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論文主體段推理指皮爾斯認為,在任何推理過程中,都涉及三個不同的實體:規則(關於世界組成方式的看法)情況(世界上存在的已知的事實)結果(如果把規則運用於該情況,預期將發生的事情),這理論也適合議論文寫作,議論文的論證說理過程就是推理過程。
因此認為議論文主體的段落的「三要素」就是這三個,在論證段裡這「三要素」是必須有的。規則即看法,就是觀點、分論點;情況即事實,就是論據;結果即結論,就是價值判斷。演繹推理是對個別事物的得出的具體結論,歸納推理得出的是抽象的普遍性的結論。
議論段五步法:第一步,寫觀點句:段的首句設置本段的分論點。明示本段要論證什麼問題。第二步,寫闡釋句:從理論上對分論點進行論證解說(理論論證)。第三步,寫材料句:列舉典型事例,古今中外,正反事例均可。事例要緊扣分論點。第四步,寫分析句:分析說理,剖析事理的普遍意義,增強說服力。第五步,寫結論句:本段小結,照應本段開頭,對分論點的延伸、升華。
例段:知識就是力量。(觀點句)它首先是一種難以量化的、偉大的精神智慧,當然更可轉化為具體的、可見的、巨大的物質力量。(闡釋句)史蒂芬.霍金,被盧伽雷氏症禁錮在輪椅上20多年,全身能「活動」的,除了眼睛,只剩三根食指,但這並不影響他能夠成為繼愛因斯坦之後當代最偉大的理論物理學家、享有國際聲譽的偉人、超人。(材料句)霍金靠的是什麼?知識——關於宇宙奧秘:天體物理、時空本質的最新知識,最富有想像力、創造力的智慧。以及知識帶來的預見性。(分析句)可見,知識能夠改變世界,知識能夠決定命運,知識能夠給人自由。(結論句)
上邊是說法,與「三要素」理論,其實並不矛盾。例段的觀點句與闡釋句、分析句,甚至結論句本質是一樣的,都是「看法」,都是一種「重複」,從「實體」上說沒有區別。有了闡釋句、分析句使得讀者對「看法」更明白更懂了,也使得觀點與論據粘合得更加緊密,實現了「論證」。因此說有它們是必要的。
倒是這個結論句值得商量。它運用的是演繹推理:看法、事實、結論。演繹推理的結論應該是對個別事物的結論,而它的結論是普遍性的結論,因此是不符合邏輯規則的。這樣的情況很多,值得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