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昌平建設國際一流科教新區 未來科學城加速崛起

2020-12-23 千龍網·中國首都網

京城正北,軍都山南。一座未來科學城正在加速起航。

位於昌平區定泗路兩側的就是未來科學城一期,高大現代的是入駐央企的辦公大樓;聯排成片是人才公寓和本地村民的回遷房;活潑豔麗的是為央企職工和本地村民孩子們開設的幼兒園和學校……這裡是一座集合了科技研發、居住、商業、教育、休閒等於一身的科技生態新城。

2009年7月,未來科學城正式奠基啟動,2011年進入全面建設期。經過6年建設,城市功能基本具備,創新創業潛能正在加快釋放。目前除水氣電熱、道路橋梁等基礎設施全部建完外,貫穿未來科學城園區南北的地鐵17號線正在抓緊建設;3所公立學校投入使用,192萬平方米經營性地塊入市交易;15家央企項目入駐運行,8800餘名科研人員進駐辦公,央企科研成果不斷湧現。

數說金名片

「十三五」以來引進「高精尖」企業1645家

科技增加值年均增長25.7%

金融增加值年均增長15.4%

信息服務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2.7%

高技術製造業產值年均增長12.2%

匯集科技從業人員4萬餘人高校達35所

走近金名片

中央此前批覆的《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16年-2035年)》中特別提到,要聚焦未來科學城等「三城一區」建設,構筑北京發展新高地。為何未來科學城能被提到如此重要的位置?因為入駐這座新城的大批科研人員,在生活需求得到充足保障的前提下,不斷推陳出新,湧現創新成果,為建設全球領先的技術創新高地做貢獻。

研發新能源最前沿技術

張瑞雲是中國華能集團清潔能源技術研究院燃料電池實驗室的一名工程師。別看他今年只有32歲,但是他正在參與研發我國目前在氫能源領域最前沿的電池研發項目。

走進近400平方米的燃料電池實驗室,幾十臺儀器設備讓人目不暇接。張瑞雲正在一臺機器前測試著剛剛做好的一個質子交換膜,幾位同事正在朝我國目前最先進的一臺設備裡倒入材料,準備製作熔融碳酸巖。

張瑞雲告訴記者,氫能是目前新能源領域最新型的發電方式,不論是質子交換膜還是熔融碳酸巖都是目前在氫能源領域最新型的燃料電池。可以說,張瑞雲所在的實驗室代表了我國氫能源領域燃料電池的最前沿技術。

科研能力達國際先進水平

院長許世森回憶,入駐前,研究院在中關村附近辦公,人均辦公面積僅十幾平方米,很多實驗不得不借用合作單位的實驗室,或者在外地做。雖然研究院研發的都是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科技項目,但國際合作方來北京談業務時,連實驗室都看不到,因此覺得這裡都不像個科研單位。

2013年,研究院正式入駐未來科學城,第一件事就是建設實驗樓,辦公樓還沒建好,兩棟總面積4萬平方米的實驗樓率先竣工,可見研究院對改善實驗條件的迫切之心。實驗條件的徹底改善,不僅讓研究院有足夠的空間壯大科研隊伍,科研水平也大踏步提升。

許世森介紹,目前研究院已經擁有4個國家級研發平臺、1個國家重點實驗室、兩個國家能源局的研發中心等,研發能力已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科研成果更是獲得了眾多國家級和省部級的獎項。

政府牽頭協同創新

許世森院長認為,研究院的飛速發展和北京市的重視和未來科學城管委會的服務保障是分不開的。今年7月,未來科學城管委會牽頭組建了氫能技術協同創新平臺,神華低碳所、國網聯研院、國電新能院、華能清能院、國家電投研究院5家央企單位形成聯盟,並聯合未來科學城外的7家氫能領域研發單位,開展開放式合作,「在管委會和北京市科委的牽頭下,大家擰成一股繩,碰撞出更多火花。」按照「打開院牆搞科研、資源共享做實驗」的工作思路,這一平臺推動了央企之間、央地之間、央企與其他主體之間協同創新,提升區域創新活力。

此外,未來科學城管委會為入駐央企人才提供了開通工作居住證綠色通道、開展人才職稱評定直通車、集體戶口託管、解決子女入學、提供優質醫療保障等服務。未來科學城也為本地居民帶來了實惠——佔地3.14平方公裡的未來科學城濱水公園在今年「十一」正式對外開放,成為周邊居民周末休閒的好去處。

觀點

昌平區區長張燕友

努力構建全域化 創新發展格局

中央、市委領導和社會各界對未來科學城的關注讓我們備受鼓舞,我們將深入實施創新驅動戰略,真正使昌平成為北京全國科技創新中心的重要承載區。

一方面,我們將以未來科學城為引領,構建全域化創新發展格局。抓住生命科學園納入中關村科學城的機遇,努力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生命科學創新中心和產業基地。同時,積極推進中關村昌平園其他各功能區的優化整合提升,實現與兩大科學城優勢互補、聯動發展。

另一方面,我們將以創建全國小微企業雙創基地城市示範為契機,構建「六位一體」創新創業生態,力爭到2020年使全區雙創空間達到400萬平方米;同時建好用好國家智慧財產權公共服務、中關村生命科學聯合創新、「人人實驗」等科技條件平臺;將深入實施高層次人才「昌聚工程」,加快建設未來科學城國際人才社區,精心打造類海外人才創新環境;還將積極籌集科技金融聚集區和基金總部基地。

此外,我們還將以建設創新型產業集群為抓手,構建「高精尖」經濟結構。堅持培育新動能、提升舊動能兩手抓,重點打造能源環保、「大健康」、智能製造三大標誌性主導產業,加快發展科技、金融、信息三大生產性服務業,儘快形成以戰略性新興產業為引領、以現代服務業為主體的新型產業體系,切實把區域科技資源優勢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發展優勢。  本報記者 葉曉彥

相關焦點

  • 昌平兩大重點建設項目順利復工!
    2019年,小米、好未來兩家上市公司位於未來科學城的建設項目,實現奠基開工、穩步推進。這兩家公司將在未來科學城做鄰居。都選擇了緊鄰地鐵朱辛莊站的黃金位置,坐擁地鐵昌平線、地鐵8號線。從《昌平分區規劃(國土空間規劃)(2017年—2035年)》、 《未來科學城規劃(2017年-2035年)》中可以看出,兩家創新型企業同時擇址昌平區沙河鎮七裡渠,位於未來科學城西區科技服務產業園組團,一是因為昌平區的定位「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全國科技創新中心重要組成部分和國際一流的科教新區」與企業戰略契合度高,二是因為未來科學城西區具備回天地區的人才資源、海淀山後地區的研發資源雙重資源優勢
  • 光明科學城中心區未來啥樣? 國際一流團隊設計定稿出爐
    深圳經濟特區迎來建立40周年之際深圳在「雙區」建設等國家戰略中不斷被賦予新定位新使命: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先行示範以深圳為主陣地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
  • 從光明農場到「世界一流科學城、深圳北部中心」,光明蝶變見證深圳...
    熱氣蒸騰的施工現場,昭示著全面建設世界一流科學城和深圳北部中心的恢弘畫卷。城市發展,農場變遷;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心中有光,腳下有路;光明一路向前,演繹著這座城市一個無比遼闊、無比浩蕩、無比璀璨的未來。站在特區建立40周年的節點,光明從這裡,再出發,並賦予新的生命,這片以往的農場上正崛起一座世界一流科學城,深圳北部中心——一個全新的光明正在崛起。
  • 從光明農場到「世界一流科學城、深圳北部中心」,光明蝶變見證深圳特區40年
    站在特區建立40周年的節點,光明從這裡,再出發,並賦予新的生命,這片以往的農場上正崛起一座世界一流科學城,深圳北部中心——一個全新的光明正在崛起。2019年8月,《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意見》正式發布,提出:以深圳為主陣地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在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中發揮關鍵作用。而光明科學城,正是深圳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集中承載區。
  • 昌平未來科學城新增兩所學校 預計明年9月啟用
    新京報訊(記者 方怡君)10月12日,記者從昌平區教委官方微信平臺「昌平教育」了解到,目前,昌平區未來科學城正在籌建兩所新學校:未來科學城第二小學、未來科學城第二中學。兩所學校建設工程正在穩步推進中,預計明年9月建成交付使用。
  • 成都未來科技城按下「加速鍵」!今年33個重點項目安排上了
    一座國際一流的科技城——未來科技城將在成都東部新區崛起今年將加速推進城市基礎設施建設33個重點項目、全年計劃投資50億元如此厲害的項目,還不趕緊來qio一下 ↓↓↓↑未來科技城效果圖未來科技城位於成渝發展主軸
  • 深圳光明科學城加速布局創新生態鏈
    改革不停頓,創新謀未來!新起點上的深圳,正在積蓄更多創新發展的新動能。自去年以來,深圳陸續迎來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和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主陣地的嶄新定位。深圳市委、市政府以光明科學城為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核心承載區,加快打造粵港澳大灣區科技創新核心引擎。
  • 發力重大科技載體建設,光明科學城創新鏈初顯│光明科學城巡禮①
    按照規劃,光明科學城將充分發揮深圳產學研深度融合的創新優勢,通過集聚一流的重大科技基礎設施,一流的前沿交叉研究平臺,一流的高水平大學,一流的創新人才與團隊,一流的中試基地和成果轉化中心,一流的新興未來產業集群,打造世界一流科學城。
  • 打造世界一流科學城,深圳《光明科學城空間規劃綱要》獲通過
    深圳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6月11日召開新聞通氣會,通報由該局與光明區政府共同編制的《光明科學城空間規劃綱要》,近日獲深圳市人民政府批覆通過。未來,光明科學城將建設成為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核心功能承載區和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重要組成部分,成為競爭力影響力卓越的世界一流科學城!
  • 昌平將建設成為秀美山水林城 華潤置地理想國總價591萬/套起
    依託昌平現有良好生態基礎,統籌考慮山、城、田、河流等自然要素,在景觀結構、生態功能上實現森林、溼地等生態用地與各類建設用地的科學布置,構築 「青山、碧水、綠地、藍天」的景觀格局,形成山清水秀、綠帶穿城的優美城鄉生態人文景觀,把昌平建設成為秀美山水林城。  森林城市建設,是適應我國國情和發展階段,推進城鄉生態建設,增進居民生態福利的實踐創新。
  • 成都高新區加快建設未來科技城 2020年將推進33個重點項目
    「一核」即成都科學城,「四區」即新經濟活力區、天府國際生物城、東部新區未來科技城和新一代信息技術創新基地。  加快城市基礎設施建設 2020年將推進33個重點項目   未來科技城位於成渝發展主軸——東部新區,緊鄰成都天府國際機場,規劃範圍60.4平方公裡。
  • 搶抓「雙區」建設機遇,中山翠亨新區繪就嶄新藍圖
    翠亨新區充分利用其豐富的資源,抓住「雙區驅動」機遇,加速高質量經濟發展,完善城市建設,從更高層次、更寬視野、更大格局上大膽謀劃城市未來。今年翠亨新區被賦予「灣區建設主陣地、精品中山示範區」的使命,在此基礎上,翠亨新區提出了「三個目標」、「六個一流」、「五個平臺」的「三六五」開發建設思路。
  • 北京「新地圖」:東西城合併 機場臨空經濟區出世!-中國網地產
    具有全球形象力的全國科技創新中心重要組成部分和國際一流的科教新區城鄉綜合治理和協調發展的先行示範區 建設科教引領、文旅融合、宜業宜居的生態城市 2035年常住人口234萬人,城鄉建設用地263.35平方公裡
  • 北京懷柔科學城系列項目開工 推進建設新型城市形態
    中新網北京12月2日電 (記者 杜燕)今天,北京懷柔科學城城市客廳A地塊項目正式開工,標誌著懷柔科學城首個綜合性、國際化公共服務配套項目正式啟動建設。當天,高能同步輻射光源綜合實驗樓和用戶服務樓項目同步開工,腦認知功能圖譜與類腦智能交叉研究平臺主體結構封頂。
  • 昌平寶藏公園 未來科學城濱水公園
    咱們寶藏公園繼續走起~未來科學城濱水公園位於未來科技城中部,溫榆河貫穿其中,它是未來科技城主要的休閒綠化場所。那麼說到這個公園,就不得不說它依託的這個園區—未來科技城,未來科技城是在2009年7月正式啟動建設,規劃總面積約為10平方公裡,以溫榆河和定泗路為界,分為北區和南區,兩區之間核心綠地3.38平方公裡。
  • 北京高端置業板塊大起底、海澱北部新區獨佔鰲頭
    彼時,海澱區政府已經提出要將海澱北部新區(即海淀山後區域)建設成為中關村創新中心區(CID),老王判斷海澱北部新區將是北京最後的高科技產業帶。「很多時候政府會對規劃食言,但海澱政府如此投入去發展這裡,真的驚呆了很多人眼鏡。」老王得意地說,海澱北部新區如今建設日新月異,發展形勢也印證了他當初的判斷。
  • 懷柔科學城「藍綠空間比例」將達60%
    北京青年報記者從懷柔區獲悉,今年懷柔科學城將聚焦「抓規劃、落項目、強配套、保運轉」推進科學城各項建設。今年科學城控規將編制完成,同時將有23個科學設施開工建設。    「懷柔科學城是『科學+城』,是科學研究功能和城市服務功能有機結合的城市形態,它在規劃編制和實施方面要更加側重於打造城市的概念。」
  • 懷柔:國家科學中心建設全面加速
    與此同時,「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研究中心」、「中國科學院凝聚態物理卓越創新中心」及「北京物科儀器研發中心」等一系列研究中心在儀式上掛牌、揭牌,重點圍繞「卡脖子」問題進行科研布局,翻開了懷柔科學城的嶄新一頁。
  • 為一流科學城建設貢獻「科普力量」
    光明區把「科創中國」試點城市建設擺在重要位置,將試點城市建設納入光明科學城建設當中,著力完善「基礎研究+技術攻關+成果產業化+科技金融」的全過程創新生態鏈,加快推動「科創中國」試點城市建設,為一流科學城建設貢獻「科普力量」。
  • 搶抓「雙區」發展機遇,中山翠亨新區戰略謀劃繪就新藍圖
    翠亨新區充分利用其豐富的資源,抓住「雙區」機遇,加速高質量經濟發展,完善城市建設,從更高層次、更寬視野、更大格局上大膽謀劃城市未來。今年翠亨新區被賦予了「灣區建設主陣地、精品中山示範區」的口號,在此基礎上,翠亨新區提出了「三個目標」、「六個一流」、「五個平臺」的「三六五」開發建設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