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光明科學城加速布局創新生態鏈

2020-12-17 新華網客戶端

改革不停頓,創新謀未來!新起點上的深圳,正在積蓄更多創新發展的新動能。自去年以來,深圳陸續迎來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和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主陣地的嶄新定位。深圳市委、市政府以光明科學城為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核心承載區,加快打造粵港澳大灣區科技創新核心引擎。

光明區圍繞深圳市委、市政府賦予光明「建設世界一流科學城和深圳北部中心」的戰略定位,瞄準「七個一流」(一流的重大科技基礎設施、一流的前沿交叉研究平臺、一流的高水平大學、一流的創新人才與團隊、一流的中試基地和成果轉化中心、一流的新興未來產業集群、一流的政務服務)標準,在市各部門全力支持下,經過兩年來的不懈努力,光明科學城已經進入全面實施階段,裝置建設、平臺進駐等各項工作如火如荼,各類創新資源競相集聚光明,城市面貌也迎來脫胎換骨的變化。

未來在光明科學城的99平方公裡範圍內,將出現一座能代表國家參與全球科技競爭與合作的「科學創新之城、開放共享之城、生態宜居之城」。

構建「一主兩副」科學裝置集聚區空間布局

光明科學城聚焦產業需求和科學前沿,圍繞信息、材料、生命三大科學與技術方向,充分發揮深圳產學研深度融合的創新優勢,從源頭創新、科教融合、成果轉化、產業應用等方面加快完善創新生態鏈。

作為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核心承載區,光明科學城瞄準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在平臺載體建設上全面發力。總體空間布局上,光明科學城將構建「一主兩副」的科學裝置集聚區空間布局。「一主」即大科學裝置集群,以具有內核生長功能的國家級設施為核心,集群建設材料和信息科學設施。規劃面積6平方公裡,其中包括5平方公裡的核心區和1平方公裡的拓展區,核心區布局世界級大科學裝置,拓展區為大科學裝置衍生發展提供空間保障。先進表徵綜合粒子設施項目落戶於此,8月18日,光明科學城綜合粒子設施首棟建築開工。國家超級計算中心深圳中心二期也將於年底開工,中科院科技創新組團已意向入駐。其中「一副」為科教融合集群,規劃面積4.1平方公裡,依託高水平研究型大學,組團布局生命科學設施。其中,中山大學深圳校區首批學生已於今年9月份入駐,合成生物研究設施、腦解析與腦模擬設施正加速建設,中國科學院深圳理工大學、深圳灣實驗室將於年底動工。另外「一副」為科技創新集群,規劃面積2.6平方公裡,將面向「應用基礎研究產業化」需求,布局與產學研結合的共享實驗室、產業轉化孵化平臺等,打造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中試轉化基地。

深圳綜合粒子設施研究院院長、中山大學黨委常委、常務副校長孫冬柏表示,綜合粒子設施建在規劃面積6平方公裡的大科學裝置集群,這裡還將建設一批設施集群、創新平臺、轉化平臺,相信能夠為未來光明、深圳乃至大灣區、全國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發揮積極作用。綜合粒子設施、中山大學深圳校區兩個區域會互動,未來深圳校區學生將會達到兩萬人左右,為研究開發、產業化提供高水平的人才支撐。

光明科學城還規劃了三步走的發展路徑。到2025年,初步形成世界級科學城的核心功能,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集群初具雛形,國際一流大學和一流科研機構加快建設,成長出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創新型企業。到2035年,基本建成國際化的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核心承載區,形成學科與功能布局合理、性能水平全球領先的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集群,培育出一批引領未來發展的新興產業集群。到2050年,全面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學中心,持續產出大量前瞻性基礎研究和引領性原創性成果,成為新一輪國際科技產業革命的策源地,成為我國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重要引擎。

建設全球知名的科技引領型現代產業先鋒區

作為深圳實體經濟的「蓄水池」,光明區一直堅持產業興區、製造強區的發展戰略,目前以智能產業、生命科學產業、新材料產業及特色服務產業為主導的「3+1」現代產業體系雛形初現。2007-2019年,地區生產總值從159億元增長到1021億元,跨入千億城區,年均增速16.8%,高於同期深圳市平均增長率。2019年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達398億元,佔地區生產總值的39%,主導格局初步形成。

進入新時期,光明科學城帶來強勁新動能。打通從0到1,再從1到100的創新全鏈條,是光明科學城有別於其他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鮮明特點。《深圳市人民政府關於支持光明科學城打造世界一流科學城的若干意見》中明確提出要面向產業需求構建綜合科研體系,其中包括集中布局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集群,以產業需求為導向,重點圍繞信息、材料、生命科學與技術領域,集中布局和建設一批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未來符合重點學科發展方向的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原則上應落戶光明科學城。

具備完整創新鏈條的創新平臺正在不斷湧現。如依託腦解析與腦模擬大科學裝置,中科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腦認知與腦疾病研究所正在組建深圳市腦科學技術產業創新中心,未來將有多家企業入駐。

為打通從基礎研究到產業化的創新全鏈條,光明區提前布局,出臺《光明區現代產業體系中長期發展規劃(2020—2035年)》(以下簡稱《規劃》),提出用15年時間,立足現有產業優勢,借鑑國際一流「科學城+產業城」發展經驗,分三步走,到2035年建設成為全球知名的科技引領型現代產業先鋒區。

根據產業創新趨勢,《規劃》從宏觀、中觀、微觀三個層面,堅持前瞻布局、包容延續和錯位發展的原則,通過多維度評價研究遴選光明區重點發展產業,提出構建以智能產業、新材料產業、生命科學產業為主導,特色服務業為支撐的現代產業體系。

《規劃》還提出「一廊、三區、五集群」的產業總體空間布局。「一廊」即打造龍大科技創新發展走廊。以龍大高速向南聯接南山、福田、香港等區域以及向北銜接東莞、廣州,對接國際國內創新資源。「三區」即科技創新區、成果轉化區和產業發展區,構建「東創、中轉、西產」相互協作、相互支撐的功能布局。「五集群」即原始創新集群、科技服務集群、智能產業集群、生命科學產業集群、新材料產業集群。

打造「綠色風、國際範、科技韻」環境

科學家的「家」應該是什麼樣的?9月19日,光明科學城雲端研討會上,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原副院長、教授級高級城市規劃師李迅指出,現代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發展態勢就是要從園區走向城區,由科技園回歸城區。他認為,要用世界眼光、國際標準、深圳特色來高點定位光明科學城,綠色、科技與人文融合發展。

豐厚的生態家底為光明科學城建設提供了重要支撐。光明科學城規劃了「一心兩區,綠環縈繞」的總體空間布局。按照《光明科學城空間規劃綱要》(下稱《綱要》),山水環境將構建「藍綠空間」。在城市風貌上,光明科學城突出「綠色風、國際範、科技韻」,以山水環境為感知基調、公共空間為感知場所、建築風貌為感知焦點,形成「北林、中城、南谷」差異化的城市風貌。生態環境方面,《綱要》提出了「藍綠空間」的概念,將加強山體湖泊、河流溼地、基本農田等自然生態本底的保護,建設「湖光山色入城,藍綠活力交織」的田園都市,為科學家們提供「綠色風、國際範、科技韻」的工作生活環境。未來在這裡可能實現在300米之內找到大型綠地,500米之內找到城市公園,1000米之內能夠進入城市森林。

湖光山色正在成為光明科學城的底色。截至2020年8月,光明區今年新建公園47個,公園總數達260個,總面積達2030萬平方米,人均公園綠地面積提升至30.85平方米。光明已成為市內公園最密集、綠化率最高的「公園之區」。不僅城綠了,水也清了。光明區在全市率先實現小微黑臭水體全部驗收銷號,15條主要河流全部達到地表水V類以上標準,河流水質達近20年來最好水平。

教育、醫療、文化等公共資源的高端躍升,也正為光明科學城打造一流的配套環境。目前深圳科技館(新館)以及光明中心區井字形主幹道已經動工建設,一批未來城市地標將集中落戶光明中心區。3年來,光明新改擴建中小學15所,公辦學位增長76%,引進深圳實驗、華中師大、華南師大等優質資源到光明辦學。住房方面,光明已經成為全市最大的人才房建設區。中山大學附屬第七醫院總規模4000張床位,是華南地區單體規模最大的醫教研一體的高水平醫院,目前一期的800張床位已經建成運營;市中醫院光明院區建設床位規模3000張,未來將是市中醫院的主要院區。軌道6號線(光明—福田科學館)已於今年8月18日開通運營。6號線支線、6號線支線南延段(光明科學城—福田保稅區)正在建設之中,屆時將串聯起光明科學城和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

光明科學城正以科學促進創新裂變,引領產業聚變,實現城市質變,帶動創新能級、產業能級、城市能級大幅躍升。

作者 柳豔 陳力源

相關焦點

  • 光明科學城迎來又一重大科研機構高端科技創新資源加速聚集深圳灣...
    作為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重點創新平臺,以及深圳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核心承載區,光明科學城建設新進展備受矚目。6月18日上午,深圳灣實驗室正式入駐光明,標誌著光明科學城迎來又一重大科研機構,高端科技創新資源加速聚集,朝著「世界一流科學城」的目標穩步邁進。
  • 打造世界一流科學城,深圳《光明科學城空間規劃綱要》獲通過
    深圳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6月11日召開新聞通氣會,通報由該局與光明區政府共同編制的《光明科學城空間規劃綱要》,近日獲深圳市人民政府批覆通過。未來,光明科學城將建設成為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核心功能承載區和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重要組成部分,成為競爭力影響力卓越的世界一流科學城!
  • 深圳科技館(新館)落戶光明科學城
    原標題:深圳科技館(新館)落戶光明科學城年內開建,力爭2023年底建成,將打造成國際頂級特大型公益性科學中心深圳商報2019年03月26日訊 作為深圳「新十大文化設施」之一,深圳科技館(新館)將落戶光明科學城。
  • 發力重大科技載體建設,光明科學城創新鏈初顯│光明科學城巡禮①
    深圳綜合粒子設施和中山大學深圳校區代表著創新源頭活水,它們分別位於光明科學城大科學裝置集群和科教融合集群。按照規劃,光明科學城將充分發揮深圳產學研深度融合的創新優勢,通過集聚一流的重大科技基礎設施,一流的前沿交叉研究平臺,一流的高水平大學,一流的創新人才與團隊,一流的中試基地和成果轉化中心,一流的新興未來產業集群,打造世界一流科學城。
  • 從光明農場到「世界一流科學城、深圳北部中心」,光明蝶變見證深圳...
    如果說以上只是序曲的話,隨著光明區的成立、光明科學城的出場,你將聽到:更雄渾有力的發展主題曲,已經奏響。2018年9月,光明行政區成立,下轄6個街道,轄區總面積156.1平方公裡。此時的光明,即被深圳市委市政府賦予「打造世界一流科學城和深圳北部中心」的使命,以策應粵港澳大灣區這一國家戰略打造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決心。
  • 深圳灣實驗室正式入駐深圳光明,光明科學城迎來又一重大科研機構
    作為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重點創新平臺,和深圳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核心承載區,光明科學城的建設備受矚目。
  • 深圳支持光明科學城建設 加速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
    對於光明科學城的目標,曾堅朋表示,根據《若干意見》,光明科學城的規劃建設將分三步走:一是到2022年,初步形成世界級科學城的核心功能,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集群初具雛形,國際一流大學和一流科研機構建設加快推進,成長出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創新型企業;二是到2035年,基本建成高度國際化的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核心承載區,形成學科與功能布局合理
  • 從光明農場到「世界一流科學城、深圳北部中心」,光明蝶變見證深圳特區40年
    此時的光明,即被深圳市委市政府賦予「打造世界一流科學城和深圳北部中心」的使命,以策應粵港澳大灣區這一國家戰略打造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決心。2019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正式印發《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綱要提出五大戰略定位,其中之一即是「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科技創新中心」。
  • 人民日報聚焦深圳光明:創新之光,照亮科學之城
    增強科創能力,建設創新平臺過去,光明區「荒山野嶺偏地木,到處都是破廠房」,如今,這裡高樓大廈布局有致,交通路網縱橫交錯。8月18日,光明科學城建設又掀開嶄新一頁——綜合粒子設施首棟建築開工,大科學裝置集群建設從「規劃設計」進入「實施建設」階段。
  • 光明科學城中心區未來啥樣? 國際一流團隊設計定稿出爐
    ▲光明科學城區位與規劃範圍示意圖光明科學城作為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核心功能承載區和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深圳年度最重大的城市發展規劃項目之一未來將代表國家參與全球科技競爭與合作根據《綱要》,光明科學城規劃總面積99平方公裡。構建「一主兩副」的科學裝置集聚區空間布局,「一主」即大科學裝置集群,布局世界級大科學裝置及其衍生發展的空間保障,「兩副」即科教融合集群、科技創新集群,布局大科學裝置和高水平大學、產學研結合的科研機構、共享實驗室、產業轉化孵化平臺等科技創新設施。
  • 深圳光明區:從農場到科學城的蛻變
    陳文 攝(特區40年)深圳光明區:從農場到科學城的蛻變中新網深圳8月29日電 題:深圳光明區:從農場到科學城的蛻變作者 鄭小紅 朱族英 郭宣序位於深圳西北部的始建於1958年深圳光明華僑農場(又名光明華僑畜牧場),是深圳市轄區唯一的華僑農場
  • 2020工程生物創新大會即將在深圳光明科學城啟航
    面對種種未知與可能,12 月 19 日 - 20 日,首屆光明科學城・2020 工程生物創新大會暨《麻省理工科技評論》中國生命科學創業大賽決賽將在深圳光明科學城光明區文化藝術中心舉辦。數十位生命科學領域特別是合成生物學領域的頂級科學家、商業領袖及投資機構代表將蒞臨現場,探討合成生物學發展現狀及其將為人類社會帶來的巨大影響。
  • 深圳市工程生物產業創新中心揭牌成立!光明科學城·2020工程生物...
    光明科學城·2020工程生物創新大會舉行 2020-12-21 15: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走進鵬城智能體,華為在光明科學城舉辦園區智能體高峰論壇
    [深圳,2020年12月22日]今日,「走進鵬城智能體」系列首場活動「光明科學城園區智能體高峰論壇」在深圳市光明區拉開序幕。活動結合了以光明科學城為代表的新建園區的智慧化需求,邀請近200位各級主管部門、合作夥伴代表共同探討與研究,一同打造有競爭力的園區智能體方案,全力助推光明區建設世界一流科學城和深圳北部中心。
  • 光明區:世界一流科學城和深圳北部中心大放異彩
    6月20日,光明科學城展廳內,「智匯·生命之光,光明科學城生物醫藥高峰論壇暨衛光生物戰略發布會」舉行,衛光生物戰略發布暨(園區)項目推介、衛光生命科學園啟動儀式、合作單位籤約、入駐園區項目籤約等活動輪番上演,20多位院士專家齊聚,坐而論道,為光明科學城生命健康和生物醫藥產業發展建言獻策。光明區委常委、副區長劉德峰出席活動。
  • ...中科院|深圳|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生物醫學工程|光明科學城
    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2020年10月31日訊(晶報記者 劉夢嬌)10月30日,深圳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光明管理局發布中國科學院深圳理工大學(以下簡稱「中科院深理工」)項目規劃選址公示,確定該項目規劃選址於光明區新湖街道光明科學城科教融合集群內,北靠公常路、西臨羅仔路,用地面積544065.12平方米
  • 歷經13年落戶光明!代表深圳的頂級項目,深圳科技館來了!
    這一年光明新區升級為光明區提出打造世界一流科學城和北部中心光明科學城項目啟動建設中山大學深圳校區中山大學附屬第七醫院開業光明城站35分鐘可達香港西九龍......從公告來看,它就是未來代表深圳形象的頂級項目來看看官方文件的這些用詞:深圳市新一輪重點規劃建設的「新十大文化設施」之一、國際一流水平、突顯深圳科技和創新發展的國際頂級特大型公益性科學中心。
  • 光明出道即C位?99平方公裡科學城+3所名校+4條地鐵正發力!
    而光明正在打造這種具有核心競爭力的未來之城——光明科學城。區域內已有深圳科技館、科學公園、大科學裝置、光明小鎮、中山大學深圳校區、中科院深圳理工大學等等重量級軟硬體配置。 光明科學城北起深莞邊界,東部和南部以光明區轄區為界,西部以龍大高速和東長路為界,規劃總面積99平方公裡。
  • 深圳理工大學確定落戶光明,光明教育未來三年行動計劃曝光!
    9月10日晚上,深圳光明區慶祝第35個教師節大會在光明區文化館D座會堂隆重舉行。光明區委書記王宏彬,光明區委副書記、區長劉勝,區人大主任周榮生,區政協主席李世清,區領導劉大嶺、劉桂林、張宗平等共同參加大會。值得注意的是,中國科學院深圳理工大學也確定落戶光明科學城!
  • 光明科學城2020工程生物創新大會暨生命科學創業大賽順利舉行
    2020年12月19-20日,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剛剛結束之際,光明科學城·2020工程生物創新大會暨《麻省理工科技評論》中國生命科學創業大賽決賽在深圳光明區舉辦,以實際行動落實會議精神。光明科學城·2020工程生物創新大會是我國合成生物領域本年度一次規模盛大、覆蓋面廣、產業參與度極高的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