鏈家的資本局,「箭在弦上」的貝殼這一次能破嗎?

2020-12-20 品牌界的007

當消費網際網路時代的紅利已經結束,中國網際網路開始進入網際網路的下半場——產業網際網路時代。其中,房產中介行業是一個典型代表。

隨著一線城市進入存量房時代,加之網際網路對行業的多維度滲透等因素,房產中介行業一次次被推向風口,從發展格局到商業模式均處一場變革中。

在這個舞臺中央的就是就是貝殼找房和安居客。

近日,貝殼找房傳聞已經的上市終於有了確切消息。貝殼已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秘密遞表,最快於今年第三季度完成在美IPO。目前正處於向潛在基石投資者詢價階段,募資規模預計為10億至20億美元。

這一次,承載著鏈家登陸資本市場希望的貝殼能否如願?它能給資本市場講述一個完美的故事嗎?

01

鏈家的資本局

貝殼的野望

2001年,鏈家地產的第一家門店創立於北京,30歲的左暉還是北漂租房一族;2018年,鏈家已經入駐全國36城,開店8000餘家,下轄經紀人超過20萬,集團公司估值逾400億元,左暉個人持股對價超過150億元。

這當中貝殼功不可沒。

時間回撥到2010年前後,當時隨著網際網路特別是移動網際網路的普及。上網,成為眾多深耕線下市場的房產中介們必須要做的事情。

鏈家彼時也面臨著一系列內憂外患。

一方面,作為中介行業最燒錢的公司,市場份額並不高,同時行業內外的競爭對手如全國性的中原、合富,地域性的我愛我家等都在一旁虎視眈眈。

另外在傳統的中介行業中,鏈家收入結構單一,基本靠佣金,受政策打壓的風險很大。加上樓市市場的風雲詭譎,沒有網際網路基因,整個中介行業的經營風險會越來越大。

於是鏈家提出了「平臺化」和「網際網路化」的構想。2013年,鏈家推出了其線上版「鏈家在線」(後更名為鏈家網)。但實際上無論鏈家怎樣包裝,嫁接一些創新,都改變不了它的本質就是一家地產中介公司。

同時,鏈家也一直在謀求上市,以期獲得資本市場的青睞。

然而在移動網際網路盛行的年代,想要以如此傳統的玩法獲得資本的眷顧並無可能。顯然,鏈家需要一個面向新商業時代,並能打動資本市場的新東西。

於是2018年4月,貝殼應運而生。對鏈家來說,新平臺貝殼既是應對未來對手的防禦之舉,也是一場合縱連橫的實用主義,背後隱藏著延伸公司觸角和重塑行業規則的願景,其野心是藉助資本讓自己成為制定規則並輸出規則的「壟斷者」。

在鏈家的構想中,貝殼就像房地產領域的京東、天貓一樣。未來,鏈家會和許多中介一樣,只是貝殼平臺上的品牌之一。

這樣宏大的網際網路敘事模式顯然是資本所希望看到的,這使得鏈家借力貝殼找房參與到了關於「住」的整個產業鏈價值分配,資本市場也能推高鏈家系平臺的估值,在資本市場更好地講述故事。

毫不誇張地說,貝殼找房可以稱作資本眼中的「香餑餑」。2020年3月最新估值已高達140億美元。歷輪投資人包括騰訊、高瓴資本、華興資本、融創、萬科等豪華陣容。

02

抓住房地產行業升級契機

貝殼以差異化競爭崛起

誠然,貝殼的崛起並非一個懸浮的資本故事,背後有著深刻的行業背景。

近兩年,中國房地產行業也由增量擴張時代進入到存量經營的時代。在這個時代背景下,中國的住宅不動產行業必然出現一個顯著的變化,就是從製造業屬性向服務業屬性轉化。

從用戶需求來看,隨著住房短缺時代的結束,越來越多的家庭開始追求居住品質的改善,這也帶來了新的市場需求。

但長久以來,我國的居住服務市場,亂象叢生。用戶迫切需要供給端提供一種新的模式和服務,以遏制市場亂象,滿足用戶需求。

在這樣的背景下,鏈家正是看到了地產交易之後巨大的長尾效應,而轉化長尾市場,就需要藉助平臺的力量。

藉此,貝殼找房不僅順應了房地產從製造向服務轉型的市場大勢,也符合很多用戶追求居住品質改善的剛性需求,這成為貝殼找房能夠快速崛起的前提。

誠然,以真房源為基礎爭奪埠的同時,中介平臺公司的產品內容才是最核心的競爭力。尤其對平臺公司而言,產品的優劣將最終決定企業在C端能否拿到支持票。

在網際網路思維的重塑之下,憑藉「海量真實」與「開放賦能」貝殼找房獲得了差異化競爭力。

在網際網路精神與傳統企業秩序的底層衝突中,在眾多投資方加持下的極速狂奔中,貝殼找房以行業「闖入者」的身份完成了自身與行業變革。

截止今年4月23日,貝殼找房已經入駐全國110個城市,合作的經紀品牌超過250個,連接的經紀門店超過4萬家,服務超過37萬經紀人。

經營模式變輕、受到投資人青睞、市場發展迅速,如今的貝殼看上去相當成功。

然而事實並非如此。

03

反貝殼「聯盟」

即當裁判又做運動員的質疑

鏈家的商業版圖不斷野蠻生長。作為搞中介裡面最會做網際網路的,鏈家顯然想要更多,他將鏈家放進貝殼裡,貝殼找房、鏈家、德佑,以及自如、萬鏈等名詞逐漸延伸。

版圖龐大固然好,資本市場上講「故事」,就得把故事講完整,而鏈家始終差最後上市的臨門一腳,背後是腹背受敵的尷尬境況。

其實貝殼自誕生之日起,就有既當裁判員又當運動員等問題的關注和爭論。

做中介經紀的鏈家,屬於重度垂直平臺,即「運動員」;做行業開放平臺的貝殼找房,則被以「裁判」作為類比。貝殼與鏈家非常密切的「血緣關係」,是業內對其能不能做好的質疑點所在。

2018年6月,58集團CEO姚勁波發起真房源誓約大會,籠絡了包括我愛我家、中原地產、21世紀不動產等房產中介品牌,成立「反貝殼聯盟」,將這個質疑推向了高潮。

我愛我家董事長兼CEO謝勇曾直言,房產經紀公司需要的是真正的平臺,如果一家自稱是平臺的企業,既做線上,又做線下,既當裁判員,又當運動員,這在商業倫理和操作邏輯上是絕對不能被接受的。

迫於輿論壓力之下,貝殼找房將目標聚焦於中小中介機構,下沉到二線之外等地市。但人算不如天算,貝殼找房不僅不好搞定「地頭蛇」,更因盈利難等問題,遭遇了「脫殼潮」。

04

痛點依舊

中介圈的老大難問題:真假房源

網際網路的發展為信息的傳播提供便利,越來越多的購房者選擇通過網絡尋找房子,但二手房交易中的假房源亂象始終飽受大眾詬病。

雖然以貝殼為代表的房產平臺都打出了「真房源」的口號,然而事實卻不像預想的那樣。

2019年貝殼、安居客就曾因真假房源互撕。彼時,安居客向多家媒體爆料:貝殼找房盜用安居客網站房源、周邊配套圖片,要求貝殼賠償經濟損失9000萬元,並刊登聲明道歉。

幾個小時後,貝殼找房向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正式提起侵害著作權及不正當競爭糾紛訴訟,要求58安居客賠償1億元,並提出同樣的道歉要求。

安居客與貝殼找房的互撕,掀開了中介行業盜圖成災的不規範運營的亂象。這場侵權互訴直接戳破了行業「真房源」的畫皮。

而諷刺的是,「真房源」是貝殼、鏈家、安居客等平臺的口號和重要營銷理念,他們為了構建這一微弱的行業信任度,均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左暉跑通貝殼平臺的商業模式,拿出的一大法寶就是真房源樓盤字典。

然而,作為行業top級平臺互撕打臉之外,現實的困境也一目了然。

越來越多第三方房產平臺入駐貝殼之後,平臺想要精準監管到每一個合作夥伴並非易事。這顯然讓「真房源」真的淪為了一句口號。

05

「箭在弦上」的鏈家

不得不IPO的貝殼

2020年似乎是貝殼的水逆年,規模化擴張進入瓶頸期,今年以來,明顯放緩了擴張的進度。貝殼開始主抓單店產出,並嘗試以二三線城市為突破口。

從大環境來看也不太樂觀。貝殼研究院發布的《2020年租賃市場半年報》報告顯示,上半年受到疫情影響,租賃市場的季節性規律遭到打破,傳統旺季並不「旺」。目前貝殼找房整體處於虧損之中。

那為何貝殼如此急於上市呢?

資本當年進來也都是帶著條件,如今對賭時間將到期。早在2016年,在進行B輪融資時,鏈家與投資人進行了對賭,稱在完成該輪融資後的五年內,實現鏈家上市,否則就需要回購投資。

回購價格為投資人的融資金額+每年8%的利息。這是貝殼成立兩年就急於衝刺IPO的原因之一。

讓「地產屬性」的中介鏈家後退,讓「輕資產網際網路公司」貝殼謀取上市,左暉已經下了All in的決心。畢竟距離與投資者約定的上市時間,所剩不多了。

箭在弦上,鏈家這次不得不發,貝殼已經沒有了更好的選擇,更沒有退路。

可是,貝殼能講好一個動人的資本故事嗎?

情況好像不樂觀。以交易額看,房地產中介市場有著難得的萬億規模。然而餐桌上的食客與這塊巨大的蛋糕相比,仍然有些「渺小」。

根據極光的統計,從各大買房租房平臺的競爭格局來看,目前安居客、貝殼找房以及鏈家持續佔據行業的top 3,其中安居客處於絕對領先的優勢地位,2020年4月的安裝滲透率達2.94%,月均DAU達419.6萬,活躍用戶量是位列行業第二的貝殼找房的近3倍。

與對手相比,貝殼的牌面似乎並不是很好。

在攻防對手之餘,如何解決好同行們的質疑之聲以及真假房源也是擺在貝殼面前的一道難題。

同時,面對消費者趨向年輕化、需求趨向多樣化。消費者對服務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房產經紀正在逐步從傳統銷售型經紀人轉變為顧問型經紀人,而房產平臺的數位化能力成為助推房產經紀服務升級的重要路徑。

對於鏈家和貝殼來說,這似乎是一場背水之戰。鏈家要做的是這個行業裡的「吸鐵石」,要搶時間、搶地盤、用價值觀和規則搶來同行者,然後聯手走下去。

貝殼要做的不僅僅是用一份漂亮的財報數據上市,更重要的是能藉助貝殼這個平臺衍生出多大的行業想像空間。

而面對房產中介平臺上,極低的客戶遷移成本,一旦有人找到新的爆發點,流量就會成倍增長,舊平臺的衰落只在一夜之間的現實。貝殼如何儘可能拓寬自己的護城河,這一切都要快,在他們真正視為對手的玩家還沒有重視這個賽道之前。

相關焦點

  • 貝殼活成了鏈家的內網
    穿上貝殼外衣的鏈家,估值與過去不可同日而語,任何傳統領域的產品一旦沾上了網際網路概念,就像興奮劑般注入投資人的血脈,仿佛分分鐘能點燃二級市場的瘋狂。但貝殼的二級市場之路似乎並不順利。顯然,按照左暉的想像,貝殼的議價權要比鏈家時代大得多。根據貝殼招股書中對業務層面的描述,貝殼與鏈家最大的區別點在於名為ACN(Agent Cooperation Network,經紀人合作網絡)的作業系統,構建了「數據與技術驅動的線上運營網絡」和「以社區為中心的線下門店網絡」。
  • 鏈家慘遭圍剿!一個「貝殼」引發的混戰
    貝殼找房兵臨城下,58集團集結各路諸侯「圍剿」鏈家,一場火藥味十足的線上房產平臺前哨戰正在打響。  最近鏈家CEO左暉和58集團CEO姚勁波也在朋友圈互掐起來。  6月12日,左暉發文:「此時的北京,烏雲密布。有會解天象的嗎?」姚勁波在下面「懟」到:「相由心生啊,我看的是陽光明媚。」這當然不是簡單地聊天氣,雙方均是另有所指。
  • 土士學堂|從鏈家到貝殼
    2004年做「不吃差價」的誠實中介如此,2008年做「樓盤字典」進而推進「真房源」戰略如此,2013年全面推進經紀人職業化改革如此,2018年升級鏈家為貝殼也是如此。那麼,從鏈家升級為貝殼究竟難在哪裡?如何吸引其他中介品牌和經紀人入駐貝殼?怎樣幫助他們實現線上線下一體化運營?
  • 剛剛,貝殼金控與鏈家開了一場終結時代的發布會..
    貝殼金控CEO王擁群、貝殼金控副總裁王志偉、鏈家集團CTO閆覓、北京鏈家總經理宋春暉出席並和與會者現場解碼租房趨勢,分享如何用「租貝」解決租客痛點、提升租住服務體驗。「租貝」是鏈家合作夥伴貝殼金控,針對季付/半年付/年付的鏈家租客專門設計的「按月支付房租」服務產品,使用「租貝」,能迅速緩解租客一次性大筆租金壓力,實現「先住後付,住滿30天再交租」。
  • 從鏈家到貝殼:規模背後的商業邏輯
    這意味著貝殼佔據近10%的市場份額。公開信息顯示,貝殼找房最新的D+輪融資有軟銀、騰訊、高瓴、紅杉等知名機構參與,融資估值超過140億美元。貝殼脫胎於鏈家,從鏈家到貝殼,鏈家創始人左暉認為,「貝殼做的事情,就是以店長和經紀人為中心在重築整個行業生態,這個改變會是非常大的。」
  • 鏈家與貝殼父與子式的關係 網際網路化的共享平臺
    根據媒體昨天(3月25日)的報導,目前,貝殼找房,已經開始啟動了多項融資,現在D輪融資由戰略投資方騰訊領投8億美元,不難看出貝殼現在正在「掏空」鏈家,原有的鏈家的團隊正在逐步向貝殼移進,此外根據3月20號有關新聞,北京鏈家房地產經紀有限公司發生了多項變更,原有的股東萬科等22家退出投資人行列,變更後左暉(鏈家董事長)持股58.9%,為最大股東。
  • 鏈家、貝殼、德佑三大業務合併變局之下,左暉的野心與焦慮共生
    2018年,鏈家集團先是啟動德佑加盟業務,後又成立線上交易平臺貝殼找房,一次次攪動著中介市場的敏感神經。但在快速變革間,關於鏈家的種種爭議也甚囂塵上,「既做裁判員又做運動員是否有失公允」、「鏈家是否能成功轉身做線上交易平臺」、「三大平臺如何協同發展」等問題,都在等待鏈家董事長左暉給出一個答案。
  • 傳貝殼要上市!估值雖近千億,但鏈家老闆左暉仍面臨「壟斷」質疑
    作為搞中介裡面最會做網際網路的,左暉顯然想要更多,他將鏈家放進貝殼裡,貝殼找房、鏈家、德佑,以及自如、萬鏈等名詞逐漸延伸。左暉說,我做貝殼是為了提升行業價值。然而,凝視深淵過久,深淵將回以凝視;與惡龍纏鬥過久,自身亦成為惡龍。左暉也變成行業裡其他人口中的「惡龍」。
  • 貝殼、58、鏈家、21世紀不動產 中介戰爭硝煙未散
    盧航說,過去兩年來,21世紀正在「飛速破規模」,本質是做自己的房源聯盟。截至9月中旬,加盟門店數量已從800家擴展到4700家,進駐城市也從原先的二十幾個延伸到110多個。「我的目標,打出2萬個門店來。」相比於把手言歡的貝殼,讓他感到警惕的,是鏈家旗下的加盟品牌「德佑」。它的身上流著與21世紀一樣的血液,是更直接的競爭對手。
  • 貝殼找房將升級鏈家網 成全行業開放服務平臺
    中國網地產 甘逗 鏈家網在未來會作為鏈家官網存在,貝殼找房則繼承和升級原鏈家網的產品技術、品質控制和數據挖掘能力,不斷創新成為整個居住行業的線上服務平臺。」 貝殼找房從今年4月中旬首次問世,從貝殼找房APP上可以看出,貝殼找房的業務包含二手房、租房、新房、旅居、海外等方面,定位於技術驅動的品質居住服務平臺。 尚處初始階段的貝殼找房,有哪些亮點能讓我們瞬間回眸?
  • 貝殼找房是中介公司嗎?他和鏈家地產到底是什麼關係?
    貝殼找房從2018年開始投放了大量的廣告在我們提及貝殼找房時,免不了會將其和鏈家地產進行關聯,但是,貝殼找房和鏈家地產之間又是何種關係,想必很多網友並不是十分了解,今天筆者就在這裡跟大家簡單介紹一下兩者的關係
  • 鏈家上線「貝殼找房」,平臺化想改變「房屋中介」的基因?-虎嗅網
    貝殼是鏈家的一個翻版?貝殼找房在公告中稱,將搭建服務者的信用評價體系,從營銷、經營、供應鏈、技術數據、金融、交易等角度進行賦能。彭永東還表示,貝殼找房會「繼承和升級鏈家網的產品技術和數據挖掘等能力」,研發VR看房等創新科技技術手段,將目前的線上交易流程變得可視化。
  • 鏈家被「圍剿」,一個「小貝殼」何以會引發大風浪?
    近日,鏈家地產CEO左暉又與58集團CEO姚勁波在朋友圈對掐起來,字裡行間,多藏殺機。6月12日這天,先是左暉在朋友圈發圖並配文稱:「此時的北京,烏雲密布。有會解天象的嗎?」姚勁波看到後,在下面留言道:「相由心生啊,我看的是陽光明媚。」然後,左暉很快回復道:「老兄慧眼,烏雲之中的確有陽光!
  • 背靠房市印鈔機,鏈家貝殼為什麼還虧錢?丨智氪lite
    2018年4月,鏈家正式推出服務聚合平臺貝殼找房,鏈家CEO左暉希望貝殼找房作為第三方中介平臺,為用戶提供包括二手房、新房、租房、裝修以及社區服務等全鏈條的居住服務。鏈家及旗下品牌德佑率先進駐貝殼找房,考慮到資源可能向自家品牌傾斜,這曾一度引發行業對鏈家系「既當裁判又當運動員」的質疑。爭議之後,貝殼的步子越邁越大。
  • 貝殼找房新故事:95億美元估值與「掏空鏈家」真相
    從鏈家撤出的資本去了哪兒?貝殼找房會上市嗎?去哪兒上市?   近日,投中網從一位參與貝殼找房D輪募資的機構處,了解到一個PE眼中的貝殼找房新故事。 關於鏈家被掏空   原股東股份已鏡像平移至貝殼   一邊是貝殼找房的融資好消息,一邊是鏈家註冊資本縮水的消息,難道真如傳言所聞,鏈家被掏空?
  • 貝殼公益在路上 鏈家智慧助老社區講堂開講
    近日,在北京舉行的2020行動者聯盟公益盛典頒獎典禮上,由貝殼找房發起的貝殼社區手機公益課堂(也稱「我來教您用手機」)榮獲2020行動者聯盟公益盛典「年度十大公益項目」獎項。    據悉,自2018年貝殼找房創立伊始,貝殼公益就將「我來教您用手機」作為重要的運營項目。該項目是以經紀人志願者為主體,為社區有學習需求的老年人開課,免費提供智慧型手機的培訓和幫助,截至目前,已在全國範圍內累計為老人提供了11萬次的教學幫助,受到社區老人的歡迎和讚譽。    作為貝殼平臺下的新經紀品牌,鏈家多年來一直深耕社區,堅持社區公益。
  • 貝殼找房反超鏈家,是意外還是「老賴」左暉的人為?
    近日,關於「老賴」左暉旗下的貝殼找房即將上市成為熱門話題。對於一手創建鏈家的左暉來說,用貝殼來一把擊倒自己的鏈家,將大量資源、資金轉入貝殼找房,究竟意欲何為?其本質上就是鏈家網升級為貝殼找房網,原鏈家網帳戶可以直接在貝殼上登錄,將覆蓋全中國超過300個城市,服務超過2億的社區家庭,連接100萬職業經紀人和10萬家門店,賦能超過100個品牌。這其實就是將鏈家的所有信息轉移到了貝殼找房上。在左暉已經被列入消費限制名單後,鏈家的上市之日就如泡影一去不返。
  • 貝殼找房正式提交IPO招股書 與鏈家捆綁上市
    招股書信息顯示,貝殼是資本市場偏好的「現金奶牛」,其在2017年、2018年和2019年儲備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分別為52.4億元、91.2億元和243.2億元。系出同門的「前輩」鏈家被裝在了貝殼找房的IPO框架內。貝殼方面給出的資料顯示,「我們擁有並運營中國地產經紀領先品牌鏈家,它是貝殼平臺上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 「金主」因貝殼撤資鏈家?現情況每日愈下,市值縮水699萬!
    投資平移至貝殼   對於這次大數據的撤資,作為房地產中介的行業老大,鏈家是要走向沒落了嗎?實不然,這批投資是直接平移至鏈家旗下的貝殼。原先投資方投資在鏈家的股份將通過鏡像協議直接平移到貝殼找房,也就是說之前在鏈家的持股將一模一樣轉移到貝殼。   貝殼找房歸屬於鏈家旗下,於2018年2月28日上線,與鏈家不同的是貝殼找房並不是垂直自營結構,而是共享真實房源,主攻二三線城市大居住地區,業務範圍主打二手房的買賣、租房、售房、裝修和社區服務。
  • 貝殼+鏈家大數據驅動 科技賦能行業服務能力再升級
    12月15日,北京鏈家舉辦了首屆社區百科AI講盤大賽的決賽,從23000多名經紀人中最終產生的9支經紀人隊伍,在AI人工智慧和真人雙評委的評審下,完成了一場戰隊之間,以及和AI機器人戰隊的對決。這場「人人大戰」和「人機大戰」,也是自AI人工智慧開始探索在房產經紀行業的應用以來,行業首次舉辦的大型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