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家長接納孩子的不完美,不僅需要勇氣,還需要放下焦慮

2020-08-29 齊知予Vlog



嗨大家好我是文森寶寶的媽媽,齊知予。今天咱們主要說說關於現代咱們中國家長的育兒焦慮問題,這個問題可以說是大部分做父母的共性問題。我一直是比較佛性的媽媽,其實孩子我個人認為給他樹立好規矩,其他的真的不用太過於在意。


很多家長從一開始備孕的時候就開始想,我的孩子不能輸在起跑線上,各種營養要加,各種孕期胎教班一定要報,一定要給孩子創造一個美好的環境等等。從這些問題上就可以看出,家長已經步入了焦慮。其實說句實在的話,是個女人都能生孩子,但是要想把孩子養育好,再培養成人真的不容易。養也是一門學問,育就是一門學科了。我們要根據孩子生長規律去接納孩子,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不能因為我們的焦慮,「施壓」給正在成長的孩子,對他們的成長和心理成長也是不利的。


孩子出生以後都會經歷,爬『,坐,站,走等各項發育,如果說自己家的孩子稍微的比人家的孩子晚一點走幾個月,有的父母可能就會出現恐慌,認為自己的孩子在各項發育指標上跟人家的孩子拉開了距離,隨著孩子不斷長大父母的焦慮一直延續。再比如說自己孩子長牙的問題,孩子出牙3-12個月出牙都是很正常的,我們家文森4個月開始長牙,我家鄰居孩子還沒有,他就開始給他孩子各種補鈣,曬太陽,添加一些補劑。其實我個人覺得這個是沒有必要的,除非說自己的孩子真的是缺鈣也要根據醫生的指導來服用後來他家孩子12個月的時候就開始長牙了,其實吧萬物生長都有屬於自己的自然規律,那每個孩子同樣也都要遵循自己的生長規律,家長一味地焦慮我認為就是在揠苗助長。


對於教育一定要用心,但是千萬不能著急。教育孩子我個人認為先育己後育人,自己都是一團糟怎麼談教育好自己孩子呢?教育不僅是言傳身教,更多的是給孩子進行正面,積極的引導。打,罵可能及時制止了當時的情況,但是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打孩子是孩子只能記住當時被誰打了,被打時的感覺大腦是關閉了感知神經的,就是我們的大腦本能的保護機制。

也許有時候孩子的行為和語言看起來還不是很成熟,但是這個階段過後孩子會慢慢的朝著成熟階段發展。教育孩子就應應該尊重孩子內在的成長規律,這才是理解和愛護孩子。在孩子成長的過程當中一些標準或者是行為規範它只是一個平均值,你要知道並不是每一個孩子都在平均值上的,有的可能早,有的可能晚一些。同樣在孩子的天賦上,有的孩子接受能力相對於好一些,這裡要提醒家長避免揠苗助長式的教育。中國式家長都有望子成龍成風的期望,但是也要尊重他們的個性、理解他們的內心想法,這樣才能把孩子潛能挖掘出來。


那麼我們中國式家長的焦慮會減少嗎?答案是不會的。其實現實中有很多的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完美,優秀,但是你覺得可能嗎?真的會有很優秀的孩子,但是我們作為父母要學會接受孩子的不完美,我覺得對於現代的人來說承認自己不完美,接納孩子的不買完美好像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

日本作家小倉廣《接受不完美的勇氣》中有一句寫的很好:所有的煩惱都可以歸結成人際關係的煩惱,當你思考自己成為什麼樣的人時,你一定會很在意周圍人的眼光。

其實成年人的焦慮說白了就是對自己的不認可以及不接納,可能還存在自卑的心理。然而當我們生孩子以後會把對自己沒有實現的強加在孩子身上。這也是現代人焦慮的一部分的原因,所以先接納自己的不完美,接納孩子也就沒什麼困難了。我們的焦慮和杞人憂天換不來孩子的成長進步,把自己經營好,請不要把所有注意力和精力都花在孩子身上,給他們有條件的愛就可以了,至於其他的真的沒有必要太過於強求,因為你的樣子決定了以後孩子的模樣,做好自己足以。


放下焦慮,成就不僅是自己還有我們十月懷胎的孩子,結婚生子只是一種選擇而不是人生。

相關焦點

  • 完美教育不可取,學會接納孩子的不完美,才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
    成長並非是孩子的專屬,我們每個成年人都在不斷的成長中進取,所謂的學無止境就是這個道理。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同樣如此,很多的家長在望子成龍的心態驅使下,對孩子的要求過於嚴格,而忽略了孩子本身,近年來某某高中生跳樓、某某小學生焦慮等事件頻發,就已經明確的告訴我們了,完美教育並不可取。
  • 放手不撒手,培養孩子責任心,家長真正需要增加的是信任感
    如果家長將放手當成自己能夠不為孩子行為負責的藉口,那麼最終造成的結果就是進一步的失控。放手更不能夠成為唯一讓孩子變得優秀的手段。父母自己都無法解決的育兒問題想要讓孩子自己去尋找答案,不僅對當下的問題不能有很好的解決,更重要的是有可能造成越來越嚴重的後果。這是因為家長心沒放下,手就不可能真正地放下。
  • 放下比堅持更需要勇氣
    ,卻往往需要更大的勇氣和決心。但是隨著深談,卻得知了另外一件我們誰也想像不到的事情,原來這20年,小辛一直愛著一個非常優秀的大她很多的男士鵬,鵬有家庭,也有孩子,自從她們認識以後,小辛苦苦的愛了他20年,後來小辛發現他們絕對不可能會在一起以後,偶然機會碰到了現在男朋友林,而且對林還是很有好感的,但即使這樣,她心裡仍舊放不下鵬。
  • 侯瑞鶴:接納不完美的自己,才可能接納孩子
    沒有完美的父母,孩子也不需要完美的父母。當我們談到接納的時候,往往會產生兩種擔憂,一種是他做成這樣,我還接納他,我接納他會不會寵壞他呢。還有一種是什麼呢,心裡只想著我要接納,要讓孩子天天要快樂,結果在孩子不當的行為的時候,我們沒有力量去約束和管教,所以我們無條件接納的是孩子作為一個人,他有喜怒哀樂,他會恐懼,他會退縮,他會懶惰,這樣一個完整的生命體驗。
  • 幼師媽媽的焦慮,孩子上小學還需要面試,作為家長你怎麼看?
    之前在北京幼兒園裡面工作知道上小學是需要面試的,雖然都說不會對孩子有什麼影響,只是了解孩子的一個狀況。但是還會考一下拼音,20以內的加減法,有的會考一下英語(具體考什麼還真的不清楚)。還會問家長的姓名,聯繫電話,家庭住址。對於上公立幼兒園的孩子來說,拼音、加減法、英語就顯得格外的難了,三年基本是快樂教育,寓教於樂。
  • 接納不完美的自己,別讓焦慮毀掉你的努力
    一想到自己一把年紀,眼睜睜地看著同齡人遙不可及,再看自己,前途渺茫,一想到父母的期望,孩子的未來,就無比焦慮。這種人生活裡比比皆是,女人總覺得自己太胖了、太醜了,男人總覺得自己比不上別人,擔心被社會拋棄。於是他們很努力。可是越努力,越焦慮。
  • 幼兒園第一天:孩子需要面對分離焦慮?家長更需要
    眼看著原本就不淡定的爸爸急得滿頭大汗,小何老師只能先把孩子抱到一邊。妙妙老師也著急了,這樣下去孩子不哭才怪,妙妙老師耐心又有點急切的說:樂樂爸爸,你放心上班吧,孩子入園第一天不適應正常,剛才樂樂還吃了一碗蒸蛋羹呢,挺好的。你在這裡看,惹得孩子老哭。誰知道樂樂爸爸突然爆發:我為什麼不能看?你看看孩子都哭成啥了?我要是不在還不知道怎麼樣呢。我就要看,你別讓我孩子哭。
  • 接受孩子的不完美,是父母最大的溫柔,別一味強求孩子完美
    世界上沒有人是完美的,可奇怪的是,有的家長在教育時一定要孩子做到完美,給孩子造成了巨大的壓力。其實,能夠接受孩子的不完美,是父母給孩子最大的溫柔和學問,別一味強求孩子完美。其次家長也並不輕鬆,由於對孩子要求高,他們大多數時候會表現得偏執,並且時時刻刻為孩子操心;一旦孩子做得不對或者叛逆了,這些父母會過度焦慮。3、孩子更勇敢過度追求完美會帶來一個很明顯的弊端:孩子不願意或者不敢去嘗試,因為他們害怕失敗、害怕瑕疵,所以乾脆放棄。接受孩子的不完美,相當於接納孩子的缺點、給他們犯錯的權利。
  • 孩子考後焦慮 家長要學會傾聽 三個時間段最需要理解
    武漢市精神衛生中心臨床心理科李聞天博士提醒:每到這個時候,考生很容易因為成績不理想、學校選擇不滿意等原因,出現焦慮、抑鬱。高考結束後家長應多留意孩子的心理狀態,特別是在剛考完、出成績前後、查錄取結果三個時間段。武漢市武東醫院邊慧冕治療師最近被小米媽媽求助。
  • 知愈心理:天下父母必修課,接納不完美的孩子,修正不完美的自己
    很多父母總是盯著孩子的錯誤,卻很少去發現孩子的優點,總是用成人的標準去要求孩子,卻忘了他們還只是個孩子。總是讓孩子以超越別人為目標,卻沒看到孩子自己和自己比的進步......但是,在小孩子的眼中,父母都是完美的。而在家長眼中,孩子都是有缺點的,十全十美的都是別人家的孩子。
  • 放下「完美」的執念,做「更好」的父母
    在孩子出生後,我感到焦慮無比,孩子咳嗽感冒,我就在想是不是自己餵養照顧孩子不夠注意;看到別的孩子會數數、會一兩個英語單詞,我就在想自己是不是錯過了重要的知識啟蒙階段;看到孩子不愛吃飯菜,我就在想是不是自己的廚藝不精,為什麼無法做出很多母嬰博主那麼色香味俱全的輔食……在這一連串追求完美的焦慮中,我發現自己越來越不自信了,直到有一天,孩子他爸說,感覺我整天愁眉苦臉、苦大仇深的
  • 放下孩子,「焦慮」就會漸行漸遠
    ,當孩子沒有按你的規劃和設計去發展的時候,你就會焦慮和著急,於是你需要把孩子帶離「錯誤道路」;當孩子沒達到你的要求的時候,你就會拖著孩子連跑帶飛,好讓他「不輸在起跑線上」。 2.當你焦慮的時候,正是育兒失策的時候有位名人說,「生氣時不要做任何事,因為壞情緒還沒有走。」但很多家長生氣的時候繼續教育孩子。孩子不聽話,搗亂,哭鬧等認為都是他的不對,先認定了「不對」,所以會生氣,一定要管教他,然後點燃脾氣的火藥桶燒向孩子。
  • 考試焦慮,焦慮的究竟是父母還是孩子?
    每年一到考試月,不論家長還是學生,都會明顯感覺到了各種糟糕的情緒,不停的擔心,容易心慌手心冒冷汗,甚至還會睡不著吃不好...這種對於考試的焦慮情緒到底是什麼?家長和孩子,到底是誰在焦慮?焦慮了又該怎麼辦呢?
  • 孩子玩手機家長很焦慮,3招輕鬆讓孩子放下手機
    周末和表姐逛街,她抱怨,這學期開學後女兒晴晴成績下降的厲害,一有時間就玩手機,學習完全沒有自覺性,做作業需要大人不停的催促,以致家裡經常爆發家庭戰爭,母女兩人關係很緊張,她為此非常焦慮。今年受疫情影響,孩子們放了史上最長的一個寒假。部分學校上網課,孩子們也都是很放鬆的狀態,用大量時間玩手機的相信不在少數,表姐的焦慮也是很多父母共同的焦慮。焦慮是一種正常的狀態。
  • 原來不僅放棄一個人需要勇氣,喜歡上一個人也需要勇氣
    道理誰道懂,可有時候家庭的經營確實需要女人犧牲自己的工作來成全。三、想成為更好的自己,就去見識更大的世界,認識更多奇妙的人,汲取更廣泛的知識。你不需要別人過多的稱讚,因為你自己知道自己有多好。內心的強大,永遠勝過外表的浮華。
  • 家長的焦慮90源於自己,你放下焦慮那刻,才是真正愛孩子的開始
    導讀:家長的焦慮90%源於自己,你放下焦慮那刻,才是真正愛孩子的開始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
  • 接納孩子的不完美,挖掘孩子的天賦潛能,才是為人父母者的修行
    馬雲不僅沒批評孩子,還給了他一些錢,讓他邀請自己的小夥伴一起去打遊戲。三天後,兒子終於回來了,馬雲問兒子遊戲能夠給他帶來什麼好處,兒子在吃完飯睡完覺才開始回答馬雲的問題,他說:「不僅累又困,身上也沒有幾分錢,沒想到什麼具體的好處。」馬雲接著問他是否還想去,兒子卻不知道如何回答,從那以後,他再也沒有泡吧玩遊戲了。
  • 家長懂點心理學,孩子焦慮少一點
    我們唯有接受孩子的需要,多想辦法、多學習如何去回應這些生命信號,才是切實地幫助孩子,真正去解決問題。接納該接納的,改變該改變的,實在需要很大的勇氣!勇於改變認知,勇於破舊立新!孩子的焦慮為何持續不斷?接納焦慮的存在,並不是要對焦慮聽之任之。我們需要再進一步,去探索焦慮持續以及不斷擴大的原因。無論是孩子,或者是我們,只要感受到不確定,焦慮就會產生。即使在最愜意的狀況中,孩子還是會感到某種程度的焦慮。
  • 中國每5個學生中就有1人想過自殺:焦慮的父母,養不出優秀的孩子
    愛孩子,是每個母親的天性,但這位的媽媽的愛卻太過於焦慮。給3歲的孩子,報了5個培訓班。說出來,主持人都不敢相信。但這個媽媽還覺得自己報得是少的,同事最多報班10幾個。01.媽媽的焦慮教育會害了孩子也傷了自己據《中國家長教育焦慮指數調查報告》報告顯示,2018年,68%的受訪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感到「比較焦慮」、「非常焦慮」,僅有6%不焦慮。
  • 又到了孩子的期末考試時間,作為家長,你是否和我一樣緊張焦慮?
    作為媽媽,也算是參與過多多少少的考前備戰若干。可是,心理素質咋就上不去呢?我很是疑惑。N年前,我工作的時候,站在百十人的講臺,也是談笑風生;參與活動與培訓,每年也是東奔西跑,絲毫沒有怯過陣。心理素質自認為還是不錯的,不管是面對小團隊還是大集體,都能應付的雖不說完美,但也能淡然自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