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甫軍偉《歸位:化解家長的教育焦慮》新書分享會
11月28日下午,著名教育實踐家皇甫軍偉攜新著《歸位:化解家長的教育焦慮》做客北京798藝術園區機遇空間書店,與著名教育專家李錦韜、聶延軍、姚煒、張廣利、張晗東、王京、韓麗娜、徐春源、周朝等眾多教育界專家、文化學者及現場讀者暢談家庭教育,分享其關於父母自我成長課題的最新思考。
皇甫軍偉從事教育20多年,堅守「用生命感動生命,用靈魂喚醒靈魂」的教育理念,與5000多個家庭、6000多名孩子進行過深層次心理對話,是一位身體力行深耕家庭教育領域、傳播家庭教育先進理念的教育行者。其立足於用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化解當下家庭教育的難題,從先賢聖哲的智慧中發現當下家庭教育問題的答案。《歸位》一書,就是致力把中國文化的光芒透射到家庭教育的焦慮和不安中,通過皇甫軍偉獨創的日課形式,引導家長從現實的浮躁回歸到文化深處的寧靜,讓家長從內心的寧靜中發現孩子面向未來的心路。
活動現場,皇甫軍偉和編輯共同回顧了結緣始末和新書出版背後的感人故事,著重分享了帶領家長實踐日課的點滴心路,其後選取了書中的五篇日課《美是智慧的說客》《根》《春暖花開》《做一個內心有光的人》《在位、歸位、到位》與現場的嘉賓們進行了一場深入淺出、神聖而又樸素的交流和探討,對家庭教育中的角色和定位等大家普遍關注的多個教育話題進行了剖析和回應。五組嘉賓、五個維度、五個視角,至簡、精準、深刻。
教育的高處在美
在深度剖析「美是智慧的說客」這篇日課時,文化學者徐春源先生和教育專家周朝先生對教育的美進行了精彩闡發。
周朝先生從自身的教育實踐出發,指出「所有的你做得很擰巴的地方,很不美好的地方,一定是錯的。我們要尋著自然美的規律去發現,美就是要好,每個人都求好,每個人都求美」。
徐春源先生通過視覺語言描述了美即修養,美是無處不在的,是日用常行,是隨時可以出發,隨時可以說話的一種心靈語言。而美與智慧這對哲學概念投射到家庭教育中,皇甫軍偉老師形象地描述為母親的美是打在父親這座建築上的光,母親把美的光打到父親的世界,有光的父親用自己的優點和精神引領孩子的內心。
家長的責任在培根和養根
北京教科院豐臺實驗學校校長、中國教育學會初中專業委員會副理事長張廣利先生表示:「家長的主要責任就是培根和養根,根深才能葉茂,無論家庭教育也好,學校教育也好,怎樣把這個根培好,孩子能夠自信地、堅強地走向未來,是我們的一項重任。每個家長和老師要走進孩子內心,要了解我們的孩子,要站在孩子成長的視角去尊重生命,呵護生命,讓他健康成長。」
藝術家張晗東先生認為「根就是每個人都有讓自己踏實的所在」。他通過雕塑過程的類比,將父母的角色類比為水和泥,通過拿捏、增減的過程,塑造孩子的成長。「當泥土變成泥巴去塑造的時候,我們不單發現我們的孩子,其實也在發現自己。」在此基礎上,皇甫老師提出了根性這一概念,指出根性才是教育的依據。家庭教育應該守住根,守住本——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
教育的內在邏輯是對善良和愛的虔誠
來自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的韓麗娜女士跟皇甫老師結緣於對青春期孩子的教育的探討和實踐。韓麗娜女士分享了中國兒基會公益平臺的春蕾計劃青春期教育項目,對孩子、家長和教育工作者群體用他們喜歡的方式,把愛和教育植入進去,家校聯動,幫助孩子健康成長。韓麗娜女士還從母親這個身份分享了皇甫老師讓她受益匪淺的教育觀點:「不可以用科學的方法裡教育子女,要用愛。」
中國教育學會中小學德育研究分會副理事長姚煒先生談到了對「我們今天的教育怎麼培養面向適應明天的孩子」這一問題的深刻思考。面對「唯一確定的就是充滿了不確定性」的當下,過去上學的時候書本就是孩子的世界,而現在世界是孩子的教材,應該怎樣教給孩子面向未來的能力是整個社會和家庭都應該思考的。
「春來草自清,當父親帶著這樣的溫度,媽媽帶著喜悅的時候,家裡的氣候就是春天。春天我們不需要召喚小草,也不需要催促鮮花,他會按照自己的節奏自然呈現。我覺得家庭教育是美的,人活著是美的,教育是美的,讓美還原為美,讓家庭教育美好起來。」這是皇甫老師對家庭教育「春暖花開」最美好的期許。
做一個內心有光的人
來自中國人民大學附中的王京老師認為在複雜的環境下,「內心有光」才能守住教育的初心。皇甫老師指出,喜悅就是孩子的光,孩子成長當中出現的問題不是需要父母去解決,而是需要父母懂得,而比懂孩子更重要的是喜悅的溫暖,「溫暖到了孩子內心秩序一片井然,看到了光的運行」。
在位、歸位、到位
中國人生科學學會中小學教育專業委員會會長聶延軍先生用「美、根、花、光、位」五個字概括了本次分享會五組深度對談的主題,指出家長的「位」尤其是父親的「位」很重要,「身在其位,心不在位」「要麼缺位,要麼越位」,家長的焦慮和浮躁給孩子帶來了極大的壓力,父母「心歸其位」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家庭教育的問題。
中國教育學會初中教育專業委員會名譽理事長李錦韜指出,目前「家庭教育主要的問題是急功近利,導致家長缺位,錯位,進而形成霧霾和黑暗,必須從心靈深處淨化,歸位,點亮心中的明燈,照亮前途,才能實現光明的未來。」
回到《歸位》
皇甫軍偉指出:「家庭教育的問題,實質是父母的自我教育和自我成長的問題。」家長的自我成長是一個漫長的過程,經常面對要回復原形的挑戰,而《歸位》一書,就是要解決家長的自我成長之道,將家庭教育中最難解決的父母自我教育這個問題進行常態化、持續性、高維度的解決。皇甫軍偉採取了寫「家庭教育日課」的方式,持續一年每天早上準時在微信社群發送日課內容,一百多位家長晚上回傳思考和感悟。其後,這樣的互動寫作和思考又堅持了一年多。前後三年,參與日課的家長都「活成了內心有光的人」,也啟發了皇甫軍偉更深層的教育發現。2020年11月,皇甫軍偉精選150多篇日課結集成書,由已出版過皇甫軍偉多種教育專著的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以期惠澤更多家長。
作為致力家庭教育研究多年的踐行者,皇甫軍偉老師始終認為「家庭教育是天地間的大事,就像天地育萬物一樣」。父母日課,就是通過家長深度參與去改變家長的教育狀態,用「用父母的腳印為孩子鋪就一條心路」的理念帶領家長品味教育的細微,回歸教育的常識,從對教育本質的認識聚焦到對家庭教育本質的認識,打開家庭教育的「三重門」,呼喚父母的覺醒;又通過日課的實操形式,教會父母活成內心有光的人,成為自己的執燈人,更成為孩子的執燈人;最後歸結到家庭教育之根底——中國文化,明確提出「向善好強」「重情厚德」是解決家庭教育的心理底線和引領孩子的心理基礎。皇甫軍偉帶領家長實踐的這個過程,是《歸位》這本書的內在邏輯,也是其教育思想建構的內在邏輯。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要給孩子講好『人生第一課』,幫助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將家庭教育提升到前所未有的國家發展戰略高度。家庭教育任重而道遠,願每一位家長,在家庭中在其位、歸其位、到其位,安住當下,心生喜悅,用最燦爛的笑臉望向你的孩子。(文/餘慧敏 薛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