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近代史上,戰爭和混亂是一個難以避免的話題。戰火之下,各地人民的生活都十分艱難。倘若說有哪一處尚且有些「繁華」的話,那便是上海灘了。在晚清時期,除了有一些土地被列強割據了之外,還有不少地方成了租界。
據史料記載,1845年11月29日,清政府蘇松太兵備道官繤久與英國領事巴富爾共同公布《上海土地章程》,設立上海英租界。此後美租界,法租界相繼闢沒。1854年7月,英法美3國成立聯合租界。1862年,法租界從聯合租界中獨立,1863年,英美租界正式合併為公共租界。
在這個不受國家管理的租界裡,各種生意隨著興盛起來,開的賭場更是多。杜月笙曾經就是上海灘的代表人物之一。這個昔日呼風喚雨的傳奇人物,卻在臨死前燒掉所有欠條,家人不捨得,他怒吼:這是救你們的命!
十四歲入賭場後賣鴉片,國難當頭卻是熱血國民
提起杜月笙,人們印象最深的便是他背後的青幫。
這一個上海灘大人物,童年時期卻過著很辛苦,使得他早早就出來討生活。杜月笙人生的轉折,與黃金榮脫不了關係。由於陳世昌等人的關係,杜月笙獲得機會進入黃金榮公館。
他機靈詭詐,善解人意,很快獲得當時法租界華探頭目、黑社會頭面人物黃金榮的賞識,成為其親信,由傭差上升為鴉片提運,並負責經營法租界三大賭場之一——公興俱樂部。
自此之後,杜月笙在上海灘更是混得風生水起。1925年7月,杜月笙成立「三鑫公司」,壟斷法租界鴉片提運。眾所周知,杜月笙是上海有名的鴉片大王,據說杜月笙一年販賣鴉片的淨收入就可以抵上民國政府的三分之一年收入!
晚清時期,鴉片走私已使得很多國人受害。杜月笙並非不知道鴉片的毒害,但只要是能夠來錢快的生意,他也是不會拒絕的,整個上海灘的鴉片生意都讓他壟斷了。但奇怪的是,這個唯利是圖的商人,為了賺錢不折手段,實在算不上什麼好人,卻在家國大義面前鐵骨錚錚。
杜月笙此生做過許多見不得人的事情,但他同樣以當漢奸為恥。1937年,上海淪陷後,杜月笙拒絕日本人的拉攏,於11月遷居香港。他雖不是什麼光明磊落的人,但在家國大義面前,他還是拒絕了與敵人為伍。
為了支援抗戰,他弄到一些軍中急需的通訊器材、裝甲保險車送給中共將領。他還應八路軍駐滬代表潘漢年的要求,將從外國進口的一千副防毒面具,贈送給八路軍使用。在國難面前,他還是儘自己的能力幫了一些忙。
等到1949年,老蔣逃往臺灣前曾想帶他一起走,卻遭拒絕,選擇繼續留在香港生活。在香港度過的晚年生活已不太體面,到了他去世時,家中光景一日不如一日。
晚年家境衰落,他臨死前卻執意燒毀欠條
舉家搬遷到香港之後,杜月笙最後的時光卻並不是很風光。他的事業原本都在上海灘,來到香港之後,已沒有了昔日的勢力。再加上一生揮霍成性,原有的家財坐吃山空,也沒有了其他的進帳。
到了杜月笙臨死時,家中所有的財產只剩下十萬美元。對於其他人家來說,一生或許都沒有這麼多財產,但對於這個揮霍無度的家庭而言,剩下的錢實在不夠幾房太太分割。好在杜月笙還有借出去的許多錢,如果拿著欠條去討債的話,一家人日後的生活也完全不用愁了,畢竟杜月笙手中的欠條就有一箱。
可惜,這些錢卻再沒有討回來的機會,因為杜月笙執意將欠條全燒了。明明是自己借出去的錢,為何卻不讓家裡人去討回來呢?面對家人都阻攔,杜月笙更是生氣。並非杜月笙老年糊塗不愛財了,而是因為前去討債可能使得家人更加危險。
「錢財用得光,交情用不光」,杜月笙的生意經從來不是一進一出的數字帳,而是吃好「人面、場面、情面」這三碗面的大算盤,因此才有借出去的那麼多錢。到了後期,杜家的勢力已不再,而欠錢的都不是什麼簡單人物。
倘若前去討債,家裡人要面臨的禍患更多,倒不如一把火燒了。杜月笙臨死之前做的這個決定,讓家人損失了一大筆錢,卻也保全了安生日子。
小結
杜月笙此人,世人對他的評價頗具爭議。既不是一個根正苗紅的好人,也不算壞得徹底。到了晚年的時候,青幫大佬的風光不再,卻也不曾糊塗。燒了欠條,家人才不至於再被錢財所累,也無需再考慮有什麼危險了。
參考資料:《上海租界章程》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