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絕望跳樓父親欲接被砸死:關於抑鬱,我們都忽略了這一點……

2020-11-04 蘿蔔心理

願每個人,都能找到生命中的那束光。


作者 |王璽

來源 |王璽心理空間(ID:wangxixinli)

點擊收聽 主播 流年 溫情朗讀

關於抑鬱,我們都忽略了這一點…….mp3來自蘿蔔心理Psyrobot00:0020:25


▷1◁

一個悲情而偉大的父親,

令人心碎


前段時間被一個新聞觸動到,又惋惜又傷感。


四川瀘縣15歲女孩小曾從25樓一躍而下,她的父親守候在樓下,衝上前去試圖凌空接住女兒,未果,父女倆當場雙雙身亡。


這個事件中,最令人感慨的是女孩的爸爸,那個悲情而偉大的父親。


要知道那麼高的樓層,就是掉一個花盆下來也能砸死人。這個爸爸明知自己這麼做必死無疑,卻依然要去接女兒,想要給女兒一個活下來的機會。


很多父親表示,如果換作自己,也會毫不猶豫衝上前去接孩子的,哪怕自己因此死去也在所不惜。


還有人說:祈禱這對父女在天堂不要相見。


若女兒看到爸爸因她而死,會很傷心。若爸爸看到自己未能救下女兒,也會很傷心。


事後,女孩媽媽說女兒生前患有抑鬱症,自殺前剛報了個鋼琴班,自殺那天是她第一次上鋼琴課。


女孩自殺的真實原因已經是個謎了,但有一點是確定的,她的自殺與抑鬱症有關。


自殺前她在QQ空間發了最後一條信息:世界,再見......


或許她對這個世界太失望了,一個字也不肯多說。



▷2◁

期望,是通往地獄之路


現實生活中,因為抑鬱症自殺、自傷的人太多了。


抑鬱症的核心,是朝向自我的攻擊太厲害,自殺是最嚴重的自我攻擊。


所有心理問題幾乎都與關係有關,而關係中的矛盾、衝突往往又和期望有關。


領導:我期待員工都努力工作,少談錢,多幹活,天天加班,任勞任怨。

員工:我期待天天睡到自然醒,晚上班,早下班,錢多事少又自由。


丈夫:我希望妻子上得廳堂,下得廚房,既漂亮又獨立,既順從又有個性。

妻子:我希望老公凡事都聽我的,英俊多金事業有成,同時又能兼顧家庭。


父母:我期待孩子考第一,聽話、懂事又孝順,不玩手機和遊戲。

孩子:我期待爸媽別管我,考成啥樣都可以,手機、遊戲讓我玩個夠。


每個人在關係中都對他人抱有期待,且期待這個期待會得到滿足,為了做到這一點,很多人在表達期待時,一開口習慣先來一句:我都是為了你好......


或者:因為愛你,所以才希望你......


往往被伶牙俐齒的人直接懟回去:請你不要為我好,最好少愛我一點。


互相懟一懟還算好的。一些人痛苦太甚,會以自殘、自殺的極端方式來表達反抗,付出慘重的代價。


克裡斯多福·孟說:期望是通往地獄之路。


因為期望會把接受和讓人自由等充滿愛意的感覺擋在門外。


如果我們不能接受別人現在的樣子,或不讓他們自由地走自己的路,那麼就不是真的愛他們。


我們只是想從他們身上得到滿足,與其建立親密關係的目的只是為了滿足我們小小的自私需求。



▷3◁

把學習的權利還給孩子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很多家庭因為孩子使用手機的問題發生戰爭。


一開學,手機更成為父母子女共同面臨的難題。


手機的威力很大,一些父母為它抓狂,為它氣到住院、心臟搭橋,甚至為它自殺。


這背後隱藏了多少執拗與痛苦,只有當事人知道。


作為過來人,非常理解家長們的焦慮和困擾。


女兒上中學時,我們也曾因為手機發生過矛盾。


有一天早上,我和老公又為手機的事情跟她交涉。


她執拗得連騙我們一下都不肯,比如好歹說一句「我保證不用了」之類,她只是強調「留作業必須要用手機。其他時間我儘量不用」。


僵持中,手機突然從我手裡滑出去,掉到地板上,屏幕摔碎了,那可是最新款的蘋果手機啊,女兒立即大哭起來。


我趕緊跟她道歉,說是不小心掉地上的,但她認定我是故意的,很傷心地上學去了。


第一時間修好手機交給她,女兒很感動,表達了不會因為手機耽誤學習的意思。


結果期末考試年級排名,女兒下滑了幾十名。


那天開完家長會,我很生氣:說好的不會耽誤學習呢?


散會後,我直奔家附近的麥當勞(和女兒約好在那兒見面),還沒到麥當勞,遠遠看到女兒正趴在一張桌子上寫作業。


這副畫面突然讓我難過起來,我問自己:


指責她、批評她有用嗎?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自己是否偏離了初心?


教育的初心是什麼?


有了女兒以後,我和老公達成共識,要給孩子一個快樂、自由的童年,不給她報任何培訓班或補習班,除非她自己喜歡,否則決不輕易報。


女兒成長過程中,我們一直這樣堅持,別的小朋友周末兩天各種瘋狂培訓、補習時,女兒是各種玩玩玩。


當然我們遇到了一些質疑,有家長和朋友認為這樣不大妥當,說不能任由孩子玩,家長必須強硬一點。


但我們依然堅持,從未後悔。



後來女兒自己作主,報了英語班、鋼琴課、聲樂課、舞蹈課,只要她喜歡,我們都大力支持。


即使這樣也有堅持不下去的時候,比如鋼琴課,因為學業繁重,練了兩年停掉了。


那天我想,希望女兒學業優秀,德智體全面發展,是我們作為父母一廂情願的期望。


這個期望沒什麼不對,但如果女兒滿足了我們,我們就高興;


女兒不滿足我們,我們就生氣,甚至因此責怪她,那我們就被這個期望控制了、綁架了,甚至因此傷害到彼此。


對女兒而言,她已經很用功(當然,並非所有的用功都能換來好的結果),結果可能會滿足我們,也可能滿足不了我們。


難道因為不能滿足我們,我們就不愛她了嗎?


我問自己:

如果女兒是全年級最後一名,你還會愛她嗎?


我在心裡說:

當然愛。愛她跟成績無關。


因為這一轉念,那天原本的興師問罪,變成了心平氣和的交流。


我一句責怪她的話都沒說,甚至跟她道歉,說以前管她太多。


女兒嚇壞了,她已經很心虛地準備好要接受我的批評,沒想到我如此平靜。


那天我跟她說:從今天開始,我和爸爸不再管你的學習,除非你需要我們的幫助。


以後學習的事情由你自己來決定,你是想要做學霸,還是中等水平成績就好,還是成績很差甚至墊底,這三種選擇都可以。


我們保證不幹預,不生氣。


女兒很驚訝:為什麼?


我說:因為學習是你的事情,不是我們的事情。


事實證明,少上那麼多培訓班,也沒有耽誤什麼,無論小升初、中考,女兒都是自己考上的市重點。


在中學她遇到欣賞她的老師,有幸加入合唱團並成為團長,接受專業訓練與薰陶,曾兩次到維也納金色大廳參賽演出並獲金獎。


女兒不是學霸,但各方面發展均衡,人格獨立有主見。相比學業,我認為後者更重要。


從長遠看,學習只是生活的一部分,一個人要在社會上立足、發展,綜合能力與人格素養更重要。


很多因為孩子玩手機、遊戲上癮來諮詢的家長,開口閉口都是孩子的學習,似乎只要孩子學習好了,一切才會好起來。除了學習這件事,人生已沒有其他重要的事了。


只有父母自己過得不好、夫妻關係有問題的家庭,才更容易把目光聚焦到孩子的學習上,把孩子的事當作自己的事。


最後父母焦慮,孩子焦慮,大家都沒有出口。


父母需要把目光從孩子身上收回來,先調整自己。希望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希望孩子優秀,自己就先變得優秀,至少朝著優秀的方向用勁發力。


把學習的權利還給孩子。


父母子女在各自的位置上做好自己的事情,每個人才能活出自己獨立生命的狀態。



▷3◁

每個人都有滿足他人期待的願望


每個人在潛意識裡,都有想要滿足他人期待的願望,也有想被他人滿足的期待。


來諮詢的人大多有一個預設,就是諮詢師一定會對我有所期待。


按照自己設想的那個期待,他會很努力地去做調整和改變。


比如一個抑鬱的人,諮詢一段時間後很開心地告訴諮詢師:諮詢效果真好,現在我好多了,再也不抑鬱了。


這時候諮詢師的回應很重要。


如果諮詢師真以為是諮詢起效、從而表現出極大的喜悅,無疑會強化來訪者想要變得更好的部分。


結果過不了多久,來訪者支撐不住,又抑鬱了,這時候他往往會對自己失望,也會怨恨諮詢師:


我想讓你看到我變好了,我也以為自己真的好了,但那不是真的,那只是表現給你看的。


來訪者對諮詢師也有很多期待:你最好是完美的,最好能滿足我所有理想化的部分......


一旦發現諮詢師沒有想像中那麼好,來訪者也會很失望,有的甚至會直接指出來:


比如你的某句話不對或不嚴謹,比如你在諮詢中的失誤,比如你是不是懈怠了,沒有及時更新公眾號。


最近忙,沒有寫東西。有讀者和來訪者問我:為什麼沒寫新文章,好象不太勤奮的樣子啊?


聽到這話我也會在意。


一有人催,就想趕緊抽空寫點什麼,但往往寫到中途就進行不下去,幾次三番嘗試後乾脆放棄了。


後來我意識到之所以無法做到,是因為這不是我的願望,而是想滿足來訪者和讀者的願望。


這也再一次證明了,如果不是發自自己內心的選擇與動力,是不可能把事情做好的。



▷4◁

願每個人都能找到生命中的那束光


9月的五臺山之行,有幸與普壽寺的果了師父長談。


普壽寺是亞洲最大的女子佛學院,在五臺山眾多的寺廟中,它顯得低調而神秘。著名歌手李娜就是在普壽寺出家的。


果了師父在佛學院已20多年,出家時正值人生豆蔻年華。


眼前的她,眉清目秀,神情平和,目光裡充滿悲憫慈愛。


我問她因何出家,她說在她很年輕的時候,周圍的朋友、同學都去找工作,談戀愛,她卻沒有想好自己到底要什麼,心裡一片茫然。


突然有一天,她心裡靈光閃現,冥冥之中似乎有一個聲音在向她召喚,於是她來到佛學院,落髮為尼。


從小到大,她一直是被寵溺嬌養的女生,性格也比較任性。


她的家在浙江臨海,經濟條件很好,家人雖然信佛,但對於女兒出家最初還無法接受,都以為她肯定會受不了寺裡的規矩,會回心轉意跑回來。


沒想到一進寺院,這個女兒如魚得水,過往的習氣全部克服,認真接受寺裡的清規戒律,精進修行。


這一待就是20多年,仿佛她天生就屬於這裡。


她說:

我一到這裡,就知道這就是我想要的生活。有些人覺得很苦,可我覺得好喜歡。


這是她想要的,所以她全身心的投入與熱愛。從她雙眸的笑意裡,就能感受到發自內心的喜悅與滿足。


人之所以抑鬱,是因為不能擁有獨立的意志,不能決定、選擇自己的生活,不能成為自己的主人。


生命的意義在於活出真實的自己。


一個獨立、自由、喜悅的人,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明了自己要去的方向,能做自己喜歡的事情,能夠為自己的人生負責。


這樣的人,心中有愛,眼裡有光。


願我們每個人都能找到生命中的那束光,活出自己喜歡的模樣。

- The End -

作者簡介:王璽,北京資深心理師(從業11年),曾當過公務員、雜誌副總編輯,發表作品百萬字,曾獲北京市好新聞一等獎,出版人物傳記《路在腳下延伸》,曾任天津電視臺《我是當事人》欄目嘉賓專家。公眾號文章均為原創,公眾號ID:wangxixinli。

主播簡介:流年,河北省朗誦協會會員,有聲平臺主播。一個用聲音溫暖心靈,用真誠擁抱生活的朗讀人。微信:Lucy0612777

圖片聲明:文章配圖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相關焦點

  • 15歲女生跳下25樓,父親欲接跳樓女兒,被砸身亡
    有時教育孩子時,孩子反而會振振有辭:「反而會指責起大人來,這一點在家長中尤為突出,家長也會覺得孩子越來越不聽話了,其實,不服從父母,甚至與父母發生爭執,是孩子獨立性增強自然而然發生的事情。孩子做事情是欠考慮,作為父母就要理智,我們如果無視和壓制孩子的不平和不滿,就會發生衝突了。日前,一段「 父親欲接跳樓女兒被砸身亡」的視頻,在網絡傳播,引起廣大網友極大的痛心和熱議。2020年8月22日上午10點30分,四川省瀘州市瀘縣玉蟾街道藍山郡小區,一名15歲花季少女從25樓決絕地跳了下去。
  • 15歲女孩跳樓砸死父親,關於抑鬱你不知道的危害,請不要再忽視
    在一部分人眼裡,抑鬱症患者的情緒起伏、失落,都通通演變成了做作、矯情、戲精。然而就是這樣,才讓很多身患抑鬱的人,面對別人只會如此。無論內心多絕望,也不會輕易顯現出來。那種痛苦壓抑的情緒,他們大多都自我承受。但是我們可能不知道的是,就是因為獨自承受,才會導致多大的危害。
  • 15歲女生跳樓,父親欲接住卻都身亡,母親稱女兒患抑鬱症
    文/老K8月22日,四川發生一件悲劇事件,一名15歲女生從25樓跳下,父親第一時間要營救可沒有好方法,卻要徒手接住女兒,可惜被砸傷,經過搶救無效兩人均身亡。根據記者採訪了解,事發小區樓上開設鋼琴輔導班,但小女孩對鋼琴有牴觸情緒,結果女孩跑上高樓墜下,父親為了接住女兒結果被砸死。採訪母親了解到,女兒之前就患有抑鬱症,今年上半年家人就發現其胳膊有割傷痕跡,但家人和其溝通均無效果,孩子只表示「不想活」,家人也很無奈。
  • 15歲女生跳樓,父親欲接住卻都身亡,母親稱女兒患抑鬱症
    根據記者採訪了解,事發小區樓上開設鋼琴輔導班,但小女孩對鋼琴有牴觸情緒,結果女孩跑上高樓墜下,父親為了接住女兒結果被砸死。採訪母親了解到,女兒之前就患有抑鬱症,今年上半年家人就發現其胳膊有割傷痕跡,但家人和其溝通均無效果,孩子只表示「不想活」,家人也很無奈。
  • 15歲女孩抑鬱跳樓砸死施救父親|家有抑鬱的孩子到底該怎麼做?
    有很長一段時間,我甚至都不想看見這三個字,不想看見任何跟抑鬱情緒或是抑鬱症有關的話題。是的,不想面對,只想逃避。今天的一則新聞報導四川某縣一個15歲女孩跳樓自殺,從高高的25樓縱身一躍,帶走的不僅是自己花兒一樣的生命,還有他父親的生命。
  • 女兒抑鬱跳樓 父親告女婿「失職」
    2010年,小倩的雙胞胎姐姐也因抑鬱症跳樓自殺。隨後,小倩也出現抑鬱症的情況。  小倩父親認為,李先生應該清楚小倩的家族病史及小倩抑鬱症的重要程度。但自從小倩患病後,小兩口關係變差,小倩此次墜樓跟李先生對她的刺激及疏於看護有直接關係。因此起訴李先生索賠69萬餘元。  被告否認知曉妻子有家族病史  「至親去世後,所有親人可以聯手栽贓在別的親人身上嗎?
  • 四川瀘縣少女跳樓身亡,父親被砸死:現在的孩子為何如此脆弱?
    一個15歲的女孩,跑到25樓往下跳,衝到樓下的父親試圖把女兒接住,結果父女倆雙雙身亡。據說,跳樓的誘因是媽媽讓她學鋼琴,而孩子以死抗拒。父親明明知道,用身體去接25樓跳下的女兒,肯定非死即傷。可是,如果眼睜睜看著女兒跳樓摔死,而自己什麼都沒有做,一定會生不如死。作為一個父親的本能,哪怕是搭上自己的性命,也毫不猶豫,無所顧惜。這就是父母對孩子最深沉的愛。曾經,無數個快樂的日子裡,他抱著女兒長大。
  • 女孩跳樓砸死父親,抑鬱症真的離孩子很近,知道這10點可以救命
    四川15歲女孩跳樓砸死父親,徒增一場家庭悲劇,母親稱其患有抑鬱症。隨著社會和生活的節奏加快,青少年由於生活、學習的壓力以及升學壓力的增大導致患上抑鬱症的人數在逐年增加。如何識別青少年抑鬱症,及時進行幹預治療,避免青少年自我傷害,造成悲劇發生?
  • 如何看待「抑鬱症女孩跳樓,父親欲接被砸身亡」事件?
    8月22日,四川瀘州15歲女孩小曾從25層樓一躍跳下,悲情的父親衝上去,試圖用雙手接住女兒,但不幸雙雙遇難。 (父親試圖接住25層樓墜下的女兒,後經搶救無效不幸離世)   事發:父親冒死徒手接跳樓女兒   「我們正準備上去找孩子就聽到一聲響,我都不敢回頭看
  • ...再生一個,17歲死,被跳樓的活活砸死在萬惡的資本主義「平安夜」!
    而且是被一個跳樓的31歲男砸死在了「平安夜」!「平安夜」,不平安!萬惡的資本主義「平安夜」,象毒瘤,該剷除!被砸死的這名17歲女生姓張,是重慶市綦江中學高三學生,人長得很漂亮,已經報考重慶大學美視電影學院播音主持專業藝術考試,死前正在培訓機構廣電.新藝堂參加培訓。
  • #跳樓砸死父親女孩患抑鬱症#
    15歲,父親在發現異常後馬上跑到樓下張開雙手,期間不停地抬著頭向女兒喊話,讓她冷靜下來,不管什麼事都可以慢慢說,總有解決的辦法。但女孩沒有把父親的勸告聽進去,仍舊義無反顧的跳了下來,父親在接住女兒後雙雙倒地,女孩跳樓的原因還在調查之中。15歲正是花一樣的年齡,她的人生才剛剛啟航,還有好多人生的風景都沒看過,還有很多成長的樂趣也沒經歷過。但她拋棄了自己的父母、拋棄了小夥伴、拋棄了所有愛她的人。做出這個決定對她也是一件痛苦的事,不珍惜生命肯定是不對的。
  • 15歲女孩跳樓砸死父親,青春期的少女為何會患上抑鬱症
    最近一則四川瀘縣一名女孩跳樓的時候砸死父親的新聞牽動很多人的心,據說這名女孩只有15歲,在事發之前曾經患上過抑鬱症,當時父母為了更好地照顧孩子的病情,特地在外地返回家中照顧女兒。在出事當天,跳樓女孩表現正常,還有想要學鋼琴的想法,但誰也不知道,學鋼琴成為她最後的心願,完成心願後就選擇離開人世。據說當天本來只有一節鋼琴課,但女孩表示過幾天有事情,和老師溝通後決定再上一節鋼琴課,在上課的時候沒有看到女孩,聽說去了樓頂上,當時為何會去樓頂不得而知,畢竟正常人無法理解一名抑鬱症患者的想法。
  • 15歲女孩跳樓砸死父親:抑鬱的人,大多長在這種家庭
    四川一個15歲女孩輕生從25樓跳下,父親情急之下伸手去接女兒,不幸被砸死。去年得知女兒得了抑鬱症,有割腕自殘情況,就趕回來照顧女兒。可是沒想到,悲劇還是發生了。曾有機構調查了遼寧、安徽、北京三省市6307名重點中學的學生,結果發現,抑鬱症狀的發生率高達23.5%,抑鬱症的患病率為2.9%。其中,北京地區2060名中學生中,焦慮症狀的發生率高達33.1%,抑鬱症狀為19.3%。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形勢嚴峻,不容樂觀。
  • 父親欲接15歲墜樓女兒被砸身亡,我們從事件中該反思什麼?
    近日,一則關於「父親欲接墜樓女兒被砸身亡」的消息引起廣泛關注。這件事我看到的第一反應:這對父女同時走了,這個家庭完了,爺爺奶奶怎麼辦,媽媽怎麼辦。他們的餘生,需要多大的勇氣才能面對這個悲劇?說實話,近一個月來,已經聽聞了數起跳樓事件,其中不乏富家子女。
  • 四川15歲少女25層跳樓砸死42歲父親,母親還未來得及上樓制止,警方已介入調查
    8月22日,據環球網報導,在四川省瀘縣一小區內,發生了一起墜樓事件,15歲的女子曾某在25樓欲跳樓輕生,被父母發現後,父親在樓下準備救援,讓妻子上樓上勸說,但是還未等到妻子到樓上,孩子就從樓上跳落。在下降的過程中,女子砸中了父親,導致其重傷。
  • 15歲女孩抑鬱跳樓,父親相接,雙雙身亡,好書分析如何破解抑鬱
    企圖挽救女兒性命的父親衝上去,想要利用雙手接住孩子,但不幸雙雙遇難。深度分析1、有人說父親是學渣,不懂25樓跳下來是啥概念。不是所有人都是懂王,懂王好好地在他國快樂就好了,不要在國內用腳趾敲鍵盤。其實面對女兒生命的時候,衝上去才是一名父親的擔當,他得到了屬於一名父親的榮耀。2、有人說是父母強迫孩子去學鋼琴,導致孩子衝動跳樓,抑鬱症是孩子母親在說謊。女孩在跳樓的時候,並不是直接往下跳,而是有了一段時間的情緒醞釀,這並非是激情驅使的衝動行為。
  • 15歲女孩抑鬱症跳樓,42歲父親一塊離世:抑鬱症究竟有多可怕
    一個15歲的女孩跳樓,42歲父親試圖用雙手接住女兒。悲劇發生了,女兒和父親最終都離開了人世。15歲的孩子為何會從高樓一躍而下?據悉,這個孩子患有抑鬱症,情緒低沉。在跳樓之前,家人也曾發現她胳膊上劃的傷痕。
  • 一個父親最後的選擇,女兒25樓跳樓,父親樓下試圖雙手接住被砸死
    ,女孩從25樓跳下,父親在樓下試圖接住孩子,被砸死。或許,在選擇接孩子時,這位父親也是知道這樣做的結果的但,還是這樣做了。在我們也成為父母后,才知道做父母的確不容易,我們也需要學習,成長。如果媽媽在孩子面前不停的抱怨父親,父親也同樣看不上母親,孩子在這樣的環境生長,心裡也不舒服。永遠的是劍拔弩張,針尖對麥芒的家庭氣氛,孩子回到家的一刻開始,就不停的指責,孩子件件事,誰都不願意在家裡待。這個環境不是只能表揚,也不是只有批評,而是表揚和批評都是在一個相對順暢的過程中進行的。
  • 15歲女孩跳樓砸死父親:抑鬱症什麼情況下會自殺
    「都是慣的。」「閒出來的。」「就是矯情。」……然而,抑鬱症的實際情況要比我們想像的複雜得多。關於抑鬱症的成因,心理學界和醫學界經過多年的研究,一致認為這是一種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疾病,包括成長經歷,社會環境,心理因素,生活習慣,自然環境和突發事件等。比如芬蘭,這個小國高福利、高工資,社會和諧,然而,自殺率卻很高。
  • 15歲女孩抑鬱跳樓砸到父親,雙雙身亡丨如何應對孩子心理問題?
    家家有本難念的經,有些父母不知道應該怎麼去表達自己對孩子的情感,總是以自己的「價值觀」去判斷這件事該不該做,美其名曰:為你好,孩子反抗不了父母,只能一味的順從父母的意願,長此以往,孩子的心裡開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