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大書法家智永禪師,楷書無言古詩,精妙絕倫力透紙背,真書法

2020-12-23 清雅閣

前言:

歡迎您來到清雅閣,清雅閣的創辦初衷便是以傳承中華文化精神,發揚中國國粹藝術。為廣大藝術愛好者搭建藝術交流平臺,我們將始終秉持創作優質書畫內容的宗旨砥礪前行。如果喜歡我們的內容,敬請關注、點讚、收藏、分享、轉發。您的每一次參與都是我們創作優質內容的強大動力。

申明:本文由清雅閣原創發布,圖文版權歸清雅閣所有;如有轉載請註明出處,致謝!

楷書的韻律及魏楷唐楷特點簡述:

楷書的用筆一定要有輕重徐疾、抑揚頓挫的韻律和由此而產生墨色濃淡枯潤的變化,楷書雖以沉著為主,但沉著中要寓有一種靈動的筆意。書寫楷書切忌大小一律而貴在於參差錯落中各盡字的姿態,使其有虛實、疏密、大小、奇正、長短、開合、伸縮、肥瘦等變化。書寫楷書時還要注意每一點畫的收筆和每字的末筆,收筆要圓,能收歸畫內,則能八面出鋒,而每字的末筆結束得好,則態有餘妍。點畫與點畫交換時要精熟於「度」法。

初學魏楷,「開手之帖」很重要。所謂「開手之帖」,實際就是「取法乎上」的話題,更是「取法乎當」的問題。我認為:開手之帖,取法乎當,顯得尤其重要!如果選帖不當,往往會干擾關鍵方法技法的學習和掌握。 比如,有的朋友開手就寫《爨寶子碑》、《石門銘》之類,很難駕馭其技法與風格。這類的東西,不是開手之帖,應該是學習魏楷有一定基礎的人發掘某些東西的帖。諸如《汝南王修塔銘》、《姚伯多造像》、《嵩高靈廟碑》等。

唐楷的繁榮成熟是歷史的頂峰,其體態丰韻精整、端莊渾厚、法度森嚴。「敦煌寫經」沒有像唐楷那樣受唐以後歷代的重視,我認為主要是發現的遲,自藏經洞發現到現在剛剛100年歷史,它的書法價值又被輝煌於書法史的魏碑、唐楷所遮蓋。另外,它被發現於偏僻的甘肅最西端,又大量佚失於英美等西方國家,它的作者是因為崇佛重教,抄寫的經卷很少留下姓名,即使留下姓名,也決非歐、虞、顏、柳那樣顯赫的歷史人物,加上對它從書法的角度推介、研究也遠遠不夠。

智永禪師楷書千字文集字五言古詩欣賞:

書者介紹:

智永和尚(生卒不詳),南朝人,本名王法極,字智永,會稽山陰(今浙江紹興)人,書聖王羲之七世孫,第五子王徽之後代,號"永禪師"。

智永善書,書有家法。將王羲之作為傳家之寶的《蘭亭序》,帶到雲門寺保存。雲門寺(原名永欣寺)有書閣,智永禪師居閣上臨書20年,留下了"退筆冢"、"鐵門檻"等傳說。

楷書常用筆畫及點畫簡述:

楷書常用的筆畫有數十種,較為複雜,但每種筆畫都有以上三個過程組成,還是有規律可循的。正如趙孟所言:「書法以用筆為上,而結字亦須用工;蓋結字因時相傳,用筆千古不易。」如「平橫」的寫法:起筆為逆鋒,行筆為中鋒,收筆要回鋒。再如「粗腰撇」的寫法:起筆為露鋒,行筆為中鋒,收筆要出鋒。

楷書本身點畫簡單,基本沒有絞轉(絞轉簡單的來講就是在轉折處只是輕微提按,筆豪通過自身絞轉,完成轉筆動作,此時筆豪錐面就像被絞了一樣,不懂的可以看看這篇文章:以簡單易懂的物理學原理,揭秘古人書法論著中神秘的筆法),就算是撇、捺、勾也只是輕微絞轉,折筆處直接通過提按來完成轉筆,絞轉筆法在楷書中幾近消失。

相關焦點

  • 智永《楷書千字文》網絡課程試聽連結
    教學內容:曼殊書院寫經課程第三期《智永楷書千字文》(智永《真草千字文》墨跡本) 課程特點:二王法脈、取法乎上:智永,書聖王羲之七世孫,傳承二王筆法,號「永禪師」。閉門習書三十年,書真草千字文八百本,散於世間,江東諸寺各施一本。後授筆法與虞世南,對後世影響極大。蘇軾《東坡題跋》云:「永禪師書,骨氣深穩,體兼眾妙,精能之至,返造疏淡。如觀陶彭澤詩,初若散緩不收,反覆不已,乃識其奇趣。」明解縉《春雨雜述》謂:「自羲、獻而下,世無善書者。惟智永能寤寐家法,書學中興,至唐而盛。」
  • 智永禪師精品行楷書法,集字可提升書房內涵的楹聯,免費送十八幅
    細究起來,不難發現,行楷就是對楷書筆畫進行合理的省減、變形和連帶形成的,從而達到提高書寫速度的目的。與楷書相比,行楷字呈現以下特點。認識這些特點,有助於在練習過程中很好地分析、把握行楷字的要領。行楷書法行筆中有兩種錯誤傾向應當防止,一種是信義的平拖,一種是刻意地抖行。
  • 集字智永楷書《陋室銘》,文書並茂,可讀可賞,可臨可創
    米芾曾說:「壯歲未能立家,人謂吾書為『集古字』」。臨摹好的集字作品也是學習書法的一個不錯的方法。智永楷書《陋室銘》就是一幅好的集字作品,文書並茂,可讀可賞,可臨可創。智永和尚,南朝人,本名王法極,字智永,會稽山陰(今浙江紹興)人,系書聖王羲之第五子王徽之後代,是王羲之的七世孫,號「永禪師」。梁陳之際,戰亂頻繁,智永棄家到山陰雲門寺修行。智永善書,書有家法。
  • 楷書欣賞[]成人書法班招生
    在《中國書法》、《美術界》、《美術大觀》、《藝術百家》、《中國書畫報》、《書法報》等專業刊物發表書畫作品數十次,多次參加全國省市書畫大展並獲獎。現主持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嶺南畫派在港澳臺及海外的傳播研究」以及廣東省普通高校特色創新類項目「廣州十三行圖像史研究」。著有《中國時尚文化史》清民國新中國卷,由山東畫報出版社於2011年出版。
  • 通讀100條,掃掉書法盲之書家類,書法大家的作品都有什麼特徵?
    他的傳世作品《伯遠帖》是現在能見到的惟一流傳至今的東晉書家墨跡珍本。11.智永書法的風格特徵是什麼?智永是王羲之的七世孫。為隋代僧人,俗稱永禪師。擅長楷、行、草諸體。他幼年繼承家學,並跟蕭子云學習王氏祖法,曾居於永欣寺閣上,刻苦學書,立志繼承祖風,發誓「書不成不下此樓」,竟居樓 40 年,業成方下,所書《真草千字文》八百餘本,分送浙東諸寺,至今尚有墨跡流傳世間。《真草千字文》用筆秀潤圓勁,清俊妍美;結體平正和雅,風神朗發,猶如豪門英俊少年之氣質。智永是王氏書法的嫡系傳人,甚得王羲之筆意。
  • 中國書法-楷書、行書與草書
    中國古代書法從古至今為世人所喜愛和推崇,今天紫色百合香為您淺述楷書、行書與草書的相關收藏知識,使您對楷書、行書和草書有更為深入的了解。魏晉時期是楷書形成的重要時期。這一時期一些書法大家對楷書產生了重大的影響,並且開創了端莊工整的楷書體,為後世所學習的典範。這些書法大家如世人熟知的王義之、王獻之、鍾繇等。唐代是楷書大力發展的鼎盛時期。唐代的楷書風格是集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書法精華,形成了唐代自身的風貌。唐代的楷書是後人所學習的範本。
  • 書法史上公認的書法五體,是這五種字體,書法愛好者速看
    書法是我國漢字的一種藝術表現形式,古往今來,書法的字體有很多,在書法界公認的有五體,這五種字體分別是,篆書、隸書、楷書、行書、草書。書法五體之篆書通常,我們把大篆小篆,統一稱為篆體。三國時期魏國的鐘繇最早最為出名的「楷體」書家。「楷書」的最高峰並對後世有巨大影響,是在唐朝,經過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初唐一代書法家,確立風格,中唐的顏真卿、晚唐的柳公權傳承,自成一格,從此橫平豎直、規範工整、端莊平穩的「楷書」,便成了歷代書法學習的模範。所以「楷書」一般亦稱「唐楷」。
  • 「宋四家」中誰的書法更好?誰在書法上的成就最高?
    而宋代的書法亦受這一風尚所影響,「宋四家」中的蘇軾,黃庭堅和米芾三人的書風皆有率真寫意的風格特點。按說宋代離唐代最近,而唐人書法法度森然,規矩眾多,但「宋四家」中的這三人卻受唐人書法影響較小。相比於唐人書法的森然法度,魏晉雅韻高古的書風無疑對他們的作品風格影響更大。
  • 書法史上最具價值的1000個字,學會了這些,你的字必有大成!
    從書法上來講,很多人不臨帖,自己亂寫,最終流於「江湖書法」,這是沒有入門的一個重要原因。這件作品最初是被智永和尚寫了幾百通,然後流傳於後世的,成為了後世之人學習書法最為重要的經典,其風頭甚至改過了王羲之的書法。在中國書法史上,有一個人,在他5歲的時候就已經把智永的《真草千字文》臨摹了500遍,甚至能達到高度重合的狀態。
  • 古今書法字體大合集、古代碑刻書法拓本殘本古籍421本約8.7G
    說句不好聽的,現在中國書法壇的風氣有些差,很多百度上推薦的書法大家其實造詣並不算高(當然也有很厲害的),而且特別容易鑽牛角尖,動不動就是在某個方面搞個什麼大研究,其實書法哪裡有那麼複雜?而且片面地只研究一個點,能得到什麼呢?要學,就系統性地學;要研究,也要系統性地研究。
  • 100道書法常識,讓你真的懂書法
    他的傳世作品《伯遠帖》是現在能見到的惟一流傳至今的東晉書家墨跡珍本。30.智永書法的風格特徵是什麼?智永是王羲之的七世孫。為隋代僧人,俗稱永禪師。擅長楷、行、草諸體。他幼年繼承家學,並跟蕭子云學習王氏祖法,曾居於永欣寺閣上,刻苦學書,立志繼承祖風,發誓「書不成不下此樓」,竟居樓 40 年,業成方下,所書《真草千字文》八百餘本,分送浙東諸寺,至今尚有墨跡流傳世間。
  • 從楷書到行書過渡,智永千字文堪稱最佳範本,該如何臨?
    楷書以唐代為尊,是大家都知道的,但唐代楷書大多是經過鐫刻然後拓印下來的碑版,所以很難準確地反映出當時真實書寫的面貌。唐楷出現之前的隋代智永,寫有一卷《真草千字文》墨跡傳世,雖然是草書、楷書合寫在一起,但其中的楷書,還是讓我們看到唐代真實的楷書面目。
  • 智永楷書《千字文》字字講②
    下面,書法思考連載陳維導師精講智永楷書《千字文》②。
  • 初唐書法四大家分別是誰?你知道麼?
    稷之書法出自褚氏,雖時有新奇能別成風神,然終因「超石鼠之效能,愧隋珠之掩類」,未能盡脫褚氏規模而獨張一軍。名列「初唐四家」,實見遜色,其所以附驥歐、虞、褚者,斯蓋論書者為求得偶數矣!存世的《信行禪師碑》,越王貞撰,神龍二年(706)立在長安,是其代表作。(關注小編,小編會及時奉上最新諮詢,同時也希望廣大網友積極評論並在下方評論區留下你們的見解。)
  • 「永字八法」為何被作為學習書法筆畫的基礎法則
    中國的書法包括筆法、字法和章法,在這三部分之中,以筆法為基礎。所謂筆法,就是筆劃之法。而「永自練書法」中的「永」字恰好有八畫,而且畫畫不同,集中了漢字楷書中幾乎所有的點畫形式。「永」字八畫,即「側(點)、勒(橫)、努(直)、趯(鉤)、策(向上斜書)、掠(撇)、啄(短撇)、磔(捺)」,由於「永」字包括了書法中八種最基本的筆畫,所以初學書法的人都會把「永」字作為學習書法筆畫的基礎法則。那麼,永字練書法產生於何時?是誰發明的?
  • 何新雜記:郭沫若論書法逸文四篇
    【何新雜記】黃宏先生藏晉四碑拓本及郭沫若論書法逸文四篇  【何按】  郭沫若,一代文宗也,學術奇人,平生於學無所不窺,無師自通,真大學問家也。  晚年政治思想頗見彷徨。  隋僧智永一脈實為開書法帖學之祖,亦為隋代楷書以及行草之代表書家也。故郭氏認為《蘭亭序帖》或出自智永,但此說乏證而屬於推測之臆想。唯《蘭亭序帖》乃楷書定型後,方能形成之流體行書,則確為不可易之論。  漢代以下,隸書亦有演變為流體一脈,而有章草出現。
  • 顏柳歐趙,楷書四大家書法風格
    顏、柳、歐、趙四家的書法特點:顏體的特點:顏真卿是唐代中後期的一位書法大家,他的行書《祭侄文稿》被稱為「天下第二行書」,他的楷書被列入「楷書四大家」。歐陽詢書法的特點:歐陽詢是初唐時期的書法家,入唐的時候他已經有六十歲了,他的大半生其實是在隋朝度過的,但是由於他的主要成就的取得是在唐朝,他本人又在唐朝的官方書法教育機構「弘文館」任教,所以一般認為他是唐代的書法家。
  • 中國傳統文化,書法文化,宋代的大散文家及公孫大娘舞劍器書法
    本文乃作者小哥哥說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跟著小編說說「墨池」、 「筆塚」一書法從磨練中來宋代的大散文家、「唐宋八大家」 隋代有一位和尚叫智永,是王羲之的七世孫(有說是九世孫的)。可能和家風的傳承有關吧,也極喜歡書法。他曾經在自己的居處蓋了一座小樓,並且發誓說:如果學書沒有成功,就決不下樓。後來果然書法大進,以至於來找他求字的人,把門檻都踏破了,只好用鐵皮包起來;拿來請他寫字的紙張縑素,堆滿桌子,落滿了厚厚的灰塵。智永在練字時,每每把用壞了的毛筆頭退下來,順手扔在一個大缸裡。
  • 智永《千字文》和王羲之《蘭亭序》寫法比較
    二十世紀六十年代郭沫若在中國引發一場關於《蘭亭序》真偽大討論。郭沫若斷言《蘭亭序》「既不是王羲之的原文,更不是王羲之的筆跡」。書法密碼微店 我們知道,《蘭亭序》真跡是經由智永之手流傳下來的。智永本姓王,名法極,是隋朝時候的人,也是晉代書法大家王羲之的第七世孫,是王羲之第五子王徽之之後,號永禪師。 智永善書,書有家法。
  • 最漂亮的書法字體—楷書
    我國楷書發展第一個巔峰時代出現在1800多年前的曹魏時期,一位叫做鍾繇的政治家創寫了楷書並取得大成,被後世譽為「正書之祖」。其中,鍾繇、衛夫人(衛鑠)、王羲之、與王獻之4人為師徒關係,他們的書法一脈相承,技藝精湛,又分別有各自與眾不同的特點。比如衛鑠,更善小楷,作為當時極其罕見的女書法家,她的字體更加秀麗婉約,具有女性字體獨特的柔美,卻又不失勁道。不得不說,這些開創了楷書巔峰時代的書法大家們,為我國書法藝術的發展,做出了相當大的貢獻,為後人做出帶來了極具價值的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