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來陸亞明在美國做拉糕時,將其命名為「柯林頓拉糕」。之後不管到澳大利亞,還是其他什麼地方,大家都知道了這道綠波廊名點——柯林頓拉糕。
位於豫園商城內的綠波廊是一幢三層仿明清建築,飛簷格扉、青瓦朱欄,與湖心亭兩兩相對、相映成輝。中外嘉客,政要貴賓、文人墨客、商賈遊人紛至沓來,憑欄九曲美景、近觀荷綠鯉紅、品嘗精緻美點,平添了不少情趣雅思。
作為本市外事接待的重要基地,為了做好對外友好工作,都有那些獨家故事?綠波廊總經理陸亞明為我們揭秘。
王室貴胄與陸氏父子
陸亞明的父親是當時蘇幫點心的泰鬥,曾接待過許多名人。其中父親經常跟他提起的,就是西哈努克親王與綠波廊酒樓建立的故事。
上世紀七十年代初,親王夫婦來滬訪問,上海外辦安排他來城隍廟品嘗本幫點心。當時整個城隍廟地區還沒有一家像樣的餐館,南市區政府指令城隍廟地區每家本幫餐館出一個最好的師傅,組成接待親王的廚師團隊。
陸亞明父親所在的松月樓當時是一家素菜館,由他負責做了幾個素油點心。老松盛出了道雞鴨血湯,還有滿園春、南翔饅頭店等也紛紛拿出其招牌點心。這樣五六家師傅合起來,共同招待西哈努克親王,才有了經典的十四道點心之說。
當時的接待要求也比較高,城隍廟封了三天城,專注做好這個接待。親王夫婦遊覽了豫園、品嘗了點心,滿意而去。
第二年,外交部顧問廖承志在南京夫子廟品嘗點心時,聽說上海接待西哈努克親王也是吃點心的,就特意請上海市政府安排,來吃西哈努克親王吃過的點心。品嘗了點心之後,他感到非常滿意。就跟陪同的南市區的領導布置了兩件事情:一是要開所學校,把老師傅的手藝傳承下去;第二要開一個餐館,如此美味的點心要利用市場經濟規律把外國人的外匯給賺回來。於是在1979年成立了餐廳,取名「綠波廊」,寓意「春水綠波詩意濃,迴廊朱閣景情媚」。
陸亞明的父親經常感慨道:綠波廊成立之前,在南市區代表上海本地元素的餐館基本沒有,綠波廊成立相當於填補了整個城隍廟地區、也是南市區的空白。之後,上海最優秀的本幫廚師人才陸續進入了綠波廊。如陸亞明父親是當時最好的點心師傅,而最好的燒菜師傅是上海廚師界泰鬥李國榮。他們為綠波廊的發展壯大、挖掘傳承、美食推廣做了很多貢獻。
1984年,陸亞明頂替父親進入綠波廊,做了點心師。想不到僅僅兩年後,就接到了接待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在綠波廊用餐的外事任務。
當得知要為女王做點心時,陸亞明的想法是一定把綠波廊自己的特色做出來。在討教父親並與其他師傅商量後,他最後決定做一份鳳尾燒賣及一套船點,最後再配上蘿蔔絲酥餅。考慮到食物的安全性,市區食藥監在一個禮拜前,就把原材料檢驗後封存好。在用餐的當天,當著中英雙方很多警衛人員的面拆開,由陸亞明直接做。
第一次參與重大接待任務的陸亞明當時緊張得汗水噠噠滴,只怕發生一些意外。接待任務圓滿完成,女王對點心讚不絕口。當時陪同女王的江澤民市長表揚了綠波廊。自那趟接待以後,陸亞明師傅感覺非常踏實。在他看來,雖然有壓力,但把接待工作做好了,自己就很開心,並收穫了滿滿的榮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