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之 麥門冬

2021-01-16 津門國醫

麥門冬為百合科植物麥冬的塊根。甘、微苦,寒。歸肺、胃、心經。主治肺燥乾咳;吐血;咯血;肺痿;肺癰;陰虛勞嗽;津傷口渴;消渴;熱病津傷;心煩失眠;咽喉疼痛;腸燥便秘;血熱吐衄。《藥性論》:治熱毒,止煩渴,主大水面目肢節浮腫,下水。治肺痿吐膿,主洩精。今天就和公安醫院毛喆醫師來了解一下麥門冬的功效應用:

《本草新編》:麥門冬,瀉肺中之伏火,清胃中之熱邪,補心氣之勞傷,止血家之嘔吐,益精強陰,解煩止渴,美顏色,悅肌膚,退虛熱,解肺燥,定咳嗽,真可持之為君而又可借之為臣使也。但世人未知麥冬之妙用,往往少用之而不能成功為可惜也。不知麥冬必須多用,力量始大,蓋火伏於肺中,爍幹內液,不用麥冬之多,則火不能制矣;熱熾於胃中,熬盡其陰,不用麥冬之多,則火不能息矣。更有膀胱之火,上逆於心胸,小便點滴不能出,人以為小便火閉,由於膀胱之熱也,用通水之藥不效,用降火之劑不效,此又何用乎?蓋膀胱之氣,必得上焦清肅之令行,而火乃下降,而水乃下通。夫上焦清肅之令稟於肺也,肺氣熱,則肺清肅之令不行,而膀胱火閉,水亦閉矣。故欲通膀胱者,必須清肺金之氣,清肺之藥甚多,皆有損無益,終不若麥冬清中有補,能瀉膀胱之火,而又不損膀胱之氣,然而少用之,亦不能成功,蓋麥冬氣味平寒,必多用之而始有濟也。


功效主治:


1.養陰清肺


如麥門冬湯治「火逆上氣,咽喉不利」。方中用麥門冬,如《藥品化義》所言:「麥冬,潤肺,清肺。蓋肺苦氣上逆,潤之清之,肺氣得保,若咳嗽連聲,若客熱虛勞,若煩渴,若足癇,皆屬肺熱,無不悉愈。」故後世醫家多遵仲景用麥門冬以養陰清肺,如《聖濟總錄》用之配地骨皮、小麥等治骨蒸肺癇;《溫病條辨》用其配沙參、玉竹、天花粉、甘草、桑葉、扁豆等治肺胃陰傷,或熱或咳者。


2.益胃生津


如竹葉石膏湯治「傷寒解後,虛羸少氣,氣逆欲吐」。方中之用麥門冬正如《本草正義》所言:「麥冬,其味大甘,膏脂濃鬱,故專補胃陰,滋津液,本是甘藥補益之上品。凡胃火偏盛,陰液漸枯,及熱病傷陰,病後虛羸,津液未復,或炎暑燥津,短氣倦怠,秋燥逼人,肺胃液耗等證,麥冬寒潤,補陰解渴,皆為必用之藥。」可見仲景於方中用麥冬確以益胃陰、生津液為要。故後世多遵此用之,如《外臺秘要》用其配黃連、生地黃、栝樓根等治熱消渴;《溫病條辨》用其配玉竹、沙參、甘草等治燥傷胃陰證即是。


3.清心安神


如治「心動悸,脈結代」之炙甘草湯。方中之用麥門冬正如《珍珠囊》言:「生脈保神」。後世對麥冬此功闡釋甚詳,如《本草匯言》曰:「麥門冬,清心潤肺之藥也。主心氣不足,驚悸怔忡,健忘恍惚,精神失守。」《本草新編》則謂:「麥門冬,瀉肺中之伏火,清胃中之熱邪,補心氣之勞傷,止血家之嘔吐。」可見仲景用麥門冬確以清心安神為要。


使用注意:本品甘寒滋膩,故《本草綱目》曰:「氣弱胃寒者必不可餌。」《本草正義》亦曰:「而脾胃虛寒,清陽不振者,亦非陰柔之品所能助其發育生長。況復膏澤厚膩,苟脾運不旺,反以礙其轉輸而有餘,而溼阻痰凝,寒飲停滯者,固無論矣。」可見凡胃寒氣虛、痰溼凝阻、寒飲內停者均宜忌用。


相關焦點

  • 中醫有藥,麥門冬
    (《溫病條辨》沙參麥冬湯) 2、麥冬治熱傷元氣,肢體倦怠,氣短懶言,口乾作渴,汗出不止,腳欹眼黑,津枯液涸:人參五錢,麥門冬(去心)三錢,五味子二錢(碎)。水煎,不拘時溫服。(《千金方》生脈散) 3、麥冬治吐血,衄血不止:生麥門冬汁五合,生刺薊汁五合,生地黃汁五合。相和,於鍋中略暖過,每服一小盞,調伏龍肝末一錢服之。
  • 中藥故事分享:天冬、麥冬它有哪些藥用功效?收藏!
    麥門冬和天門冬都是中藥中經常使用的藥材,不過很大一部分人群,會因為它們太過於相似的名字,而誤認為它們是同一種藥材。 那麼對於麥門冬和天門冬而言,這兩種藥材有哪些區別呢?分別的功效作用又是什麼,下面就由筆者來給大家進行一個簡單的分析。
  • 中藥鑑定學老師,教你以正確姿勢觀看《羋月傳》
    前幾天,微信平臺發布了一份歌訣(我怕甩出這份歌訣表後,沒人去聽中藥鑑別課了),說看了歌訣都不用去聽《中藥鑑定學》課了。
  • 日本漢方藥,大部分都是經典中藥方!
    「麥門冬湯」是出自張仲景《金匱要略》的名方,所謂「七升麥一升夏三兩參二兩草三合米12棗」,由麥門冬60克,半夏9克,人參6克,甘草4克,粳米6克,大棗12枚配伍而成。該方補陰潤肺,對於治療陰津虧虛導致的口乾舌燥、咽幹腫痛、五心煩熱,乾咳少痰、乾嘔,效果很好,是我們很常用的方劑。
  • 「中藥雙胞胎」|竹葉、淡竹葉鑑別及功效差異
    竹葉和淡竹葉,即使中藥專業人員也可能會把倆者混為一談
  • 一味中藥熬湯飲,滋陰潤肺,將哮喘「拒之門外」
    一、麥門冬山藥湯準備山藥15克,麥門冬9克。山藥研磨成粉末,麥門冬煎煮後衝入山藥粉中,攪拌均勻即可飲用。麥門冬養陰生津,潤肺清心可緩解潤燥乾咳,殷紅腫痛等症。山藥可強身健體是滋補佳品。常喝此湯有助增強身體免疫力,但虛寒洩瀉者禁止服用。二、冰糖冬瓜準備好冬瓜和冰糖。冬瓜切塊備用,先將冰糖熬化,然後將冬瓜放入冰糖汁中,小火煮熟食用即可。
  • 《中國中藥》
    按語:開啟本草之旅,妙識各味中藥。通過品藥味,知化用,悟大道:「聞天下之道,察萬物之本,知陰陽之化」。  《神農本草經》記述麥門冬「主心腹結氣,傷中傷飽,胃絡脈絕,羸瘦短氣」,其中對「胃絡脈絕」一語,研究者理解各有不同。以清代三位醫家為例,張璐《本經逢原》稱:「因過飽傷胃而致心腹氣結,羸瘦短氣,故宜以此滋其津液,通其肺胃。」
  • 中醫專家:與麥有關的中藥,麥苗不在其中
    潘主任還特別提醒說,患有消化道腫瘤的病人,他們的胃腸道功能多少受病情的影響,不建議大量或長期飲用麥苗汗,因為有可能會加重胃腸道的負擔,引起胃腸道功能的紊亂,結果適得其反。  至於喝麥苗汁防癌抗癌的說法,潘主任同樣認為不太科學。  「河南的林縣是國內食管癌發病率最高的地方,有研究認為,這可能與當地土壤中缺硒有關。
  • 6種養陰清熱中藥你了解哪種,如何應用,一文詳解
    6種常用中藥,善養陰清熱,用於陰虛內熱證地骨皮——退虛熱,涼血,清肺降火,生津。地骨皮味甘,性寒;歸肺、肝、腎經;主治陰虛發熱、盜汗骨蒸,肺熱咳嗽,血熱吐血、衄血、尿血等;傷寒、副傷寒、肺結核屬於陰虛者及各種出血屬於血熱妄行者均可應用。
  • 每天學一味中藥之鱉甲
    ⑧《江西中藥》:"治軟骨病。"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8錢,熬膏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撒或調敷。注意脾胃陽衰,食減便溏或孕婦慎服。①《本草經集注》:"惡礬石。"②《藥性論》:"惡理石。"③《本草經疏》:"妊娠禁用,凡陰虛胃弱、陰虛洩瀉、產後洩瀉、產後飲食不消、不思食及嘔惡等證鹹忌之。"
  • 一味挖痰的中藥!上養肺,下養腎,外養皮,除不潔之氣
    兩者的功效很像,但的確是兩種不同的中藥,咱們千萬別弄混了。天門冬和麥門冬相比,清熱的作用更迅猛一些。 這味藥能幹什麼呢?我用兩個字兒來概括,就是「挖痰」。 什麼叫「挖痰」?什麼樣的痰需要挖呢? 我告訴你,這就是燥熱黏痰。
  • 公開一味洩痰的中藥!洩肝火黏痰,肺裡熱痰,請認真學習
    玄參(去無根之火。急喉痺,同鼠粘子末服;發斑咽痛,同升麻、甘草煎服。)麥門冬(虛熱上懸鉤子莖(喉塞,燒研,水服。)薔薇根(屍咽,乃屍蟲上蝕,痛癢,語聲不出,同甘草、射幹煎服。)栝蔞皮(咽喉腫痛,語聲不出,同僵蠶、甘草,末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