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收到文章了。每天都會有分享,都是免費訂閱,請您放心關注。注圖文來源網絡,侵刪
開國總統、國父——孫中山
孫中山(1866-1925),中國近代民主革命的偉大先行者,革命家、政治家、理論家。中國國民黨創始人,三民主義的倡導者。被尊稱為國父。幼名帝象,學名文,字德明,號日新,後改號逸仙,旅居日本時曾化名中山樵,「中山」因而得名。廣東香山(中山)翠亨村人,1892年畢業於香港西醫書院。1894年在檀香山成立興中會。1905年在日本聯合華興會、光復會等革命團體成立中國同盟會,被推為總理。1911年被推舉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北京政府第一任總統——袁世凱
袁世凱(1859-1916),字慰亭(又作慰庭),號容庵,河南項城人,故稱「袁項城」。北洋軍閥的創始人。袁世凱生於河南省項城市王明口鎮袁寨一個世代官宦的大家族,父祖多為清朝顯貴,權重一方。1876年和1879年,袁世凱兩次鄉試未中,後投身行伍,襄贊洋務運動及新政,自道員、督撫累升,至入值軍機,甚至內閣總理大臣,成為清末頭號權臣。1912年,袁世凱當選首任正式大總統,甚至於1916年稱帝,但終歸失敗。
北京政府第二任總統——黎元洪
黎元洪(1864-1928),湖北黃陂人,字宋卿,原籍江西豫章(今南昌)。中國惟一的兩任大總統和三任副總統。南京臨時政府成立時,當選為副總統。袁世凱竊取政權後,仍任原職,夥同袁世凱鎮壓革命。1914年袁世凱解散國會,改設參政院,被任為院長。袁世凱死後,由副總統繼任總統。與國務院總理段祺瑞發生「府院之爭」。段利用張勳將他驅走。1922年,他在直系軍閥支持下復任總統。旋又被直系軍閥驅逐。後死於天津。
北京政府第三任總統——馮國璋
馮國璋(1859—1919),字華甫,河北河間人,北洋軍閥直系首領,曾任中華民國代總統。出生在直隸(今河北)河間縣西詩經村。少時在保定蓮花書院讀書,後入天津北洋武備學堂。1911年武昌起義爆發,被清廷委為軍統。袁世凱死後,黎元洪繼任總統,馮國璋為副總統。1917年7月,張勳復闢,黎元洪入避外國使館,馮國璋以副總統代理大總統,通電討伐張勳。1918年皖系控制的安福國會以馮國璋代理總統期滿,將他攆下政治舞臺。
北京政府第四任總統——徐世昌
徐世昌(1954-1939),清末北洋政府官僚,北洋政府總統。字卜五,號菊人,又號濤齋(號水竹邨人)晚號水竹村人、石門山人、東海居士等。祖籍浙江鄞縣,生於河南衛輝城內曹營街四號寓室,乳名衛生,2歲時隨家遷往開封,後又隨母遷回衛輝貢院街居住,7歲喪父,家道敗落,成年後在沁陽、太康、淮寧等縣署做文書和家館教師。曾是一位袁世凱的支持者。清季翰林,官至東三省總督,體仁閣大學士。辛亥革命後,曾於1918年任大總統。
北京政府第五任總統——曹錕
曹錕(1862-1938),字仲珊,直隸天津人,北洋時期直系軍閥首領。1915年曹錕因積極支持袁世凱闢帝,被授予虎威將軍稱號。1916年袁世凱死後,曹錕又以其重要的軍事力量,仍為北洋政府所倚重,9月任直隸督軍。1919年馮國璋病死,曹錕被推為北洋直系軍閥首領。1923年直系軍閥把黎元洪逼下臺。1923年10月,曹錕通過收買議員,選為中華民國第五任大總統。1924年5月因病辭職,由總理攝政。1938年病死於天津,6月被國民政府追贈為陸軍一級上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