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素養應成為大學生必備常識

2020-12-27 光明數字報

    應重視媒介的影響

    從傳播學角度看,校園環境早已成為典型的傳播場域。進入網際網路時代,以新媒體為介質的傳播活動滲入校園各個層面、各個角落,成為新時代校園與傳統時代校園最顯著的標誌性變化。現在大學生100%要上網、會上網,學生面臨的生活環境和信息傳播環境,深刻改變和影響著學生。當代學生無可迴避地要在媒介作為環境要素的校園中學習和成長。因此,媒介素養的養成教育,就理應成為基礎性養成的重要部分。

    根據武漢地區的校園調查,80%的學生認為在校園中網際網路的影響力超過了老師的影響力。也就是說,來自網絡的素養影響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與一般的知識教育和養成教育特點相同的是,媒介素養教育的需求既是即期的、又是長遠的。當代學生從進入校園那天起,就直接被「浸入」到了媒介環境中,從選課開始尋求參考意見,到畢業時徵詢離校指南,可以說,如果離開媒介,學生不能開展有效的學習活動,甚至難以在校園中生活。而且,校園之外的媒介傳播活動也一刻不停地影響著學生、與學生互動。人是環境的產物,在媒介已成為校園環境最重要因素之一的條件下,逃避對媒介素養的養成,既耽誤當下的學習,更影響離開校園之後的成長。因此,在面臨下一代網際網路更大衝擊的形勢下,適時填補對學生開展媒介素養教育的空白,是各個學校應負的責任。

    媒介素養關乎基礎性素養

    媒介素養關乎到基礎性素養,這是高教工作者在飛速發展的網絡環境下得出的一個新的體會。素養與教養有著緊密聯繫。教養二字有兩層意思:一是教,通過教,提高人的文明程度,決定一生發展的能力;另一個是養,養是養成,在曠日持久的生活中把思維和行為養成習慣,決定人生的價值取向。教育是手段,養成才是目的。既然學生從進入校園到離開校園都離不開網絡和媒介,無論是大眾媒介還是校園媒介,以及專業性媒介,學生對網絡和媒介的接觸時間超過了對任何課程的學習時間。日本早期教育專家井深大認為,「教養要從一歲前開始」,這個觀點對於我們在媒介素養方面「早抓」和「抓早」有著啟發意義。「早抓」,意味著主動;「抓早」,則可獲得先發性效益,避免走了彎路之後難回頭。

    基礎性素養可以分為道德素養、科學素養、文史素養三個部分。我們面對的新命題是,在當代教育中,媒介素養成為了跨越和融合了這三個部分的粘合性素養。在大學時代增強媒介素養,可以說是獲得了一項引領性的素養,因為一旦形成良好的媒介素養,以此為支點,可以促進其他三項素養內容的養成。它能夠擴大視野、增強學力、活躍思想、協同創新。根據對武漢地區一批優秀在校大學生的調查表明,優秀學生無一例外都有著良好的媒介素養,他們面對複雜的網絡環境有著較高的自制力、較高的運用水平,他們不僅運用網媒增加了知識,而且能夠能通過網絡增加溝通能力,提升情商指數,保持良好心智狀態。相反,差生形成的原因中,其惡劣的媒介運用觀念和習慣,起到了重要作用。這種差生的不斷增長的現實,是教育失察的結果,不能不引起關注。

    協力推進媒介素養教育

    媒介素養的紅利不是自動形成的,需要多方面合作來推進。最近,孟加拉裔美國青年薩爾曼·可汗創立的在線免費授課事業跨越國界,影響日盛。可汗創業成功的秘訣之一就是具備良好媒介素養,包括一些素養細節。如,他在做數學授課視頻時就有意不出現自己手以上部位,以避免小學生產生教師高高在上的心理壓迫感。

    我國對媒介素養及教育問題的研究和推廣,始於20世紀90年代,目前尚處在啟動階段,急需實現跨越式發展,才能滿足國家軟實力建設的需要。

    縱觀各國媒介素養的養成教育,基本都是形成學校、家庭、政府、社會、媒體五位一體的發展模式。其中,學校是媒介素養教育的核心場所,家庭是素養得以養成、教育得以鞏固的關鍵之地,同時政府機構、社會組織是必不可少的推動力量,更需要各類媒體的積極配合,提供媒介信息、媒介技術、媒介產品和練兵場。實踐已證明,只有各方積極參與、通力合作,才能推動媒介素養教育的有效發展,促進學生媒介素養的提升。

    (作者為華中師大新聞傳播學院院長、博導)

相關焦點

  • 新媒體環境下我國大學生媒介素養教育研究
    本文旨在研究作為新媒體受眾主力軍和我國未來建設者的大學生的媒介素養現狀,同時針對其中存在的問題,為我國媒介素養教育提出建議。 關鍵詞:新媒體;媒介素養;把關人 隨著大眾傳播業的迅速發展,媒介已經滲透到了人們生活的方方方面,成為一種「社會公器」,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人們的生活。美國學者斯坦利?
  • 網絡時代的「原住民」——媒介素養應成為家庭教育必修課
    雖然「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勞育」在中小學教育中已經耳熟能詳,但是「媒介素養教育」卻是個陌生詞彙。它是指人們對各種媒介信息的解讀、批評能力,以及在個人生活及社會發展中使用媒介信息的能力。在網絡媒介形式的普及之下,孩子的網絡媒介素養同樣需要家長關注。然而我們的孩子是否都有足夠好的網絡媒介素養呢?很遺憾,答案可能是還不太盡如人意。
  • 媒介素養成為青少年教育的「必修課」
    高考作文題目歷來是備受輿論矚目的熱門話題,2020年高考語文考試一結束,各地的作文題目便相繼登上微博熱搜榜,其中,全國Ⅲ卷的「鏡中我」、全國新高考Ⅰ卷的「社交距離」、江蘇卷的「信息繭房」等主題涉及網絡傳播類話題,折射出媒介素養成為了青少年教育的「必修課」。
  • 「網際網路+」時代院校開展媒介素養教育的策略
    經過半個世紀的發展,到1992年,美國媒體素養研究中心提出:媒介素養是指在人們面對不同媒介中各種信息時所表現出的信息的選擇能力、質疑能力、理解能力、評估能力、創造和生產能力以及思辨的反應能力。這也成為被最多人接受的關於媒介素養的定義。 隨著相關概念的逐步清晰,媒介素養教育也被越來越多的人提起。
  • 媒介素養相關概念及內涵
    什麼是媒介素養?美國媒介素養研究中心認為,媒介素養是21世紀一種教育方法,它使人們具有接觸、分析、評價和創製從印刷到影像再到網絡等各種空間形式信息的能力,媒介素養是構建民主社會公民的基本探究技能、必要的自我表達和對社會媒介感悟的能力。從媒介素養的界定上看它包括四種技能:即接觸信息、分析信息、評價信息、製作信息。
  • 面對網絡風險 青少年媒介素養如何提升?
    調查顯示,只有9.8%的大學生表示學校開設過相關課程,有67.8%的表示沒有接受過媒介素養相關課程教育。山東財經大學畢業的牟同學說:「在校期間沒有上過媒介素養相關課程,對於虛假信息和謠言的分辨主要依靠個人常識。」還有的高校在「信息技能」「數位技術」等課程中捎帶涉及媒介使用等內容,但存在不充分、不全面的問題。目前高校關於媒介素養的教學尚未形成專門性、系統性和持續性的培養機制。
  • 面對網絡風險,青少年媒介素養如何提升
    調查顯示,只有9.8%的大學生表示學校開設過相關課程,有67.8%的表示沒有接受過媒介素養相關課程教育。山東財經大學畢業的牟同學說:「在校期間沒有上過媒介素養相關課程,對於虛假信息和謠言的分辨主要依靠個人常識。」還有的高校在「信息技能」「數位技術」等課程中捎帶涉及媒介使用等內容,但存在不充分、不全面的問題。目前高校關於媒介素養的教學尚未形成專門性、系統性和持續性的培養機制。
  • 為青少年補上媒介素養教育課
    該研究提出,應將媒介素養培養教育體系下移至小學課程體系,並注重面向家庭開展媒介素養教育。(11月28日 《光明日報》)   這的確是一個值得重視的現象,一邊是手機等移動產品快速普及,一邊卻是媒介素養教育長期缺失,這種極不對等的發展狀況,不僅導致「00後」對信息缺乏必要的甄別常識和判斷能力,也容易導致青少年沉迷於網絡,成為「手機控」「低頭族」「刷屏族」,嚴重影響他們的學習和健康。
  • 兒童媒介素養教育的理念與方法
    【摘要】兒童媒介素養教育在理念上,應超越保護主義,讓兒童學會建設性地享用大眾傳媒;注重培養兒童對媒介信息的解讀和批判能力;兒童媒介素養教育的最高目標,是讓兒童學會通過媒介發出自己的聲音。超越保護主義,將兒童視作獨立的、能動的個體,讓兒童建設性地享用大眾傳媒,應成為兒童媒介素養教育的重要理念。接觸和使用大眾傳媒,是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中規定的「兒童權利」之一。
  • 沉迷與輕信、網絡暴力低齡化 媒體聚焦青少年媒介素養如何提升
    調查顯示,只有9.8%的大學生表示學校開設過相關課程,有67.8%的表示沒有接受過媒介素養相關課程教育。山東財經大學畢業的牟同學說:「在校期間沒有上過媒介素養相關課程,對於虛假信息和謠言的分辨主要依靠個人常識。」還有的高校在「信息技能」「數位技術」等課程中捎帶涉及媒介使用等內容,但存在不充分、不全面的問題。目前高校關於媒介素養的教學尚未形成專門性、系統性和持續性的培養機制。
  • 【人物】走近與媒介素養作伴的王天德老師
    網絡行為的「道德性」,是他早期對網絡傳播中行為自律必要性的認識,也是他早期對媒介素養的朦朧認識。王天德老師認為,現在值得關注的是,身處中國文明的大學生陷入了與西方的價值衝突中。作為掠奪國家一方,西方文化總是對非主流文化持有一種歧視和偏見。
  • 提升公眾媒介素養 正確應對危機信息
    一方面,各級黨委、政府應加強宣傳教育和輿論引導,更好強信心、暖人心、聚民心,維護社會穩定;另一方面,公眾應不斷提升媒介素養,在紛繁複雜的危機信息面前保持正確態度和行為,為團結一心戰勝危機、繼續前行奉獻正能量。公眾媒介素養指公眾面對各媒介信息時的選擇能力、理解能力、質疑能力、評估能力、創造能力、思辨性反應能力等,是一種綜合素質的體現。
  • 工作案例丨融媒體語場建構與大學生網絡媒介素養提升
    (一)案例設計與實施1.緊扣一個目標——提升大學生網絡媒介素養網絡媒介素養是指正確地、建設性地享用大眾傳播資源的能力,能夠充分利用媒介資源完善自我,參與社會進步。當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宣傳教育實踐存在網絡信息稂莠不齊、多為碎片式信息,學生缺乏對錯誤思潮信息免疫、質疑的能力。
  • 南昌航空大學積極探索大學生媒介素養教育的培養模式成效顯著 引發...
    央廣網南昌7月21日消息(記者胡斐)航空特色高校大學生媒介素養教育研究,是由南昌航空大學文法學院新聞學系陳瑩老師主持、學院相關領導、教師和大學生積極參與的理論研究與教學實踐的教改課題。課題針對性地結合學校發展方向,探索媒介素養教育的培養模式,合理設置課程體系,充分利用學校現有的學科優勢,使教學資源得到有效利用和優化配置,對學校的教育教學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同時,課題結合了時代特徵和目前國內媒介素養研究的現狀,提出了人們身處資訊時代,面對媒介海量信息,必須具有對各種信息的選擇、理解、質疑、評估、創造與製作,以及思辨性回應的能力問題。
  • 調查③ | 大學生網絡視覺素養調查
    因此,網絡及影像技術的發展促使視覺素養成為21世紀的必備素養之一。關於視覺素養的定義很多,目前大家比較認可是國際視覺素養協會做出的界定:「一個人通過觀察並與此同時產生其他感覺,將觀察與其他感覺經驗整合起來的一種視覺能力。發展這種能力對人類的學習來說是必要的。
  • 「媒介素養」教育的價值
    除了傳統的危險(詐騙、盜取用戶信息等)之外,還有一些媒體偽造的信息會煽動民眾的情緒,一些人使用虛假身份參與對話,一些極端政治化和含有偏見的內容隱含著新的威脅,成為危害社會公共秩序的毒瘤。比如此前推特上瘋傳5G行動網路會傳播新冠病毒,就有英國人、荷蘭人跑去燒了5G信號塔。如果個體缺乏對於媒體信息的辨別和判斷能力,就容易受到「假新聞」的侵害,或客觀上助長虛假信息的傳播。
  • 完善立法與青少年媒介素養教育應雙管齊下_中國婦女報<20180519期>...
    以「媒介素養」賦能青少年目前,網際網路已成為青少年獲取信息的主要媒介。除了用法律保護未成年人免受侵害這一底線,積極開展針對兒童、教師及家長的媒介素養教育,通過提升個人能力確保生活在數字時代的未成年人健康成長也至關重要。
  • 2015國家公務員考試申論作文賞析:媒介素養應成領導幹部的「必修課...
    推薦閱讀:國家公務員資訊 | 2015國考技巧大全 | 歷年國家公務員   為方便考生全面備考2015年國家公務員考試,中公網校專家為考生提供申論經典範文:媒介素養應成領導幹部的  【申論範文】媒介素養應成領導幹部的「必修課」  當今社會,媒體傳播逐漸呈現出全民化、多元化、草根化、泛政治化等趨勢,越來越多的普通大眾主動參與傳播。在人人都有「麥克風」與「攝像機」的新媒介輿論環境下,政府執政的輿論環境,已發生了深刻變化。
  • 媒介素養教育:培養數字公民的關鍵
    芥末堆註:本文系芥末堆與世界教育創新峰會(World Innovation Summit for Education, WISE)合作的專題【媒介素養】系列第四篇,同時也是最後一期。在日新月異的信息技術變革之下,媒介素養教育顯得尤為重要,媒介素養的培養也不分國籍。讓我們來看看何為媒介素養?
  • 【權威發布】媒介素養:新媒體時代的「必修課」
    在5G技術取得突破的中國,未來的大眾傳播媒介也將隨之升級,我們面臨著對外開展跨文化傳播、對內淨化媒介環境的迫切需求。媒介素養教育有益於人才儲備與公民整體素質的提升,也是展現國家核心競爭力、推動社會發展的重要一環。媒介素養教育的建構思路 結合我國現實國情,筆者認為,我國的媒介素養教育應從兩個方面切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