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靠房市印鈔機,鏈家貝殼為什麼還虧錢?丨智氪lite

2020-12-18 36氪

文 | 楊亞茹

編輯 | Cecilia Xu

深耕行業18年後,鏈家終於將上市,不過是以貝殼之名。

7月24日晚間,脫胎於鏈家的貝殼正式向美國證監會遞交招股書,擬在紐交所上市,股票代碼為「BEKE」,上市主體包含兩部分——房地產中介鏈家和房地產交易及服務聚合平臺貝殼找房。

2018年4月,鏈家正式推出服務聚合平臺貝殼找房,鏈家CEO左暉希望貝殼找房作為第三方中介平臺,為用戶提供包括二手房、新房、租房、裝修以及社區服務等全鏈條的居住服務。鏈家及旗下品牌德佑率先進駐貝殼找房,考慮到資源可能向自家品牌傾斜,這曾一度引發行業對鏈家系「既當裁判又當運動員」的質疑。

爭議之後,貝殼的步子越邁越大。受益於房地產這一產品高客單價的特殊性,從平臺成交額的角度來看(GTV或GMV),經過兩年發展的貝殼,已經成為繼阿里巴巴之後的中國第二大商業平臺。

數據來源:貝殼、智氪研究院(截至2020年7月31日)

2017年,鏈家僅進駐城市28個,擁有門店8030家,經紀人數量約為12萬人。截至2020年6月30日,將鏈家收入囊中貝殼持續拓展外部資源,進駐了全國103座城市,連接了265個新經紀品牌,這些品牌有超過4.2萬家經紀門店和45.6萬經紀人。

然而,如此光鮮亮麗的貝殼至今仍然虧損,背靠萬億房地產市場,走在行業前列的貝殼還有多大的增長空間?推動貝殼高速增長的力量是什麼?貝殼距離盈利還有多遠?

高速增長的背後?

根據招股書,2017年至2019年,貝殼找房年度營收分別為255億元、287億元、460億元,其中2019年營收同比增速達到61%。2019年3月,原鏈家投資方股權通過協議鏡像平移至貝殼,鏈家完全裝進了貝殼裡,鏈家的力量成為推動貝殼財務數據大幅躍升的主要原因之一。

第三方交易規模擴大是存量房交易收入增長的主要推動力根據招股書的披露,貝殼有存量房交易、新房交易、新業務及其他三大業務板塊。從年度數據來看,存量房交易收入一直是貝殼的第一大收入來源,2017年至2019年的總營收佔比分別為72.4%、70.4%、53.4%。

數據來源:貝殼、智氪研究院(截至2020年7月31日)

單就存量房交易來看,其收入來源分為三部分,具體包括:

1.鏈家通過買賣、出租存量房收取的佣金,以及從貝殼平臺上其他經紀公司交易中取得的佣金分成;

2.貝殼向入駐機構收取的平臺服務費,以及向加盟品牌下的中介收取的加盟費;

3.平臺通過提供交易關閉服務、現場認證等服務收取的增值服務費。

其中,佣金收入是存量房交易服務收入中最主要的來源,2018年和2019年,佣金收入分別佔存量房收入的99%和94%。而包括服務費、加盟費在內的其他平臺性收入增長迅速,2018年至2019年,同比增速達到697%。

就存量房交易佣金而言,鏈家仍然是絕對的主力軍,2019年由鏈家品牌帶來的佣金收入達到存量房佣金總收入的95%,平均佣金率為2.56%。然而,鏈家的GTV增速卻限制了它在未來的想像力。

在所有影響因素中,第三方合作夥伴交易規模(GTV)的高速增長正在成為貝殼存量房交易收入增長的最主要推動力。

36氪製圖

新房交易正變得越來越重要儘管從年度數據來看,存量房交易收入對貝殼來說非常重要,但2019年的最新趨勢表明,新房交易正在成為貝殼整體收入的另一引擎。從1Q19的24%擴大至4Q19的56.4%,新房交易服務收入佔總營收的比重不斷增加。

數據來源:貝殼、智氪研究院(截至2020年7月31日)

根據招股書的定義,新房交易收入主要來自於向房地產開發商收取銷售佣金,這一業務的增長有賴於平臺交易額的拉動,以及平臺經營模式下經紀門店和新房交易筆數的提升。

與存量房交易不同,在新房交易市場中,房地產開發商的話語權較大,新房交易的線上化渠道率依然較低,這意味著,新房交易方式的線上化將為貝殼的新房交易收入提供更多的空間。

事實上,由於房產交易的金額較大,用戶的決策過程相對較長,同時對比多個開發商、多個房源的需求旺盛,這就給傳統線下單一開發商的銷售方式提出了挑戰,同時也為網上房產經紀平臺創造了足夠的需求。

目前,整個新房市場正處於貝殼等線上渠道和房地產開發商的博弈階段。在平臺和開發商博弈的過程中,佣金率以及線上交易規模和份額的提升,都將為新房交易帶來更多的動力。

2019年,貝殼新房交易GTV同比增長166.2%至7476億元,其中,鏈家品牌貢獻的GTV是2017億元,漲幅為41.6%。換句話說,貝殼平臺上非鏈家品牌貢獻了大多數的GTV,從2018年1384億元增至2019年的5459億元,漲幅達到294%。與之相對的是,2019年,平臺新房交易經紀門店數量躍升至3.8萬家,新房交易數量增多至53.3萬筆。

從招股書的數據來看,貝殼的新房業務已經成了一大亮點,而鏈家品牌深耕行業多年的存量房交易底盤也依然穩固,雙輪並行,推著貝殼的雪球越滾越大。

36氪製圖

做「房」的生意還能虧損?

儘管收入規模越做越大,但是虧損問題卻是貝殼上市背後一個不可忽視的焦點。

從已披露的季度數據來看,貝殼在過去三年錄得累計虧損31.5億元。綜合來看,成本高、賺得少、花得多,是貝殼虧損的三個主要原因。

數據來源:貝殼、智氪研究院(截至2020年7月31日)

貝殼的成本由5部分組成,其中的門店相關費用及其他成本相對穩定,貝殼招股書中對於成本高企的解釋是,分給關聯代理商和其他銷售渠道的佣金增多,以及內部經紀人和專業銷售薪酬增多,對應起來,佣金分割和佣金及內部補償主導了貝殼成本的擴大。

簡單理解,佣金分割是指貝殼對外支付的佣金,而佣金及內部補償指是貝殼向內支付的佣金,以及內部經紀人的銷售提成。

2019年,貝殼對外支付的佣金成本逐季上升,全年同比上漲了702.8%至111.6億元,主要是因為外部經濟公司入駐量同比翻了3.7倍到42.65萬家。這在一定程度上用行動回擊了「既當裁判又當運動員」的說法,即外部機構來到貝殼是「有利可圖」的。

2019年,貝殼對內佣金和提成同比增長了23.3%至194.4億元,主要是平臺通過鏈家品牌完成的交易量同比增長了13.6%。

數據來源:貝殼、智氪研究院(截至2020年7月31日)

成本上升之後,就會壓縮毛利,而房地產經紀行業,本身也不是高毛利的行業。過去兩年,貝殼的毛利率維持在24%左右,與此同時,貝殼在運營支出上沒有手軟,在股權激勵上出手闊綽,這讓它最終沒能實現盈利。

貝殼的三費當中,包括參與企業員工工資、辦公室費用、招聘及培訓等在內的一般管理費用是它最大的支出項。與去年上市的房多多、「老對手」58同城相比,雖然同處於房地產經紀行業的大盤子裡,貝殼的管理費用率卻是最高,且還在持續增長。

數據來源:貝殼、智氪研究院(截至2020年7月31日)

按照招股書,2019年貝殼的一般管理費用為84億元,比上一年多出了35億元,當中有29億元用於支付員工工資,其中包括一次性確認的高級管理人員股權激勵25億元。若剔除股權激勵支出,2019年貝殼的管理費率則為12.8%,有所下降。

貝殼拓寬了經營模式,在原有的自營體系上疊加了平臺化體系,開啟雙模式運轉,但賽道的變換不能改變其本身在房產經紀人、門店擴張等方面投入重的本質。

不過,好的一點是,貝殼的銷售費用率並不高,2017年、2018年、2019年分別為3.9%、8.7%、6.7%。雖然房產買賣行為是低頻行為,但這一決策又足夠重大,擁有大量房源和房產經紀人的貝殼自然是客戶主動流入的平臺,這幫助貝殼在市場推廣上節省了不少成本。

回過頭來,貝殼的大額股權激勵費用也不可忽視,2017年至2019年,貝殼的股權激勵成本分別為4.76億元、3.82億元、29.6億元,若剔除這部分影響,貝殼在2019年可以實現7.8億元的淨利潤。

貝殼ACN之夢能迎來最終的勝利嗎?

貝殼是鏈家的「自我革命」,ACN是房地產經紀行業的新物種。

根據界面在2016年4月披露的鏈家項目投資計劃書,公司當時已經成立上市團隊,但要獲得高估值似乎還不夠。在北京一家獨大的鏈家由於新店開設受限,且從2014開始運營的鏈家網遇到了自營模式下的增長瓶頸,鏈家幾乎觸及天花板,做平臺是為公司創造想像力的直接途徑,這是貝殼找房誕生時的一部分使命。

一直以來,鏈家主打直營、旗下品牌德佑主打加盟,而新的貝殼找房是平臺模式。貝殼找房通過經紀人協作網絡(ACN:Agent Cooperation Network )吸納包括鏈家、德佑在內更多的外部房產經紀中介機構進駐,開啟「自營+行業平臺」模式。彼時,貝殼一落地就引發了同業的抵抗。

2018年6月,58同城發起了「真房源聯盟」,我愛我家、中原地產、麥田房產等中介公司參與其中,鏈家沒有被邀請,這一聯盟也一度被外界稱為「反貝殼聯盟」。

作為被「孤立」的市場玩家,鏈家有它自己的邏輯——行業缺乏系統化的規則,貝殼願意站出來做第一推動者,推廣自己的房產經紀人協作網絡(ACN),即讓經紀人在一宗交易中參與一個或多個環節,譬如房源錄入、客源發現等,最終按比例獲得佣金,而非傳統模式下,一個經紀人對一宗交易一跟到底且不容有失。ACN也是貝殼未來發展的重要看點。

貝殼將其ACN模式自比於美國房產經紀商MLS(Multiple Listing Service),並稱已經領先MLS(Beyond MLS)。

在美國,MLS是基於獨家房源合作形成的大平臺生態體系,MLS提供的是經紀人之間的信息共享平臺,經紀人在生態中起決定性作用,可以獲得70%-95%的佣金分成。MLS有三大特點——房源信息共享,形成信息池;無論任何人完成一筆房產交易,賣方、賣方經紀人都平分佣金;房源獨家,賣方客戶只能將房源委託給唯一的房產經紀人。

相比MLS,貝殼的ACN也在做信息共享和經紀人協作這件事,同時,鏈家自2008年開始投入成本收錄形成的樓盤字典是ACN模式的基石。截至目前,樓盤字典已經涵蓋了約2.26億個房源,這也是貝殼做平臺之後能迅速冷啟動的原因,真房源的共享吸引了更多的外部機構入駐。

多年來積攢的真實房源信息,是貝殼能在行業「橫行」的鎧甲。

而貝殼所謂的領先MLS,主要在於它切入了更深的交易環節,平臺對於單筆交易軌跡的追蹤更緊密,包括帶看次數等細節均有數據錄入,這能形成數據積累,反過來,這些數據經過排列分析,可以提升房產交易效率,自然也就能推動平臺盈利。而大洋彼岸的MLS只連接房源,不連繫統,埠由經紀人自由選擇,導致平臺沒有數據沉澱,也就無法去提高經紀人之間的協作效率。

單從模式來看,貝殼的ACN確有過人之處,但是當前的房地產經紀行業還處於戰國時代,既有貝殼這樣的平臺化創新模式,也有傳統的第三方代理機構,還有房地產開發商混在其中,多方的博弈還在繼續,貝殼推進ACN的阻力還遠沒有完全消除。

無論對行業,還是對貝殼,現在看ACN的價值,都需要遠眺。

相關焦點

  • 土士學堂|從鏈家到貝殼
    2004年做「不吃差價」的誠實中介如此,2008年做「樓盤字典」進而推進「真房源」戰略如此,2013年全面推進經紀人職業化改革如此,2018年升級鏈家為貝殼也是如此。那麼,從鏈家升級為貝殼究竟難在哪裡?如何吸引其他中介品牌和經紀人入駐貝殼?怎樣幫助他們實現線上線下一體化運營?
  • 貝殼活成了鏈家的內網
    穿上貝殼外衣的鏈家,估值與過去不可同日而語,任何傳統領域的產品一旦沾上了網際網路概念,就像興奮劑般注入投資人的血脈,仿佛分分鐘能點燃二級市場的瘋狂。但貝殼的二級市場之路似乎並不順利。顯然,按照左暉的想像,貝殼的議價權要比鏈家時代大得多。根據貝殼招股書中對業務層面的描述,貝殼與鏈家最大的區別點在於名為ACN(Agent Cooperation Network,經紀人合作網絡)的作業系統,構建了「數據與技術驅動的線上運營網絡」和「以社區為中心的線下門店網絡」。
  • 鏈家慘遭圍剿!一個「貝殼」引發的混戰
    貝殼找房兵臨城下,58集團集結各路諸侯「圍剿」鏈家,一場火藥味十足的線上房產平臺前哨戰正在打響。    正所謂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於是,大家同仇敵愾,磨刀霍霍向鏈家。由此,一場拉鋸戰一觸即發。  1  戰友與敵人之間只差一個貝殼  事實上,就在幾個月前,鏈家已經與58集團交過火。只不過戲劇化的是,當時的我愛我家、麥田房產還與鏈家站在一起,公開抵制58集團。
  • 貝殼找房新故事:95億美元估值與「掏空鏈家」真相
    在更早之前,據故事硬核報導,2016年兩會期間,馬化騰正在糾結To B戰略之際,他去拜訪了鏈家CEO左暉,了解到了一個全新的故事樣本:一個線下傳統中介機構不僅沒有被網際網路企業入侵、顛覆,還倒攻線上,成功逆襲,「最終成了老大」。從那之後,騰訊開始接連下注鏈家和貝殼。   除了騰訊之外,上述投資人還透露另外還有幾家投資機構都要到了份額。
  • 從鏈家到貝殼:規模背後的商業邏輯
    這意味著貝殼佔據近10%的市場份額。公開信息顯示,貝殼找房最新的D+輪融資有軟銀、騰訊、高瓴、紅杉等知名機構參與,融資估值超過140億美元。貝殼脫胎於鏈家,從鏈家到貝殼,鏈家創始人左暉認為,「貝殼做的事情,就是以店長和經紀人為中心在重築整個行業生態,這個改變會是非常大的。」
  • 鏈家的資本局,「箭在弦上」的貝殼這一次能破嗎?
    在鏈家的構想中,貝殼就像房地產領域的京東、天貓一樣。未來,鏈家會和許多中介一樣,只是貝殼平臺上的品牌之一。這樣宏大的網際網路敘事模式顯然是資本所希望看到的,這使得鏈家借力貝殼找房參與到了關於「住」的整個產業鏈價值分配,資本市場也能推高鏈家系平臺的估值,在資本市場更好地講述故事。
  • 鏈家與貝殼父與子式的關係 網際網路化的共享平臺
    鏈家整體正在往貝殼遷移。根據媒體昨天(3月25日)的報導,目前,貝殼找房,已經開始啟動了多項融資,現在D輪融資由戰略投資方騰訊領投8億美元,不難看出貝殼現在正在「掏空」鏈家,原有的鏈家的團隊正在逐步向貝殼移進,此外根據3月20號有關新聞,北京鏈家房地產經紀有限公司發生了多項變更,原有的股東萬科等22家退出投資人行列,變更後左暉(鏈家董事長)持股58.9%,為最大股東。
  • 貝殼公益在路上 鏈家智慧助老社區講堂開講
    近日,在北京舉行的2020行動者聯盟公益盛典頒獎典禮上,由貝殼找房發起的貝殼社區手機公益課堂(也稱「我來教您用手機」)榮獲2020行動者聯盟公益盛典「年度十大公益項目」獎項。    據悉,自2018年貝殼找房創立伊始,貝殼公益就將「我來教您用手機」作為重要的運營項目。該項目是以經紀人志願者為主體,為社區有學習需求的老年人開課,免費提供智慧型手機的培訓和幫助,截至目前,已在全國範圍內累計為老人提供了11萬次的教學幫助,受到社區老人的歡迎和讚譽。    作為貝殼平臺下的新經紀品牌,鏈家多年來一直深耕社區,堅持社區公益。
  • 貝殼找房反超鏈家,是意外還是「老賴」左暉的人為?
    近日,關於「老賴」左暉旗下的貝殼找房即將上市成為熱門話題。對於一手創建鏈家的左暉來說,用貝殼來一把擊倒自己的鏈家,將大量資源、資金轉入貝殼找房,究竟意欲何為?其本質上就是鏈家網升級為貝殼找房網,原鏈家網帳戶可以直接在貝殼上登錄,將覆蓋全中國超過300個城市,服務超過2億的社區家庭,連接100萬職業經紀人和10萬家門店,賦能超過100個品牌。這其實就是將鏈家的所有信息轉移到了貝殼找房上。在左暉已經被列入消費限制名單後,鏈家的上市之日就如泡影一去不返。
  • 鏈家上線「貝殼找房」,平臺化想改變「房屋中介」的基因?-虎嗅網
    鏈家最近悄悄上線了一款「貝殼找房」App。據說在App Store上,這款產品三月份就已經在線了,但鏈家並沒有對其進行宣傳和推廣。而就在前不久還有報導稱,為了給貝殼找房App啟用建站,鏈家還曾砸重金買下身價達八位數的域名「ke.com」。
  • 貝殼金服只服務鏈家:是資金緊張還是考慮風控?
    不過消金界從內部人士了解到,貝殼金服資金目前已實現多元。不同的業務,資金來源不同,有的來自P2P網貸,而有的來自信託與銀行。雖不能驗證哪位說得更為精準,但可以確定的是,貝殼金服的資金目前不能滿足鏈家的需要。目前還未對外部企業開放。
  • 鏈家網升級為貝殼找房:租賃業務「真」字當頭
    (貝殼租房供圖) 人民網成都4月28日電(孔海麗) 鏈家醞釀已久的改變終於開始浮出水面。 近日,先是鏈家網正式宣布升級為貝殼找房,緊接著貝殼找房在成都發布了租賃平臺,宣布打造真房源開放平臺,歡迎品牌公寓和個人租賃房源上線,並攜手10餘家品牌公寓成立租房品質聯盟。
  • 貝殼找房正式提交IPO招股書 與鏈家捆綁上市
    招股書信息顯示,貝殼是資本市場偏好的「現金奶牛」,其在2017年、2018年和2019年儲備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分別為52.4億元、91.2億元和243.2億元。系出同門的「前輩」鏈家被裝在了貝殼找房的IPO框架內。貝殼方面給出的資料顯示,「我們擁有並運營中國地產經紀領先品牌鏈家,它是貝殼平臺上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 鏈家、貝殼、德佑三大業務合併變局之下,左暉的野心與焦慮共生
    距離鏈家將直營門店、德佑加盟店和貝殼找房三大業務調整不到8個月時間,2019年1月11日,鏈家集團又以一場內部戰略會的形式,發動了新一輪調整。此次會議上,左暉將貝殼、德佑、鏈家自營三條職能業務條線進行打通合併,不再劃分南北貝殼和德佑的後臺。鏈家相關人士向藍鯨房產表示,此次三大平臺合併,意在提升組織效率。
  • 貝殼、58、鏈家、21世紀不動產 中介戰爭硝煙未散
    相比於把手言歡的貝殼,讓他感到警惕的,是鏈家旗下的加盟品牌「德佑」。它的身上流著與21世紀一樣的血液,是更直接的競爭對手。這不,盧航立志的熱乎勁兒還沒過,德佑已經緊跟其上。一組公開數據稱,今年前十月,德佑旗下中介門店的加盟數量達到5000家。相比年初計劃的500家,規模翻了整十倍。有消息人士稱,德佑2019年的規模目標為1萬家門店。
  • 剛剛,貝殼金控與鏈家開了一場終結時代的發布會..
    2017年12月12日上午,在北京酒仙橋鏈家總部的「1212租貝產品發布會」上,貝殼金控與鏈家合作推出的租房分期產品「租貝」正式亮相。
  • 左暉的新難題:貝殼的惡是天生的嗎?
    莊先生要求鏈家協調,親身經歷的卻是:丨屢遭推脫。事件到此並沒有結束,更為荒唐的是,這套房屋在春節長假後,再次被鏈家掛網銷售。丨售價從370萬漲到了388萬。左暉在朋友圈發布了一條微信:丨此時的北京,烏雲密布。有會解天象的嗎?沒多久,身在58同城發布會現場的姚勁波,給出了解籤:丨相由心生,我看到的是陽光明媚。創業多年來,左暉一直在思索一個問題:要如何才能打敗鏈家?思來想去,推出了貝殼找房。
  • 鏈家被「圍剿」,一個「小貝殼」何以會引發大風浪?
    原來,在12日這一天,在姚勁波的牽頭下,58集團與我愛我家、中原地產、21 世紀不動產等知名地產中介企業聯合舉辦了一個「全行業真房源誓約大會」,卻單單沒有邀請鏈家,並有意無意地用「某一家公司」來嗆聲鏈家。當然,這次針對鏈家的所謂「誓約大會」並非無故而生。
  • 貝殼「花式」秀肌肉,左暉取道「VIE」前的路演?
    丨你在幹什麼?我在等待戈多。丨他什麼時候來?我不知道。這部劇,何以讓法國人如此著迷,並成為持續至今的藝術經典?答案就隱身在劇作的那個時代,生活雖然回到原來的軌跡,卻給一代人的心靈造成了創傷。丨舊的世界按下暫停鍵,新的世界卻還未開啟。精神和行為上的不知所措,投射到藝術上,便形成了怪異的行為和荒誕的現實。
  • 萬科撤出萬鏈,貝殼將全盤接手
    近日,有消息透露萬科正在撤出萬鏈家裝,此後萬鏈將由貝殼接盤。36氪就此向萬鏈方求證,得到了證實。從高點墜入「沉默」如今被萬科分拆掉的萬鏈,也曾是含著「金湯匙」出生的「孩子」。憋著發大招的鏈家萬鏈的第二大股東鏈家,對家裝市場的雄心壯志從未消退。在今年4月貝殼的新居住大會上,貝殼找房CEO彭永東宣布,貝殼找房將進入家裝行業,推出全新家居服務平臺——被窩家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