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航空大學積極探索大學生媒介素養教育的培養模式成效顯著 引發...

2020-12-27 央廣網

央廣網南昌7月21日消息(記者胡斐)航空特色高校大學生媒介素養教育研究,是由南昌航空大學文法學院新聞學系陳瑩老師主持、學院相關領導、教師和大學生積極參與的理論研究與教學實踐的教改課題。課題針對性地結合學校發展方向,探索媒介素養教育的培養模式,合理設置課程體系,充分利用學校現有的學科優勢,使教學資源得到有效利用和優化配置,對學校的教育教學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同時,課題結合了時代特徵和目前國內媒介素養研究的現狀,提出了人們身處資訊時代,面對媒介海量信息,必須具有對各種信息的選擇、理解、質疑、評估、創造與製作,以及思辨性回應的能力問題。因此,媒介素養既是時代新寵,也是社會急需,更是提升公民素養的重要舉措。通過課題組對課題的研究,媒介素養問題,不僅引起了師生們的廣泛關注,也引起了學校的高度重視,更引起了社會民眾的強烈反響。

相關焦點

  • 南昌航空大學推進研究生教育綜合改革成效明顯
    南昌航空大學研究生教育綜合改革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主動滿足社會發展需要為目標,堅持「以需求為導向、以質量為重要、以創新為靈魂」的指導思想,穩步推進,取得明顯成效。完善制度保障,提升培養質量學校修訂了《南昌航空大學碩士研究生培養及學位授予管理辦法》、《南昌航空大學碩士學位論文學術不端檢測結果處理辦法》、《南昌航空大學碩士學位論文盲審管理辦法》、《南昌航空大學學位論文作假行為處理實施細則(試行)》、《南昌航空大學優秀碩士學位論文評選暫行管理辦法》等相關文件,對研究生培養過程的各環節進行了明確規定,進一步完善了學位論文質量保障體系
  • 美國中小學生的媒介素養教育
    【摘要】美國的媒介素養教育肇始於20世紀60年代。儘管美國各個州的媒介素養教育發展並不均衡,但美國中小學生開展的媒介素養教育成效顯著,對提高學生的媒介素養水平發揮了積極作用。美國中小學生媒介素養教育的特點表現在:將媒介素養教育整合進課程教育中;培養學生的批判意識;開展針對教師的媒介素養教育;尚未形成全國統一的課程標準。美國中小學生媒介素養教育對我國的啟示在於:在課程中實施媒介素養教育;培養專業的媒介素養教育師資隊伍;需要加強政府介入,並實現政府與學校的聯合,真正推動我國媒介素養教育的開展。
  • 新媒體環境下我國大學生媒介素養教育研究
    摘 要:20世紀30年代,媒介素養教育隨著大眾媒介的普及而為人們所關注,90年代,這一概念開始引入我國。儘管這期間取得了許多研究成果,但仍未能從我國媒介生態大環境中對媒介素養教育實踐提出有益的建議。在新媒體環境下,受眾的媒介素養開始呈現出一些問題,由此引發的社會問題也逐漸由隱性向顯性發展。
  • 媒介素養教育:培養數字公民的關鍵
    芥末堆註:本文系芥末堆與世界教育創新峰會(World Innovation Summit for Education, WISE)合作的專題【媒介素養】系列第四篇,同時也是最後一期。在日新月異的信息技術變革之下,媒介素養教育顯得尤為重要,媒介素養的培養也不分國籍。讓我們來看看何為媒介素養?
  • 媒介素養應成為大學生必備常識
    現在大學生100%要上網、會上網,學生面臨的生活環境和信息傳播環境,深刻改變和影響著學生。當代學生無可迴避地要在媒介作為環境要素的校園中學習和成長。因此,媒介素養的養成教育,就理應成為基礎性養成的重要部分。    根據武漢地區的校園調查,80%的學生認為在校園中網際網路的影響力超過了老師的影響力。也就是說,來自網絡的素養影響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 工作案例丨融媒體語場建構與大學生網絡媒介素養提升
    (一)案例設計與實施1.緊扣一個目標——提升大學生網絡媒介素養網絡媒介素養是指正確地、建設性地享用大眾傳播資源的能力,能夠充分利用媒介資源完善自我,參與社會進步。當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宣傳教育實踐存在網絡信息稂莠不齊、多為碎片式信息,學生缺乏對錯誤思潮信息免疫、質疑的能力。
  • 媒介素養教育問題應該怎麼答?
    中國學者、專家們對媒介素養進行了不斷的探索。中國人民大學彭蘭教授針對社會化媒體時代對媒介素養進行了重新定義:在社會化媒體時代,受眾不僅是消費者,更是內容的一種生產者,是媒介活動的積極參與者。因此,媒介素養的內涵應體現在六個方面,即:媒介使用素養、信息消費素養、信息生產素養、社會交往素養、社會協作素養、社會參與素養。
  • 蘇州科技大學:電子信息類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成效顯著
    當前,我國高校不斷深化創新創業教育,積極將創新創業教育融入人才培養的全過程,取得了明顯成效,但仍存在大學生創業「兩低」(低創業率和低創業成功率)的問題。蘇州科技大學電子與信息工程學院依託2項江蘇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課題和14項教育部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以省重點專業和一流專業建設(電子信息工程)為基礎,深化產教融合,以「目標導向、深度融合和多維協同」的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理念為指導,構建了「專業教育、思政教育、雙創教育」相融合的人才培養體系,通過探索與實踐,重點解決電子信息類專業學生科技創業能力差、專業教育與創業教育
  • 面對網絡風險 青少年媒介素養如何提升?
    調查顯示,只有9.8%的大學生表示學校開設過相關課程,有67.8%的表示沒有接受過媒介素養相關課程教育。山東財經大學畢業的牟同學說:「在校期間沒有上過媒介素養相關課程,對於虛假信息和謠言的分辨主要依靠個人常識。」還有的高校在「信息技能」「數位技術」等課程中捎帶涉及媒介使用等內容,但存在不充分、不全面的問題。目前高校關於媒介素養的教學尚未形成專門性、系統性和持續性的培養機制。
  • 「大師傅」與大學生結對,中石化「3+X」人才培養模式成效顯著
    中石化廣西石油桂林分公司牢固樹立「人才是第一資源」、「沒有人才、一切歸零」理念,緊緊圍繞中心任務和公司發展戰略目標,積極探索總結出「3+X」大學生培養模式,培養成效顯著。「3+X」培訓模式,點燃人才新引擎為使大學生儘快成長為業務骨幹,推行「3+X」人才培育模式。
  • 面對網絡風險,青少年媒介素養如何提升
    調查顯示,只有9.8%的大學生表示學校開設過相關課程,有67.8%的表示沒有接受過媒介素養相關課程教育。山東財經大學畢業的牟同學說:「在校期間沒有上過媒介素養相關課程,對於虛假信息和謠言的分辨主要依靠個人常識。」還有的高校在「信息技能」「數位技術」等課程中捎帶涉及媒介使用等內容,但存在不充分、不全面的問題。目前高校關於媒介素養的教學尚未形成專門性、系統性和持續性的培養機制。
  • 「網際網路+」時代院校開展媒介素養教育的策略
    擁有較高媒介素養的學生能夠對網絡中紛繁複雜的信息進行更深入的分析,從而去偽存真,提高信息的利用效率。基於這種背景,近年來,開展媒介素養教育的呼聲在高職教育界逐漸高漲,許多高職教育工作者都傾向於將媒介素養教育納入文化素質教育的範疇。然而在現實中,媒介素養教育在大學中還是一個相對陌生的名詞,大部分高職院校的媒介素養教育還處在自發的狀態中,我們需要對其實施的策略進行研究。
  • 全球勝任力培養模式探索與實踐
    高校作為人才培養的重要平臺,面對新形勢新要求,如何提升學生的全球勝任力,成為亟須深入探索的重要任務。清華大學(以下簡稱學校)亞洲青年交流中心積極探索中外學生混合住宿模式,經過四年的探索實踐,已經驗證了利用第二課堂對中外學生集中教育培養的方式對提升學生全球勝任力的重要作用,較好地契合了學生全球勝任力培養的要求。
  • 何為媒介素養及其培養之道
    譯者:馬亮內容簡介:媒介素養不僅僅是辨別真偽,鑑定信息來源,具有媒介素養的公民還應該能夠管理信息,理性消費,有效傳播媒體信息。在全球教育體系中,只有媒介素養教育才能幫助青少年奠定終身學習基礎,實現學習目標。媒介素養教育需要通過全方位的項目分析學習和網絡教學手段來連接各個學科知識體系,通過不斷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最終實現培養具有批判性思維的公民這一目標。
  • 兒童媒介素養教育的理念與方法
    【摘要】兒童媒介素養教育在理念上,應超越保護主義,讓兒童學會建設性地享用大眾傳媒;注重培養兒童對媒介信息的解讀和批判能力;兒童媒介素養教育的最高目標,是讓兒童學會通過媒介發出自己的聲音。 對兒童開展媒介素養教育,已經成為社會各界的共識。媒介素養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兒童利用媒介為個人生活和學習所用的能力,以及對媒介信息進行理性、批判解讀的能力。本文主要闡述了兒童媒介素養教育的理念和方法。 一、兒童媒介素養教育的理念 (一)超越保護主義,讓兒童學會建設性地享用大眾傳媒。
  • 沉迷與輕信、網絡暴力低齡化 媒體聚焦青少年媒介素養如何提升
    調查顯示,只有9.8%的大學生表示學校開設過相關課程,有67.8%的表示沒有接受過媒介素養相關課程教育。山東財經大學畢業的牟同學說:「在校期間沒有上過媒介素養相關課程,對於虛假信息和謠言的分辨主要依靠個人常識。」還有的高校在「信息技能」「數位技術」等課程中捎帶涉及媒介使用等內容,但存在不充分、不全面的問題。目前高校關於媒介素養的教學尚未形成專門性、系統性和持續性的培養機制。
  • 南昌航空大學學子在全國大學生智能汽車競賽中再創佳績
    近日,第十五屆全國大學生智能汽車競賽在南京舉行。在與分賽區200多支參賽隊伍激烈角逐後,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東南大學、南昌大學、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南昌航空大學等高校的43支隊伍進入全國總決賽。南昌航空大學派出的4支隊伍在鄧洪峰、肖永生等老師的指導下,榮獲國賽二等獎2項和華東賽區一等獎2項、二等獎1項、三等獎1項的好成績。
  • 教育部專家組:南昌理工學院是一所航空特色鮮明的國防教育示範民辦高校
    專家組認為,學校辦學定位準確,人才培養目標明晰,人才培養中心地位得到較好落實,師資隊伍逐年優化,教學資源基本滿足需求,專業建設穩步推進,人才培養模式不斷完善,教學管理基本規範,招生舉措得力有效,生源質量連年向好,質量監控體系基本健全,運行有效,國防教育特色鮮明,軍魂育人成效顯著。
  • 「媒介素養」教育的價值
    學校在培養數字公民方面的基本作用已不言而喻,但過去我們在談教育信息化發展中,更多強調的是提高學生信息技術的應用能力,較少去談對信息的批判和思辨能力。 1933年英國學者利維斯等人在《文化環境:培養批判意識》中首次使用了「媒介素養」的概念,指出媒介對青少年可能造成負面影響,需要對信息進行識別和批判。
  • 山東建築大學推進科創育人成效顯著
    山東建築大學認真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在聚焦思政育人同時,圍繞學生專業成長與成才需求,以培養大學生科創精神為人才培養切入點,完善工作機制,積極探索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多措並舉,大學生科技創新工作生機盎然,學生參與率、獲獎率高,成為科創育人特色發展的重要品牌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