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為大家盤點特色小吃,快來看看有沒有你喜歡吃的吧
蝦扯蛋作為臺灣夜市上十大小吃之一,以前只是聽說過但一直無緣吃到。在美食節終於見到了這個臺灣夜市爆款小吃,外表非常誘人,它的美味簡直不予倫比。將蝦扯蛋的美味都在裡面重現,最重要讓你好吃到停不下來的感覺,整隻蝦都被蛋包裹著,要吃的時候只要輕輕拿起蝦尾就可以品嘗了。下面一起來看看爽口蝦扯蛋的做法。先把買來的基圍蝦用剪刀把蝦頭剪去,在蝦的背部剪上一刀,蝦背的黑線挑出來。整個蝦殼也剝去,蝦尾留著,以此類推每個蝦都是這麼處理。碗裡放入小麥澱粉、麵粉、酵母、水,用筷子充分的攪拌均勻,直到攪拌成糊狀就可以,用刷子沾上油在章魚小丸子模具,每一個洞裡面都要刷上一層。也用刷子把剛才調好的麵糊刷上去,轉成小火再放入一個一個蝦上去,蝦尾朝上擺放。鵪鶉蛋也是一個一個磕放在蝦上面,上面撒一些海苔碎、沙拉醬上去。煎熟以後,用鋼叉一個一個剔除來放到盤子裡,待醬汁完全融入到蝦扯蛋裡後,這樣蝦扯蛋就可以出攤。
臺灣烤玉米又名脆皮烤玉米,是一種以臺灣風味為小吃的美食,該美食是經過正宗東北糯玉米製作而成,尤其是黑龍江五常玉米最好,該玉米特點是,軟糯可口、嫩,經過的改良,加上玉米調和粉,經過侵泡、上漿、碼味、蒸、煮、炸、烤、在經過刷牛奶,番茄醬、秘制醬料、黑胡椒、麻辣粉等工藝,製作成外酥裡嫩的美食,深受廣大消費者的親睞!玉米薯薯臺灣烤玉米主要流行城市為重慶,貴州,雲南等!也逐漸流行到全國各大城市!臺灣夜市是臺灣草根飲食文化的薈萃地。若想多快好省地瀏覽臺灣美食,夜市是必修的一門功課。臺北夜市中以士林夜市最負盛名。士林夜市是由不少小巷組成的綜合夜市,在臺北市中心坐地鐵到劍潭站下車出了地鐵口就是,很方便。這兒有幾百個攤位,小吃應有盡有,最有特色的是老士林臺灣烤玉米。還有大餅包小餅、士林大香腸、生煎包、臺灣手抓餅等,還有太陽餅、鳳梨酥、澎湖魚乾、烏魚子等地方特色食品,讓到了這兒的人都會吃得不想離開。
滷肉飯是江南一帶的傳統名小吃,製作原料主要有豬五花肉、鵪鶉蛋、米飯等,肥而不膩、甜鹹適口、香濃四溢。帶有厚重口感的滷肉,配上一碗蒸的不軟不硬的白飯,每一粒米都吸透黑紅的湯汁。臺灣的飯食小吃花樣繁多,不過要說其中最為著名的,當推滷肉飯與嘉義雞肉飯。據稱,風味獨特的滷肉飯,全世界只有臺灣人會做。那麼,一碗正宗的滷肉飯要具備什麼樣的條件呢?飯要又香又韌,滷肉要多汁,肥美而不油膩,再加上鮮脆可口的醃製醬菜,真是叫人無法拒絕。要做出這麼好吃的滷肉飯,關鍵就在於肉要先氽去腥味,再滷得入味,哪個環節做得不到位,都會使滷肉飯的口味打折扣。滷肉飯的好處有;提高機體免疫功能,延緩衰老,防癌抗癌:降血壓、降血脂、降膽固醇 治療疾病,增強機體免疫力 促進消化 保護腸胃,預防富貴病,降低血脂 幫助肝臟排毒 防癌抗癌 寬腸通便 強骨抗壓,健腦益智,保護肝臟 防治動脈硬化 預防癌症 延緩衰老,美容護膚。
鹽酥雞是臺灣最常見的小吃之一,不過其實它是一個綜合性的全稱,鹽酥雞是用高溫油炸類食品。它氣味濃鬱,口感酥脆,因此使許多饕客趨之若鶩,是少數不在夜市也能存活的小吃種類之一。鹽酥雞攤位中除了油炸小塊雞肉骨外,通常一併賣炸甜不辣、炸花枝腳、炸蕃薯條、炸四季豆、炸芋粿等等,有的攤位會兼賣炸雞排。從前述的內容即可得知,鹽酥雞是用高溫油炸類食品,食客們點好要吃的食物後交給老闆將之下鍋油炸,有許多鹽酥雞攤位待炸好起鍋之前,會加放九層塔下鍋爆香,起鍋後灑上胡椒鹽,也可視需要灑上辣椒粉再拌勻裝入紙袋,也有的攤位會拌上大蒜泥或再加入酸菜。它氣味濃鬱,口感酥脆,因此使許多饕客趨之若鶩,是少數不在夜市也能存活的小吃種類之一。雞肉切小塊,大蒜切片。用所有調料將雞肉拌勻醃製,隔夜最佳。將所有炸粉類材料混合,將雞肉裹上一層炸粉。鍋內倒入適量油、油熱後放入雞塊炸至金黃後撈起、稍涼後入油復炸一次即可。將九層塔洗淨後瀝乾水分入油鍋稍微炸一下,撈起與雞塊拌勻。用帶骨頭的雞胸肉最佳,塊不要切太大,可以把骨頭都炸得酥脆。辣椒粉可以不用拌入炸粉中,或最後炸好後撒在雞塊上也可。
臭豆腐,中國傳統特色小吃,在各地的製作方式、食用方法均有相當大的差異,有北方和南方的不同類型,臭豆腐在南方又稱臭乾子。其名雖俗氣、卻外陋內秀、平中見奇、源遠流長,是一種極具特色的中華傳統小吃,古老而傳統,令人慾罷不能。製作材料有大豆、豆豉、純鹼等。在中國以及世界各地的製作方式和食用方式均存在地區上的差異,其味道也差異甚大,但具有「聞起來臭、吃起來香」的特點。南京、長沙的臭豆腐乾相當聞名,臺灣、浙江、上海、北京、武漢、玉林等地的臭豆腐也頗有名氣。天津街頭多為南京臭豆腐,為灰白豆腐塊油炸成金黃色,臭味很淡。武漢街頭的臭豆腐多以「長沙臭豆腐」為招牌,但製作方式並不相同,是用鐵板澆油煎,中不空並且為淡黃色。話說朱元璋出身貧寒,年少時當過乞丐和和尚,有一回因餓得無法忍受,拾起人家丟棄的過期豆腐,不管三七二十一,以油煎之,一口塞進嘴裡,那種鮮美味道刻骨銘心。後來他當了軍事統帥,軍隊一路勝利地打到安徽,高興之餘,命令全軍共吃臭豆腐慶祝一番,臭豆腐之美名終於廣為流傳。臭豆腐以優質黃豆為原料。製作工藝較為複雜,黃豆經過篩選、脫殼、浸泡、磨漿、過濾、煮漿、點漿、成型、劃塊、發酵等十道工序。呈貢臭豆腐質地軟滑,散發異香。先人讚譽云:「味之有餘美,玉食勿與傳」。它不僅有很高的營養價值,而且有較好的藥用價值。古醫書記載,臭豆腐可以寒中益氣,和脾胃,消脹痛,清熱散血,下大腸濁氣。常食者,能增強體質,健美肌膚。
筒仔米糕是一樣常見於臺灣各地的糯米類小吃,與油飯類似,但卻是在竹筒或鐵罐中炊煮而成,口味濃鬱。臺北大稻埕、大橋頭等老小區有不少販賣筒仔米糕的店家,如涼州街巷內的「呷二嘴」、延三夜市「臺北橋頭」、「大橋頭」等,這些店家的筒仔米糕清一色是北部口味,全部使用特調海山醬,口感微甜而不鹹。糯米料除了基本的香菇之外,也有人放入蝦米、肉片等材料。而筒內的材料除了肉片、滷蛋外,也有人以蓮子、鹹蛋等替換,創造不同的口感與風味。筒仔米糕在早期農業時代是以竹筒當成盛具,但後來多以小鐵筒為主,現在臺灣甚至有店家直接以免洗紙杯製作。雖然筒仔米糕與竹筒飯都以小竹筒當成盛具,但口感差異極大。南部筒仔米糕花樣較多,部分地區與北部類似,也用海山醬,但甜度較低,更多店家只用肉燥。臺中清水「阿財米糕」、鬥六公正街「阿賜米糕」都是超人氣筒仔米糕,這兩家店都不使用海山醬,而以自制肉燥再加入一匙蒜茸,口味稍重。
以上是小編為大家盤點的小吃,有你喜歡吃的嗎?你還知道哪些呢?歡迎下方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