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6月1日《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簡稱《方案》)正式公布,已過去70天。
在這70天裡,重磅政策效應下新的客流、商流等,已在往海南「湧動」。海南「淘金熱」已顯現一些端倪。寶能系挺進海南拿地要建文旅大城;攜程發起設立「三亞國際航空有限公司」,美團要幫助海南打造」智慧旅遊島「,巨頭滲入目的地服務有了進一步動作;而海南也將發展醫療旅遊、郵輪旅遊擺至高位。
同時,深交所與海南省政府合作,其中包括鼓勵海南旅遊業到深交所上市,推動解決這個旅遊大省尚無本土A股旅企的「尷尬「。
而在今天(10日),海南省財政廳、商務廳、市場監管局等部門發布公告稱,海南將按照經營品牌、品種、價格和國際三同步的原則,採用招標等市場化競爭方式選擇並確定新增加的海南離島免稅購物經營主體。
海南打破當前免稅市場寡頭壟斷局面,尋求做大免稅市場的「野心」也顯現出來。
過往一月餘,如此種種,其實提供了不少看海南當下、窺其未來的線索或圖景。
如何去海南淘金?是更多旅企需要考慮的問題。
打破免稅市場壟斷格局的「野心」
免稅市場的突破,之於海南,有著多重意義,拉動區域消費、推動目的地復甦,成為國際旅遊消費中心建設的一個抓手,以及在未來的國際免稅市場中「圈」得更多市場份額等,都有作用。
而疫情帶來的消費內化機會、時間先機,更不容錯過。
今天(10日),海南省財政廳、商務廳、市場監管局等部門發布公告稱,海南將按照經營品牌、品種、價格和國際三同步的原則,採用招標等市場化競爭方式選擇並確定新增加的海南離島免稅購物經營主體。
海南此舉的目的較為直接,即增加新的免稅經營主體,弱化當前的市場「寡頭」壟斷境況,提升市場競爭度和活躍度,加強供給,更好的滿足消費者免稅購物需求。
當前的海南免稅市場,上市公司中國中免(原中國國旅)幾乎一家獨大。公開信息顯示,目前海南共有4家離島免稅店:海口美蘭機場免稅店、海口日月廣場免稅店、瓊海博鰲免稅店、三亞海棠灣免稅店,均是由中免集團經營。而中免集團為中國中免旗下全資子公司。
而在近期,中國中免宣布收購海免公司51%股權事項完成股權過戶及工商變更登記,正式將後者納入囊中。由此中國中免在國內免稅市場的份額預估在85%左右,甚至更高,壟斷態勢愈加明顯。
但站在海南的角度來說,這個局面從長期看弊大於利。一方面,中免集團也有自身的局限性。數據顯示,中免集團已與全球超300家世界頂級奢侈品牌建立了長期合作關係,提供涵蓋20多個大類上千個品種的免稅品購物服務。但若要提供更完善的免稅產品供需體系,中免集團需要進一步擴大免稅品種類、降低免稅品價格,壟斷局面對此有幫助,但也有天花板;
另一方面,在海南要建設國際旅遊消費中心,要提升免稅市場的量級和層級,在疫情後的國際免稅市場競爭中,以及免稅與郵輪產業更好的聯動發展等的背景或訴求下,中免集團難免「獨木難支」,必然需要在既有市場格局基礎上,引進更多企業來優化市場格局,做大增量、做優質量。
將國際免稅巨頭引入,也在考慮之中,意在由其帶入更多國際資源、客流,以及推動免稅市場競爭主體的多元化,競爭的更市場化等。
早在海南自貿港方案發布後的第一天,海南高層即與世界最大的免稅集團杜福睿集團(Dufry)視頻連線,推進相關領域務實合作。海南高層希望,杜福睿集團發揮優勢,用好離島免稅政策,大力布局精品免稅店和經營網絡,推動海南免稅品與國際市場在品牌、品種、價格上「三同步」,滿足人民消費需求。
杜福睿集團2019年銷售額為88.5億瑞士法郎,約合657億人民幣,是中國中免營收的1.37倍。
「覬覦」海南免稅市場紅利的企業也在更多滲入。公開信息顯示,免稅企業珠免集團近期已註冊成立全資子公司珠免集團(海南)免稅品有限公司,從事國家批准的離島免稅品經營,包括香水、化妝品等。
近期,凱撒旅業旗下海南同盛世嘉免稅集團有限公司獲得上海理成資產管理有限公司1億元增資,意在加快推動在海南免稅業務戰略進程。
參考上述公告,珠免、凱撒旅業的免稅業務,接下來都可能面臨相對更好的政策和市場環境,但市場競爭也將加劇。
海南在免稅市場要實現更大的「野心」目標,一個要義在於實現足夠多的免稅品牌、足夠吸引人的免稅價格,這是提升和維繫消費者忠誠度的關鍵。不要太高估消費者的忠誠度,也不要太高看疫情下時間先機會很長。
目標之下,機遇面前,挑戰在列,動作需要快,也需要具備實效。
發展要政策,還得有錢
海南自貿港建設,需要資源、資本導入。
國家部委提供了一些支持。近期,國家發改委稱,為加快推進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2020年,國家發展改革委分兩批下達中央預算內投資35億元,用於補齊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短板。
受制於經濟發展水平,加上區域面積大等因素,海南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等短板在推動經濟進一步面前愈加明顯,這需要國家層面、地方政府的投入前置,為吸引更多企業進入,提供一個相對更好的基礎環境條件。國家發改委的資金支持算是序曲,接下來將會有更多的中央資金支持進入,海南自身的建設投入也會跟進。
但更多的還是需要通過市場化機制來推動解決。
在目前A股市場3000多家上市公司中,僅有31家在海南,佔比不到1%,在全國各省域中處於尾端。這和海南當前的經濟體量、水平還算合拍。但按照自貿港建設要求,海南的旅遊業、現代服務業和高新技術產業等需要提升發展,而其作為一個旅遊大省,目前還沒有一家本土純粹的A股上市旅企。
近期,深交所與海南省政府籤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支持海南企業上市以及海南上市企業,其中包括鼓勵海南優勢產業如旅遊業、現代服務業等領域企業到深交所上市。
海南需要上市旅企。
數據顯示,2019年海南的遊客量為8311.20萬人,旅遊總收入為1057.80億元,分別同比增長9%、11.3%。而海南人均旅遊收入為1272.74元。此外,因旅遊產品還整體處於需升級階段,海南旅遊的人均消費也不高,旅企的賺錢能力受限,制約上市。
時代財經報導中提到一組數據,目前廣東、浙江、北京等擁有超過10家旅遊上市公司,江蘇、湖南、上海等也有將近10家旅遊企業上市。
如果深交所能給海南的旅企上市帶來更多可能性,將有助於旅企獲得更多資金支持,在優化提升產品服務層級、完善公司治理等方面提供幫助。若為國資旅企上市,對於去推動政府整合盤活旅遊資源不管是本省內還是往外省擴張、打造旅遊融資平臺會有幫助。
同時,對外來入駐海南尋求更多業務擴張的旅企,深交所與海南的合作,也將可能對其未來上市帶來幫助。
上市之外,組建產業基金是另一資本手段。
6月19日,海南省旅文廳與凱撒世嘉股權投資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籤定協議,雙方合作設立海南旅遊文化體育產業投資基金。
這一產業基金旨在激發市場主體活力,發揮財政資金的槓桿效應,吸引社會資本投入,促進海南省旅遊、文化、體育產業發展及國際旅遊消費中心建設。
據公開信息,該產業基金將重點關注對海南省內旅遊、文化、體育產業發展,產業資源導入、運營提升具有積極引導意義的行業、未上市成長性企業,同時兼顧對境內外旅遊、文化、體育及相關行業優質企業的投資等。
此外,同程控股集團與海南省旅遊投資發展有限公司(簡稱「海南旅投」)達成戰略合作,其中包括成立不低於10億元的旅遊產業基金,用於投資優質海南旅遊項目。
海南旅投是海南省政府出資的國有獨資公司,2020年4月份正式成立,定位為海南省國際旅遊消費中心建設投資發展運營商。
當地新「龍頭」旅遊國企、知名旅遊民企的結合,這裡面會有政策、資源的落地打通,以及打造新項目新業態的可能。
誰在海南淘金?
在近來一個多月裡,有幾個領域在海南表現相對突出。
一是醫療旅遊。
6月16日,《海南自由貿易港博鰲樂城國際醫療旅遊先行區條例》(簡稱《條例》)公布施行。其中有四章四十條細則對發展醫療旅遊提出了相關政策,涵蓋引進醫療機構、人才,以及財政與土地等。
當前海南的醫療旅遊整體基礎依然偏薄弱,但自貿港政策、優質的生態環境和旅遊資源等,使其成為國內發展醫療旅遊最適合的區域之一。加上當前疫情影響將出境醫療旅遊部分內化,海南的醫療旅遊有更多突破機會。
《條例》中有一些新政策,包括包括鼓勵境內外資本在先行區投資舉辦醫療機構,放寬境外資本股比限制等。海南首先要補強的是醫療設備、技術、人才等條件,再與旅遊做更多結合打通。
中國出境醫療旅遊人群規模較大,潛在的人群也會增加,這是吸引境內外資本、醫療企業或機構等前往海南尋找機會的關鍵,而它們本身也有擴充市場的要求。
二是郵輪。
6月18日,海南旅投與福建國航遠洋運輸集團、福建中運投資集團籤約。三方將開展郵輪旅遊業務,共同探索海南郵輪旅遊試驗區建設。在合適的區域打造郵輪港口產業聚集區,並根據未來海南全島郵輪產業發展的需要,共同籌建郵輪產業投資基金。
郵輪旅遊是海南必須抓住的一個上升的旅遊消費點。但整體上旅遊產品及服務供給層級較低,距高端化、體系化尚有不小距離,對外競爭能力還不夠。況且在與免稅產業發展聯動互促上,郵輪旅遊也需要有更好表現。
國內郵輪旅遊發展走高是趨勢,諸如粵港澳大灣區等地也在謀求突破,海南會吸引更多的郵輪旅遊資本或資源玩家進入,這一方面看相關政策支持或傾斜力度,一方面也看對應滿足國內需求的時間與產業鏈建設的匹配度。
三是航空。
近期,攜程與東航、吉祥等達成合作意向,擬在海南設立「三亞國際航空有限公司」。海南已有海航,但考慮到海航的境況,海南推動自貿港建設需要和三亞在自貿港中的地位,以及海南試點開放第七航權等,新的航司出現也不意外。
而攜程作為該新航司的發起人,預持股比例排第三位,其所謀圖的不僅是機票市場,更在於由此更縱深的滲入到三亞及海南的目的地服務中,拓寬做深在當地的業務布局。
四是智慧文旅。
美團點評近期與海南省旅文廳達成戰略合作,雙方將共同推進海南「陽光海南,度假天堂—健康遊、歡樂購」目的地形象建設,助力海南省文化和旅遊產業融合,通過旅遊+科技、旅遊+人工智慧、旅遊+大數據等多舉措並行,推動海南文旅新基建業態創新發展。
海南距離旅遊強省尚有不短距離,智慧文旅、數字經濟的發展需求空間大,海南智慧旅遊島的建設也是趨勢。而從上述的合作內容來看,美團要做的也不單是數位化技術的賦能,更是藉由數位化技術來提供切入點,更多滲透到海南文旅業的更多板塊中,也屬進一步深入目的地服務邏輯。
五是文旅地產。
近期,寶能系首次進入海南,拿下了位於海南文昌月亮灣的兩幅商地,面積合計為133畝,按其計劃將打造成文旅大城。按財聯社的報導,這只是第一期地塊,按計劃寶能或會在該區域拿下1500畝的左右土地。胃口也著實不小。
文昌月亮灣為海南知名灣區之一,世茂、富力等多家知名房企都已在此拿地。
據公開信息,自貿港方案發布後,海南房地產市場已有些「躁動」,自貿港政策較長期的推進落地中,新的錢流、人流和商流等會繼續進入,地產市場將營造出新的空間,寶能此時傳出進入拿地消息,屬正常。
但結合寶能系去年在雲南騰衝超過2200畝地,打造康養度假目的地,但大量圈地意圖相對更明顯,以及寶能文旅板塊高管離職,該板塊併入地產板塊等背景信息,此次寶能進入海南,或也有圈地意圖。
這個基本較難擋住,且在接下來自貿港建設中,包括上述的醫療旅遊中,不排除會有更多的地產商介入布局。這個建設中需要地產商的資金、資源和項目產品等,但如何平衡,避免地產化,是個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