以重點討論。據海外媒體Arabian Business消息,巴林央行將試用世界經濟論壇開發的一個新工具包,以評估數字貨幣對經濟的影響。 報導寫道,作為應對多種挑戰(例如金融普惠和支付系統效率)的潛在解決方案,CBDC的地位日益突出。
  • 央行數字貨幣的本質是什麼?
    看似天然矛盾的信用貨幣和去中心化私人數字貨幣,為什麼要融合,怎麼融合? 二,與第一個問題比較為相近,但實際上指向央行數字貨幣能在多大程度上可以落地並被大眾接受的問題:當前中國支付寶等代表的電子支付手段覆蓋面較高、支付便利性極高的情況下,為什麼還要推出旨在替代傳統紙幣、但看上去和傳統電子支付方式相似的央行數字貨幣?
  • 解碼央行數字貨幣
    ,從大眾對央行數字貨幣的認可程度、生活中的便利性、運用場景等多個維度進行了調研,反映了1019位調研對象對央行數字貨幣的真實看法。在1019張有效問卷中,共有532位調研對象了解央行發行的數字貨幣,佔比高達52.21%,有726位調研對象表示,央行後續如果推出數字貨幣App,將會進行下載使用。
  • 梁偉:未來央行數字貨幣與第三方支付方式或長期並存
    那麼我國央行數字貨幣將如何影響我們的「錢袋子」?又將如何與已無處不在的微信、支付寶等第三方支付「相處」?對金融體系及金融機構又將帶來了哪些深遠影響?帶著這些問題,《證券日報》記者日前專訪了中國電信集團區塊鏈與數字經濟聯合實驗室主任梁偉。 《證券日報》:央行數字貨幣將如何影響普通大眾的生活?
  • 有支付寶為什麼還要央行數字貨幣?亞洲各國也都投身這一「時代的...
    FX168財經報社(訊) 數字貨幣無疑是目前金融業最前沿的領域之一。這一領域自比特幣問世12年以來迅速躋身金融科技業最耀眼的新星之一,如今全球各國的金融機構幾乎都已經斷定,數字貨幣勢在必行。  根據國際清算銀行(BIS)最近公布的一項研究結果,全球80%的央行都在積極探索如何應用央行數字貨幣。
  • 淺談央行數字貨幣的運營體系及對貨幣政策的影響
    數字經濟時代,貨幣數位化已成為一種趨勢,中國人民銀行也在加快研究數字貨幣。數字貨幣的發行,不僅將改變普通人的日常支付方式,也會對經濟社會發展產生一定影響。本文將從數字貨幣定義、運營體系以及對貨幣政策的影響進行分析。什麼是數字貨幣定義央行數字貨幣(DC/EP),首先要從貨幣的起源和定義說起。
  • 撥開中國央行數字貨幣的迷思
    第三,儘管坊間盛傳央行數字貨幣將成為挑戰美元霸權的利器,但在任央行官員從未提起過相關內容。所以 DCEP 究竟以什麼樣的路徑在國際上推廣運營,大家並不清楚。幣安研究院將推出系列報告圍繞以上三個問題展開探討。
  • 央行擬推出法定數字貨幣,將替代部分現金
    央行數字貨幣,數位化的法幣CBDC與去中心化加密貨幣的概念截然不同,它是由政府背書的中心化的數字貨幣,採用雙層運營體系——即人民銀行先將數字貨幣兌換給銀行或者是其他運營機構,再由這些機構兌換給公眾「CBDC的推出可以讓央行減少印刷鈔票的需求。或者說,本應印刷的一部分貨幣將以數字方式分配給商業銀行。」 一位國有金融科技公司的李姓高級經理告訴PingWest品玩。 他補充說到:「雙層運營體系不僅可以調動商業銀行的積極性,還可以提高大家對數字貨幣的接受度。」
  • 陳文:如何正確認識央行數字貨幣?
    從順應智能型數字經濟發展的新需求角度看,央行數字貨幣的發行如果仍然採取傳統的中心化、帳戶型模式,其作用和價值並不會突出;但如果將其設定為基於區塊鏈技術的編碼智能貨幣,則有望與智能型數字經濟的新需求相契合。
  • 巴西準備邁向數字貨幣時代
    根據巴西中央銀行的說明,推出PIX電子支付方式是巴西邁向數字貨幣時代的第一步,未來2年內巴西計劃推出名為CBDC(「央行數字貨幣」的英文首字母縮寫)的數字貨幣,從而向民眾提供一個便捷、安全的電子支付手段。作為南美洲第一的經濟體,巴西金融業十分活躍,但是與經濟活躍度不相稱的是,巴西金融支付手段相對落伍。
  • IMF何東詳解央行數字貨幣跨境支付:互通性是各類數字貨幣共存和...
    點擊藍字關注我們當前,業內認為,包括數字人民幣在內的央行數字貨幣(CBDC)在跨境支付大有可為,但具體如何改變貨幣國際使用的傳統動因?又如何改善跨境支付的方式與效率?對使用國和發行國將會產生哪些宏觀金融影響?
  • 深度解析央行數字貨幣對商業銀行的影響
    值得注意的是,央行數字貨幣不能直接使用商業銀行傳統帳戶,因為傳統帳戶存取轉帳商業銀行需要調用帳戶所有者真實信息,無法完成匿名要求,但央行數字貨幣的推廣需要商業銀行現有的基礎設施。因此要設計數字錢包,並嵌入在商業銀行的傳統帳戶體系基礎中。嵌入的數字錢包不構成商業銀行的負債,將成為商業銀行新的託管業務。
  • 央行數字貨幣是什麼?這幾點很重要
    4月20日消息,近日,多家媒體報導央行數字貨幣內測的照片媒體報導的央行數字貨幣內測照片而且有媒體稱,蘇州市相城區各區級機關和企事業單位,工資通過工農中建四大國有銀行代發的工作人員,將在4月份完成央行數字貨幣(DC/EP)數字錢包的安裝工作。5月,工資中交通補貼的50%將以數字貨幣的形式發放。那到底什麼是數字貨幣?為什麼要發行數字貨幣?
  • Roger Wattenhofer :央行數字貨幣是貨幣的未來
    如今,區塊鏈技術為我們帶來新的貨幣形式 :基於區塊鏈的加密貨幣。中央銀行數字貨幣,可以被認為是三種貨幣形式的結合。中國開發的DCEP(Digital Currency Electronic Payment)走在央行數字貨幣的最前沿,我會在後續的分享裡面跟大家介紹中國DCEP(由於DCEP目前依然比較神秘,我將會相對大致地跟大家介紹DCEP和數字貨幣)。
  • 央行數字貨幣核心特性是法定性和數字性
    就概念界定而言,可將數字貨幣按照三個維度來進行劃分,即是否以數位化形式存在,是否由央行發行,是否使用區塊鏈、密碼學等技術。其中,央行數字貨幣的主要特徵為:數字性、由央行發行但並不限制所用技術。國際清算銀行(BIS)運用「貨幣之花」圖形對央行數字貨幣的概念進行了界定,即從發行人(中央銀行或非中央銀行)、貨幣形態(數字或實物)、廣泛接受性(廣泛或受限)及實現技術(基於帳戶或基於代幣)四個維度將央行數字貨幣劃分為三種類型,包括基於代幣的批髮型CBDC、基於代幣的零售型CBDC、基於帳戶的零售型CBDC,這是目前獲得廣泛認可的定義和劃分方式。
  • 央行數字貨幣是重要的金融基礎設施
    原標題:央行數字貨幣是重要的金融基礎設施   隨著Libra的提出,以及中國央行數字貨幣DCEP試點的加速推進
  • 楊東:數字貨幣只是表象,重構支付網絡才是遠大宏圖
    本報見習記者 張博近日,中國人民大學監管科技與金融科技實驗室執行主任,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教育部創新創業教指委委員,中國人民大學區塊鏈研究院執行院長楊東受國合研究院邀請進行了一場主題為「數字貨幣與未來社會
  • 「數字美元」最新細節:或與中國央行數字貨幣類似
    CFTC前主席克里斯多福·吉安卡洛表示,數字美元將和中央銀行貨幣一樣享有美國政府的全部信仰和信譽;Facebook支持的Libra穩定幣項目等有助於推動創新;擬議的數字美元設計或與中國的央行數字貨幣類似;數字美元項目旨在確保可擴展性、安全性和隱私性的前提下,支持零售、批發、以及國際支付。原文由鏈得得譯者 Chaindder 翻譯與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