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國人在中國)挪威「80後」甘肅苦學中醫
中新社蘭州6月14日電 題:挪威「80後」甘肅苦學中醫 中新社記者 丁思 在甘肅中醫學院附屬醫院門診樓裡,「洋大夫」約漢森穿著白大褂,棕色頭髮、眼神深邃的他在一群中國護士中顯得「很突兀」。這位「80後」的挪威小夥子用流利的中文對記者說:「我的中醫水平還不錯,有過幾位患者連續讓我針灸,我覺得很有成就感。」
-
【認中醫 信中醫 用中醫】粹百草頤養健康,承歧黃造福百姓——我院...
【認中醫 信中醫 用中醫】粹百草頤養健康,承歧黃造福百姓——我院中藥藥材道地、療效確切獲信賴 2020-09-04 17:3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為西用 法國「洋中醫」的中國求學路
白冉旭笑著說,「冉旭代表了老師對我的期望,希望能像冉冉升起的太陽一樣,在中國取得很好的中醫學成績。」白冉旭和中醫的結緣,緣於他父親的多發性硬化症。這種會造成中樞神經功能障礙的病,在西醫那裡幾乎沒有什麼好的治療方法,而中醫中藥卻給了他的父親治療康復的機會。
-
中醫在海外受追捧,這些「洋中醫」讓無數國人汗顏!
中醫無國界,但她的根在中國。作為中醫的狂熱粉絲,這些「洋學生」為了這份永恆的歸宿,不遠萬裡求學,學成之後或留在當地,或回到母國。為了讓更多的老百姓知道中醫,他們著書立說,開設講座,開辦學院、建圖書館……可謂不離不棄。
-
雲南姚氏中醫婦科療法特色診療技藝研修班在昆明開班
雲南姚氏中醫婦科療法特色診療技藝研修班開班。記者 陳鑫龍 攝雲南網訊(記者 陳鑫龍)近日,國家級繼續教育項目「全國中醫婦科流派臨床診療技術傳承與創新暨雲南姚氏中醫婦科療法特色診療技藝研修班」在昆明開班,雲南姚氏醫學流派第六代代表性傳承人、雲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姚氏中醫婦科療法」代表性傳承人姚克敏教授,雲南吳佩衡扶陽學術流派主要傳承人彭江雲,聖愛中醫館創始人、華龍聖愛中醫集團董事長劉瓊等100餘名中老專家出席了現場開班儀式
-
韓國女大學生潛心學中醫
坐在記者眼前的韓國美女林知善,雖然還不是一名正式醫生,但初次見面就能給出如此像模像樣的診斷,看來學中醫3年還真學出了不少名堂! 3年前,林知善懷著對中醫的好奇和喜愛從韓國大田飛來上海,成了上海中醫藥大學中醫專業的一名本科生。今年暑假,她沒有回家探親,而是穿梭在上海的醫院、診所,尋找臨床實習的機會。
-
法國來的「洋中醫」 用法文翻譯中醫典籍
比起舶來中國的「海椒」,他其實更偏愛四川特產香麻的花椒。10年前,阿貝樂只帶了一個背包就飛到中國成都求學中醫時,並沒有預料到,自己會在成都一呆就是10年,變成一個地地道道的「中國通」。他先後翻譯了《傷寒論》《醫理真傳》《脾胃論》《四聖心源》《神農本草經》等中醫典籍,其中很多都是首次被翻譯成法文。
-
中醫好還是西醫好?
因為不論西醫還是中醫,只是一門學問,一項技術,或者一種工具和手段,有好的地方,也有不好的地方,看你怎麼用,關鍵在醫生。就像中國功夫對西洋拳,不存在中國功夫好還是西洋拳好,只是在練舞之人的技藝,技藝高的人用了中國功夫就是中國功夫好,用了西洋拳就是西洋拳好,只要武者技高一籌,能夠戰勝對手就可以,中國功夫還是中國功夫,西洋拳還是西洋拳,都在那裡,不存在好或者不好,看你怎麼用。
-
南中醫學子尋訪中醫藥「守藝人」,用視頻日記記錄中醫藥守藝故事
通過採訪,學習他們精通妙方解難證、巧用技法制良藥的高超技藝和身先士卒守傳承的精神品質。師生們以視頻日記的方式記錄了中醫藥守藝人的故事,以新一代中醫藥守藝人的角度製作了微紀錄片,廣泛宣傳了中醫藥文化的魅力和精髓,推動營造了熱愛中醫、發展中醫的氛圍,更激勵了新一代中醫學子堅定中醫自信,懷揣遠志、厚樸求學,爭做胸有大志、心有大我、肩有大任、行有大德的「中醫追夢人」。
-
劉國印—匡濟中醫中藥研究所
中醫世家劉國印簡介用醫術點亮生命,用醫德溫暖人心,沒有叱吒風雲的權力,沒有波瀾壯闊的傳奇,只有踏實沉穩的性格,熱情隨和的微笑,他浩然正氣,榮辱不驚,用醫術和醫德詮釋著多彩人生,他就是著名中醫抗癌專家劉國印
-
「利森」中藥熱敷療法榮獲非物質文化遺產稱號,中醫世家五代傳人...
但是,由於各種原因,致使這項技藝幾近瀕臨失傳。2000多年之後,重現南陽古城「醫聖」張仲景故裡,其傳承人就是南陽人張旭洪。張旭洪出生於一個典型的中醫世家。清代初期,中藥熱敷技術高速發展,趨於成熟,但是到了清朝末年,外敵入侵,山河破碎,包括中藥熱敷在內的一大批中醫精妙醫術失傳,人們只能從古籍中才能找到其相關蹤跡。
-
澳洲註冊中醫聯合會呼籲改善中醫註冊限制
據悉,澳洲政府自2012年7月1日開始對中醫實行註冊,有部分中醫,尤其是華裔中醫師,因未在指定英語國家受教育達6年以上,或參加雅思等英語考試而被加以「英語條件限制」。該條件要求受限制的醫師在不能與病人用同一種語言溝通的情形下,必須由合格的翻譯在場,並在病歷中記錄有翻譯在場的資料。受英語條件限制的醫師在更新2014年註冊時,被要求填寫有關英語限制的表格。
-
中醫名家李龍收徒儀式
8月23日,中醫名家李龍收徒儀式在大湖名城創新高地合肥隆重舉行。活動出席嘉賓分別是:中國名人書畫研究院副院長張平女士;中國《圈層》雜誌社總編、中國茶品牌金芽獎評委會副秘書長王藝錦先生;安徽省衛健委江長輝處長;中國報導網安徽總編池傑先生;廣東湛江倡青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總裁張冬連女士;金寨縣天森林業科技有限公司葉青董事長;安徽康盈律師事務所主任崔振禮;安徽省司法鑑定中心許思豔主任;糖尿病專家單立龍;安徽博愛公益基金會王炎先生;徽天下影視文化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忠林等人一行共同出席活動
-
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兒科專家郭薇薇,特邀到北京北城中醫醫院坐診
為此孩子的健康是父母最大的心願,也是我們的責任,我院特聘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兒科診療專家郭薇薇到院坐診。針對醫院兒科診療工作進行提升與研究,並親自在北京北城中醫醫院坐診,運用其豐富的臨床診療經驗與專業診療技術造福廣大兒科患者。
-
湖南省基層名中醫尹新生:仁醫濟世 名醫傳神
常寧市中醫醫院副院長尹新生,作為湖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南詹正骨第四代代表性傳承人,他扛起學術大旗,29年來紮根骨傷科臨床一線,全心鑽研技術、治病救人,將「南詹正骨」療法不斷發揚光大,造福了無數病人,並於近日被光榮的評選為湖南省基層名中醫。
-
【院內新聞】「洋學生」吃辣腹痛難忍,中醫師救治藥到痛除
當筆者見到這位「洋學生」時,他正躺在病床上悠然自得地耍著手機,肚子上的艾灸盒正冒著熱煙,跟剛入院時已經判若兩人。原來,這位「洋學生」名叫田方(化名),是一位柬埔寨籍的烏江農林經濟學院學生,晚上和同學興高採烈吃完辣火鍋後突感不適,腹痛難忍,便急忙送到德江縣民族中醫院脾胃科進行治療,本來他還擔心因為語言不通會影響自己的治療效果,沒想到在得知他是外國學生不會中文後,脾胃科的醫生隨即切換成英語跟他交流,了解他的病情,給他做檢查,交流暢通無阻,讓他頗感驚訝。
-
北京北城中醫醫院中醫肝病鄭繼紅簡介:持仁善之心,行仁義之術
鄭繼紅清朝鄭氏御醫後人、 中華中醫藥學會專家會員,中國醫藥教育協會理事,畢業於成都中醫藥大學,從事中醫臨床診療工作近四十幾年,曾師從過郭子光、關幼波等多名名老中醫,曾在上海455醫院等多家三甲中醫院工作和進修過,多次遠赴歐洲、美國、日本參加學術交流、在國內核心期刊發表過十幾篇論文,主持過多個省部級、市區級、院所級專項基金科研。
-
相信中醫和用中醫治病的人,都是有福之人,這樣說對不對
相信中醫,用中醫治療疾病的人,是有福之人,這種說法完全正確。在中國有中醫和西醫兩套醫療體系,各有所長。如果你受了外傷,急救去找西醫。這是正確的選擇。如果得了癌症,白血病等疑難雜症,或者老年人的慢性病。你一定要找中醫治療。在這裡,我不對中醫和西醫這兩套醫療體系,誰更科學作出評價。
-
老外紛紛來華學中醫 中醫在國外比在中國還流行
「你知不知道,在英國有3000個中醫門診,在美國有100多個中醫學校,中醫在國外比在中國還流行。」埃克曼在北京呆了已經一年多了,他現在學會了針灸、推拿、搭脈,知道了各個穴位的準確位置。「我的目標很明確,等學好了,就回英國開個針灸診所。」埃克曼自信地笑著說。 記者在北京中醫藥大學遇到了一個來華學中醫的印尼團,他們說學習針灸不到中國,不算真正中醫「傳人」,畢竟中國才是中醫的發祥地。
-
劉力紅|談中醫離不開中國文化,而中醫恰如中國文化的縮影
「感」這個字,它在中國文化裡的分量很重。——《劉力紅中醫文化30講》中醫的書那麼多,現在才開始學,感覺時間不夠用啊怎麼辦?讀書是為了什麼?如何做學問?學問的四重境界,從哪一層開始?做學問不能一條腿走路,兩條腿才能走得又快又穩,第6-10講都關乎理性方面的學習方法論。中華文明它是禮樂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