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危機時為什麼奶農寧願把牛奶倒進河裡,也不給窮人?

2020-12-20 財經者四

經濟學——傻子轉化為理性人的社會科學

其實我國也有一些倒奶,都有過報導:

2004年,就有新聞報導過當時浙江某處160戶奶農將鮮奶倒入水溝。

2014年,也就是三鹿那個事件發生前後,也有奶農倒奶。

前幾年歐洲奶農也傾倒過牛奶,只是規模不大。

奶農在供應過剩的時候倒奶是符合經濟規律的。奶農不倒奶,在1929年美國那個情況下就意味著自己要挨餓。

經濟學是這麼一個東西,即使你是傻子,最後也會做出經濟學理性人假設下的決策:經濟學說加油站開在路邊能夠盈利,可是來了群傻子,有人將加油站開海邊,有人將加油站開樹林。偶爾開在路邊的加油站盈利了。經濟學家一看,呀,你看,理性人會將加油站開在路邊,這個結論是正確的。

也就是說,奶農即使想要將牛奶給窮人,但是給窮人的話奶農自己的生活會更加窘迫,所以,給窮人的行為就不會發生。

密西西比倒奶事件

在1929以前,美國農產品早已變現為過剩。到1929年,經濟蕭條導致牛奶的需求進一步下降。而當時奶農並沒有長期儲存鮮奶的技術。牛奶無菌包裝是在20實際40年代,在當時牛奶行業的主要生產副產品是煉乳,或者你可以通過巴氏殺菌,低溫儲存7天。這兩種方式都需要高額的成本投入。鮮牛奶是不能直接飲用的(當年某小說家就鬧過這樣的笑話,直接喝生牛乳風險很大)。

而降價銷售,其實已經在實施了,1931年1月100磅(90斤)是2.25美元,到了1933年4月是0.99美元100磅(90斤)。這個價格,其實已經觸及到了奶農的養殖成本。而鮮奶要變為巴氏殺菌奶或者變為煉乳還需要投入大量的金錢。此時很多奶農連生活必需品都已經買不起,所以,倒奶對於奶農,一方面減少了過剩的牛奶供給,另一面降低了奶農的儲存成本。在財務上,這就是一筆壞帳。

不是資本家導致的奶農倒奶,當時保護奶農利益的奶農協會還要強制大家一起倒奶。這類似於歐佩克控制石油產量的做法。用減產讓奶價回升,因為這是過剩災難,而不是不足。如果奶價回升到奶牛不死,那麼就是一場奶農的勝利。

資源錯配,需要政府分配

資源分配,也是需要成本的。經濟危機的本質是資源錯配。如今的經濟學理論已經更多地普及,內容更多。如今的牛奶儲存技術也突飛猛進。倒奶已經很少了,牛奶可以被儲存,可以低成本做成奶酪和其他產品比如奶糖。這也構成了政府儲備再分配的可能性。

在1929年,政府即使想要實現牛奶給窮人的做法,他們反而需要支付大量金錢給牛奶加工廠。相比之下,直接發放救濟金和食物其實更加經濟實惠。我們經常看到那種代表性的老照片,一群人排隊等待發放免費食物或者救濟金。當時美國經濟危機期間農產品並不短缺。因為那是過剩和需求不足導致的經濟衰退,和我們中國當時民國的戰亂飢餓流民,性質天差地別。

相關焦點

  • 為什麼資本家寧願把牛奶倒河裡,卻不願「低價」給窮人?
    問題:為什麼資本家寧願把牛奶倒河裡,卻不願「低價」給窮人?商人重利,這是定律,加入有10噸牛奶,你如果分5噸免費給別人喝,那麼你剩下的5噸也一分錢都賣不上,反而,你把多餘的5噸倒掉,剩下的5噸還能賣一些錢,就是這個道理。
  • 為什麼奶農寧願將牛奶「倒掉」,也不願免費送給窮人?
    但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這一點,就是社會發生「危機」的時候,很多企業亦或是一些富豪,並不會將物資無償捐給「窮人」,例如之前美國經濟「下滑」的時候,美國很多奶農寧願將牛奶倒進河裡,也不願意將牛奶免費送給窮人,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 為什麼資本家寧願把牛奶倒掉也不給窮人喝?
    資本家把牛奶倒掉也不給窮人喝?很多人的這個思維理念來自於我國的中學教科書曾經論述過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的資本主義經濟危機問題,當時舉了一個經濟危機中的例子——資本家寧願把牛奶倒掉也不願意給窮人喝。現實確實如此嗎?
  • 大蕭條時,牛奶寧願倒河裡也不給窮人的背後真相
    大家印象比較深刻的,可能就是課本裡面提到:在大蕭條時期,美國資本家寧願把牛奶倒進河裡也不送給窮人。於是,不少人覺得資本主義很罪惡。其實,這件事遠非美國資本家道德敗壞這麼簡單,背後蘊藏著複雜的經濟學原理。  根據當時資料:在紐約州,牛奶由1931年1月的每100磅2.25美元,降到了1933年4月的每100磅0.99美元,而且還在持續下跌中。
  • 金融危機時,為什麼資本家們寧願將牛奶倒掉,也不免費送給窮人?
    奶農無奈痛哭,倒奶殺牛我相信大多數人在中學的的課本裡面都學過,美國在30年代的時候,遇到百年難遇的經濟危機。很多美國農場主都把鮮活的牛奶倒進了河裡。而且時任總統的羅斯福還高價補貼這一行為。其實,除了西方國家在經濟極度蕭條的時候會做這樣的事情外,在中國很多地區也是有發生過這樣的事件的。
  • 資本家把牛奶倒河裡也不分給窮人?我們或誤會了倒牛奶的不是他們
    在經濟危機中「壟斷資本家寧可將牛奶倒入密西西比河中也不願救濟窮人」是我們對資本主義批判的經典論據,這是在1933世界經濟危機時期美國發生的真實事件。然而你所不知道的是其實這是一個誤會,首先倒掉牛奶的並不是資本家,而恰恰是處於最底層的奶農在經濟危機之前,隨著科技的進步,美國奶農產奶效率也隨之大幅提高。1929年,美國的威斯康星州63%的土地是農場,據統計農場中70%以上是奶牛養殖場。
  • 萬惡的資本家為何寧願把牛奶倒進大海也不願分給窮人?
    故事說的是,在上世紀30年代世界經濟大蕭條,美國農場裡的牛奶滯銷,萬惡的資本家把賣不出去的牛奶統統倒進了大海,而遍地失業的窮人則嗷嗷待哺,衣食無著,他們只能眼睜睜的看著資本家把牛奶倒掉。每當想起這個故事,人們就會對萬惡的資本家恨的咬牙切齒。那麼資本家為什麼那麼麻木不仁,為何寧願把牛奶倒進大海也不願意分給窮人喝?首先必須承認牛奶是資本家個人所有,怎麼處理是資本家個人的事。
  • 一故事一考點|01牛奶倒進河裡與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實質
    01故事:牛奶倒進河裡上中學時,我們在歷史教科書裡面讀過一個耳熟能詳的故事:「上世紀美國經濟大蕭條期間,資本家為了維持商品價格,保證利潤,不惜銷毀大量商品,甚至有牛奶被倒進河裡。」歷史總是會重演,這是幾千年也擺脫不了的怪圈。疫情期間,美國又把教科書重新演繹了一遍。
  • 美國奶農傾倒牛奶背後的無奈與辛酸
    一提起將好端端的牛奶傾倒進溝裡河裡,很多人就觸發了少年時的記憶——資本家寧願將牛奶倒掉也不分給窮人。很多上過最無聊透頂最空泛空洞的政治課的小夥伴,大概還會腦補出一張圖片:腦滿腸肥的美國資本家,命令工人把一桶又一桶的鮮奶無情的倒入密西西比河,岸邊卻站著因為經濟危機而挨餓的美國窮人。
  • 英國奶農每周倒奶500萬升!美國既倒奶還埋豬,資本主義的原罪?
    英國因新冠疫情採取封閉措施以來,大部分咖啡館、餐館關門,導致牛奶需求量顯著下降,報導稱奶農由於無處儲存而每周要倒掉500多萬升牛奶,美國也出現了倒奶和埋豬的新聞。提起倒牛奶,很多人就觸發了那句熟悉的話,「資本家寧願將牛奶倒掉也不分給窮人」。
  • 在大蕭條時期,為什麼美國農場主寧願把牛奶倒掉也不送給窮人喝?
    上世紀三十年代是美國歷史上經歷時間最長,影響最遠,也是最嚴重的一次經濟危機,這一次經濟危機的起因是1929年美國股市大跌,隨後引發了一系列連鎖反應,結果導致銀行倒閉,企業破產,工廠關門,工人失業,大量的人口沒有收入來源。
  • 1932年,為何美國寧願把牛奶和豬倒進密西西比河,也不給貧民吃?
    1932年,為何美國寧願把牛奶和豬倒進密西西比河,也不給貧民吃?美國在一九二九年十月份的時候發生了一次經濟危機,這次的危機讓美國差一點就站不起來了,在這件事情之後很多人對於未來都失去了信心,甚至有一些極端的人選擇了跳樓,不僅僅是資本家,很多的老百姓也在這場危機裡面不停地掙扎著。
  • 奶農倒奶很尋常,非「萬惡的資本主義」獨有 今日話題
    美國資本家把大量牛奶倒入密西西比河的情景,成為了幾代人對「萬惡的資本主義」最直觀的印象。「倒牛奶」成為幾代人對西方資本主義的最直觀印象我們的課本想表達的意思是,英美等國的資本主義經濟體制,會造成周期性的「生產過剩」。結果,一面窮人在挨餓,一面農場主卻在傾倒牛奶。「社會財富的浪費令人髮指」,所以說資本主義制度是腐朽的。
  • 為什麼奶農寧願把牛奶倒掉也不低價出售或免費送人,拿桶去接可以嗎?
    近期再次出現了美國奶農傾倒牛奶的新聞,應該說,很多人都會想到這兩個問題(尤其前者)。沒關係,我一說你就明白了。 首先回答拿桶接的問題:奶農在傾倒牛奶時普通人拿桶去接,肯定是違法的。一方面奶農不能隨意亂倒,有相關的環境和汙染防治方面的法律法規管著。你沒有相關資質,當然不能去接回來處理。
  • 歷史重演,美國奶農倒奶,消費者卻買不到奶,這是怎麼回事?
    為什麼客戶買不到,而農場主賣不出去,這背後的本質邏輯就在於從農場主到客戶手上,中間還經歷了很多的流程,專業用詞就是「供應鏈」。不排除疫情風封鎖,造成了交通或者商品流通的閉塞,最終導致牛奶變質,面臨不得不倒掉的局面。但這只是倒奶問題的表象。
  • 很多人不懂,有些牛奶註定是要被倒到河裡的
    想必很多人都在課本上學過,美國經濟大蕭條的時候,資本家寧願把牛奶倒進河裡,也不願意低價賣給窮人。一邊是被大量傾倒浪費的食物,一邊是掙扎在飢餓生死線上的窮人。那時候,我們都控訴資本家的罪惡。被告知不可以。-你們都要扔了,我們也不能拿嗎?-不可以。-那我們可以買嗎?-不可以,已經下架了。-那你們可以拿回家嗎?
  • 專家:中國奶農倒奶與資本主義倒奶有本質區別
    原標題:專家:中國奶農倒奶與資本主義倒奶有本質區別   相似事件 本質區別   從2014年底到2015年初,我國多地乳企拒絕或者減少收奶,奶農「倒奶」的報導頻頻見諸報端,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回顧歷史,很容易讓人想到,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的美國,曾經發生過類似的倒奶事件,類似的一幕在近一百年後的中國再次上演,是否意味著當今中國的經濟正在走當年美國經濟危機的「老路」?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 社會主義「倒奶」和資本主義「倒奶」有何不同?
    如果乳企和奶農沒有穩定的合作關係,雙方都需要不斷的搜尋新的交易對象,不斷的談判,這就增加了各自的費用。降低這種費用的重要手段是乳企和奶農籤訂長期合同,制定保護價格。內蒙古的乳業統計資料表明,這樣做的奶農能不賠錢或少賠錢,而那些合同外奶農每生產1公斤牛奶,就要賠1.7—2.2元。  需要強調的是,在保護奶農方面,乳企承擔社會責任的意識非常重要。
  • 英國2.9萬噸啤酒將被浪費,美國傾倒數十萬加侖牛奶
    無獨有偶,在4月3日,美國出現了牛奶過剩的現象。據外媒ABC報導,威斯康星州的奶農們被迫傾倒數十萬加侖的牛奶。報導中解釋說,出現該現象是由於牛奶最大的供給源學校餐廳普遍處於關閉狀態,同時許多美國家庭在新冠大流行開始時就囤積了大量牛奶,現在對牛奶的需求不高等原因所導致。來自西本德黃金「E」乳牛場的瑞安·埃爾貝說,他們接到了美國農民的電話。
  • 印度送奶工倒掉整車牛奶!中國也曾出現多地「倒奶殺牛」事件
    2015年 中國多地發生奶農「倒奶」殺牛事件誰也沒想到,「倒奶」成為2015年開年的一個熱詞。新年伊始,關於奶農、奶企殺牛倒奶的新聞層出不窮。尤其是視頻新聞中,奶農眼裡噙滿淚水將鮮奶倒進下水道的畫面直擊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