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奶農每周倒奶500萬升!美國既倒奶還埋豬,資本主義的原罪?

2020-12-20 著眼天下

英國因新冠疫情採取封閉措施以來,大部分咖啡館、餐館關門,導致牛奶需求量顯著下降,報導稱奶農由於無處儲存而每周要倒掉500多萬升牛奶,美國也出現了倒奶和埋豬的新聞。

提起倒牛奶,很多人就觸發了那句熟悉的話,「資本家寧願將牛奶倒掉也不分給窮人」。如今,英國美國這些資本主義國家發生了倒牛奶的情況,似乎印證了資本家的醜惡嘴臉。

美國奶農倒奶,跟中國菜農倒菜一個道理,都是賣不出去造成的。高中時學政治,書裡寫著萬惡的資本主義社會,資本家把糧食倒進海裡也不會救濟窮人,讓人恨得牙痒痒。但資本家們也不傻啊,如果把這些本該扔掉的東西送給需要的人,博個好名聲,不是更有利嗎?

但是看似免費的送人實際上是有成本的:處理費用、包裝費用、運輸費用,比如說牛奶,想送給窮人你得先處理消毒一下吧,再弄點包裝給他裝起來,最後還要自掏腰包送到窮人的手裡,這樣賠本賺吆喝的買賣也只有帶善人會做了。

不過,英美的牛奶需求並沒有大面積萎縮,英國、美國這樣的國家對牛奶的需求更是剛需,據維基百科13年的數據美國人均牛奶消費量為254千克,英國為232千克,歐美人普遍牛奶消費量很大,有點把牛奶當水喝的趕腳。

既然牛奶對於這些國家是剛需,屬於那種一天不喝渾身難受的那種,再加上牛奶的價格相對於他們的收入來說不過是毛毛雨,因此牛奶消費市場受到疫情的衝擊不算太大,但是奶農這麼倒奶,那就是一定出現了問題,問題出在哪?

問題出在消費環境的變化導致產業鏈發生了漂移!

疫情發生後,英國陸續關閉了咖啡館和飯店,美國的學校停課,都引起了消費環境的變化,舉個例子,原來美國的學生在學校上課,學校餐廳提供小包裝的屋頂盒牛奶給每個學生,而現在學校停課了,學生在家喝牛奶,對於一整個家庭來說,小包裝的牛奶太麻煩,直接買一大罐奶才是合適的選擇。

消費環境變化了,工廠的生產線可沒辦法這麼快速地變化,小包裝的牛奶需求銳減,昔日馬不停蹄的生產線如今只能吃灰了,生產小包裝牛奶的工廠東西都賣不出去了,自然不會繼續收奶農的奶,而奶牛又在源源不斷地產奶,奶農也不能把奶長期保存,無路可走,只能倒掉了。

想把這些牛奶賣到國外也是非常困難的事情,畢竟工廠的產能就擺在那裡,一時半會兒為這些牛奶擴大產能是利是弊還是個未知數,而且國際貿易在疫情的打擊下萎縮,讓出口更成為了難事。

美國埋豬的新聞更是令人大吃一驚,國內豬肉的價格居高不下,我們都眼饞著豬肉呢,他們竟然吃都不吃就給埋了,難道是萬惡的資本家為了抬高價格?

事實證明,豬肉價格已經不用嗜血的資本家抬高了,豬肉在消費恐慌導致的大波動平息後又暴漲了30%,按理說隨著價格的飆升,農場主們應該樂開了花,把豬養著,穩賺不賠,為什麼還要把豬埋掉血虧呢?

食品加工廠的關閉導致了這一慘劇。美國是一個機械化程度很高的國家,宰豬的流水線也是極度依賴機械的,而機械是死的,豬只要不符合標準,比如說太胖了,塞不進機器了。那麼加工廠就會拒收這些太大的二師兄,而養豬場一時半會賣不掉這些豬,豬再餵下去賣也賣不掉還浪費糧食,只能埋掉止損。

加拿大曼尼託巴省的一家生產商計劃在本周「安樂死」3000隻仔豬;一家美國大型雞肉加工公司在4月初被迫殺死了200萬隻家禽。疫情的衝擊也深深影響了養殖業。

疫情的影響太大了,如今的世界,各行各業就像一個個齒輪相嵌在一起運行,牽一髮而動全身,為什麼我們痛斥某些外國政府「抄作業」也抄不好?不僅是出於人文主義的同情,更是我們深深知道,他好,我也好。希望世界疫情能快些過去,復甦也將在不遠後到來。

相關焦點

  • 專家:中國奶農倒奶與資本主義倒奶有本質區別
    原標題:專家:中國奶農倒奶與資本主義倒奶有本質區別   相似事件 本質區別   從2014年底到2015年初,我國多地乳企拒絕或者減少收奶,奶農「倒奶」的報導頻頻見諸報端,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   上世紀30年代發生在美國的倒奶事件與當前發生在我國的「倒奶」事件有著本質的區別   上個世紀30年代的美國,由於生產的普遍相對過剩,多數產品都出現了滯銷現象,由此引發了近三分之一的企業倒閉和工人失業。
  • 社會主義「倒奶」和資本主義「倒奶」有何不同?
    有人趁機唱衰中國經濟,認為「倒奶」事件是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特有現象,它的出現表明我國經濟發展呈現出經濟危機的徵兆;也有人鼓吹歷史虛無主義,藉機宣揚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美國的「倒奶」事件其實與資本主義基本矛盾和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無關。
  • 奶農倒奶很尋常,非「萬惡的資本主義」獨有 今日話題
    雖然「倒奶」曾被作為「萬惡的資本主義」標誌,「倒奶」也確實給個體奶農造成了損失,但它不過是很尋常的一件事罷了。1、中學政治和歷史課本裡,曾把「倒牛奶」作為「萬惡的資本主義」的標誌說起「倒奶」,很多人都被勾起了自己的中學時代記憶。
  • 歷史重演,美國奶農倒奶,消費者卻買不到奶,這是怎麼回事?
    時間回歸到2020年4月,新冠疫情在美全面爆發,超過80萬人感染,美國經濟陷入停滯,美股瘋狂下挫,美國石油跌至負數,疫情的拐角遲遲未至。多重黑天鵝事件爆發,美國失業人口多達2000萬,歷史上的一幕再次在美國上演,威斯康星、密西根、賓夕法尼亞等乳製品大州的奶農開始把牛奶倒入下水道、池塘、農田。美國最大的奶製品公司透露,美國每天倒掉最少1400萬升牛奶。
  • 「倒奶」與「媚眾」是怎樣發生關係的
    所謂經濟問題,主要是從供需角度,討論倒奶的原因;所謂主義問題,有媒體翻出舊政治課本裡資本主義倒奶事件,討論「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倒奶的區別」;至於信用問題,是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在1月22日新聞發布會上提出的觀點,奶農倒奶「還跟消費者對國產乳製品信心不足有很大關係」。   這一輪圍繞倒奶事件產生的這些問題到底是什麼問題?
  • 美國又倒奶了……
    美國數十萬加侖牛奶倒下水道,今天(4月3日)上了微博熱搜第一。美國廣播公司(ABC)2日報導稱,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美國出現了牛奶過剩的現象,威斯康星州的奶農們被迫傾倒數十萬加侖的牛奶。與此同時,美國不少地方的民眾,正對著搶購一空的牛奶貨架犯愁。
  • 奶農狂倒奶 超市鮮奶價格不降反升
    奶農狂倒奶 超市鮮奶價格不降反升  解說從2015年1月以來,中國多地奶製品企業停止向個體奶農收購牛奶,牛奶滯銷導致一些奶農不得不將新鮮牛奶倒掉。記者1月14日從南京某大型連鎖超市了解到,目前零售鮮奶價格不降反升,但銷量卻大幅萎縮。  奶農狂倒奶 超市鮮奶價格不降反升  解說從2015年1月以來,中國多地奶製品企業停止向個體奶農收購牛奶,牛奶滯銷導致一些奶農不得不將新鮮牛奶倒掉。據了解,中國的鮮奶收購價格從2013年的6元/公斤「跳水」到現在的3.9元/公斤,但是處於牛奶產業下遊的零售環節,卻並未見到降價。
  • 「奶農倒奶」背後的真相
    很多時候,反常的背後並不是資本家在冷血地丟棄社會財富,當奶農讓勞動成果白白流逝,作為旁觀者應該意識到他們在遭受怎樣的痛苦。美國、英國和加拿大的奶農不約而同傾倒從3月下旬開始,美國、英國和加拿大的奶農不約而同的開始傾倒牛奶。
  • 又現「奶農倒奶」?真相是這樣的……
    微信公眾號/頭條號:【智農互聯】今年年初,一則奶農倒奶的視頻流傳於網絡。視頻顯示,幾個奶農在馬路旁的綠化帶傾倒罐車中的牛奶,而旁邊的大樓赫然寫著「衛崗乳業」。後經記者調查了解,這是來自山東臨沂的奶農,與衛崗乳業籤有供應協議。
  • 全世界奶農每日瘋狂倒牛奶!原因竟是……
    蓋瑞不是一個人,在新冠狀動脈疾病爆發之後,英國大約300名奶農被迫每天倒出100升新鮮牛奶。起初,英國一天生產3500升牛奶,大部分是在餐館、咖啡店、學校食堂、賓館等場所生產的。現在他們都關門了,只籤了一份奶農的合同,有一段時間牛奶過剩。
  • 學者:「倒奶」事件並非簡單的國內奶業陣痛期現象
    有人趁機唱衰中國經濟,認為「倒奶」事件是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特有現象,它的出現表明我國經濟發展呈現出經濟危機的徵兆;也有人鼓吹歷史虛無主義,藉機宣揚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美國的「倒奶」事件其實與資本主義基本矛盾和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無關。
  • 中國多地出現奶農倒奶殺牛事件
    農們走投無路,曾經找到丹陽市政府,分管副市長符紅海表示這是市場經濟,讓他們去找市場。而丹陽市農委也表示,這是企業行為,他們無權幹涉。 由於國際奶價暴跌而引發的國內倒奶、殺牛潮如今已經蔓延到廣東。羊城晚報記者採訪發現,目前廣州番禺、佛山三水、惠州博羅、珠海等地從1月1日起已經紛紛出現奶農賣牛、倒奶的現象。奶農每天倒奶超過20噸。這在廣東歷史上還是第一次。鄧勃 吳梓鴻/CFP
  • 「奶農倒奶」事件 農業部緊急處理「賣奶難」
    (京華時報記者 徐曉帆 攝)據新華社電,針對近期「賣奶難」問題,農業部昨天表示,將通過協調乳品企業增加收購、啟動奶業生產監測、加大政策扶持和救助力度,全力以赴處理「賣奶難」,保護奶農利益、穩定奶業生產。1月8日,農業部與伊利、蒙牛等重點乳品企業奶源負責人進行協調,督促企業做好生鮮乳收購工作,穩定中小牧場和養殖戶小區的奶價,保護奶農利益。
  • 「倒奶」危機知多少?
    2015元旦剛過,「倒奶」風潮襲來,倒個奶甚至引發「主義」之爭。為啥「倒奶」如此惹人關注?又為什麼會出現倒奶?目前國內的牛奶市場究竟如何?東方ic/圖)Q:為啥「倒奶」比其它農作物過剩更讓人緊張?A:1929年,美國大蕭條時期,大量牛奶被傾倒入密西西比河。「倒奶」,曾經出現在幾代人的中學課本中,用來反映「資本主義制度不可克服的基本矛盾」。因此,當這一現象再次出現在中國市場的時候,會引起相應聯想。
  • 楊靜:「倒奶」事件 相似事件 本質區別
    上世紀30年代發生在美國的倒奶事件與當前發生在我國的「倒奶」事件有著本質的區別 上個世紀30年代的美國,由於生產的普遍相對過剩,多數產品都出現了滯銷現象,由此引發了近三分之一的企業倒閉和工人失業。為了應對空前嚴重的危機,維持產品的價格,美國農業資本家把牛奶倒進密西西比河,用小麥和玉米代替煤炭作燃料,四分之一的棉田在即將收穫時被鏟掉埋在地下,這類悲劇性事件在全美境內普遍的發生著。而令人痛心的是,此時有大量的美國民眾正在遭受著飢餓和營養不良的困擾,甚至有大量的人被餓死。
  • 衛崗乳業現「奶農倒奶」 原奶過剩引利益之爭?
    在液態奶銷售旺季來臨之時,奶農倒奶事件再次出現。近日,有知情人士向《中國經營報》記者爆料,有大批奶農在南京衛崗乳業公司樓前維權,並將運來的原奶當場傾倒。倒奶鬧劇始末近日,一則奶農倒奶的視頻流傳於網絡。視頻顯示,幾個奶農在馬路旁的綠化帶傾倒罐車中的牛奶,而旁邊的大樓赫然寫著「衛崗乳業」。事後,記者聯繫到事件的當事人。根據當事人的說法,此次維權的奶農大部分是山東臨沂、江蘇徐州一帶的牧場主,這些奶農與衛崗乳業籤有長期的供應協議。
  • 莫讓「倒奶殺牛」成奶農夾縫生存的代名詞
    (1月6日新京報)  河北地區「倒奶賣牛」事件僅僅是奶農困境的冰山一角,與此同時山東、青海等地也輪番上演「倒奶殺牛」劇情,這反映出奶農的被逼無奈與生存之艱。  此次傷農事件的直接原因在於「過山車式」的鮮奶市場價格,但回顧市場卻發現,一邊是銷售火熱的鮮奶市場,另一邊是倒奶殺牛的辛酸奶農。
  • 奶農「倒奶」當促奶企自省
    劉曉今年以來,我國多地出現「賣奶難」,在河北、山東、內蒙古等產奶大省,不少奶農因為鮮奶滯銷不得已「倒奶殺牛」。「賣奶難」原因何在?
  • 誰在逼中國奶農倒奶:常溫奶外國品牌就有近百個
    近期國內部分地區發生「賣奶難」問題,出現奶農倒奶事件。農業部日前也緊急下發通知,要求各級地方農牧部門採取有效措施,全力以赴協調處理「賣奶難」。        面對這番景象,奶業專家,中國奶業協會理事、廣東省奶業協會副會長王丁棉發文稱,「狼,真的來了!」
  • 河北奶農因奶價狂跌每日倒奶 養豬戶買鮮奶餵豬
    更要命的是奶企鮮奶用量減少,奶農的鮮奶交不上去,把交不上去的鮮奶倒掉,甚至把剛剛懷孕的奶牛賣掉成了奶農們不得已的選擇。  不同於一般意義上的產能過剩,在乳業專家看來,收購標準提高,乳製品生產企業自身牧場增加,進口奶粉大量進入市場造成國產牛奶銷量下降是奶農倒奶或賣牛的主要原因。  2008年後河北省興建的奶牛養殖小區已經走到了十字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