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關於國家中心城市的話題,又引起了大家的熱烈關注和討論,都在爭論誰能成為第10個國家中心城市以及哪些城市有望獲批國家中心城市?那麼到底什麼是國家中心城市?其實通俗點,國家中心城市就相當於一方統帥,需要對區域內的城市進行科學、合理的指揮和調度,從而使各個城市以及區域經濟能夠得到協調、健康、快速發展!
一、成為國家中心城市的必備條件
所以,國家中心城市要做到這一點,就需要自身擁有足夠的實力(經濟實力)、威望(區域影響力)、相應的身份地位(城市等級)和謀略(科技創新能力),才能完成任務。因此,下面我們就以經濟實力、區域影響力、城市等級和科技創新能力等4個維度為依據,看看我國目前正在衝刺國家中心城市的6個城市,哪些有望成功晉級國家中心城市?
二、經濟實力
目前,我國正在申請創建國家中心城市的城市共有6個,即瀋陽、濟南、南京、杭州、長沙和廈門(根據山東省的政策協調,青島已經退出國家中心城市候選名單),下面看看它們的經濟實力。這6個城市,目前南京、杭州和長沙已經進入萬億俱樂部,山東濟南與萬億俱樂部也僅有一步之遙;而瀋陽、廈門兩市GDP更是不到7000億(鄭州、西安獲批國家中心城市時GDP都在7700億以上),瀋陽人均GDP更是僅有7.77萬。而論城市的財政實力,瀋陽、和廈門都不到800億,同樣是最弱的,因此自身實力明顯不足!
三、區域影響力
一個城市的區域影響力,可以體現在很多方面,但最直觀、影響力最大的無疑是對周邊人口的吸引力了,它可以直接反映出一個城市的區域影響力來。我們在這裡,就以2010年到2019年10年時間內6個城市的人口增量為依據,看看各個城市的區域影響力到底如何?在最近的10年時間內,人口增量最多的是杭州,常住人口增加了167萬;其次長沙人口增量也達到了135萬。餘下城市中,濟南增加了80萬,廈門增長了73萬,南京和瀋陽分別增長了50萬和44萬。從人口增量可以看出,杭州和長沙的區域影響力是最強的,其次則是濟南和廈門,南京得努力了。
四、科技創新能力
一個國家中心城市要想對區域內的城市進行產業分工與協調,就必須擁有強大的科技創新能力,這樣才能對其他城市給予技術支持,促進它們的產業轉型升級和分工協調。截止到2019年,6市中發明專利數量最多的是南京和杭州,它們的發明專利數量都達到了5萬多件;長沙和濟南獲得授權發明專利數量都在2萬多件,彼此相差不大。而瀋陽和廈門發明專利數量都不足2萬件,數量是最少的。從發明專利數量可以看出,南京、杭州科技創新能力最強,長沙、濟南則位居第二梯隊,瀋陽和廈門創新能力是最弱的。
五、城市等級
在目前已經獲批的9個國家中心城市中,有4個直轄市、4個副省級省會城市以及鄭州1個地級省會城市;除鄭州外,都是屬於我國城市等級最高的城市,可見城市等級越高,獲批國家中心城市的可能性就越大。而目前正在衝刺國家中心城市的6個城市,瀋陽、濟南、南京、杭州和廈門都屬於副省級城市;同時除廈門以外,其他5個城市都是省會城市,可以看出在城市等級上,長沙、廈門是相對最弱的。
六、杭州、南京或將是二選一
最後,我們綜合6個城市的自身經濟實力、區域影響力、科技創新能力以及城市等級等四大決定性因素,可以看出杭州是其中綜合實力最強的,最符合成為一個國家中心城市的基本要求。而南京綜合實力非常強,同樣有望入選國家中心城市,但是區域影響力成為了它的短板,必須補齊才行!但是長三角城市群已經有了一個國家中心城市,同時增加兩個國家中心城市的可能性不大,所以其中最有可能的結果是二選一。
七、瀋陽有望憑藉區位優勢而出線
長沙綜合實力要強於濟南,但是長沙附近有武漢這個國家中心城市,而且長沙只是普通地級市,因此在創建國家中心城市上,並不佔優勢!而濟南、瀋陽和廈門綜合實力相對較弱,在申請國家中心城市上並沒有什麼優勢;但是山東作為我國的第三經濟省份,需要國家給予一定的名份和政策支撐,因此濟南獲批的可能性較大。東北地區目前是唯一沒有國家中心城市的經濟區,瀋陽雖然綜合實力減弱,但是總得有一個領頭的來承擔國家戰略任務,作為曾經的大區中心城市,瀋陽有望憑藉區位優勢而出線。廈門與國家中心城市還有較大差距,可能性非常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